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號
外觀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24年9月10日) |
封號是帝王、君主加封、賜予的稱號。在中國,封號最遲自周朝開始,直至清王朝伴隨整個中國封建社會的始終;在歐洲,封號自封建時代開始到現在的君主立憲國家一直存在;「封號」與「分封」一樣,很大一部分體現在「爵位」的賜封。
中國封號的歷史
[編輯]漢語「封號」與「封建」一詞密切相關。「封」最初含義不是後來組成固定詞彙「封建」(其原意即「帝王以土地、人民、爵位、名號賜人」之意), 「封」字開始與「豐」同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狀如「植樹於土堆」之形,而植樹在此是為了劃界,「封」即表示「起土界」、「疆界」或者說「田界」的意思。許慎《說文·土部》所訓:「封,爵諸侯之土也」只是引申義,而非本義;《說文》說「封」字「從之,從土,從寸,守其制度也。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則受戰國之後人民追述的影響。
據出土的商朝甲骨文考證,中原地區至少自武丁即已存在許多封國。武丁加封有功的武將,封地被稱為「侯×」,如封在「雀」地的被稱為「侯雀」;封出去的兒子則被稱為「子×」,如封於「鄭」地的稱為「子鄭」,封於「宋」地的被稱為「子宋」,那時還有分封出去的夫人,也都相應地依所封地叫「婦龐」、「婦邢」等;對一些承認商朝的宗主權的鄰國,武丁也依其原有的國名給一個封號,如:周國受封為「周侯」,還有「井伯」、「虎侯」等。「侯」、「伯」是他所頒的爵位,「婦」、「子」本屬其家庭關係,也就當作了爵位。史學家認為中國商朝後期已經有了很完備的封建制和隨之產生的「封號」制度。
對逝去者的封號
[編輯]歷代君主都會對歷史重要人物贈封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