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棘龍屬: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Hoseumou留言 | 贡献
→‎體型:​ 內容擴充
Hoseumou留言 | 贡献
→‎體型:​ 內容擴充
第98行: 第98行:
自從棘龍被發現之後,牠們成為最長、最大型[[獸腳類]]恐龍的候選者之一,但一般大眾對於棘龍的巨大體型並沒有概念,直到棘龍出現在2001年的電影《[[侏儸紀公園 III]]》(''Jurassic Park III''),以及2005年對於牠們新標本的研究。[[弗雷德里克·馮·休尼]]博士(Friedrich von Huene)<ref name = "vH26">{{en}}von Huene, F. R. (1926). "The carnivorous saurischia in the Jura and Cretaceous formations principally in Europe." ''Rev. Mus. La Plata'', '''29''', 35-167</ref>與數十年後的[[唐諾·葛勒特]](Donald F. Glut)<ref name=DFG82>{{en}}Glut, D.F. (1982). ''The New Dinosaur Dictionary''. Citadel Press, Secaucus, New Jersey, 226-228. ISBN 0-8065-0782-9</ref>都在他們的研究中,將棘龍列為最巨大的獸腳類恐龍之一;他們認為棘龍身長為15公尺,重量為6公噸以上。在1988年,[[格里高利·保羅]](Gregory S. Paul)也將棘龍列為最長的獸腳類恐龍;身長一樣被敘述為15公尺,但估計的體重數據較低,約4公噸<ref name = "Paul88">{{en}}Paul, G.S. (1988). ''Predatory Dinosaurs of the World.''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464 pp.</ref>。
自從棘龍被發現之後,牠們成為最長、最大型[[獸腳類]]恐龍的候選者之一,但一般大眾對於棘龍的巨大體型並沒有概念,直到棘龍出現在2001年的電影《[[侏儸紀公園 III]]》(''Jurassic Park III''),以及2005年對於牠們新標本的研究。[[弗雷德里克·馮·休尼]]博士(Friedrich von Huene)<ref name = "vH26">{{en}}von Huene, F. R. (1926). "The carnivorous saurischia in the Jura and Cretaceous formations principally in Europe." ''Rev. Mus. La Plata'', '''29''', 35-167</ref>與數十年後的[[唐諾·葛勒特]](Donald F. Glut)<ref name=DFG82>{{en}}Glut, D.F. (1982). ''The New Dinosaur Dictionary''. Citadel Press, Secaucus, New Jersey, 226-228. ISBN 0-8065-0782-9</ref>都在他們的研究中,將棘龍列為最巨大的獸腳類恐龍之一;他們認為棘龍身長為15公尺,重量為6公噸以上。在1988年,[[格里高利·保羅]](Gregory S. Paul)也將棘龍列為最長的獸腳類恐龍;身長一樣被敘述為15公尺,但估計的體重數據較低,約4公噸<ref name = "Paul88">{{en}}Paul, G.S. (1988). ''Predatory Dinosaurs of the World.''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464 pp.</ref>。


在2005年,[[克里斯提亞諾·達魯·沙索]](Cristiano Dal Sasso)認為棘龍、[[似鱷龍]]有類似的身體與頭顱骨比例,而似鱷龍的身長為11公尺,體重約3.8公噸。達魯·沙索等人據將棘龍身長估計為16到18公尺,體重為7到9公噸<ref name="dalsassoetal05"/>。
在2005年,[[克里斯提亞諾·達魯·沙索]](Cristiano Dal Sasso)認為棘龍、[[似鱷龍]]有類似的身體與頭顱骨比例,而似鱷龍的身長估計約為11公尺,體重約3.8公噸。達魯·沙索等人這個數據,而將棘龍身長估計為16到18公尺,體重為7到9公噸<ref name="dalsassoetal05"/>。


<!--
<!--
第104行: 第104行:
-->
-->


François Therrien與[[唐納德·亨德森]](Donald Henderson)在一個最近的研究中根據頭顱骨長度來推算比例,發現之前所估計的數據中,身長太長,而體重太輕。他們的估計為身長12.6到14.3公尺,而體重為12到20.9公噸<ref name=TH07>{{en}}{{cite journal |last=Therrien |first=F. |coauthors= and Henderson, D.M. |year=2007 |title=My theropod is bigger than yours...or not: estimating body size from skull length in theropods |journal=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volume=27 |issue=1 |pages=108-115}}</ref>。但他們的研究遭到批評,因他們所選擇的大型獸腳類對照組,以及他們所建立的棘龍科頭顱骨;大部分的大型獸腳類是以[[暴龍科]]與[[肉食龍下目]]作為基準點,而牠們與[[棘龍科]]恐龍有不同的體格<ref name=DML4>{{en}}{{cite web |url=http://dml.cmnh.org/2007Mar/msg00292.html |title=Comments on Therrien and Henderson's new paper |accessdate=2007-07-04 |last=Mortimer |first=Mickey |date=2007-03-25 |publisher=Dinosaur Mailing List}}</ref>。需要更完整的化石才能解決這些關於體型上的爭議。
François Therrien與[[唐納德·亨德森]](Donald Henderson)在一個最近的研究中根據頭顱骨長度來推算比例,發現之前所估計的數據中,身長太長,而體重太輕<ref name=TH07/>。他們根據頭顱骨長度為1.5到1.75公尺,而估計完整為身長12.6到14.3公尺,而體重為12到20.9公噸。根據這個數值,棘龍的身長將比鯊齒龍、南方巨獸龍還短,體重也比較輕<ref name=TH07>{{en}}{{cite journal |last=Therrien |first=F. |coauthors= and Henderson, D.M. |year=2007 |title=My theropod is bigger than yours...or not: estimating body size from skull length in theropods |journal=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volume=27 |issue=1 |pages=108-115}}</ref>。但他們的研究遭到批評,他們所選擇的大型獸腳類對照組,大部分的大型獸腳類是以[[暴龍科]]與[[肉食龍下目]]作為基準點,而牠們與[[棘龍科]]恐龍有不同的體格;此外,他們所重建的棘龍科頭顱骨過短,可能影響數據<ref name=DML4>{{en}}{{cite web |url=http://dml.cmnh.org/2007Mar/msg00292.html |title=Comments on Therrien and Henderson's new paper |accessdate=2007-07-04 |last=Mortimer |first=Mickey |date=2007-03-25 |publisher=Dinosaur Mailing List}}</ref><ref>{{en}}{{cite web |url=http://dml.cmnh.org/2007Mar/msg00294.html|title=Re: Comments on Therrien and Henderson's new paper|accessdate=22 September 2010|last=Harris|first=J.D. |date=2007-03-26 |publisher=Dinosaur Mailing List}}</ref>。需要更完整的化石才能解決這些關於體型上的爭議,尤其是四肢骨頭<ref>{{en}}{{Cite journal | last1 = Bates | first1 = K.T. | last2 = Manning | first2 = P.L. | last3 = Hodgetts | first3 = D. | last4 = and Sellers | first4 = W.I. | last5 = Sellers | first5 = William I. | title = Estimating Mass Properties of Dinosaurs Using Laser Imaging and 3D Computer Modelling | journal = PLoS ONE | volume = 4 | issue = 2 | pages = e4532 | year = 2009 | pmid = 19225569 | pmc = 2639725 | doi = 10.1371/journal.pone.0004532 | bibcode=2009PLoSO...4.4532B | editor1-last = Beckett | editor1-first = Ronald}}</ref>


[[File:Mounted Spinosaurus.jpg|thumb|left|埃及棘龍的骨架模型]]
[[File:Mounted Spinosaurus.jpg|thumb|left|埃及棘龍的骨架模型]]

2012年5月22日 (二) 21:09的版本

棘龍
化石時期: 白堊紀
埃及棘龍的骨架模型,位於日本千葉幕張展覽館
埃及棘龍的骨架模型,位於日本千葉幕張展覽館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超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亞目: 獸腳亞目 Theropoda
總科: 棘龍超科 Spinosauroidea
科: 棘龍科 Spinosauridae
亞科: 棘龍亞科 Spinosaurinae
屬: 棘龍屬 Spinosaurus
Stromer, 1915
  • 埃及棘龍 S. aegyptiacus Stromer, 1915 (模式種)
  • ?摩洛哥棘龍 S. marocannus Russell, 1996

棘龍(屬名:Spinosaurus)意思為「有棘的蜥蜴」[1] ,是種獸腳亞目恐龍,生存於白堊紀(早阿爾比階到早森諾曼階)的非洲,約為1億1200萬年到9700萬年前[2][3]。棘龍最初是在1912年由德國古生物學家恩斯特·斯特莫(Ernst Stromer)發現於埃及,並在1915年加以敘述、命名[4]。最初的標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摧毀,但最近幾年發現了其他的頭顱骨。目前仍不確定棘龍屬有一個種還是兩個種,其中最著名的種是發現於埃及埃及棘龍S. aegyptiacus),而第二個種是摩洛哥棘龍S. marocannus),化石發現於摩洛哥

棘龍的背部有明顯的長棘,是由脊椎骨神經棘延長而成,長度可達2公尺,長棘之間可能有皮膚連結,形成一個帆狀物;然而有些科學家認為這些長棘是由肌肉覆蓋着,形成隆肉或是背脊。對於這帆狀物的功能,目前已有數種看法,包括調節體溫、視覺展示物。棘龍的頭顱骨長而狹窄,外形類似現代鱷魚,棘龍被認為是以魚類為食。一項針對棘龍科牙齒的氧同位素組成研究,推測棘龍是半水生動物,可在陸地、水域中生存,類似現代鱷魚。根據最近的估計,棘龍是目前已知最大型的肉食性恐龍,甚至大於暴龍南方巨獸龍。這些推算顯示棘龍身長12.6到18公尺,高度約為7公尺,體重為7到20.9公噸[5][6],但不是所有研究人員都接受這些數據。

敘述

棘龍的頭部想像圖,由達魯·沙索繪製

棘龍因為牠們的巨大體型、帆狀物、修長的頭顱骨而著名。對於棘龍的了解,大部分來自於被摧毀的化石,以及最近發現的少數牙齒與頭顱骨。到目前為止,只有頭顱與骨幹有詳盡的研究,四肢的骨頭仍未發現。在2005年所發現的頭顱骨與下頜,顯示棘龍擁有肉食性恐龍的最長頭顱骨之一,經估計約1.75公尺長。口鼻部佈滿圓椎狀牙齒,牙齒缺乏鋸齒邊緣,類似其他的棘龍科恐龍。每塊前上頜骨有6或7顆牙齒,每塊上頜骨有12顆牙齒。前上頜骨的第2、第3顆牙齒明顯地較大,其他顆較小。前上頜骨牙齒與上頜骨的大型牙齒間形成一個缺口;此缺口與下頜的大型牙齒咬合。棘龍的眼睛前方有一個小型突起物[5]

棘龍的帆狀物是由非常高大的神經棘所構成,這些神經棘從背部脊椎骨延伸出來。這些神經棘的長度約是脊椎骨的7到11倍長[7]。這些神經棘的前後長度較為一致,而盤龍目基龍異齒龍的神經棘長度有大規模改變,形成一個半月形帆狀物。

分類

棘龍科的演化樹
   S棘龍科    

  ?吉蘭泰龍 

  ?鱷龍 

  重爪龍亞科    

  重爪龍  

  脊飾龍  

  似鱷龍  

  棘龍亞科    

  激龍  

  崇高龍  

  ?暹羅龍  

  棘龍  

棘龍科的名稱來自於棘龍屬,棘龍科還包括:英格蘭南部的重爪龍巴西激龍崇高龍(後者可能是激龍的異名)、尼日似鱷龍、以及泰國暹羅龍,暹羅龍只有發現破碎的化石。棘龍與激龍的親緣關係最接近,兩者都屬於棘龍亞科,都擁有筆直、無鋸齒邊緣的牙齒[8]。在2003年,奧利佛·勞赫(Oliver Rauhut)提出斯特莫所發現的棘龍正模標本是個嵌合體背椎是來自於類似高棘龍鯊齒龍科恐龍,而齒骨來自於類似重爪龍的大型獸腳類恐龍[9]。然而,這個論點不被最近的研究所接受[8][5]

發現與種

棘龍的第一個化石是在1912年發現於埃及拜哈里耶綠洲,並由德國古生物學家恩斯特·斯特莫(Ernst Stromer)在1915年所命名[4]。在拜哈里耶綠洲也發現了其他的化石碎片,包含脊椎與後肢,這些化石由恩斯特·斯特莫在1934年歸類為"Spinosaurus B"[10]。斯特莫認為這些後來發現的化石有足夠差異,因而歸類於另外一個種,而這些差異已經被證實了;牠們可能與鯊齒龍有關[11],或是與斯基瑪薩龍有關聯[12]。有些棘龍化石在運送到德國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館的運送過程中遭到損毀,而這些骨頭在1944年的盟軍轟炸中遭到破壞、遺失[5]

棘龍屬目前有兩個已命名種,分別為埃及棘龍Spinosaurus aegyptiacus)以及摩洛哥棘龍S. marocannus)。摩洛哥棘龍是在1996年由戴爾·羅素(Dale Russell)所研究、命名,是根據頸椎長度而將牠們分類為一個新種[12]。然而,數位研究人員認為摩洛哥棘龍的頸椎長度只是個體間的變化,所以認為摩洛哥棘龍是埃及棘龍的異名[11][13][5],而其他科學家仍主張牠們是另一有效種[8]

標本

目前已有6個棘龍的部份標本被敘述,其中第一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遭到摧毀,但是已留下了詳細的敘述與繪畫。藉由測量其他棘龍科恐龍的體型,可以估算出這些棘龍個體的體型大小。以下的估算數據來自於獸腳亞目資料庫[13]以及克里斯提亞諾·達魯·沙索(Cristiano Dal Sasso)等人在2005年的研究[5]

IPHG 1912 VIII 19標本:由斯特莫在1915年所敘述,發現於埃及的拜哈里耶組,是埃及棘龍的正模標本[4],來自於一個接近成年個體,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遭到摧毀。該標本被估計身長約14公尺,重量約6.7公噸。該標本由一個上頜骨碎片、一個不完整齒骨(75公分長)、19顆牙齒(6.2公分長)、2個不完整頸椎、7個背椎(19到20公分)、背肋腹肋、以及8個尾椎。該標本的頭顱骨被估計有1.45公尺長,而下頜有1.34公尺長。最長的脊椎神經棘,長1.69公尺[4]。勞赫認為這個標本是個嵌合體

摩洛哥棘龍的齒骨
達魯·沙索發現的埃及棘龍的部份上頜,MSNM V4047

CMN 50791標本:由戴爾·羅素在1996年所敘述,化石發現於摩洛哥的卡瑪卡瑪地層,是摩洛哥棘龍的正模標本。該標本有一個中間部位的頸椎(長度為19.5公分)、一個前背側的神經弓、一個齒骨前部、與一個齒骨中部。

MNHN SAM 124標本:由羅素與菲利普·塔丘特(Philippe Taquet)在1998年所敘述,發現於阿爾及利亞。該標本由部分前上頜骨、部份上頜骨、犛骨、以及齒骨碎片所構成。頭顱骨被估計將近1.42公尺長。該標本被估計約14公尺長,重量約6.7公噸。

Office National des Mines nBM231標本:由埃瑞克·比弗托(Eric Buffetaut)與M. Ouaja在2002年所敘述。該標本發現於突尼西亞雪尼尼組,由一個齒骨前部構成,非常類似埃及棘龍的失蹤標本[14]

MSNM V4047標本:由米蘭市民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克里斯提亞諾·達魯·沙索與他的同事在2005年所敘述,發現於摩洛哥的卡瑪卡瑪地層。該標本由前上頜骨、部份上頜骨、以及部份鼻骨所構成,這些部位總長度為98.8公分。頭顱骨被估計有1.75公尺長。該標本被估計約16到18公尺長,重量約7到9公噸。

UCPC-2標本:同樣由沙索等人在2005年所敘述。該標本由一個有凹槽的冠飾所構成[5]

目前有其他零碎化石、牙齒曾被歸類於棘龍屬,但都沒有受到普遍承認。這些可能化石分別來自尼日肯亞利比亞。其中,發現於尼日Echkar組的一些牙齒化石,被編入埃及棘龍,但沒有被普遍承認。肯亞的化石發現於Turkana砂礫層,被標名為「Spinosaurus sp.[15];利比亞的化石發現於Cabao組,地質年代屬於較早的豪特里維階,也被標名為「Spinosaurus sp.」,是被暫時性歸類於棘龍屬[16][17]

古生態學

棘龍的頭顱骨與下頜結構

棘龍的棲息環境涵蓋北非大部分,但只有部分地區被研究過。棘龍生存於當時埃及地區的海岸與潮坪環境,與類似的大型掠食動物共存,如巴哈利亞龍鯊齒龍,大型的泰坦巨龍類潮汐龍,較小型的泰坦巨龍類埃及龍,10公尺長的鱷類腔鱷,以及腔棘魚類Mawsonia[18]

在2010年,一項針對棘龍科牙齒的氧同位素研究,顯示棘龍是半水生動物。這項研究分析棘龍、重爪龍激龍暹羅龍的氧同位素組成,並與同時代的其他獸腳類恐龍、烏龜鱷魚互相比較。研究人員發現棘龍牙齒的氧同位素組成,較接近同一地區發現的烏龜、鱷魚,而不類似同一地區的獸腳類牙齒。研究人員推測棘龍是半水生動物,可在陸地、水域中生存,以避免與當地的大型獸腳類恐龍、大型水生鱷魚競爭食物。這項研究也發現在棘龍科中,棘龍牙齒的氧同位素組成是最接近其他獸腳類恐龍[19]

食性

棘龍的顱骨

目前仍不確定棘龍主要是陸地掠食動物,還是魚食性。棘龍擁有延長的嘴部、圓椎狀牙齒、以及較高的鼻孔,類似現代鱷魚,顯示牠們可能是魚食性。棘龍食性的唯一直接證據來自於牠們的近親,居住於歐洲南美洲重爪龍。曾在重爪龍的胸腔中,發現了一些鱗齒魚Lepidotes)的鱗片;另一個標本的胃部曾發現幼年禽龍的骨頭[20]。另外,在南美洲發現的一個翼龍類化石上,嵌入者一個棘龍類的牙齒,顯示棘龍類偶爾以這些飛行主龍類為食[21]。棘龍可能是種無特定目標、多種食物來源的掠食動物,可用白堊紀的大型灰熊來形容牠們,平常偏好捕食魚類,但也尋找許多小型到中型的獵物為食[22]

古生物學

體型

數種巨型獸腳類恐龍的體型相比。從左到右為:棘龍、鯊齒龍南方巨獸龍暴龍

自從棘龍被發現之後,牠們成為最長、最大型獸腳類恐龍的候選者之一,但一般大眾對於棘龍的巨大體型並沒有概念,直到棘龍出現在2001年的電影《侏儸紀公園 III》(Jurassic Park III),以及2005年對於牠們新標本的研究。弗雷德里克·馮·休尼博士(Friedrich von Huene)[23]與數十年後的唐諾·葛勒特(Donald F. Glut)[24]都在他們的研究中,將棘龍列為最巨大的獸腳類恐龍之一;他們認為棘龍身長為15公尺,重量為6公噸以上。在1988年,格里高利·保羅(Gregory S. Paul)也將棘龍列為最長的獸腳類恐龍;身長一樣被敘述為15公尺,但估計的體重數據較低,約4公噸[25]

在2005年,克里斯提亞諾·達魯·沙索(Cristiano Dal Sasso)認為棘龍、似鱷龍有類似的身體與頭顱骨比例,而似鱷龍的身長估計約為11公尺,體重約3.8公噸。達魯·沙索等人根據這個數據,而將棘龍身長估計為16到18公尺,體重為7到9公噸[5]


François Therrien與唐納德·亨德森(Donald Henderson)在一個最近的研究中,根據頭顱骨長度來推算比例,發現之前所估計的數據中,身長太長,而體重太輕[6]。他們根據頭顱骨的長度為1.5到1.75公尺,而估計完整為身長12.6到14.3公尺,而體重為12到20.9公噸。根據這個數值,棘龍的身長將比鯊齒龍、南方巨獸龍還短,體重也比較輕[6]。但他們的研究遭到批評,原因是他們所選擇的大型獸腳類對照組,大部分的大型獸腳類是以暴龍科肉食龍下目作為基準點,而牠們與棘龍科恐龍有不同的體格;此外,他們所重建的棘龍科頭顱骨過短,可能影響數據[26][27]。需要更完整的化石才能解決這些關於體型上的爭議,尤其是四肢骨頭[28]

埃及棘龍的骨架模型

帆狀物

棘龍擁有獨特的帆狀物,雖然同一時期的該地區其他恐龍,例如鳥腳下目豪勇龍蜥腳下目雷巴齊斯龍,也可能發展出類似的背椎結構物。棘龍的帆狀物類似二疊紀似哺乳爬行動物異齒龍的帆狀物,異齒龍生存於恐龍時代以前,兩者的帆狀物並非同源,而是平行演化的結果。棘龍的背部結構物可能較類似駝峰,而非帆狀物;Jack Bowman Bailey最近提出,棘龍的背棘並非細棒,而是前後軸寬廣,類似水牛的背脊,所以棘龍的背棘應是支撐者較厚、較肥胖的結構物,而非細的帆狀物[29]

棘龍的帆狀物功能仍未確定;科學家們已提出數個假設,包含調節體溫、吸引異性的展示物。此外,如此明顯的背部特徵可使棘龍的外表看起來比較大,可威脅其他動物。

如果這些帆狀物擁有大量的血管,棘龍可使用帆狀物的大型表面積來吸收熱量。這顯示棘龍至少是某種程度的溫血動物,並生存於夜間氣溫低、冷,但天空通常很少雲的地區。棘龍與豪勇龍被認為為生存於早期撒哈拉沙漠的邊緣,這可解釋上述的功能。這些帆狀物也有可能用來釋放多餘的體溫,而非收集熱量。根據霍爾丹法則(Haldane's principle),與身體體積相比,大型動物反而擁有較小比例的表面積,牠們釋放的熱量溫度較高,而吸收的熱量溫度較低。這些恐龍的帆狀物增加相當程度的身體皮膚面積,而且所增加體積最少。此外,如果將這些帆狀物遠離太陽方向,或是以90度迎接較冷的風,這些身處白堊紀非洲的動物將能更有效地降低體溫[30]

許多現代動物的複雜身體結構,在求偶季節時具有吸引異性功能。這些恐龍的帆狀物有相當可能性具有吸引求偶功能,類似孔雀的尾巴。斯特莫假設這些恐龍的雄性與雌性擁有不同大小的神經棘[4]。如果屬實,這些帆狀物可能擁有耀眼的顏色,但這是完全建立於推測上的。

這些帆狀物可能擁有綜合以上功能,平常充當體溫調節器、在求偶季節時吸引異性、散發體溫、以及在遭受威脅時充當警告物使用。

姿勢

棘龍傳統上被敘述成二足動物,80年代早期過後,牠們被認為至少有時可用四足方式行走[24]。這個論點因為發現了重爪龍而得到支持,重爪龍是棘龍的近親,擁有結實的手臂[31]。在1997年,Jack Bowman Bailey贊成棘龍為可能四足姿勢[29],這可見於他研究中的新重建圖[31]。這個四足步態理論已經過時了,但棘龍科恐龍可能以四足姿態蹲伏者[32]

大眾文化

棘龍長久以來出現在大眾的恐龍書籍裡,但直到最近才有足夠的棘龍科資訊可以正確地描述棘龍。在過去,棘龍是以直立、背部有帆狀物的獸腳亞目形象所重建,直到1955年,艾伯特·拉伯(Albert de Lapparent)與Lavocat建立了一個具影响力的棘龍重建圖[31]

棘龍出現在2001年的電影《侏儸紀公園 III》(Jurassic Park III)。在電影裡,棘龍被描述成比暴龍還要大型、強壯的動物,棘龍甚至在一個打鬥場景裡咬死了暴龍。在現實中,棘龍與暴龍生存在不同大陸,時間也相差了數百萬年,因此這兩種生物之間不可能發生決鬥[33]。棘龍也出現在電影《侏儸紀公園 III》的多樣性周邊商品之中,例如斐凡迪環球遊戲(Vivendi Universal)的電腦遊戲《侏羅紀公園:基因計劃》(Jurassic Park: Operation Genesis)。

棘龍也出現在電視節目《失落的埃及恐龍》(The Lost Dinosaurs of Egypt),在節目中棘龍穿越白堊紀埃及的沼澤地。棘龍也出現在探索頻道的電視節目《遠古巨獸大復活》(Monsters Resurrected),節目將棘龍敘述成白堊紀非洲的頂級掠食動物,獵食皺褶龍,並殺死競爭屍體的鯊齒龍帝鱷

參考資料

  1. ^ (英文)Creisler, B. Dinosauria Translation and Pronunciation Guide S. 7 July 2003 [3 September 2010]. 
  2. ^ (英文)Gradstein, F.M.; Ogg, J.G.; and Smith, A.G. (编). A Geologic Time Scale 2004. Cambridge and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380. ISBN 0-521-78673-8. 
  3. ^ (英文)Smith, J.B.; Lamanna, M.C.; Mayr, H.; and Lacovara, K.J. New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holotype of Spinosaurus aegyptiacus Stromer, 1915. Journal of Paleontology. 2006, 80 (2): 400–406. ISSN 0022-3360. doi:10.1666/0022-3360(2006)080[0400:NIRTHO]2.0.CO;2. 
  4. ^ 4.0 4.1 4.2 4.3 4.4 (德文)Stromer, E. Ergebnisse der Forschungsreisen Prof. E. Stromers in den Wüsten Ägyptens. II. Wirbeltier-Reste der Baharije-Stufe (unterstes Cenoman). 3. Das Original des Theropoden Spinosaurus aegyptiacus nov. gen., nov. spec. Abhandlungen der Königlich Bayerischen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Mathematisch-physikalische Klasse. 1915, 28 (3): 1–32 (German).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Stromer15”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英文)dal Sasso, C.; Maganuco, S.; Buffetaut, E.; and Mendez, M.A. New information on the skull of the enigmatic theropod Spinosaurus, with remarks on its sizes and affinities.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005, 25 (4): 888–896. doi:10.1671/0272-4634(2005)025%5B0888:NIOTSO%5D2.0.CO;2. 
  6. ^ 6.0 6.1 6.2 (英文)Therrien, F.; and Henderson, D.M. My theropod is bigger than yours...or not: estimating body size from skull length in theropods.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007, 27 (1): 108–115. ISSN 0272-4634. doi:10.1671/0272-4634(2007)27[108:MTIBTY]2.0.CO;2.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TH07”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7. ^ (英文)Molnar, Ralph E.; Kurzanov, Sergei M.; and Dong Zhiming. Carnosauria. Weishampel, David B.; Dodson, Peter; and Osmólska, Halszka (eds.) (编). The Dinosauria 1st.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0: 169–209. ISBN 0-520-06727-4. 
  8. ^ 8.0 8.1 8.2 (英文)Holtz, Jr., T.R., Molnar, R.E, and Currie, P.J. Basal Tetanurae. The Dinosauria (second edi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4: 71–110. ISBN 0-520-24209-2. 
  9. ^ (英文)Rauhut, O.W.M. The interrelationships and evolution of basal theropod dinosaurs. Special Papers in Palaeontology. 2003, 69: 1–213. 
  10. ^ (德文)Stromer, E. Ergebnisse der Forschungsreisen Prof. E. Stromers in den Wüsten Ägyptens. II. Wirbeltierreste der Baharîje-Stufe (unterstes Cenoman). 13. Dinosauria. Abhandlungen der Bayerischen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Mathematisch-naturwissenschaftliche Abteilung, Neue Folge. 1934, 22: 1–79. 
  11. ^ 11.0 11.1 (英文)Sereno, P.C.; Beck, A.L.; Dutheil, D.B.; Gado, B.; Larsson, H.C.E.; Lyon, G.H.; Marcot, J.D.; Rauhut, O.W.M.; Sadleir, R.W.; Sidor, C.A.; Varricchio, D.D.; Wilson, G.P; and Wilson, J.A. A long-snouted predatory dinosaur from Africa and the evolution of spinosaurids. Science. 1998, 282: 1298–1302. 
  12. ^ 12.0 12.1 (英文)Russell, D.A. Isolated dinosaur bones from the Middle Cretaceous of the Tafilalt, Morocco 18 (2-3): 349–402. 1996.  已忽略未知参数|Journal=(建议使用|journal=) (帮助)
  13. ^ 13.0 13.1 (英文)Mortimer, M. Megalosauroidea. The Theropod Databas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2004 [2007-07-04]. 
  14. ^ (英文)Buffetaut, E & Ouaja, M (2002) A new specimen of Spinosaurus (Dinosauria, Theropoda)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of Tunisia, with remarks on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the Spinosauridae. Bulletin de la Société Géologique de France 173: 415–421. doi:10.2113/173.5.415
  15. ^ (英文)Brusatte, S. and Sereno, P.C. (2007). "A new species of Carcharodontosaurus (Dinosauria: Theropoda) from the Cenomanian of Nig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allosauroid phylogeny."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5: 40A.
  16. ^ (英文)Weishampel, David B. Dinosaur distribution. Weishampel, D.B., Dodson, P., and Osmólska, H. (eds.) (编). The Dinosauria 1st.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0: 63–139. 
  17. ^ (英文)Dalla Vecchia (1995). "Second record of a site with dinosaur skeletal remains in Libya (northern Africa)." Natura Nascosta, 11: 16-21.
  18. ^ (英文)Smith, J.B.; Lamanna, M.C.; Lacovara, K.J.; Dodson, P.; Smith, J.R.; Poole, J.C.; Giegengack, R.; and Attia, Y. A Giant sauropod dinosaur from an Upper Cretaceous mangrove deposit in Egypt. Science. 2001, 292 (5522): 1704–1706. doi:10.1126/science.1060561. 
  19. ^ Amiot, R.; Buffetaut, E.; Lécuyer, C.; Wang, X.; Boudad, L.; Ding, Z.; Fourel, F.; Hutt, S.; Martineau, F.; Medeiros, A.; Mo, J.; Simon, L.; Suteethorn, V.; Sweetman, S.; Tong, H.; Zhang, F.; and Zhou, Z. Oxygen isotope evidence for semi-aquatic habits among spinosaurid theropods. Geology. 2010, 38 (2): 139–142. doi:10.1130/G30402.1. 
  20. ^ Charig, A.J. and Milner, A.C. (1997). "Baryonyx walkeri, a fish-eating dinosaur from the Wealden of Surrey." Bulletin of the Natural History Museum of London, 53: 11–70.
  21. ^ (英文)Buffetaut, E., D. Martill & F. Escuillié (2004). "Pterosaurs as part of a spinosaur diet." Nature, 430: 33. doi:10.1038/430033a
  22. ^ (英文)Paul, Gregory S. Family Spinosauridae. Predatory Dinosaurs of the World.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1988: 271–274. ISBN 0-671-61946-2. 
  23. ^ (英文)von Huene, F. R. (1926). "The carnivorous saurischia in the Jura and Cretaceous formations principally in Europe." Rev. Mus. La Plata, 29, 35-167
  24. ^ 24.0 24.1 (英文)Glut, D.F. (1982). The New Dinosaur Dictionary. Citadel Press, Secaucus, New Jersey, 226-228. ISBN 0-8065-0782-9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DFG82”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25. ^ (英文)Paul, G.S. (1988). Predatory Dinosaurs of the World.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464 pp.
  26. ^ (英文)Mortimer, Mickey. Comments on Therrien and Henderson's new paper. Dinosaur Mailing List. 2007-03-25 [2007-07-04]. 
  27. ^ (英文)Harris, J.D. Re: Comments on Therrien and Henderson's new paper. Dinosaur Mailing List. 2007-03-26 [22 September 2010]. 
  28. ^ (英文)Bates, K.T.; Manning, P.L.; Hodgetts, D.; and Sellers, W.I.; Sellers, William I. Beckett, Ronald , 编. Estimating Mass Properties of Dinosaurs Using Laser Imaging and 3D Computer Modelling. PLoS ONE. 2009, 4 (2): e4532. Bibcode:2009PLoSO...4.4532B. PMC 2639725可免费查阅. PMID 19225569. doi:10.1371/journal.pone.0004532. 
  29. ^ 29.0 29.1 (英文)Bailey, Jack Bowman. Neural spine elongation in dinosaurs: sailbacks or buffalo-backs?. Journal of Paleontology. 1997, 71 (6): 1124–1146. 
  30. ^ (英文)Halstead, L.B. The Evolution and Ecology of the Dinosaurs. London: Peter Lowe. 1975: 1–116. ISBN 0856540188. 
  31. ^ 31.0 31.1 31.2 (英文)Glut, Donald F. Spinosaurus. Dinosaurs: The Encyclopedia. 1st Supplement. Jefferson, North Carolina: McFarland & Company, Inc. 2000: 329–333. ISBN 0-7864-0591-0. 
  32. ^ (英文)Charig, Alan J.; and Milner, Angela C. Baryonyx walkeri, a fish-eating dinosaur from the Wealden of Surrey. Bulletin of the Natural History Museum, Geology Series. 1997, 53 (1): 11–70. 
  33. ^ (英文)Chandler, Graham. A bite-size guide to the dinosaurs of the new movie Jurassic Park III. National Geographic World. August 2001. 

外部連結

Template:Link FA Template:Link GA Template:Link FA Template:Link FA Template:Link FA Template:Link 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