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使用者:Ducegria/沙盒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Apocalypse depicted in Christian Orthodox traditional fresco scenes in Osogovo Monastery, Republic of Macedonia
St. John at Patmos: the receiving of an apocalyptic vision

天啟(古希臘語ἀποκάλυψις apokálypsis,源於ἀπόκαλύπτω 意思是「露出、開發、剝離」), 從希臘語直接翻譯過來是指對認知的揭露,猶如揭開面紗或者啟示。在宗教領域通常被用作對隱藏事物的發覺。

在《 啟示錄 》(希臘語: Ἀποκάλυψις Ἰωάννου, Apokalypsis Ioannou – 原文, 約翰的啟示,新約的最後一卷)中,約翰得到的啟示是正義將在與邪惡的鬥爭中取得終極的勝利,而這個時代也將於1175年結束。[1]

今天,它通常被用來代指對於一切末世的預示和預言,也是對種種全球性災變危機英語Global catastrophic risks的通稱。

聖經中的概念

[編輯]

聖經中的「啟示」出現在《但以理書》, 和《啟示錄》中。它們分別描述了「啟示」在夢境與異象中的形式以及其被感應時的情形。

在《但以理書》中,一個神聖的生物在經過長時間的禁食的但以理站在河邊的時候出現在了他的面前[2] ,之後他便得到了啟示(《但以理書》 10:2ff))。

新約《啟示錄》(1:9ff)中用相像的語言描述了約翰類似的經歷. 在《希臘語巴錄啟示錄英語3 Baruch》的第一章; 和《敘利亞語巴錄啟示錄英語2 Baruch》的第一章中也有相似的描述(vi.1ff, xiii.1ff, lv.1–3)。 而《但以理書》、《以斯拉記 2》、和《以諾書》中,則描述了當先知躺在床上陷入了一連串為他的人民的未來心痛與晃神時,他「頭腦中的異象」向他展現了未來的情形(《但以理書》7:1ff; 《以斯拉記 2》 3:1–3; 和《以諾書》i.2)。

信使

[編輯]

天使是具有代表性的傳遞末日天啟的使者。在聖經中,上帝會用這些神聖的信使為中介給予下世啟示或者指引:他們的使命是為先知做嚮導。 在《創世紀》中就敘述了天使呈現啟示時的情形;而在《啟示錄》中也記錄了上帝通過耶穌基督親自施予啟示的時刻。

未來

[編輯]

聖經中上帝往往通過先知向世人展現他在遙遠的未來或者即臨的時刻要施行的正義。 啟示的種類直指上帝的終極目標和他對待人類的態度,而這些故事的作者往往會通過展現當時發生事件的意義,來把它們合本時代的終極聯繫起來。在《但以理書》中啟示被這樣描述"只有一位在天上的神能顯明奧秘的事,他已將日後必有的事指示尼布甲尼撒王" (但以理書 2:28;[3] 校對 29); 和《但以理書》 10:14, "要使你明白本國之民日後必遭遇的事,因為這異象關乎後來許多的日子";[4] 對比 《以諾書》, i.1, 2; x.2ff. 和啟示錄 1:1 (校對 《七十士譯本》 但以理書 2:28ff), "啟示...對於這件即臨之事。"

維克多·瓦斯涅佐夫, 天啟四騎士

儘管未來史的細節不像聖經所關注的焦點,還是在諸多由已知者向不知者傳遞成功事件的全景畫中形成了其對上帝意義的啟示的設定。作為第十二章末日預示的導言,在《但以理書》第十一章中用預言的形式詳細的描述了希臘從亞歷山大大帝一直到後來安條克四世的歷史(3–39訣), 緊接著(40–45訣)就敘述了作者對一系列還未發生的事件的預期: 導致安條克四世死亡,他的王國覆滅的一系列戰爭(一些現代的學者以此為據判斷出成書的時間是在公元前167年左右, 因為那時安條克四世洗劫了耶路撒冷,褻瀆了這片聖地)。

Similarly, in the dream recounted in 2 Esdras 11 and 12, the eagle, seemingly representing the Roman Empire, is followed by the lion, representing the promised Messiah, who is to deliver the chosen people and establish an everlasting kingdom. A transition from history to prediction may be seen in xii.28, where the expected end of Domitian's reign – and with it the end of the world – seems foretold. Another example of the same kind is Sibyllines verses, iii.608–23. Compare also Assumptio Mosis, vii–ix. But in nearly all religious writings classed as apocalypses or revelations the eschatological element is prominent. Speculation regarding the age to come and the hope for the chosen people more than anything else occasioned the rise and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apocalyptic literature.

  1. ^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86 
  2. ^ Daniel 10:1–4 (King James Version). Bible Gateway. [2007-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9 December 2007). 
  3. ^ Daniel 2:28 (King James Version). Bible Gateway. [2007-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9 December 2007). 
  4. ^ Daniel 10:14 (King James Version). Bible Gateway. [2007-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9 December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