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船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民国二十三年孫中山頭像背帆船壹圆银币
国家/地区 中華民國
價值1圆
直徑39.4毫米(1.55英寸)
厚度2.3毫米(0.091英寸)
成分银(88%)
铜(12%)
鑄造年份1934年至1949年
正面
圖案孫中山侧面像及“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字样
設計時間1934年
背面
圖案帆船圖案及“壹圆”面值
設計時間1934年

船洋是对正面镌有孫中山像、背面铸有帆船图样的中国银币的俗称。船洋最早由民國十八年出現帆船幣試鑄版,後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开始正式铸造,是當年中国國民政府北伐統一中國後,為了取代當時具有北洋政府所发行的袁大頭银币,由於成銀色穩定,造型優美而受到銀幣藏家愛戴,在中國藏家中也有人稱他為孫大頭(對應孫小頭)。常傳於世的有民国二十二年、二十三年版本,也有少量二十一年版,其中又以民国二十三年版存世量最大[1]

历史

[编辑]

民國十八年初(1929年),中華民國財政部邀外國人設計新幣,後由美、日、英、意、奧五國造幣公司根據同一草圖試造了一批孫中山側像樣幣,並在杭州試鑄少量樣品。但是南京國民政府並未直接採用外國樣幣。

直到民國二十一年(1932),才由上海中央造幣廠鑄造第一枚船洋銀幣,該幣是國民政府放棄金本位幣制,確定銀本位幣制,並公佈〈鑄造條例草案〉前夕所發行的第一枚船洋銀幣,外國人稱之為 Junk Dollar,在圖案設計方面,帆船上方為三隻海鷗,帆船右方為旭日東昇,當時中、日兩國關係緊張,剛發行的中國帆船銀幣圖案被部分人仕認為是不祥之兆,因為背面旭日東昇圖被解釋為日本帝國即將崛起,三隻海鷗被解釋為日本轟炸機在中國領空盤旋,而當時日本政府策動東三省獨立建立滿州國傀儡政府,因此也有人說三隻海鷗象徵東三省飛走了。因此國民政府於民國22年開始,將帆船銀圓的圖案刪除了有爭議的部分,同時回收銷毀已流通的民國21年版中國帆船銀幣,故真正大量鑄造且流通的銀本位國幣是民國22年之後發行的正面孫中山像,背面帆船圖的壹圓銀幣。

民國22年3月(1933年),國民政府財政部頒佈了《廢兩改元令》和《銀本位幣鑄造條例》,決定結束各省鑄銀元的局面,將銀幣的鑄造權收歸於設在上海的中央造幣廠,並決定先從上海實施廢兩改元,規定從1933年4月6日起,所有公私款項的收付,須一律改用銀幣,不得再用銀兩交易。同年,全新款式的銀幣——船洋,開始在上海中央造幣廠鑄造。1935年,國民政府實行貨幣改革,放棄銀本位,改為發行法定貨幣(即法幣),同時收回銀圓,禁止流通。銀圓於是不再具有法定的地位。

1949頃,由于金圆券的大量发行,致使物价急速上涨,国民党政府急于进行币制改革,企图用银元券来缓解当前的危机,于是在1949年7月1日正式通过《银元及银元券发行办法》,允准成都,重庆台北云南新疆等分厂铸造银元,这是官方的正式公告。但是因各地戰況告急,1949年五月,解放軍佔領上海,國民黨當局立即將上海总厂的机器模具分别运至成都和台北,又因當時局勢危急,只能緊急向美國訂購3000万枚银币,企圖挽回已經受到通貨膨脹凌遲而殘破不堪的中國經濟,然而隨著國民黨在中國戰局節節敗退,1949年12月國民政府全面退守台灣,中華民國政府失去了整個中國大陸,數個月後,銀圓及銀圓券均在中國進入歷史。[2]

根據相關資料與KP世界錢幣目錄資料記載,民國二十二年船洋銀幣鑄造量約為46,400,000枚,民國二十三年鑄造量約為128,740,000枚,當中包含1949年委託美國三家造幣廠鑄造的三千萬枚。

图案、面额及版本

[编辑]
民国二十三年版船洋。

船洋正面均为铸造年份及孫中山像;背面为中國帆船圖案及面值,在中國帆船的背後有孫像的倒影,現存版本多為民國二十三年,民國二十二年居多,民國二十一年的船洋亦稱三鳥幣,因當時言論過激迫使中國政府回收導致世傳稀少,另有金本位版三鳥流傳於世,是由於中國政府原本希望改用金本位制,但是因為當年中國政府經濟狀況不允許而作罷。

参考资料

[编辑]
  1. ^ 亞洲錢幣鑑定中心. 船洋探究.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7). 
  2. ^ 錢與藝術. “船洋”中央版和回流版如何区分?. 2019 [2019-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4).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