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戰爭
黑色戰爭 | |||||||
---|---|---|---|---|---|---|---|
澳大利亞邊境戰爭的一部分 | |||||||
1833年,原住民襲擊塔斯馬尼亞東岸一處英國殖民者的農場 | |||||||
| |||||||
參戰方 | |||||||
大英帝國 | 塔斯馬尼亞原住民 | ||||||
傷亡與損失 | |||||||
219死,218傷[1] | 600至900人死亡 |
對原住民的 種族滅絕 |
---|
概念 |
記錄在案或被指控的實例 |
相關話題 |
黑色戰爭是指發生在約1804年-1830年間,澳大利亞南部的塔斯馬尼亞島1上,以英國人為主的歐洲移民和士兵與塔斯馬尼亞原住民之間的衝突。
黑色戰爭是從英文的「Black War」直譯而來,其實稱之為「戰爭」並不準確,因為英國政府並沒有正式宣戰,而且二方的力量懸殊,有些歷史學家認為稱為屠殺會比較貼切。
背景
[編輯]澳大利亞的原住民是從東南亞地區移民而來,已經在當地生活了5萬年,17世紀開始,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以及荷蘭人、法國人陸續到達澳洲。17世紀末,英國人開始移民澳洲,1770年英國宣稱擁有澳大利亞的主權,1788年1月26日,英國航海家阿瑟·菲利普率領首批移民在雪梨定居,並且在此處升起了英國國旗,阿瑟·菲利普成為英國在澳洲的第一個殖民地,新南威爾斯的第一任總督。1798年馬修·福林達斯船長環繞塔斯馬尼亞島一周,確定了是個島嶼。
其實英國殖民地政府並無完全消滅原住民的意圖,以下是一例子:
- 英國殖民地新南威爾斯的第一任總督阿瑟·菲利普本人雖然曾經被原住民攻擊,挨了標槍,其部下被殺,但他沒有報復,還是對原住民採取懷柔政策,堅持原住民可以被同化到白人社會中。為了顯示其理念,其離任時還帶兩個原住民到英國,讓他們接受英國文明,其中一個原住民Bennelong當時很出名,學習成功後回到澳洲的新南威爾斯,穿英國人的服裝,過英國人的生活,一度出入白人社會。但由於英國人還是認為他像「穿上衣服的猩猩」,而原住民視其為異類,不再理睬他。結果他後來酗酒墮落。
另外殖民政府中還設有原住民保護專員(英文:Peotector of Aborigines),試圖引導原住民放棄游獵,讓他們定居經營牧場或受僱於白人。一些神職人員亦試圖使原住民信奉天主教。
但英國移民的態度與政府相去甚遠,由於原住民以游獵為生,有時候會殺死白人們的牛羊,這就與白人產生了衝突,白人移民可以為了一隻羊殺死原住民,殺原住民報復,死了一白人就要殺死更多的原住民報復。白人移民們通常公開地把原住民比作動物,例如像猴子、蜘蛛等。當時還白人間流行一種說法說,「要解決土著問題,痛快一陣排子槍比慈善家的任何方式更管用」。
英國政府對原住民的態度雖然與農場主或民間有差異,但有一點是有共識的,就是英國政府也同意奪取原住民的土地。
黑色戰爭只是全澳洲原住民與白人衝突的一部份而已。
黑色戰爭經過
[編輯]1803年,英國人開始移民塔斯馬尼亞島。
在塔斯馬尼亞島,由於歐洲移民強佔島上土地和大量捕殺袋鼠,威脅到原住民的生存。有些更綁架、強姦、殺害原住民。原住民開始襲擊落單或小量的歐洲人。
1804年5月,一群殖民軍向打獵的原住民開火。被認為是黑色戰爭的開始。
1820年,雙方的衝突達到高峰。
1830年秋,殖民地總督決定將數千白人移民組成一道黑線,把原住民趕出叢林,隔離到塔斯馬尼亞東南的塔斯馬尼亞半島一角,結果以失敗告終。被視為是黑色戰爭之終。
種族滅絕
[編輯]1869年3月,最後一個純血統的原住民男子威廉·蘭奈死於霍亂性腹瀉,1876年5月,最後一個純血統的塔斯馬尼亞原住民婦女特魯卡尼尼死於霍巴特,整個種族從此滅絕,世界近代史上慘遭滅絕的唯一種族。[2]。
塔斯馬尼亞原住民的幾乎被屠滅被包括羅伯特·休斯(Robert Hughes),詹姆斯·博伊斯(James Boyce),林德爾·瑞安(Lyndall Ryan)和湯姆·勞森(Tom Lawson)在內的歷史學家描述為種族滅絕行為。[3][4][5][6][7][8][9] 種族滅絕概念的作者拉斐爾·萊姆金(Raphael Lemkin)認為塔斯馬尼亞島是世界上明顯的種族滅絕案件之一[10] ,休斯將原住民塔斯馬尼亞人的損失描述為「英國殖民史上唯一真正的種族滅絕」。[3]
同時包括亨利·雷諾茲、理察布魯姆和尼古拉斯克萊門茨在內的其他歷史學家並不同意種族滅絕論點,認為殖民當局無意消滅全部或部分原住民人口。[11][12]
註解
[編輯]^ 註解1:在當時該島不叫塔斯馬尼亞,歐洲移民稱之為范迪門地。
參考文獻
[編輯]- ^ Clements 2013,第343頁
- ^ 張建新. 谁是造成塔斯马尼亚人种灭绝的罪魁祸首. 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社版. [2021-03-02].
- ^ 3.0 3.1 Robert Hughes. The Fatal Shore. London: Pan. : 120. ISBN 0-330-29892-5.
- ^ James Boyce. Van Diemen's Land 第三版. Black Inc. 2010-06-15: 296. ISBN 978-1863954914.
- ^ Lyndall Ryan. Tasmanian Aborigines: A history since 1803 插圖版. Allen & Unwin. 2012-05-01: xix,215. ISBN 978-1742370682.
- ^ Tom Lawson. The Last Man. London: I.B. Tauris. 2014: xvii,2,20 [2022-12-13]. ISBN 978-1-78076-626-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12).
- ^ Adhikari, Mohamed. Destroying to Replace: Settler Genocides of Indigenous Peoples. Indianapolis: 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 25 July 2022: xxix. ISBN 978-1647920548.
- ^ Madley, Benjamin. Patterns of frontier genocide 1803–1910: the aboriginal Tasmanians, the Yuki of California, and the Herero of Namibia. Journal of Genocide Research. 2004, 6 (2): 167–192 [2022-12-13]. S2CID 145079658. doi:10.1080/1462352042000225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12).
- ^ Sousa, Ashley Riley. "They will be hunted down like wild beasts and destroyed!": a comparative study of genocide in California and Tasmania. Journal of Genocide Research. 2004, 6 (2): 193–209 [2022-12-13]. S2CID 109131060. doi:10.1080/146235204200022594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12).
- ^ Henry Reynolds. An indelible stain?: The question of genocide in Australia's history. Viking. 2001-01-01: 50 [2022-12-12]. ISBN 978-0670912209.
- ^ Broome, Richard. Aboriginal Australians 第五版. Crows Nest: Allen and Unwin. 2019: 44. ISBN 9781760528218.
- ^ Nicholas Patrick Clements. Frontier Conflict in Van Diemen's Land (PDF). University of Tasmania. 2013: 110–112 [2022-12-1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