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青島康有為故居

座標36°03′35″N 120°20′03″E / 36.05972°N 120.33417°E / 36.05972; 120.33417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康有為故居

康有為故居,2016年10月
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青島市市南區福山支路5號
分類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時代1923-1927年
編號3-263
認定時間2006年12月7日

36°03′35″N 120°20′03″E / 36.05972°N 120.33417°E / 36.05972; 120.33417 青島康有為故居,即膠澳總督副官住宅舊址,位於中國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福山支路5號,始建於1899年,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康有為晚年在青島的宅邸。現為青島市康有為故居紀念館,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編輯]
總督副官住宅(右)與總督臨時官邸(左),1900年代

康有為故居建於1899年至1900年,最初為1899至1902年任德國膠澳總督副官的海軍上尉路易茲·馮·利林克隆男爵(Luiz Freiherr von Liliencron)的住宅[1][2],是德國占領青島後建設的第一批建築之一[3][4]。其西側不遠處即為同時期建造的總督臨時官邸[5]。利林克隆之後,該住宅的居住者暫不可考[2]。1922年12月北洋政府收回青島後,該住宅為官產[2][5]

康有為第一次到訪青島為1917年10月參與張勳復辟失敗後輾轉各地避難時,在青島並未久留[5]。但康有為對青島的風光印象深刻,稱讚「青山綠樹,碧海藍天,中國第一」[1],又在信件中稱:「全島皆紅瓦新樓,無一黑瓦舊宅……恐昔之仙山樓閣亦比不及,詩文不足以形容之。」[5]康有為對青島的描述被後人概括為「紅瓦綠樹,碧海藍天」,成為青島市常用的城市宣傳語[6][7]

康有為第二次到訪青島為1923年夏。1923年6月27日,康有為由濟南到達青島,受到時任膠澳商埠督辦熊炳琦接待[8]。康有為最初暫居於旅館中,後因旅館價格高昂,於同年7月經熊炳琦安排以低價租下總督副官舊宅居住[1][8][9]。康有為在家書中稱「青島此屋之佳,吾生所未有」[8],又在寄給友人的信件中稱:「吾今得宅,即德人初得青島時之舊提督樓。屋雖卑小,而園甚大。望海碧波,僅距百步。」[3]次年,康有為買下該住宅,但契約尚未訂妥時,高恩洪接任膠澳商埠督辦,康有為多交一萬餘元才得以買下[2][8]。康有為遷入新居時適逢溥偉自青島遷居大連,便將溥偉贈予的家具置於新居內,又將1922年遜帝溥儀贈予的「天游堂」牌匾懸掛於宅內,將新居命名為「天遊園」[1][5][9]。1925年,康有為將住宅西側的原總督臨時官邸馬廄由平房改建為二層住宅[1][5]

康有為定居青島之初,曾創立孔教會,後改名萬國道德會,自任會長。又計劃在青島創辦大學,並在信件中提到:「吾擬開一所大學於此,就近收到萬年兵營為之,亦相距數百步耳。扶杖看雲之暇,與天下英雄講學……」但因兵營中有駐軍而作罷,改在上海創辦天遊學院。在青島置辦住宅後,康有為每年從上海到青島居住一段時間,收藏字畫、古董,在市郊嶗山等處遊玩、題詩。1927年3月,康有為在上海慶祝七十壽辰後,於3月18日赴青島。3月29日在山東路(今中山路粵菜館英記酒樓赴宴時腹痛,回到住宅後於3月31日凌晨逝世。逝世後葬於青島。[1][8][9][10][11]

1949年後,康有為故居成為民居。1982年,青島市文物管理委員會接到康有為後人信函後,經查找研究,確定福山支路5號為康有為故居。1985年1月25日,該建築列入第三批青島市文物保護單位[12]。1986年,青島市人民政府將樓內3戶居民遷出,修繕部分房間後設立康有為故居紀念館,1987年開放。館內展出康有為生前書法作品、收藏品及其弟子捐贈的文物、資料等。1994年,因康有為故居樓體年久失修,部分木質結構腐朽、地基移位變型,且紀念館樓下十餘戶居民影響開放環境,康有為故居紀念館閉館,部分重要文物移至青島市博物館保存。[1]

1999年2月27日,青島市十二屆人大第二次會議通過《關於儘快修復並開放康有為故居》的第一號議案[1]。市政府為此撥款750萬元[13],修複方案經論證最終決定為拆除重建[14][15]。1999年12月至次年1月,樓內住戶全部遷出[13][16]。2000年8月,主體修復工程竣工,9月進行內部裝修及布展,10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16]。同年,該建築列入第一批青島市歷史優秀建築名單[17]。2006年12月7日,康有為故居列入第三批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18]

建築特色

[編輯]

康有為故居位於青島第一海水浴場西側的山坡上,南臨匯泉灣。建築總面積1118.43平方米,磚木結構,主體建築3層。地上一層南側的實牆面中開拱門,作為主入口,其前方為三段露天台階。主入口兩側採用了青島早期建築中常見的木結構敞廊,可用於觀賞海景。主入口上方處理為陽台,陽台後方起山牆。屋頂面積較大,造型近似於中式歇山頂,屋頂瓦片最初使用的是中式灰瓦。廚房及附屬房間設於主樓後方的附屬建築中。[2][4][19]

該建築整體為德國風格,同時又具有些許中國傳統建築的影響,其造型與1908年建造的北戴河德國駐華公使度假別墅相似[5]。包括該建築在內的一些青島早期建築被認為帶有臨時應急色彩,其設計體現出建築範例及城市總體規劃的缺乏,原因在於青島早期城市建設缺乏高水平的建築師與工匠,建築師對青島當地氣候缺乏了解也可能是原因之一[20]

該建築2000年重建前,正立面的敞廊曾在翻修中砌成開有窗戶的磚牆,對建築原貌破壞較大[14]

圖集

[編輯]

相關條目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林玉海. 青岛康有为故居. 青島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 (編). 《青岛文物与名胜保护纪实》. 青島: 青島出版社. 2000. ISBN 7-5436-2186-X. 
  2. ^ 2.0 2.1 2.2 2.3 2.4 竇世強 李明. 《画说青岛老建筑》. 青島: 青島出版社. 2004. ISBN 7-5436-3134-2. 
  3. ^ 3.0 3.1 張樹楓, 青岛康有为故居“天游园”及康有为病逝的历史真相, 史鑑 (2006年第4期) (青島市史志辦), 2006-12, (2006年第4期) 
  4. ^ 4.0 4.1 青島市史志辦公室、青島建築委員會. 《青岛优秀建筑志》. 青島: 青島出版社. 2006. ISBN 9787543625044.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王棟. 《青岛影像 1898-1928:明信片中的城市记忆》. 青島: 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 2017. ISBN 978-7-5670-1113-7. 
  6. ^ 張文艷. 青岛的树,春天里那一抹绿色. 半島都市報. 2019-03-12. 
  7. ^ 初夏的青岛开启“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模式. 青島新聞網. 2017-05-09 [2020-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0). 
  8. ^ 8.0 8.1 8.2 8.3 8.4 李明. 青岛:康有为的起点与终点. 城市信報. 2019-04-01. 
  9. ^ 9.0 9.1 9.2 劉桓 王安東. 康有为晚年在青岛的活动. 青島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 (編). 《青岛文史资料·第七辑》. 青島. 1986. 
  10. ^ 魯海. 《名人故居》. 青島: 青島出版社. 2004. ISBN 7-5436-3174-1. 
  11. ^ 張樹楓, 康有为故居, 史鑑 (第18期) (青島市史志辦), 2005-03, (第18期) 
  12. ^ 青島市史志辦公室 (編). 第五篇 文化艺术,第十章 文化遗存. 《青岛市志(1978-2005)·文化卷》.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13 [2024-03-27]. ISBN 978-7-5144-1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23). 
  13. ^ 13.0 13.1 董清月. 社会各项事业·文化事业·文博工作. 青島市史志辦公室 (編). 《青岛年鉴 2000》. 北京: 五洲傳播出版社. 2000. ISBN 7-80113-724-8. 
  14. ^ 14.0 14.1 許蕾. 青岛德占时期建筑群体的保护与再生研究. 青島理工大學碩士論文. 2011. 
  15. ^ 袁賓久. 《青岛德式建筑》. 北京: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9. ISBN 9787112109050. 
  16. ^ 16.0 16.1 董清月. 社会各项事业·文化事业·文博工作. 青島市史志辦公室 (編). 《青岛年鉴 2001》. 北京: 五洲傳播出版社. 2001. ISBN 7-80113-895-3. 
  17. ^ 青島市規劃局 青島市文化局. 关于公布青岛市第二批历史优秀建筑的通知(青规字〔2006〕72号). 青島政務網. 2006-05-20 [2024-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26). 
  18. ^ 山東省人民政府.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鲁政发[2006]136号). 山東省人民政府官網. 2006-12-07 [2023-0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28). 
  19. ^ 徐飛鵬. 《青岛历史建筑(1891-1949)》. 青島: 青島出版社. 2006. ISBN 7-5436-3519-4. 
  20. ^ 托爾斯騰·華納. 《德国建筑艺术在中国:建筑文化移植》. 柏林: Ernst & Sohn. 1994. ISBN 3433024294.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