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大圳
外观
石門圳 | |
---|---|
中華民國(臺灣)圳道 | |
概要 | |
隸屬單位 | 石門農田水利會 |
灌溉區域 | 中華民國(臺灣)桃園市 |
興建時間 | 1956年 |
完成時間 | 1964年 |
攔取水源 | 大漢溪 |
石門大圳,1953年(民國42年)桃園乾旱,大嵙崁溪(今大漢溪)水位不足,桃園大圳出現用水不足,促使石門水庫興建,水庫完工後同時建構了石門大圳,1956年7月開工,1964年6月完工[1],灌溉區域涵蓋桃園市龍潭區、中壢區、楊梅區、平鎮區、八德區、新竹縣湖口鄉。
在《淡水廳誌》中提到,石門大圳的最早發想者為臺灣府淡水撫民同知「曹謹」,他曾倡議發開大嵙崁後山的湳子莊,引入灌溉中壢一帶,但因原住民出沒和漳粵間的紛爭,未能如願。[2][3]
主要設施
[编辑]除1960年代完工的石門大圳和水庫工程外,整個水利系統也將過去的古圳道併入,包括1741年(乾隆6年)由薛啟隆和邱、黃、廖三姓合建的「合大興圳」。總灌溉區有17區,16條支線。[2]
石門水庫
[编辑]石門水庫,水源來自於大漢溪中游。集水面積:763.4平方公里,總蓄水量:30912萬立方公尺,滿水位面積:800公頃,位於桃園市大溪區、龍潭區、復興區,與新竹縣關西鎮之間。
櫻花隧道
[编辑]2002年完成的石門大圳櫻花隧道,位於龍潭區龍泉會館後方。石門大圳的水從山頭穿過而出,匯入打鐵坑溪上方的過水橋。
取水口
[编辑]進水口設在石門水庫上游左岸,其取水口的中心線標高,配合石門水庫呆水位在195公尺而定為193.55公尺,係鋼筋混凝土結構,設有阻水閘門,下接2.5公尺的進水壓力隧道長204.6公尺,在壓力隧道之下設有混凝土地下閘門室,內設高壓運用與防護閘門二組,節制流量,水流經閘門注入消力池消能後,進入石門幹渠第1號隧道。
步道
[编辑]「相思仔」、「仙丹花」、「櫻花」、「流蘇」四條步道,供人行及自行車使用。[1]
相關條目
[编辑]參考資料
[编辑]- ^ 1.0 1.1 Tony. 桃園平鎮 .平鎮綠色廊道.石門大圳. 大紀元時報. 2012-12-11 [2016-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6) (中文).([//web.archive.org/web/20160416075949/http://www.epochtimes.com/gb/12/12/11/n3750081.ht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简体中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桃園台地水圳灌區分佈圖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2.0 2.1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multiple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石門大圳. 農田水利入口網.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2012-01-01 [2016-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06).
延伸閱讀
[编辑]- 農田水利署桃園管理處灌區埤塘發展史. 農田水利入口網.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2012-01-01 [2016-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5).
外部連結
[编辑]- 灌溉區域分佈圖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農田水利署石門管理處 Archive.is的存檔,存档日期201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