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oon 5 魔力紅 |
---|
 魔力紅2016年現場表演 |
組合 |
---|
暱稱 | 卡拉之花(1994年至2001年) |
---|
音樂類型 | |
---|
出道地點 | 美國洛杉磯 |
---|
活躍年代 | 1994年至今 |
---|
唱片公司 | |
---|
網站 | maroon5.com |
---|
現任成員 |
---|
|
已離開成員 |
---|
|
魔力紅(英語:Maroon 5)是一個來自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的流行搖滾樂團。[9][10]現時樂團成員包括主唱亞當·李維、鍵盤手和旋律吉他手傑西·卡麥可、主音吉他手詹姆士·瓦倫丁、鼓手馬特·弗林、鍵盤手PJ莫頓和貝斯手薩姆·法勒。1994年,樂團的4個原成員亞當·李維(主唱、主音吉他)、傑西·卡麥可(旋律吉他、和聲)、米基·麥登(貝斯吉他)和瑞安·杜西克(鼓手)在他們就讀高中的時候組建起了一支名為「卡拉之花」(Kara's Flowers)的樂團。樂團逕自發行了專輯《We Like Digging?》後與重複唱片簽約,之後又在1997年發行了專輯《The Fourth World》。但專輯反響不佳,樂團成員離開了唱片公司,去大學繼續學習。
2001年,樂團加入了新成員詹姆士·瓦倫丁,並以「魔力紅」的名稱重組。[11]卡麥可也被調至演奏鍵盤樂器,這也成為了他之後彈奏的主要樂器。在這些變化之後,魔力紅與J唱片的子公司Octone唱片簽約,在2002年6月發行了他們的首張專輯《珍·情歌》。專輯的首支單曲《快要窒息》獲得電台熱烈反響,讓專輯空降美國《告示牌》二百大專輯榜第6名。[12]2004年,專輯獲得白金銷量認證,被冠以「千禧年慢熱」的稱號。次年,樂團贏得了「葛萊美獎最佳新人」。之後的幾年,為宣傳專輯,魔力紅開展了全球巡迴演唱會。這幾年中,樂團還發行了2張現場專輯《2003.1.22原音特輯》和《黑色星期五魔力現場》。[13]2006年,由於手腕和肩膀嚴重受傷,度賽克正式離團,其位置由馬特·弗林接替。樂團也開始著手錄製第2張錄音室專輯《著魔嗎·久等了》。專輯於2007年5月發行,[14]取得了《告示牌》二百大專輯榜冠軍。專輯的首支單曲《著了魔》取得了《告示牌》百大單曲榜冠軍,是樂團在該榜單首支冠軍單曲。
2010年9月,魔力紅發行了他們第3張錄音室專輯《愛不釋手》。專輯獲得了樂評褒貶不一的評價。而樂團之後與克莉絲汀·阿奎萊拉合作的單曲《傑格舞步》取得了《告示牌》百大單曲榜冠軍,大獲成功,在2011年被收錄於《愛不釋手》的再版中。2012年6月26日,樂團發行了他們第4張錄音室專輯《無所不在》,專輯發行的4張單曲《公共電話》、《最後一夜》、《晨光》和《愛一場》都成為了熱門單曲。2012年,PJ Morton正式加盟魔力紅,成為樂團的鍵盤手,自此,魔力紅有了6名成員。同年,幽靈星球樂團和薩姆·法勒成為了樂團巡演臨時成員。2014年,樂團與新視鏡唱片簽約,並發行了第5張錄音室專輯《第五輯》。專輯發行了《地圖》、《獸性大發》、《糖中毒》等熱門單曲。2016年年終,法拉爾成為了樂團的正式成員。2017年11月3日,樂團的第6張錄音室專輯《紅藍藥丸》發行。
截至2019年12月,魔力紅在全球已取得超過1.35億張歌曲銷量。[15]
- 亞當·李維 - 主唱、主音吉他、旋律吉他(1994 - 至今)
- 詹姆士·瓦倫丁 - 主音吉他、旋律吉他、和聲歌手(2001 - 至今)
- 傑西·羅亞·卡麥可 - 鍵盤、旋律吉他、和聲歌手(1994 - 至今,2012年暫時離團,於2013年回歸)
- 馬特·弗林 - 鼓、打擊樂(2006 - 至今;2004 - 2006作為巡演夥伴成員)
- 已離開成員
- 瑞安·杜西克 - 鼓、打擊樂、和聲歌手(1994 - 2006)
專輯列表[編輯]
主要獲獎及提名[編輯]
全美音樂獎[編輯]
魔力紅共獲得過全美音樂獎7次提名,其中獲獎3次。
年份
|
獲提名
|
獎項
|
結果
|
2004
|
|
最受歡迎突破藝人
|
提名
|
2005
|
魔力紅
|
最受歡迎成人當代藝人
|
提名
|
2007
|
魔力紅
|
最受歡迎樂團/組合/團體
|
提名
|
2011
|
魔力紅
|
最受歡迎樂團/組合/團體
|
獲獎
|
2012
|
魔力紅
|
年度歌手
|
提名
|
最受歡迎樂團/組合/團體
|
獲獎
|
《無所不在》
|
最受歡迎流行/搖滾專輯
|
提名
|
2013
|
魔力紅
|
最受歡迎成人當代藝人
|
獲獎
|
全英音樂獎[編輯]
魔力紅獲得過4項全英音樂獎提名。
年份
|
獲提名
|
獎項
|
結果
|
2005
|
魔力紅
|
最佳國際組合
|
提名
|
《珍·情歌》
|
最佳國際專輯
|
提名
|
魔力紅
|
國際突破藝人
|
提名
|
2012
|
魔力紅
|
最佳國際組合
|
提名
|
葛萊美獎[編輯]
魔力紅共獲得11項葛萊美獎提名,其中3次獲獎。
年份
|
獲提名
|
獎項
|
結果
|
2005
|
魔力紅
|
最佳新人
|
獲獎
|
She Will Be Loved
|
最佳流行組合或合唱團
|
提名
|
2006
|
This Love (Live – Friday the 13th)
|
最佳流行組合或合唱團
|
獲獎
|
2008
|
Makes Me Wonder
|
最佳流行組合或合唱團
|
獲獎
|
《著魔嗎·久等了》
|
最佳流行演唱專輯
|
提名
|
2009
|
Won't Go Home Without You
|
最佳流行組合或合唱團
|
提名
|
If I Never See Your Face Again (合作藝人 蕾哈娜)
|
最佳流行對唱
|
提名
|
2011
|
Misery
|
最佳流行組合或合唱團
|
提名
|
2012
|
Moves Like Jagger (合作藝人 克莉絲汀·阿奎萊拉)
|
最佳流行組合或團體
|
提名
|
2013
|
Payphone (合作藝人 威茲·哈利法)
|
最佳流行組合或團體
|
提名
|
《無所不在》
|
最佳流行演唱專輯
|
提名
|
告示牌音樂獎[編輯]
年份
|
獲提名
|
獎項
|
結果
|
2005
|
魔力紅
|
年度數字藝人
|
獲獎
|
魔力紅
|
年度藝人
|
提名
|
魔力紅
|
年度組合或團體
|
提名
|
魔力紅
|
年度Hot 100藝人
|
提名
|
This Love
|
年度Hot 100單曲
|
提名
|
魔力紅
|
年度主流Top 40藝人
|
提名
|
This Love
|
年度主流Top 40單曲
|
提名
|
This Love
|
年度數位歌曲
|
提名
|
2007
|
《著魔嗎·久等了》
|
最佳數位專輯
|
獲獎
|
2012
|
Moves Like Jagger
|
最佳Hot 100單曲
|
提名
|
最佳串流媒體歌曲
|
提名
|
最佳數位歌曲
|
提名
|
最佳流行歌曲
|
提名
|
魔力紅
|
最佳團體或組合
|
提名
|
2013
|
魔力紅
|
最佳藝人
|
提名
|
最佳Hot 100藝人
|
獲獎
|
最佳電台歌曲藝人
|
提名
|
最佳數位歌曲藝人
|
提名
|
最佳團體或組合
|
提名
|
最佳流行藝人
|
提名
|
Payphone
|
最佳Hot 100單曲
|
提名
|
最佳電台歌曲
|
提名
|
最佳流行歌曲
|
提名
|
最佳數位歌曲
|
提名
|
One More Night
|
最佳Hot 100單曲
|
提名
|
最佳電台歌曲
|
提名
|
最佳流行歌曲
|
提名
|
《無所不在》
|
最佳流行專輯
|
提名
|
MTV音樂錄影帶大獎[編輯]
年份
|
獲提名
|
獎項
|
結果
|
2004
|
This Love
|
最佳新人
|
獲獎
|
最佳團體音樂錄影帶
|
提名
|
2007
|
魔力紅
|
最佳團體
|
提名
|
2012
|
Payphone (合作藝人 威茲·哈利法)
|
最佳流行音樂錄影帶
|
提名
|
巡迴演唱會[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 ^ 1.0 1.1 Andrew Leahey. Maroon 5 | Biography. AllMusic.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09).
- ^ Maroon 5 V Album Review. Rolling Stone. [2017-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15).
- ^ Wood, Mikael. Intimacy issues? Not for Maroon 5. Los Angeles Times. 2007-06-04 [2016-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6).
- ^ Bell, Josh. NOISE: No Rest for the Funky. Las Vegas Weekly. 2004-09-09 [2016-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28).
- ^ Stewart, Allison. Quick spin: 'Overexposed,' by Maroon 5. The Washington Post. 2012-06-25 [2016-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2).
- ^ Serba, John. Maroon 5: Charting the course of the band's newly astronomical success. Mlive.com. 2013-02-20 [2016-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 ^ Erlewine, Stephen Thomas. Maroon 5 – Hands All Over. AllMusic. All Media Network. [2016-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05).
- ^ Rosen, Jody. Maroon 5 – Hands All Over. Rolling Stone. 2010-09-20 [2016-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8).
- ^ Up close with Maroon 5- Facebook and Twitter competition to give patron meeting with Rock band. The Gleaner. 2011-01-02 [2011-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21).
- ^ Maroon 5. Billboard. [2011-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1).
- ^ Leahey, Andrew. Kara's Flowers. AllMusic. Rovi Corporation. [2012-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20).
- ^ Maroon5 Breaks Out Slowly But Surely. Billboard. 2003-08-13 [2014-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3).
- ^ Leahey, Andrew. Maroon 5. AllMusic. Rovi Corporation. [2012-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29).
- ^ Moss, Corey. Maroon 5 Back With 'Harder' Album After Adam Levine Gets Sick Of Partying. MTV News. 2007-03-06 [2007-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1-21).
- ^ Griwkowsky, Fish. CONCERT ANNOUNCEMENT: Maroon 5 at Rogers Place Aug. 12 on 2020 Tour. 埃德蒙頓報. 2019-12-04 [2022-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5).
- ^ Maroon 5, Kelly Clarkson Team Up For Honda Civic Tour. Billboard. [2014-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4).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