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第45号交响曲 (海顿)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第45号交响曲 (海顿)当前版本,由魔琴留言 | 贡献编辑于2024年8月25日 (日) 05:49 (// Edit via Wikiplus)。这个网址是本页该版本的固定链接。

(差异) ←上一修订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修订→ (差异)
第四十五交响曲
海顿作品
其他名称告别交响曲
調性升f小调
目錄號Hob.英语Hob. I:45
时期古典
创作1772年,埃斯特哈希宫殿
出版1775年
时长约27分钟
樂章4
配器管弦乐团

海顿升f小调第四十五交响曲Hob.英语Hob. I:45)作于1772年[1][2],被称为“告别交响曲”(德語:Abschieds-Symphonie,现代拼写法:Abschiedssinfonie)。当时,海顿在埃施特哈齐家族服务于尼古拉斯一世英语Nikolaus Esterházy

传说

[编辑]

据海顿的传记作者描述,这部交响曲的创作背景是这样的。当时,尼古拉斯一世居住在他最喜欢的埃斯特哈希夏日行宫,携带着他所有的乐手和随从。埃斯特哈希宫位于匈牙利乡村,距离埃施特哈齐家族的根据地艾森施塔特大约有一天的路程。在行宫逗留的时间比预期的要长,大部分乐手被迫把他们的妻子留在艾森施塔特的家中。乐手们渴望回家,于是向海顿求助。海顿没有直接提出请求,而是将它融入了交响曲的音乐中:在终曲的慢板中,乐手陆续停止演奏,掐灭了谱台上的蜡烛,然后依次离开。全曲终时,只剩下两把上了弱音器的小提琴。尼古拉斯一世似乎明白了其中的意思,演出的第二天,一行人就回到了艾森斯塔特。[3]

配器

[编辑]
木管乐器
2 双簧管
1 大管[註 1](第四乐章)
铜管乐器
1 第一圆号(A/A/F/A调)[4][註 2]
1 第二圆号(E[5]/A/F/E调)[4][6][註 2]
弦乐器英语String section
第一小提琴[註 3]
第二小提琴[註 3]
中提琴
大提琴
低音提琴[6]

结构

[编辑]

本交响曲一共四个乐章,但终曲的尾声(柔板)也可以看成一个独立的第五乐章。[2][7]

  1. Allegro assai 很快的快板3/4
  2. Adagio 柔板A大调3/8
  3. Menuet e Trio: Allegretto 小步舞曲三声中部小快板升F大调3/4
  4. Finale: Presto 终曲英语Finale (music)急板2/2
    ——Adagio 柔板,A大调,3/8

全曲演奏通常耗时25分钟左右。

第一乐章

[编辑]

很快的快板升f小调3/4
拍,奏鸣曲式[2]

不稳定的第一乐章以海顿狂飙突进时期的典型方式开始。第二小提琴的切分音,木管的保持和弦,与第一小提琴的小调下行琶音形成对比。该乐章在结构上可以用奏鸣曲式的形式来解释,但它在许多方面偏离了标准模式。例如,在再现部之前,引入了新的材料;而在更传统的作品中,它可能被用作展开部的第二主题。[8]



<< \new Staff \with { instrumentName = #"Vl.I"}  
 \relative c'' {
    \version "2.18.2"
    \set Staff.midiInstrument = #"String Ensemble 1"
    \key a \major 
    \tempo "Allegro assai"
    \time 3/4
    \tempo 4 = 160
  fis4-! \f cis-! a-!
  fis-! cis-! a-!
  b d d
  d2.
}
>>

第二乐章

[编辑]

柔板,A大调,3/8
拍,三段体[2]或奏鸣曲式[9]

第二乐章像一首温柔的小歌,温柔、轻盈、令人难忘。整个乐章以弦乐器演奏为主。乐曲开始,由带弱音器的小提琴奏优美的旋律,气氛安详而恬静。[10]两把双簧管有自成一套的旋律,丰富了音色。[11]

第三乐章

[编辑]

小步舞曲与三声中部:小快板,升F大调,3/4
拍。

小步舞曲的速度为小快板,风韵典雅,活力又不失优雅,富有戏剧性强弱变化。[11]乐章刚开始,安定的情调随即被不协和的还原D干扰,跨小节的切分音让节奏显得不稳定。三声中部中两支圆号的重奏,旋律取自用于格里高利圣咏《耶利米的哀歌》,情绪并不愉快。[9]

第四乐章

[编辑]

终曲:急板,2/2
拍。

由急板和“告别”慢板组成的双终曲,完全是渐进式的,告别程序逐渐有系统地将合奏缩减为两把独奏的弱音器小提琴。然而,与前三个乐章相比,这个乐章的音乐语言是正常的。F小调的急板,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当时典型的交响乐终曲,具有非常明显的奏鸣曲形式,只是再现部在最后一刻中断,回到了结构上的导音(升C)。这并没有解决,而是突然进入A大调的平静的“告别”乐段。

告别乐段分为两个主要部分:

  • A大调的二段体,在其两个部分的末尾,“告别”主题本身由双簧管和圆号奏出。有一个低音提琴的转调过门英语Transition (music),也是以告别主题为基础的。
  • 升F大调的压缩再现和尾声。它“夺回”了急板结尾的主音。与小步舞曲不同,升F大调的结尾部分解决了前面的音乐。这种解决不仅是调性上的,而且是形式上和姿态上的。音乐变得越来越自然调性化。最后一节,两把上了弱音器的小提琴和中提琴演奏,没有一个临时变音记号。最后的小节又回到了“告别”主题本身。这种形式与海顿的任何其他乐章一样具有逻辑性和连贯性。[2]

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编辑]

2009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由巴伦博伊姆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为纪念海顿逝世200周年,音乐会以海顿《第四十五交响曲》的终曲结尾。[12][13][14]这场音乐会开了个音乐玩笑。一批批乐手以幽默的方式,不理会指挥,离开舞台,巴伦博伊姆则夸张地表现出困惑和吃惊。[14][15][16][17]结尾,两个小提琴声部的首席完成演奏并溜走,巴伦博伊姆手拿指挥棒,一个人站在空荡荡的舞台上,一脸的恐惧、不解、愠怒和绝望。[16]

注释

[编辑]
  1. ^ 可选
  2. ^ 2.0 2.1 四个调对应四个乐章。
  3. ^ 3.0 3.1 终曲第二遍尾声,前半段两个小提琴声部的首席英语principal (music)小提琴手休息,次席小提琴手演奏(可能还有其余小提琴手);后半段只有首席演奏。部分谱子将第一、第二小提琴的次席分别记为第三、第四小提琴;亦有将两个首席记为第一小提琴,两个次席记作第二小提琴的。

参考资料

[编辑]
  1.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ibraries, Daniel Coit; Peck, Harry Thurston; Colby, Frank Moore. The new international encyclopaedia. New York : Dodd, Mead. 1905: 43. 
  2. ^ 2.0 2.1 2.2 2.3 2.4 45 "ABSCHIEDSSINFONIE". Haydn107. [2021-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2) (英语). 
  3. ^ Ethan Mordden, A Guide to Orchestral Music: The Handbook for Non-Musician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0): 81–82.
  4. ^ 4.0 4.1 Leipzig: Breitkopf und Härtel, n.d.(ca.1907-10). Plate Orch.B. 再版:New York: E.F. Kalmus, n.d.(1933-70). 分谱:Horn I in F, Horn II in F
  5. ^ Tuckwell, Barry. Horn. New York: Schirmer Books. 1983: 33. ISBN 978-0-02-871530-8 (英语). 
  6. ^ 6.0 6.1 Ernst Praetorius. IMSLP22608-PMLP51750-Haydn_Symphony_No.45.pdf (PDF). Leipzig. ca.1936 [2021-08-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8-11). 
  7. ^ Webster, James (编).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hole. Haydn's 'Farewell' Symphony and the Idea of Classical Style: Through-Composition and Cyclic Integration in his Instrumental Music. Cambridge Studies in Music Theory and Analysi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 13–29 [2021-08-22]. ISBN 978-0-521-61201-2. doi:10.1017/cbo9780511552434.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2). 
  8. ^ William E. Grim, Haydn's Sturm und Drang Symphonies: Form and Meaning. Lewiston: The Edwin Mellen Press (1990): 109 ISBN 0-88946-448-0
  9. ^ 9.0 9.1 张雄. 海顿的《第45交响曲》(告别). 现代音响技术. 2005, 0 (9): 99–101 [2021-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1) (中文(中国大陆)). 
  10. ^ 陆, 培炎. 海顿和他的《告别交响曲》——为纪念海顿诞辰二百七十周年而作.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 2003, (06): 59–61 [2021-08-21]. ISSN 1000-199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1). 
  11. ^ 11.0 11.1 葛义文. 海顿《告别交响曲》赏析. 明日风尚. 2018, (12): 261 [2021-08-21]. ISSN 1673-836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1). 
  12. ^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将首次演奏海顿作品. 搜狐新闻. [2021-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2). 
  13. ^ BBC Two - New Year's Day Concert, 2009 - Highlights. BBC. [2021-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2) (英国英语). 
  14. ^ 14.0 14.1 On Conducting the New Year's Day Concert with the Vienna Philharmonic. Daniel Barenboim. 2009-10-19 [2021-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2) (美国英语). 
  15. ^ Neujahrskonzert: Überrumpelung durch die Subtilität. Die Presse. [2021-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9) (德语). 
  16. ^ 16.0 16.1 王纪宴. 在音乐会中迎接新的一年.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社). 2019-01-03 [2019-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3) (中文(中国大陆)). 
  17. ^ 2009 New Year's Concert. HDVDARTS. [2021-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4) (美国英语).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