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產業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傳統產業,簡稱傳產。產品價格與重量的正相關程度,決定於其是否更符合傳統產業的概念[原創研究?]

學術界的用法[編輯]

學術界在學術研究的主張,則採取依循市場面或技術面思維。市場面基本看法有以下幾種:第一種是根據該一產業「曾經是」該經濟體之「主力產業」,且其經濟市場貢獻率比重至少在 15~20%以上者,但「在當前階段的市場地位」則已衰減至 5%以下,甚至根本不到 1%之水準者,都應當可予以劃歸為「傳統產業」。[1]

特點[編輯]

主要是勞動力密集型的、以製造加工為主,多為標準化大批量生產。在工業化過程中起支柱與基礎作用。近年來,許多國家和地區在一些傳統產品上也依靠新的知識和技術經歷了進一步的現代化。

組成[編輯]

主要是工業,也包括傳統農業和第三級產業的一部分。鋼鐵、煤炭、電力、建築、汽車、紡織、輕工、造船等工業。其中有較典型的一類為定位於高工資地區的手工製造業,如義大利的製鞋業、丹麥的家具業、瑞士的制錶業。

新興產業則主要包括新能源、環保產業、生物科技、宇宙航空、海洋開發等。

新興技術產業與傳統產業的關係[編輯]

一個國家兩種產業的比重取決於該國家處於何種發展階段,新興產業一般在國家的傳統產業發展已經比較成熟之後出現,而伴隨著新興產業的發展壯大,傳統產業會發生一定程度的衰退轉化。但是新興技術並不是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的唯一途徑,傳統產業在當今社會仍然十分重要。二者的關係並不是對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政府在制定產業政策時,應既體現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長遠規劃,又要考慮傳統工業是否還有上升空間,把握二者的協調和平衡[2]

北京清華大學教授魏傑定義21世紀的新興技術產業為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電腦技術、行動網際網路、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人工智慧、高端裝備製造八項,其餘為傳統產業。[3]

台灣[編輯]

傳產的沒落[編輯]

  • 台灣傳統產業如紡織業輪胎業,因為現代人的價值觀念,所以即便釋出職缺也很難尋覓到年輕人才就業。[4]

參考文獻[編輯]

  1. ^ 傳統產業定義初探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2014-12-03
  2. ^ 用網際網路思維改造傳統產業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中國經濟網 2014-06-02
  3. ^ 清华大学教授魏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2018-09-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6). 
  4. ^ [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10年5月號 有些公司缺很大、有些工作沒人做 63萬人失業,他們卻找不到員工 文 / 王一芝 攝影 / 201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