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鯨鯊: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第36行: 第36行:
}}
}}


'''鲸鲨'''([[學名]]:''{{lang|la|Rhincodon typus}}'')是[[軟骨魚綱]][[鬚鲨目]][[鯨鯊科]]的一種[[鯊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魚類]]目前實際記錄到的最大尺寸為12.65公尺,重21.5公噸。鯨鯊為'''鲸鲨科'''(''Rhincodontidae'',1984年前稱為''Rhinodontes'')及'''鲸鲨屬'''中唯一的成員,也是一種濾食動。鯨鯊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海域中,壽命大約有70年<ref name="fishbase"/> 。這種鯊魚被認為大約出現在6000萬年前<ref name=JurassicShark>''Jurassic Shark'' (2000) documentary by Jacinth O'Donnell; broadcast on [[Discovery Channel]], August 5, 2006</ref>。雖然鯨鯊具有寬大的嘴,不過牠們的食物主要是小型動植物([[英國廣播公司]]的自然紀錄片《[[行星地球]]》曾拍攝到一隻正在捕食小型魚類的鯨鯊)<ref name="JurassicShark"/>。
'''鲸鲨'''([[學名]]:''{{lang|la|Rhincodon typus}}'')是世界上最大型的[[鯊魚]],屬於[[軟骨魚綱]][[鬚鲨目]][[鯨鯊科]],是目前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魚類]]。截至目前為止,生物學家實際記錄到的最大尺寸為12.65公尺長,21.5公噸重,其他體型更大的個體報告並未確認。鯨鯊為'''鲸鲨科'''(''Rhincodontidae'',1984年前稱為''Rhinodontes'')及'''鲸鲨屬'''中唯一的成員,學家認為這種鯊魚大約出現在6000萬年前<ref name=JurassicShark>''Jurassic Shark'' (2000) documentary by Jacinth O'Donnell; broadcast on Discovery Channel, 2006-8-5</ref>。


鯨鯊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海域中,壽命大約有70年<ref name="fishbase"/> 。雖然鯨鯊具有非常寬大的嘴巴,不過牠們其實是一種濾食動物,主要捕食小型動植物(包括[[浮游生物]]),雖然[[英國廣播公司]]的自然[[紀錄片]]《[[行星地球]]》曾拍攝到一隻鯨鯊正在捕食一群小型[[魚類]]<ref name="JurassicShark"/>。
== 名稱 ==

在1828年4月,鯨鯊首次被[[生物學家]]根據一隻長4.6公尺,在[[南非]][[桌灣]]被捕獲的個體所確認。這條鯨鯊的特徵在隔年由[[開普敦]]的英國陸軍醫生[[安祖魯·史密斯]](Andrew Smith)提出<ref>{{cite web|url=http://elasmo-research.org/education/topics/ng_rhincodon_or_rhiniodon.htm|title=Rhincodon or Rhiniodon? A Whale Shark by any Other Name|last=Martin|first=R. Aidan|publisher=ReefQuest Centre for Shark Research}}</ref>。他後來在1849年公開更多有關鯨鯊的細節。「鯨鯊」這個名稱是從魚類生物學而來,換句話說,這表示鯨鯊的體型與[[鯨魚]]一樣龐大<ref>{{cite web|last=Brunnschweiler|first=J.M.|title=Deep-diving behaviour of a whale shark ''Rhincodon typus'' during long-distance movement in the western Indian Ocean|author=Brunnschweiler, J.M.|coauthors=et al.|url=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1095-8649.2008.02155.x/abstract|doi= 10.1111/j.1095-8649.2008.02155.x}}</ref>,而且也是一種濾食動物。在[[越南]][[宗教]]信仰中,鯨鯊被視為[[神|神祇]],並且被稱為「Ca Ong」(「魚先生」的意思<ref>{{cite web|url=http://dsc.discovery.com/sharks/whale-shark.html |title=Whale Shark |publisher=Discovery |accessdate=3 November 2011}}</ref>)。鯨鯊在[[墨西哥]]及大部分的[[中美地區]]因為牠們身上的斑點形狀,被稱為「pez dama」或「domino」。因為鯨鯊經常有規律的出現在[[貝里斯堡礁]](Belize Barrier Reef)靠近人心果群島(Sapodilla Cayes)的海域,所以[[巴西]]人稱牠為「Sapodilla Tom」。鯨鯊在[[肯亞]]被稱為「papa shillingi」,這是因為肯亞人相信神將先令投擲在鯨鯊的身上,所以牠們身上才有那樣的斑點。「marokintana」是鯨鯊在[[馬達加斯加]]的稱呼,意為「眾多星星」。印尼的[[爪哇人]]稱呼鯨鯊為「geger lintang」,意為「背部擁有星星的魚」。菲律賓人則稱牠們為「butanding」與「balilan」<ref>http://www.oneocean.org/ambassadors/sharks/index.html</ref>。
生物學家在1828年4月根據一隻在[[南非]][[桌灣]]捕獲到個體,首次辨認出鯨鯊。[[開普敦]]的英國陸軍醫生[[安祖魯·史密斯]](Andrew Smith)在隔年進一步描述這條鯨鯊的特徵<ref>{{cite web|url=http://elasmo-research.org/education/topics/ng_rhincodon_or_rhiniodon.htm|title=Rhincodon or Rhiniodon? A Whale Shark by any Other Name|last=Martin|first=R. Aidan|publisher=ReefQuest Centre for Shark Research}}</ref>,他後來在1849年公開更多有關鯨鯊的細節。「鯨鯊」這個名稱是從魚類生物學而來的,表示鯨鯊的體型與[[鯨魚]]一樣龐大<ref>{{cite web|last=Brunnschweiler|first=J.M.|title=Deep-diving behaviour of a whale shark ''Rhincodon typus'' during long-distance movement in the western Indian Ocean|author=Brunnschweiler, J.M.|coauthors=et al.|url=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1095-8649.2008.02155.x/abstract|doi= 10.1111/j.1095-8649.2008.02155.x}}</ref>,牠們跟許多鯨魚同樣都是濾食動物。


== 分布 ==
== 分布 ==
鯨鯊棲息在熱帶與溫帶海域,分布大約在南北緯30度的範圍內。目前認為鯨鯊主要是在遠洋地區出沒鯨鯊季節性的覓食活動偶爾會發生在幾個沿岸地區,例如[[西澳大利亞]][[寧歌路珊瑚礁]] (Ningaloo Reef)、[[宏都拉斯]]、[[菲律賓]][[董索]]與[[八打雁]](Batangas)[[坦尚尼亞]][[奔巴島]]與[[桑吉巴]]。雖然鯨鯊常出現在近海,不過也曾經在沿岸潟湖、珊瑚礁與河口發現牠們的蹤影。人類也曾經在700公尺(2,300英尺)<ref name="fishbase">{{cite web|author=Ed. Ranier Froese and Daniel Pauly|title=Rhincodon typus|publisher=FishBase|accessdate=2006-9-7
鯨鯊棲息在[[熱帶]][[溫帶]]海域,大約分布在南北緯30度的範圍內,牠們會有遷移行<ref name="fishbase">{{cite web|author=Ed. Ranier Froese and Daniel Pauly|title=''Rhincodon typus'' |publisher=FishBase|accessdate=17 September 2006|url=http://www.fishbase.org/Summary/SpeciesSummary.php?id=2081}}</ref>。鯨鯊每年春天會遷移到[[西澳大利亞]]中部的[[大陸棚]]海域這裡的[[寧歌路珊瑚礁]](Ningaloo Reef)提供鯨鯊許多豐富的食物來源(浮游生物)。鯨鯊以[[浮游生物]]為主食,牠們會在一些海域進行季節性的覓食活動,例如西澳大利亞的寧歌路珊瑚礁、[[宏都拉斯]]、[[菲律賓]][[董索]]與[[八打雁]](Batangas)[[坦尚尼亞]][[奔巴島]]、[[馬菲亞島]]與[[桑吉巴]]、[[印度]][[大卡吉鹽沼地]](Great Rann of Kutch)、[[墨西哥]][[尤卡坦州]][[穆赫雷斯岛 (墨西哥自治区)|穆赫雷斯岛]]及[[荷布斯島]]、[[馬達加斯加]][[貝島]]、[[印度尼西亞]][[烏戎庫隆國家公園]],[[以色列]][[埃拉特]]也有非常少數。

|url=http://www.fishbase.org/Summary/SpeciesSummary.php?id=2081}}</ref> 深的海域發現過鯨鯊。鯨鯊通常單獨活動,除非在食物豐富的地區覓食,否則牠們很少群聚在一起。雄性鯨鯊的活動範圍比雌性更大,因為雌性鯨鯊比較偏好出現在特定的地點。
雖然鯨鯊通常出現在近海地區,不過人類也曾經在沿岸、潟湖、珊瑚礁與河口發現牠們的蹤影。人類也曾經在700公尺(2,300英尺)<ref name="fishbase">{{cite web|author=Ed. Ranier Froese and Daniel Pauly|title=Rhincodon typus|publisher=FishBase|accessdate=2006-9-7
|url=http://www.fishbase.org/Summary/SpeciesSummary.php?id=2081}}</ref> 深的海域發現過鯨鯊。鯨鯊通常單獨活動,除非在食物豐富的地區覓食,否則牠們很少群聚在一起。雄性鯨鯊的活動範圍比雌性更大,因為雌性鯨鯊比較偏好出現在特定的地點。人們在2012年2月7日於[[巴基斯坦]][[喀拉蚩]]外海150公里的地方發現一條巨大的鯨鯊,長度介於11至12公尺,重量大約是7公噸<ref>{{cite web |url=http://www.cbsnews.com/video/watch/?id=7397969n&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CBSNewsVideo+%28News+Video:+CBSNews.com%29 |title=Whale Shark caught in Pakistan |author= |date=February 8, 2012 |work= |publisher=CBS News |accessdate=8 February 2012}}</ref><ref>{{cite web |url=http://www.bbc.co.uk/news/world-asia-16940149 |title=In pictures: Karachi whale shark |author= |date=7 February 2012 |work= |publisher=BBC |accessdate=8 February 2012}}</ref>。生物學家在2011年於墨西哥尤卡坦州沿岸發現一群鯨鯊聚集捕食[[小鮪魚]],牠們的數量超過400隻,是人類有史以來記錄到最多鯨鯊聚集的一次<ref name="de la Parra et al. 2011">{{cite journal|last=de la Parra|first=Rafael|coauthors=et al.|title=An Unprecedented Aggregation of Whale Sharks, ''Rhincodon typus'', in Mexican Coastal Waters of the Caribbean Sea|journal=PLoS ONE|date=29|year=2011|month=April|volume=6|series=4|pages=e18994|doi=10.1371/journal.pone.0018994|url=http://www.plosone.org/article/info%3Adoi%2F10.1371%2Fjournal.pone.0018994}}</ref>。


== 身體結構及外觀 ==
== 身體結構及外觀 ==
第84行: 第87行:
[[File:Male whale shark at Georgia Aquarium.jpg|thumb|220px|喬治亞水族館中飼養的一條鯨鯊]]
[[File:Male whale shark at Georgia Aquarium.jpg|thumb|220px|喬治亞水族館中飼養的一條鯨鯊]]
鲸鲨可以在人工营造的环境中生存,[[日本]][[大阪]][[海遊館]]的主要特色便是兩條鯨鯊,而[[沖繩美麗海水族館]]在2005年時也飼養了3條鯨鯊。美國[[亞特蘭大]]的[[喬治亞水族館]](Georgia aquarium)目前飼養了4條鯨鯊(雌雄各兩條<ref>{{citeweb | url=http://www.cnn.com/2007/TECH/science/06/01/aquarium.whale.sharks.ap/index.html |title= Aquarium gains two new whale sharks |month=June 1 |year=2007 |publisher=CNN.com |dateformat=mdy |accessdate=June 1 2007}}</ref>),不過在2007年1月11日與1月13日時分別有1條雄鯊在館內死亡<ref>{{citeweb |url=http://news.yahoo.com/s/ap/20070613/ap_on_re_us/whale_shark_dies_1;_ylt=AnVHZffZC60_oQt3rO_bITUE1vAI |title=2nd whale shark dies at Ga. Aquarium |month=June 13 |year=2007 |publisher=Yahoo.com |dateformat=mdy |accessdate=June 13 2007}}</ref>。這2條死去的鯨鯊是在2006年6月3日時被安置在館中的,當時希望可以藉此研究鯨鯊的生殖行為。這6條鯨鯊都是從[[臺灣]]運送過來的<ref>[http://www.georgiaaquarium.org/newsroom/pressdetail.aspx?id=90 Georgia Aquarium ] ''whale shark ''</ref>。鯨鯊在台灣被俗稱為豆腐鯊,這是因為鯨鯊的肉質相當軟嫩,台灣[[車城]][[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目前飼養1隻鯨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亞特蘭提斯飯店]](Atlantis Hotel)飼養1隻鯨鯊,不過在2008年10月傳出讓鯨鯊重回自然環境的輿論聲浪<ref>{{citeweb | url=http://news.bbc.co.uk/2/hi/science/nature/7678780.stm |title=Dubai hotel urged to free shark |month=October 19 |year=2008 |publisher=bbc.co.uk |dateformat=mdy |accessdate=October 19 2008}}</ref>。
鲸鲨可以在人工营造的环境中生存,[[日本]][[大阪]][[海遊館]]的主要特色便是兩條鯨鯊,而[[沖繩美麗海水族館]]在2005年時也飼養了3條鯨鯊。美國[[亞特蘭大]]的[[喬治亞水族館]](Georgia aquarium)目前飼養了4條鯨鯊(雌雄各兩條<ref>{{citeweb | url=http://www.cnn.com/2007/TECH/science/06/01/aquarium.whale.sharks.ap/index.html |title= Aquarium gains two new whale sharks |month=June 1 |year=2007 |publisher=CNN.com |dateformat=mdy |accessdate=June 1 2007}}</ref>),不過在2007年1月11日與1月13日時分別有1條雄鯊在館內死亡<ref>{{citeweb |url=http://news.yahoo.com/s/ap/20070613/ap_on_re_us/whale_shark_dies_1;_ylt=AnVHZffZC60_oQt3rO_bITUE1vAI |title=2nd whale shark dies at Ga. Aquarium |month=June 13 |year=2007 |publisher=Yahoo.com |dateformat=mdy |accessdate=June 13 2007}}</ref>。這2條死去的鯨鯊是在2006年6月3日時被安置在館中的,當時希望可以藉此研究鯨鯊的生殖行為。這6條鯨鯊都是從[[臺灣]]運送過來的<ref>[http://www.georgiaaquarium.org/newsroom/pressdetail.aspx?id=90 Georgia Aquarium ] ''whale shark ''</ref>。鯨鯊在台灣被俗稱為豆腐鯊,這是因為鯨鯊的肉質相當軟嫩,台灣[[車城]][[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目前飼養1隻鯨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亞特蘭提斯飯店]](Atlantis Hotel)飼養1隻鯨鯊,不過在2008年10月傳出讓鯨鯊重回自然環境的輿論聲浪<ref>{{citeweb | url=http://news.bbc.co.uk/2/hi/science/nature/7678780.stm |title=Dubai hotel urged to free shark |month=October 19 |year=2008 |publisher=bbc.co.uk |dateformat=mdy |accessdate=October 19 2008}}</ref>。

== 文化 ==
鯨鯊在[[越南]][[宗教]]信仰中被視為[[神|神祇]],並且被稱為「Ca Ong」(意思為「魚先生」<ref>{{cite web|url=http://dsc.discovery.com/sharks/whale-shark.html |title=Whale Shark |publisher=Discovery |accessdate=3 November 2011}}</ref>)。鯨鯊在[[墨西哥]]及大部分的[[中美地區]]因為牠們身上的斑點形狀,被稱為「pez dama」或「domino」。因為鯨鯊經常有規律的出現在[[貝里斯堡礁]](Belize Barrier Reef)靠近人心果群島(Sapodilla Cayes)的海域,所以[[巴西]]人稱牠為「Sapodilla Tom」。鯨鯊在[[肯亞]]被稱為「papa shillingi」,這是因為肯亞人相信神將先令投擲在鯨鯊的身上,所以牠們身上才有那樣的斑點。「marokintana」是鯨鯊在[[馬達加斯加]]的稱呼,意為「眾多星星」。印尼的[[爪哇人]]稱呼鯨鯊為「geger lintang」,意為「背部擁有星星的魚」。菲律賓人則稱牠們為「butanding」與「balilan」<ref>http://www.oneocean.org/ambassadors/sharks/index.html</ref>。


== 参考文献 ==
== 参考文献 ==

2012年6月3日 (日) 14:33的版本

鲸鲨
從台灣送到喬治亞水族館的鯨鯊
從台灣送到喬治亞水族館的鯨鯊
鯨鯊與一般成年人的大小比較
鯨鯊與一般成年人的大小比較
保护状况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軟骨魚綱 Chondrichthyes
亞綱: 板鰓亞綱 Elasmobranchii
目: 鬚鮫目 Orectolobiformes
科: 鲸鲨科 Rhincodontidae
(Müller and Henle, 1839)
屬: 鯨鯊屬 Rhincodon
Smith, 1829
種: 鯨鯊 R. typus
二名法
Rhincodon typus
Smith, 1828
鯨鯊的分布範圍
鯨鯊的分布範圍
異名
  • Micristodus punctatus
    Gill, 1865
  • Rhiniodon typus,Smith, 1828
  • Rhinodon pentalineatus,Kishinouye, 1901
  • Rhinodon typicus,Smith, 1845

鲸鲨學名Rhincodon typus)是世界上最大型的鯊魚,屬於軟骨魚綱鬚鲨目鯨鯊科,也是目前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魚類。截至目前為止,生物學家實際記錄到的最大尺寸為12.65公尺長,21.5公噸重,其他體型更大的個體報告並未確認。鯨鯊為鲸鲨科Rhincodontidae,1984年前稱為Rhinodontes)及鲸鲨屬中唯一的成員,生物學家認為這種鯊魚大約出現在6000萬年前[2]

鯨鯊生活在熱帶亞熱帶海域中,壽命大約有70年[3] 。雖然鯨鯊具有非常寬大的嘴巴,不過牠們其實是一種濾食動物,主要捕食小型動植物(包括浮游生物),雖然英國廣播公司的自然紀錄片行星地球》曾拍攝到一隻鯨鯊正在捕食一群小型魚類[2]

生物學家在1828年4月根據一隻在南非桌灣捕獲到個體,首次辨認出鯨鯊。開普敦的英國陸軍醫生安祖魯·史密斯(Andrew Smith)在隔年進一步描述這條鯨鯊的特徵[4],他後來在1849年公開更多有關鯨鯊的細節。「鯨鯊」這個名稱是從魚類生物學而來的,表示鯨鯊的體型與鯨魚一樣龐大[5],牠們跟許多鯨魚同樣都是濾食動物。

分布

鯨鯊棲息在熱帶溫帶海域,大約分布在南北緯30度的範圍內,牠們會有遷移行為[3]。鯨鯊每年春天會遷移到西澳大利亞中部的大陸棚海域,這裡的寧歌路珊瑚礁(Ningaloo Reef)提供鯨鯊許多豐富的食物來源(浮游生物)。鯨鯊以浮游生物為主食,牠們會在一些海域進行季節性的覓食活動,例如西澳大利亞的寧歌路珊瑚礁、宏都拉斯菲律賓董索八打雁(Batangas)、坦尚尼亞奔巴島馬菲亞島桑吉巴印度大卡吉鹽沼地(Great Rann of Kutch)、墨西哥尤卡坦州穆赫雷斯岛荷布斯島馬達加斯加貝島印度尼西亞烏戎庫隆國家公園以色列埃拉特也有非常少數。

雖然鯨鯊通常出現在近海地區,不過人類也曾經在沿岸、潟湖、珊瑚礁與河口發現牠們的蹤影。人類也曾經在700公尺(2,300英尺)[3] 深的海域發現過鯨鯊。鯨鯊通常單獨活動,除非在食物豐富的地區覓食,否則牠們很少群聚在一起。雄性鯨鯊的活動範圍比雌性更大,因為雌性鯨鯊比較偏好出現在特定的地點。人們在2012年2月7日於巴基斯坦喀拉蚩外海150公里的地方發現一條巨大的鯨鯊,長度介於11至12公尺,重量大約是7公噸[6][7]。生物學家在2011年於墨西哥尤卡坦州沿岸發現一群鯨鯊聚集捕食小鮪魚,牠們的數量超過400隻,是人類有史以來記錄到最多鯨鯊聚集的一次[8]

身體結構及外觀

鯨鯊擁有一個寬達1.5公尺的嘴巴,包含了300-350排細小的牙齒[9]。鯨鯊擁有5對巨大的,兩個小眼睛則位於扁平頭部的前方。身體大部分都是灰色,腹部則是白色的。每隻鯨鯊的斑點都是獨特的,可以用來辨識不同的個體,所以也可以精準的判断鲸鲨的數量。鯨鯊的表皮有黃白色的斑點與條紋,可以達到10公分厚。鯨鯊擁有一對胸鰭與背鰭。幼鯊的尾鰭上半部比下半部還大,不過成年鯨鯊的尾鰭則是新月狀的。鰓裂剛好位於眼睛的後方。

飼養在日本海遊館的鯨鯊

鯨鯊的游泳效率並不高,因為牠們的身體和一般魚類不同,每小時的平均速度大約只有5公里。目前科學家精確測量過最巨大的一條是於1947年11月11日在Baba島(距離巴基斯坦的喀拉蚩不遠)捕捉到的鯨鯊所創下的,牠的長度為12.65公尺,重21.5公噸,身體周長則為7公尺(23英尺)[10]。有一些故事描述了體型更大的鯊魚(在大眾的鯊魚文學中,18公尺長的鯊魚並不少見),不過並沒有科學證據支持牠們的存在。1868年伊朗的自然學家E·珀西瓦爾·萊特(E. Perceval Wright)在塞席爾試圖尋找幾條小鯨鯊的標本時,宣稱他看到一條超過15公尺長的鯨鯊,而且說牠們的身長可以超過21公尺。

魚類學家休·麥考米克·史密斯(Hugh McCormick Smith)在1925年的一本出版品中,敘述一條巨大的鯊魚於1919年在泰國被竹子製成的陷阱捕捉到。因為重量過高,所以無法被推回岸上,但是史密斯估計牠至少有17公尺長,重36公噸,這條鯨鯊的尺寸在最近被誇大成17.98公尺長,重量為43公噸。鯨鯊甚至曾經被宣布說可以達到23公尺。一艘名為Maurguani的船於1934年在南太平洋與一條鯨鯊相撞,而這條魚穿破了船首。經過測量後發現,鯨鯊身體估計長16.8公尺[11]。這些事件沒有任何可靠的文件留下來,所以仍然僅只属於傳說而已。

2007年8月25日,自然學家安東尼奧·摩雷諾(Antonio Moreano)與一群觀光客在科隆群島潛水時,拍攝到一條罹患白化症的鯨鯊[12]

食物

一條出現在馬爾地夫海域的鯨鯊

鯨鯊是濾食動物,也是目前已知3種濾食鯊魚之一,另外2種分別為巨口鯊姥鯊。鯨鯊以浮游生物、巨大的藻類磷蝦與小型的自游動物(例如小型烏賊脊椎動物)為食。牠們的牙齒不是扮演覓食的功用,事實上它的尺寸並不大。取而代之的是:鯨鯊吸進一口水,閉上嘴巴,然後從鰓來排出水。在嘴巴關閉與鰓蓋打開之間的短暫期間,浮游生物就被排列在鰓與咽喉的皮質鱗突(dermal denticles)所困住。這個類似過濾器般的器官是鰓耙的獨特變異,可以阻止任何 大於2至3公厘的物體通過,液體則會被排出。任何被鰓條之間的過濾器官所阻塞的物體會被鯨鯊吞下去。鯨鯊曾被觀察到「咳嗽」的行為,推測這是清理累積在鰓耙中的食物的方式[3][13][14]

鯨鯊會聚集在貝里斯加勒比地區海域的礁石區來捕食巨大巴西笛鯛的魚卵,這些卵會在5至7月的滿月至弦月之間的時期出現在這個海域。

鯨鯊是一種活躍的濾食生物,靠著嗅覺來攻擊浮游生物或魚類這些目標。牠們在覓食時不需要向前游泳,且經常被觀察到身體上下擺動著來吸入海水與排出它來得到食物。這與姥鯊完全相反,姥鯊是溫和的濾食者且不會吸入海水,而是靠著游泳迫使海水通過鰓[3][13]

行為

寧哥路珊瑚礁(Ningaloo Reef)活動的鯨鯊

雖然鯨鯊擁有巨大的身軀,不過不會對人類造成重大的危害。牠們經常被科學家用來教育社會大眾,不是所有的鯊魚都會「吃人」。實際上,鯨鯊的個性是相當溫和的,也會與潛水人員嬉戲。有一項未經證實的報告指出,鯨鯊會保持靜止,將身體倒反來讓潛水人員清理腹部的寄生生物。潛水人員可以與這種巨大的魚類一同游泳而不會遭受任何危險,除了會被鯨鯊巨大的尾鰭無意間擊中以外。

潛水人員可以經常在宏都拉斯海灣群島泰國紅海馬爾地夫西澳大利亞寧哥路珊瑚礁)、巴西莫三比克南非的蘇達瓦那灣(大聖路西亞濕地公園)、科隆群島墨西哥女人島、馬來西亞西部、塞席爾斯里蘭卡波多黎各這些地區觀察到鯨鯊的活動。

菲律賓是世界上鯨鯊分布密度最高的地區。鯨鯊會在1月到5月之間聚集在菲律賓索索貢(Sorsogon,位於敦索爾)的淺海岸區。一些幸運的潛水人員也可以在塞席爾波多黎各發現鯨鯊群。目前知道牠們會在9月至12月之間沿著墨西哥的下加利福尼亞州來移動,最近也有人發現鯨鯊在西馬來西亞東海岸的天鵝島(Tenggol Island)附近出沒[15]。有時候鯨鯊會與其他小型的魚類一起出現,特別是鮣魚

繁殖

目前生物學家對於鯨鯊的繁殖習性仍然有許多疑問。根據一顆在1956年於墨西哥近海發現的卵,生物學家相信牠們是卵生動物。但是在1996年7月,人們在一條雌鯊(在台灣台東被捕獲,由五艘旗魚鏢船協助獵捕)體內發現了300條幼鯊(包含卵夾),這指出鯨鯊是卵胎生的動物[3][16][17]

目前歷史上最小的活鯨鯊樣本是由菲律賓的海洋動物研究人員在2009年3月7日所發現的,長度僅有38公分(15英吋),約當成年男性的前臂長度。當時牠是在菲律賓的海灘上被發現,隨後受到研究人員的照顧並被送回野外。這次意外事件也讓科學家相信他們可能發現一個鯨鯊繁殖地[18]

保育

鲸鲨几乎没有天敌,人类捕捞是其数量减少的一个原因。鯨鯊在幾個季節性聚集的地區是水產業的目標之一。东南亚特别是台湾地区是鲸鲨主要捕捞区,捕捞上来的鲸鲨主要食用其肉质,有时也会将它的鳍割下以制作鱼翅。[19] 在其他地方虽然不是捕捞对象,但也会被误捕。[20] 目前生物學家仍無法得知鯨鯊的數量,而鯨鯊也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認為是瀕危物種[1]。菲律賓在1998年禁止了所有關於鯨鯊的商業獵捕、販賣、輸入與輸出活動[21]印度則在2001年5月禁止[22],从2003年开始,台湾将鲸鲨的捕捞数量限制在每年80尾。[23] 从2008年1月1日之后,则開始全面禁止這類商業活動[24]

飼養

喬治亞水族館中飼養的一條鯨鯊

鲸鲨可以在人工营造的环境中生存,日本大阪海遊館的主要特色便是兩條鯨鯊,而沖繩美麗海水族館在2005年時也飼養了3條鯨鯊。美國亞特蘭大喬治亞水族館(Georgia aquarium)目前飼養了4條鯨鯊(雌雄各兩條[25]),不過在2007年1月11日與1月13日時分別有1條雄鯊在館內死亡[26]。這2條死去的鯨鯊是在2006年6月3日時被安置在館中的,當時希望可以藉此研究鯨鯊的生殖行為。這6條鯨鯊都是從臺灣運送過來的[27]。鯨鯊在台灣被俗稱為豆腐鯊,這是因為鯨鯊的肉質相當軟嫩,台灣車城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目前飼養1隻鯨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亞特蘭提斯飯店(Atlantis Hotel)飼養1隻鯨鯊,不過在2008年10月傳出讓鯨鯊重回自然環境的輿論聲浪[28]

文化

鯨鯊在越南宗教信仰中被視為神祇,並且被稱為「Ca Ong」(意思為「魚先生」[29])。鯨鯊在墨西哥及大部分的中美地區因為牠們身上的斑點形狀,被稱為「pez dama」或「domino」。因為鯨鯊經常有規律的出現在貝里斯堡礁(Belize Barrier Reef)靠近人心果群島(Sapodilla Cayes)的海域,所以巴西人稱牠為「Sapodilla Tom」。鯨鯊在肯亞被稱為「papa shillingi」,這是因為肯亞人相信神將先令投擲在鯨鯊的身上,所以牠們身上才有那樣的斑點。「marokintana」是鯨鯊在馬達加斯加的稱呼,意為「眾多星星」。印尼的爪哇人稱呼鯨鯊為「geger lintang」,意為「背部擁有星星的魚」。菲律賓人則稱牠們為「butanding」與「balilan」[30]

参考文献

  1. ^ 1.0 1.1 Norman, B. Rhincodon typu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5. [2010-02-18].  数据库包含资料解释为何此物种为易危
  2. ^ 2.0 2.1 Jurassic Shark (2000) documentary by Jacinth O'Donnell; broadcast on Discovery Channel, 2006-8-5
  3. ^ 3.0 3.1 3.2 3.3 3.4 3.5 Ed. Ranier Froese and Daniel Pauly. Rhincodon typus. FishBase. [17 September 2006].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fishbase”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4. ^ Martin, R. Aidan. Rhincodon or Rhiniodon? A Whale Shark by any Other Name. ReefQuest Centre for Shark Research. 
  5. ^ Brunnschweiler, J.M.; et al. Deep-diving behaviour of a whale shark Rhincodon typus during long-distance movement in the western Indian Ocean. doi:10.1111/j.1095-8649.2008.02155.x.  |author=|last=只需其一 (帮助)
  6. ^ Whale Shark caught in Pakistan. CBS News. February 8, 2012 [8 February 2012]. 
  7. ^ In pictures: Karachi whale shark. BBC. 7 February 2012 [8 February 2012]. 
  8. ^ de la Parra, Rafael; et al. An Unprecedented Aggregation of Whale Sharks, Rhincodon typus, in Mexican Coastal Waters of the Caribbean Sea. PLoS ONE. 4. 29, 6: e18994. doi:10.1371/journal.pone.0018994.  已忽略未知参数|month=(建议使用|date=) (帮助);
  9. ^ Compagno, L.J.V. Species Fact Sheet, Rhincodon typus.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2006-9-19]. 
  10. ^ Gerald L. Wood, Animal Facts and Feats, 1990.
  11. ^ Xavier Maniguet, Jaws of Death; 1991.
  12. ^ wetpixel.com albino whale shark
  13. ^ 13.0 13.1 Martin, R. Aidan. Elasmo Research. ReefQuest. [2006-9-17]. 
  14. ^ Whale shark. Icthyology at the Florida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2006-9-17]. 
  15. ^ [1] Tenggol Island
  16. ^ Shoou-Jeng Joung1, Che-Tsung Chen, Eugenie Clark, Senzo Uchida and William Y. P. Huang. The whale shark, Rhincodon typus, is a livebearer: 300 embryos found in one ‘megamamma’ supreme. Environmental Biology of Fishes Volume 46, Number 3 / July, 1996
  17. ^ Dr. Eugenie Clark. Froese, R. & Pauly, D. (eds.) (2011). [https://www.fishbase.ca/summary/Rhincodon-typus Rhincodon typus. FishBase. Version 2011-12.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请检查|url=值 (帮助). [2006-9-26].  已忽略未知参数|dateformat= (帮助);
  18. ^ Smallest Whale Shark Rescued in Sorsogon. [11 March 2009]. 
  19. ^ 鯊魚保育在台灣
  20. ^ 宁波市渔民为何频频在东海误捕鲸鲨
  21. ^ [2] Whale Sharks Receive Protection in the Philippines
  22. ^ National Regulations on Whale Shark fishing
  23. ^ 鯨鯊瀕臨絕種 全面禁止捕撈  違法持有販賣 最高判三年  溫馴大鯨鯊 追蹤器觀生態
  24. ^ [3] COA bans fishing for whale sharks
  25. ^ Aquarium gains two new whale sharks. CNN.com. 2007 [June 1 2007].  已忽略未知参数|month=(建议使用|date=) (帮助); 已忽略未知参数|dateformat= (帮助);
  26. ^ 2nd whale shark dies at Ga. Aquarium. Yahoo.com. 2007 [June 13 2007].  已忽略未知参数|month=(建议使用|date=) (帮助); 已忽略未知参数|dateformat= (帮助);
  27. ^ Georgia Aquarium whale shark
  28. ^ Dubai hotel urged to free shark. bbc.co.uk. 2008 [October 19 2008].  已忽略未知参数|month=(建议使用|date=) (帮助); 已忽略未知参数|dateformat= (帮助);
  29. ^ Whale Shark. Discovery. [3 November 2011]. 
  30. ^ http://www.oneocean.org/ambassadors/sharks/index.html

外部連結

維基物種上的相關信息:鯨鯊

Template:Link FA Template:Link GA Template:Link GA Template:Link GA Template:Link 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