跳至內容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ㄒㄧˊ,最早見於《隋書》,中國隋唐時期東北地區的古代民族,白鳥庫吉考證其為南北朝時期的地豆于。對於霫與白霫的關係,學術界有同族說、異族說、同源異流說。

歷史沿革

[編輯]

舊唐書》稱其為匈奴之別種,以狩獵、游牧為生。游牧於潢水(今西拉木倫河)以北、東接靺鞨,西至突厥,南至契丹,北與烏羅渾相接。地周二千里,四面有山,環繞其境。人多善射獵,好以赤皮為衣緣,婦人貴銅釧,衣襟上下懸小銅鈴,風俗略與契丹同。當時有都倫紇斤部落四萬戶,勝兵萬餘人。貞觀三年,其君長遣使貢方物。霫之地曾設立居延州(內蒙古赤峰一帶),最後後遷潢水以南,歸附於族。

部落領袖

[編輯]

被唐朝封為居延都督,賜姓李氏

混淆

[編輯]

霫並非白霫,《通典·北狄傳》中霫與白霫分別立傳。白霫屬鐵勒十五部之一,白霫隨同鐵勒臣服於突厥。唐太宗擊敗東突厥薛延陀之後,改歸附於唐朝安北都護府。歐陽修《新唐書·白霫傳》中記載的白霫並非《通典·白霫傳》中的白霫,而是《通典·霫傳》中的霫,《新唐書·霫傳》受《唐會要·霫㱡傳》的影響,把霫與白霫合二為一,並雜糅《舊唐書·霫傳》的內容,造成混淆。

647年,唐朝以其地為寘顏州,白霫族長封為刺史,轄區在今天蒙古國東方省一帶,後歸屬後突厥回鶻汗國。回鶻汗國瓦解後部落潰散,白霫流向不得而知。

參考來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