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格蘭德港 (馬爾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格蘭德港
3D Rendering of the Harbour making use of Satellite Imagery with captions sta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port
地點
國家 馬爾他
地點 南港區
細節
港口類型 沿海自然
港口規模 2,035,000平方米
最大長度 3.63公里
最大寬度 1.33公里
平均深度 7.7米

格蘭德港[1](英語:Grand Harbour馬爾他語il-Port il-Kbir),也稱為瓦萊塔港[2],是馬爾他島上的天然海港。多年來,港口邊上修建了眾多船廠馬爾他造船廠)、碼頭防禦工事[3]

簡介

[編輯]
望向大海的格蘭德港景觀
望向馬爾薩的格蘭德港景觀

海港口面向東北,北面以聖埃爾莫角為界,並由一個單獨的防波堤保護,南界是里卡索利角。它的西北岸由斯奇貝拉斯半島形成,該半島主要由瓦萊塔市及其郊區弗洛里亞納覆蓋。這個半島還將格蘭德港與另一個平行的天然港口馬爾薩姆謝特港分開。 格蘭德港的主要水道幾乎一直延伸到內陸,直至馬爾薩 。港口的東南岸由許多河流入海口和岬角組成,主要是內拉溪、卡爾卡拉溪、船塢溪和法國溪,它們被卡爾卡拉和三個城市——科斯皮夸比爾古森格萊阿所覆蓋。該港口被描述為馬爾他最大的地理資產。 [4]

格蘭德港與它的夥伴港口馬爾薩姆謝特港口一起,位於平緩上升的地面中心。圍繞著雙子港的發展,使整個盆地實際上成為一個大的城市群。馬爾他的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弗洛里亞納方圓三公里的範圍內。現在這裡是歐洲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港口和周邊地區構成了馬爾他的北部和南部海港區。這些地區總共包含68個市鎮中的27個。總人口為213,722人,占馬爾他群島總人口的47%以上。 [5]

歷史

[編輯]
1750年的格蘭德港

馬爾他群島歷史悠久,主要是由於其戰略位置和天然良港。格蘭德港自史前時代就已被使用。

在格蘭德港沿岸發現了巨石遺蹟。最早的科爾丁神廟可追溯到公元前3700年左右,從科拉迪諾高地俯瞰海港。 [6]另一個巨石結構可能存在於聖安吉洛堡附近的水下,但現在已經看不到了。 [7]在海港沿岸還發現了布匿羅馬遺蹟。 [6]

12世紀和13世紀,馬里斯城堡已建在現在的比爾古。它可能是代替古代建築而建的,可能是腓尼基或羅馬的神廟,或者是阿拉伯的堡壘。 [8]

1283年,馬爾他戰役在格蘭德港入口處爆發。阿拉貢軍隊擊敗了一支更大的安茹軍隊並俘獲了10艘槳帆船。 [9]

1530年到1798年,格蘭德港曾作為醫院騎士團的基地長達268年。他們在比爾古市定居並改善了防禦工事,包括重建馬里斯城堡並改名為聖安吉洛堡。 1551年7月,巴巴裏海盜奧斯曼軍隊襲擊了馬爾他。他們在馬爾薩姆謝特登陸並向格蘭德港進軍,但沒有進攻,因為他們發現比爾古的防禦工事太多,無法進攻。雖然這次嘗試沒有成功,但奧斯曼軍隊後來在同一戰役中成功洗劫了戈佐島並征服了的黎波里。襲擊發生後,建造了聖埃爾莫堡和聖麥可堡,以在未來的襲擊中更好地保護港口。森格萊阿城也在不久之後成立。

後來在1550年代,一場龍捲風襲擊了格蘭德港,造成600人死亡,並摧毀了一支航運艦隊。

該地區是1565年馬爾他大圍攻期間大部分戰鬥的區域,當時鄂圖曼帝國試圖驅逐聖約翰勛騎士團,但最終被擊敗。圍城戰後,首都瓦萊塔建在海港西北岸的西伯拉斯半島上。多年來,在格蘭德港內建立了更多的防禦工事和定居點,包括里卡索利堡和弗洛里亞納鎮和科斯皮夸鎮。

建於1867年的新碼頭

法國占領馬爾他期間,格蘭德港區在陸地上被馬爾他叛軍封鎖,在海上被皇家海軍封鎖。法國最終於1800年9月投降,馬爾他成為英國的保護國,後來成為殖民地。在英國殖民統治期間,該海港成為皇家海軍的戰略基地和地中海艦隊的基地。

盟軍入侵西西里島期間, 羅德尼號戰艦在港口。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港口周圍的碼頭和軍事設施成為軸心國轟炸機的目標,整個地區在第二次圍攻馬爾他期間遭到了野蠻的轟炸。附帶損害破壞了瓦萊塔和三城的大部分地區,並造成大量平民傷亡。 1941年7月26日早些時候,義大利海軍對港口的襲擊被擊退。

1967年停在港口的北約軍艦。

馬爾他造船廠仍然活躍,但隨著英國軍隊的撤離,格蘭德港失去了大部分軍事意義。馬爾他相當一部分商業航運現在由位於卡拉弗拉納的新自由港處理,因此該港口比20世紀上半葉安靜得多。 [10]

2007年9月,馬爾他政府公布了20個擬議的再生項目,這些項目將改造格蘭德港,同時尊重其歷史價值。 [11]

截至2021年5月,港口正在進行由馬爾他基礎設施發起並由歐盟贊助的改造工程,目標是使港口電氣化,以減少90%的船舶有害排放。將安裝岸電裝置,以消除在船舶停靠時運行化石燃料發動機的需要。 [12]

圖庫

[編輯]
從上巴拉克卡花園眺望格蘭德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民政部地名研究所 (編). Grand Harb. 格兰德港. 世界地名译名词典. 北京: 中國社會出版社: 986. 2017-05. ISBN 978-7-5087-5525-0. OCLC 1121629943. OL 28272719M. NLC 009152391. (簡體中文)
  2. ^ Port of Valletta. Transport Malta. [5 November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31 May 2016). 
  3. ^ Pullicino, Mark. The Obama Tribe Explorer, James Martin's Biography. MPI Publishing. 2013: 30–31. ISBN 978-99957-0-584-8. OCLC 870266285. 
  4. ^ Agius, Raymond. The Grand Harbour in Malta. agius.com. [5 November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1). 
  5. ^ Estimated Population by Locality 31st March, 2013 (PDF). Malta Government Gazette 19,094. [31 October 201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14 July 2014). 
  6. ^ 6.0 6.1 Vella, Nicholas C. The Prehistoric Temples at Kordin III. Santa Venera: Heritage Books. 2004. ISBN 9993239879. 
  7. ^ Coppens, Philip. Malta: the small island of the giants. philipcoppens.com. [2 May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26). 
  8. ^ Fort St Angelo. Lonely Planet. [5 November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9. ^ Said, Frans. The Battle of Malta 730 years ago. Times of Malta. 30 June 2013 [5 November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05). 
  10. ^ Bugeja, Lino. The historical importance of Malta's Grand Harbour. Times of Malta. 11 August 2013 [31 October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11. ^ Government's Vision for Grand Harbour will generate jobs and investment – MEA. The Malta Independent. 8 September 2007 [5 November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09). 
  12. ^ Cavotec Wins Cleantech Contract to Cut Ship Emissions. Manufacturing and Engineering Magazine. 18 May 2021 [19 May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9).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