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源
李維源(1868年—1948年)[1]字崧圃,号沤舫[2],广东省嘉应州(今梅州市)人。清朝及中华民国官员、诗人。[3][4]
生平
[编辑]李維源曾参加科举考试,获贡生。[3]早年入安徽巡抚陈彝(字六舟)幕。[4]1898年,李維源弃学纳粟,援例捐县丞,获指派安徽省试用。后来捐升知县,此后被派为荻港大通华阳厘务,历任泾县、来安县、怀远县、合肥县知县。[3]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当时,合肥县城内有清朝的庐州府知府穆特恩(满人),庐州驻军绿营都司常向春,合肥县知县李维源,巡防营(安徽地方武装)管带季光恩,庐州总团练长袁斗枢,还有合肥县豪绅李国松。武昌起义之后,李国松(李经羲的长子,在籍四品京卿,合肥宪政筹备自治会总办,合肥县商会会长)逃离合肥县,赴上海外国租界避难。庐州中学堂的学生敢死队将“炸弹”(实际是用纸包着的柑橘)运入知府衙门时,穆特恩、常向春也吓得连夜逃走。此后,合肥县知县李维源被迫表示同情革命,巡防营管带季光恩听从革命党人劝告而率部归顺革命。[5]
1911年11月8日,安徽省光复,安徽军政府在省会安庆成立。次日,革命党人控制合肥县城。当天上午,中国同盟会合肥分会在天后宫召开大会,决定合肥军政分府下设五部三处,其中民政部长李维源(两天后离职,由周履平继任),巡警部长张践初,财政部长邓鹤仙。[5]
中华民国成立后,李维源历任宿县、六安县、亳县知事。[3][6]1917年9月8日,任淮泗道道尹,任至1923年2月3日。其间,1919年1月11日,吕调元被任命为安徽省省长,未到任前由李維源护理安徽省省长,3月4日吕调元到任。[7]1923年,被任命为厦门海关监督。[3][4]约1924年,李维源署理苏常道道尹,1925年2月5日正式被任命为苏常道道尹,一直任至1927年孙传芳在江苏倒台。[7][8]
1932年起,李維源历任国民政府主计处秘书、主任秘书及军事委员会参议、文官处参议等职。[9]抗日战争时期,获聘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桂林办公厅中将顾问,其后任广东省主席参议、顾问。[3][4]
著作
[编辑]李維源学识渊博,工于诗词。李維源著有《南归诗草》,收录其所作诗450余首。[3]他还有《沤庐诗钞》。[4]
参考文献
[编辑]- ^ 《广东历史人物辞典》作生于1868年,卒于1948年。《中国近现代文学艺术辞典》作生于1869年,卒于1948年。
- ^ 此据《广东历史人物辞典》。《中国近现代文学艺术辞典》作其名崧圃,字维源,号味渊。
-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广东历史人物辞典,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51页
- ^ 4.0 4.1 4.2 4.3 4.4 4.5 中国近现代文学艺术辞典,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421页
- ^ 5.0 5.1 辛亥革命与合肥李氏家族,江淮晨报,2011年10月19日. [2013年6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5月20日).
- ^ 此处来源为《广东历史人物辞典》,原作历任“宿州、六安、亳州知府”,据当时行政区划名称及职名改。
- ^ 7.0 7.1 刘寿年等编,民国职官年表,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
- ^ 《广东历史人物辞典》称他还曾任金陵道道尹,江苏省政务厅厅长。《中国近现代文学艺术辞典》称他还曾任金陵道道尹。但《民国职官年表》中未载。
- ^ 此据《中国近现代文学艺术辞典》。《广东历史人物辞典》作历任国民政府主计处秘书长、国民政府顾问等职务,与此记述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