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壯傣語支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語言專題 (獲評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語言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語言相關條目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未評級未評  根據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尚未接受評級。
 未知  根據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語言學專題 (獲評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語言學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語言學相關條目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未評級未評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尚未接受評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名稱問題[編輯]

建議使用「台語支」代替「壯傣語支」,因為台語壯語傣語都更有概括性。台語支的主體在泰國,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泰語,在語支的名稱里應該有所體現。—Dalt (留言) 2009年11月30日 (一) 17:03 (UTC)[回覆]

參見User talk:Dalt#質詢,請細述。——虞海 (留言) 2009年12月1日 (二) 06:10 (UTC)[回覆]
研究侗台語的專業文獻近期已經普遍使用「台語支」的稱呼。本文討論的內容屬於專業範疇,谷歌搜尋不能作為命名依據。Dalt (留言) 2011年2月24日 (四) 02:24 (UTC)[回覆]
該條目的範疇我尚不清楚,不過即使在專業範疇,「壯傣語支」在中國大陸也是常用的啊(所以我建過字詞轉換)。—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虞海對話貢獻)加入。 2011年3月17日 (四) 11:54 (UTC)[回覆]

字詞轉換不妥[編輯]

台語支和壯傣語支既不是簡繁對應,也不是地區詞對應,而且在條目里已作說明,所以我刪除了下面的轉換: {{NoteTA |T=zh-cn:壮傣语支; zh-tw:台語支; zh-hk:壮泰語支; zh-sg:台語支; |1=zh:台語支; zh-cn:壮傣语支; zh-tw:台語支; zh-hk:壮泰語支; zh-sg:台語支; |2=zh:壮傣语支; zh-cn:台语支; |3=zh:壮泰语支; zh-hk:台語支; |4=zh:台語; zh-cn:壮傣语; zh-tw:台語; zh-hk:壮泰語; zh-sg:台語; |5=zh:壮傣语; zh-cn:台语; |6=zh:壮泰语; zh-hk:台語; |7=zh-hans:侗台语族; zh-hant:侗台語族; |8=zh-hans:侗台语; zh-hant:侗台語; |9=zh-hans:壮台语支; zh-hant:壮台語支; }}Dalt (留言) 2009年11月30日 (一) 17:09 (UTC)[回覆]

臺語[編輯]

祗有在讀陰平的時候(如天台山)「台」纔是正字,其餘包括「兄臺」一詞中「台」都是俗字。具體到臺語支,全清「傣」、次清「泰」(或台)分別對應古全濁「臺」的兩種清化方式,如寫成「台」則對應的是次清Thai。今天Dai一音衹有在個別壯語南部方言中纔保留全濁(類似老湖南話),傣語系統中基本是全面淸化,泰國寮國採客家話模式淸化成次淸,中國越南泰北緬甸採閩語模式淸化成全淸,僅此而已。所以「臺」是古語涵蓋了三種不同的模式,唯大多數壯族並無使用「臺」(Dai)的概念,無法用作整個壯傣語支的自稱。由於「臺」這個概念比傣語(Southwestern Tai)的概念略廣,又比壯傣語支(Tai)的概念窄很多(基本相當於Pittayaporn系統中的K節點),無法精確地對應主流語支中,故不建議廣泛應用。--173.68.165.114留言2021年8月12日 (四) 01:57 (UTC)[回覆]

至於臺灣的「臺語」,其實「臺灣」一詞到應該是全淸「呆灣」或「待灣」,僅由於早期移民河洛人的閩南話中古全濁徹底淸化成全淸了(同時由於「呆」字不好聽),纔導致錯用全濁字「臺」轉寫譯音。所以「臺灣」的「臺」字倒是個糊塗賬怎麼寫都無所謂,「臺語支」卻一定是「臺」(Dai)不是「台」(Thai)。--173.68.165.114留言2021年8月12日 (四) 01:57 (UTC)[回覆]

討論集中於 Talk:傣語#臺語--LHD留言2021年8月12日 (四) 13:19 (UTC)[回覆]
(:)回應:臺灣 tâi-uân 二字在臺灣閩南語均為陽平(「灣」字的陽平讀法為特例,不在此展開討論)。
全清、全濁為中古對應,全濁聲母演變為陽調類在漢語實屬常見,
獃(呆)、待二字均非中古全濁平聲字,並非全濁清化後之錯用。--Cosinepi-fly留言2023年7月13日 (四) 02:17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