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組賽車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一張1984年勒芒24小時耐力賽的標籤紙,說明此輛車屬於C組賽車的範疇

C組賽車(英語:Group C)是一種賽車運動的分類,1981年根據國際汽車聯合會(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l'Automobile,縮寫成FIA)的前身「國際汽車運動聯盟」(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u Sport Automobile,縮寫成FISA)制定的《國際賽車運動規則附則J項》中的第1至8號規則,分別改成A、B、C、D、E、N、S等分組;C組規範即為其中之一。

廣義而言C組規範繼承了原第5組(通稱為Silhouette Formula「影子方程式」)與第6組(意指prototype racing car「原型賽車」)的規定範疇,但就一般認知裡C組賽車的車輛為原型賽車。

歷史[编辑]

1982年利曼24小時耐力賽上的Rondeau M382

C組賽車規範的最大特徵就是對總燃料使用量的限制,雖然引擎排氣量沒有限制,但對於車輛最低重量、內含兩個座位的封閉式車體、跑完比賽距離所使用的總燃料用量等都有規定。換句話說,參加此分組的車輛都必須達到低耗油、高效率的要求。此外,每年度的比賽還會對車輛規格作變更。

  • 1982年:基於C組賽車規範的WEC世界耐力錦標賽選手權(World Endurance Championship,縮寫成WEC,後改稱「World Sportscar Championship 」)正式開始舉行,位於法國巴黎西南方200公里的小城利曼舉辦的利曼24小時耐力賽也被納入該組。車輛的最低重量是800公斤、油箱容量限制在100公升;根據比賽的距離,油料補給的次數也有限制。因為該耐力賽規定補給次數在25次內,所以含剛起跑時所搭載的燃料,最多只能使用2,600公升。
  • 1983年:新設立了C組賽車的小型級新制Group C Junior,最低車輛重量700公斤、油箱容量最大55公升,油料總使用量比較少;而其餘規定不變。因此以利曼24小時耐力賽規定的25回油料補給次數來計算,油料總使用量變成1,430公升。
  • 1984年:原「Group C Junior」改稱C2組,而原來的C組制度也改稱C1組,但最低車輛重量加大為850公斤。這兩種級距比賽都撤銷油料補給次數的限制,改成只限制油料總使用量,讓各車隊能更靈活地運用策略使用燃油。
  • 1985年:削減C1組的油料總使用量,利曼24小時耐力賽的規定從2,600公升降成2,210公升,同時參加者由製造車廠改為以車隊名義參加。
  • 1986年:不僅加入短距離錦標賽,更將「WEC世界耐力錦標賽選手權」(World Endurance Championship)改稱作「WSPC世界運動原型車錦標賽選手權」(World Sports Prototype-car Championship),吸引世界上許多汽車製造廠組成車隊參戰。此外,利曼24小時耐力賽又修改油料總使用量的規則:C1組變成2,550公升、C2組變成1,650公升。
  • 1989年:比賽的總距離統一成480公里,且C1組的最低車輛重量提高至900公斤,另外車隊有義務參與全程比賽,不得中途退賽。
  • 1991年:將「WSPC世界運動原型車錦標賽選手權」(World Sports Prototype-car Championship)改稱為「WSC世界賽車選手權錦標賽」(World Sportscar Championship),規則也修改成引擎必須和F1一樣的3,500c.c.、自然吸氣引擎。因此當年度某些參賽車輛依循舊規則製造,在重量不利的條件下暫且被允許下場參賽。這是後來升任成國際汽車聯合會會長的麥克斯·摩斯利(Max Rufus Mosley)提倡的「將F1與引擎規則共通化,以便參加C組賽車的汽車廠容易供給引擎給F1,這對兩邊都有利」。不料,此舉反而導致五年前加入比賽的眾多車廠打退堂鼓;雖然翌年WSC取消這條規則,但事實上C組的賽事因參賽者減少而岌岌可危。
  • 最後C組被勒芒原型车取代,而C組的賽車規範則晚至2007年才被國際汽聯正式取消。

參賽之代表車款[编辑]

以下列舉一些較知名的代表車隊與車款:

德國[编辑]

上為保時捷956,下為保時捷962C
  • 保時捷956(連續贏得1982至1985年利曼24小時耐力賽冠軍)
  • 保時捷962C(連續贏得1986至1987年利曼24小時耐力賽冠軍)
  • 梅賽德斯-賓士C11(贏得1990年WSPC世界運動原型車錦標賽選手權,舒馬克也是賽車手之一)
  • 梅賽德斯-賓士C291

義大利[编辑]

蘭吉雅LC2
  • 蘭吉雅LC2

英國[编辑]

捷豹XJR-12
  • 捷豹XJR-9(贏得1988年利曼24小時耐力賽冠軍)
  • 捷豹XJR-12(贏得1990年利曼24小時耐力賽冠軍)
  • 捷豹XJR-14(贏得1991年WSC世界賽車選手權錦標賽選手權,設計者為羅斯·布朗

瑞士[编辑]

索伯C9
  • 索伯車隊(Sauber)C9(贏得1989年利曼24小時耐力賽冠軍)

法國[编辑]

標緻905
  • 標緻905(連續贏得1992至1993年利曼24小時耐力賽冠軍,領導車隊的是讓·托德

日本[编辑]

  • 馬自達787B(贏得1991年利曼24小時耐力賽總合冠軍,也是日本車廠首度在該賽中獲勝)
  • 馬自達MX-R01
  • 進行曲85G/日產(贏得1985年WEC-JAPAN日本耐力錦標賽冠軍,該輛賽車以英國進行曲機械公司〔March Engineering〕的底盤搭配日產汽車的3.0L V型六缸VG30型引擎而成)
  • 進行曲86G/日產(第一輛搭載日本國產引擎獲得1987年WEC-JAPAN日本耐力錦標賽桿位的賽車)
  • 日產R89C
  • 日產R90CP(贏得1990年JSPC日本運動原型車錦標賽冠軍)
  • 日產R90CK(獲得1990年利曼24小時耐力賽桿位,英國製)
  • 日產R91CP(贏得1992年德多納24小時耐力賽〔24 Hours of Daytona〕冠軍,也是日產汽車首輛自製的C組賽車)
  • 日產R92CP(贏得1992年JSPC日本運動原型車錦標賽冠軍,更在舊富士高速賽道〔富士スピードウェイ〕創下超過每小時四百公里的紀錄)
  • 日產NP35
  • 多姆斯童夢Celica C((日語)トムス童夢セリカC,第一輛日本自製的C組賽車)
  • 童夢84C
  • 多姆斯86C
  • 豐田87C(1987年JSPC日本運動原型車錦標賽取得二勝)
  • 豐田88C-V(第一輛全車構造採用輕量化碳纖維打造的日本國產C組賽車)
  • 豐田89C-V(獲得1989年WSPC鈴鹿運動原型車錦標賽桿位)
  • 豐田90C-V(獲得1990年WSPC鈴鹿運動原型車錦標賽桿位)
  • 豐田91C-V
  • 豐田TS010

內部連結[编辑]

外部連結[编辑]

備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