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奈及利亞內戰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奈及利亞內戰

1967年6月,「事實上」獨立的比亞法拉共和國
日期1967年7月6日至1970年1月15日
(2年6個月1周又2天)
地點
結果 奈及利亞勝利
領土變更 比夫拉重新加入奈及利亞
參戰方
 奈及利亞
埃及 (空援)[1]
比夫拉
指揮官與領導者
奈及利亞 雅各布·高恩
奈及利亞 穆爾塔拉·拉馬特·穆罕默德
奈及利亞 Benjamin Adekunle英語Benjamin Adekunle
奈及利亞 奧盧塞貢·奧巴桑喬
奈及利亞 Mohammed Shuwa英語Mohammed Shuwa
奈及利亞 E.A. Etuk
奈及利亞 Shehu Musa Yar'Adua英語Shehu Musa Yar'Adua
奈及利亞 Theophilus Danjuma英語Theophilus Danjuma
奈及利亞 Ibrahim Haruna
奈及利亞 Ipoola Alani Akinrinade英語Ipoola Alani Akinrinade
奈及利亞 Ted Hamman 
奈及利亞 穆罕默杜·布哈里
奈及利亞 易卜拉欣·巴班吉達 (負傷)
奈及利亞 Isaac Adaka Boro英語Isaac Adaka Boro 
奈及利亞 Idris Garba英語Idris Garba
比亞法拉共和國 奧朱古
比亞法拉共和國 Philip Effiong英語Philip Effiong
比亞法拉共和國 Alexander Madiebo
比亞法拉共和國 Albert Okonkwo
比亞法拉共和國 Victor Banjo
比亞法拉共和國 Ogbugo Kalu英語Ogbugo Kalu
比亞法拉共和國 Joseph Achuzie英語Joseph Achuzie
比亞法拉共和國 Azum Asoya
比亞法拉共和國 Mike Inveso
比亞法拉共和國 Timothy Onwuatuegwu英語Timothy Onwuatuegwu 
比亞法拉共和國 Rolf Steiner英語Rolf Steiner
比亞法拉共和國 Festus Akagha
比亞法拉共和國Lynn Garrison英語Lynn Garrison
Taffy Williams英語Taffy Williams
比亞法拉共和國 Jonathan Uchendu
比亞法拉共和國 Ogbo Oji (負傷)
比亞法拉共和國 Humphrey Chukwuka英語Humphrey Chukwuka
比亞法拉共和國 H.M. Njoku
兵力
奈及利亞 奈及利亞軍隊:
85,000[16]–150,000[17] (1967)
250,000 (1968)[18]
200,000[19]–250,000[17] (1970)
比亞法拉共和國 比亞法拉軍隊:
10,000[20]–100,000[17] (1967)
110,000 (1968)[21]
50,000[19]–100,000[22] (1970)
傷亡與損失

士兵死亡: 45,000[19]–100,000[23][24]被殺


流離失所: 2,000,000–4,500,000[25]


難民: 500,000[26]–3,000,000[來源請求]

奈及利亞內戰,亦稱比亞法拉戰爭比夫拉戰爭,是1967年至1970年間奈及利亞政府和自行宣布獨立的比亞法拉共和國之間的一場內戰

起因

[編輯]

奈及利亞是一個多種族宗教的國家。自1960年從英國獲得獨立以來,北方的穆斯林和南方的基督教徒就不斷地為取得國家控制權而相互鬥爭。雙方之間的矛盾由於在南方基督教徒聚居區伊博地區附近經濟價值巨大的石油礦藏的發現而愈加尖銳。

戰爭過程

[編輯]

1967年5月底,奈及利亞中央政府通過了新的行政區劃改革方案,將全國劃分為12省,油田卻被故意劃出了伊博地區。由於這次石油事件以及在北方對於伊博人的迫害,使得比亞夫拉地區在1967年5月30日在奧朱古上校的領導下宣布獨立,成立比亞夫拉共和國。戰爭從7月6日開始,首先奈及利亞聯邦部隊以兩路縱隊攻入比亞夫。奈及利亞右路部隊首先在14日拿下南部重鎮恩蘇卡,但遭到比亞夫拉軍的抵抗,戰爭陷入僵局狀態。雖然比亞夫拉軍作戰勇猛,但是戰爭還是呈一邊倒狀態。中央政府受到了英國以及最主要蘇聯的軍事支持,法國葡萄牙南非則支持比亞夫拉共和國,然而他們都並沒有發表官方的承認。面對奈及利亞政府軍由蘇聯提供的Il-28轟炸機的狂轟濫炸,比亞夫拉軍根本無法組織起有效抵抗。

結果

[編輯]
奈及利亞內戰中罹患夸休可爾症的孩子。

在差不多整整3年的流血戰爭之後,由於戰爭引起的饑荒,比亞法拉共和國政府不得不於1970年1月15日正式宣布投降。比亞法拉地區重新加入奈及利亞。全國第一大種族伊博族在此後數十年時間內,無一人能夠在奈及利亞軍隊或政府中擔任要職。

在這場戰爭中,約二百萬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其中許多都是死於飢餓的兒童。比亞夫拉的經濟被徹底摧毀,預計需要許多年才能恢復到原來的水平。獨立領導人奧朱古在戰後逃往象牙海岸,在1982年奈及利亞大赦後,才回到國內。他參加了2003年的總統大選,然而慘敗而歸。

2005年10月28日,再次公開鼓吹比亞夫拉獨立的分離派領導人拉爾夫被政府逮捕。

影視作品

[編輯]

引用

[編輯]
  1. ^ The Literary Magazine - the Biafra War and the Age of Pestilence by Herbert Ekwe Ekwe. [2018-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20). 
  2. ^ 存档副本. [2017-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7). 
  3. ^ 奈及利亞自獨立以來:第一個二十五年:國際關係,1980年
  4. ^ 《陰影:比夫拉和奈及利亞的空運和空戰》1967-1970,Michael I. Draper (ISBN 1-902109-63-5)
  5. ^ Sadleman, Stephen. The Ties That Divide. 2000: 86 [8 June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11). 
  6. ^ Biafra Revisited, 2006. Page 5.
  7. ^ 《內戰和革命的根源和後果:改變世界歷史的衝突》作者:Spencer C. Tucker(ISBN 9781440842948)
  8. ^ "Biafran Airlift: Israel’s Secret Mission to Save Liv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ress, Eitan. United With Israel. www.unitedwithisrael.org Published 13 October 2013. Accessed 13 January 2017.
  9. ^ Genocide and the Europeans, 2010. Page 71.
  10. ^ There's A Riot Going On: Revolutionaries, Rock Stars, and the Rise and Fall of '60s Counter-Culture, 2007. Page 213.
  11. ^ The USSR in Third World Conflicts: Soviet Arms and Diplomacy in Local Wars 1945–1980, 1986. Page 91
  12. ^ Malcolm MacDonald: Bringing an End to Empire, 1995. Page 416.
  13. ^ Ethnic Politics in Kenya and Nigeria, 2001. Page 54.
  14. ^ Africa 1960–1970: Chronicle and Analysis, 2009. Page 423
  15. ^ The Biafran War, Nigerian History, Nigerian Civil War. [2017-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3-12). 
  16. ^ Nkwocha, 2010: 156
  17. ^ 17.0 17.1 17.2 Karl DeRouen & U. K. Heo (2007). Civil wars of the world: Major conflicts since World War II. Tomo I. Santa Bárbara: ABC CLIO, pp. 569. ISBN 978-1-85109-919-1.
  18. ^ Biafran Wa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Global Security.
  19. ^ 19.0 19.1 19.2 Phillips, Charles, & Alan Axelrod (2005). "Nigerian-Biafran War". Encyclopedia of Wars. Tomo II. New York: Facts On File, Inc., ISBN 978-0-8160-2853-5.
  20. ^ Dr. Onyema Nkwocha (2010). The Republic of Biafra: Once Upon a Time in Nigeria My Story of the Biafra-Nigerian Civil War - A Struggle for Survival (1967–1970). Bloomington: AuthorHouse, pp. 25. ISBN 978-1-4520-6867-1.
  21. ^ West Africa. Londres: Afrimedia International, 1969, pp. 1565. "Malnutrition affects adults less than children, half of whom have now died, reports Debrel who also describes the reorganisation of the Biafran army after the 1968 defeats, making it a "political" army of 110,000 men; its automatic weapons, (...)".
  22. ^ Stan Chu Ilo (2006). The Face of Africa: Looking Beyond the Shadows. Bloomington: AuthorHouse, pp. 138. ISBN 978-1-4208-9705-0.
  23. ^ Paul R. Bartrop (2012). A Biographical Encyclopedia of Contemporary Genocide. Santa Bárbara: ABC-CLIO, pp. 107. ISBN 978-0-313-38679-4.
  24. ^ Bridgette Kasuka (2012). Prominent African Leaders Since Independence. Bankole Kamara Taylor, pp. 331. ISBN 978-1-4700-4358-2.
  25. ^ Godfrey Mwakikagile (2001). Ethnic Politics in Kenya and Nigeria. Huntington: Nova Publishers, pp. 176. ISBN 978-1-56072-967-9.
  26. ^ DeRouen & Heo, 2007: 570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