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永 (人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江永(1681年8月30日—1762年4月6日),字慎修安徽省婺源县(今属江西省江湾村人。清朝经学家音韵学家数学家

生平[编辑]

康熙二十年七月十七日(1681年8月30日)生,自幼读书过目不忘,康熙时生员。博学深思,[1]经书、小学、典章、制度、地理、钟律等无一不精,以考据见长,致力于十三经注疏,尤精于三礼,于《易经》发明三十六宫说。康熙六十年(1721),撰成《礼书纲目》一书。《礼书纲目》在乾隆初被礼馆征集,江永因此名声大噪。乾隆五年(1740)游历北京,但是“性颇畏风尘劳攘,足不出户。”当时方苞三礼馆总裁,“素负其学,及闻先生,愿得见,见则以所疑《士冠礼》、《士昏礼》中数事为问,先生从容置答,乃大折服。”[2]此次进京,江永亦初次与梅文鼎之孙梅瑴成结交。江永在天文学继承了梅文鼎的观点,承认地圆说的合理性。但另一方面,他不同意梅文鼎等人持西学中源说的立场。

乾隆十一年三月,江永受邀讲于紫阳书院。有弟子戴震[3]江永曾写信告诉戴震曰:“驰逐名场,非素心。”

乾隆十七年秋,戴震经汪松岑的介绍,前往不疏园教课汪梧凤之子汪灼,次年戴震亦介绍江永来此讲学七年。在此完成4部重要著作《算学》、《乡党图考》、《律吕阐微》和《古韵标准》。

乾隆二十七年三月十三日(1762年4月6日),江永去世,戴震整理江氏遗著,并作《江慎修先生事略状》。朱筠督学安徽时,以江永从祀朱子于紫阳书院

著有《周易疑义举要》,对先秦名物加以考释,其中《考工记》二卷,颇多创见,《礼书纲目》搜集散见经传杂书中的古代礼乐制度,以补正朱熹《仪礼经传通解》。又精于音理,注重审音,撰《古韵标准》,定古韵为十三部,《音学辩微》、《四声切韵表》,阐明等韵学及韵书中分韵的原理。另有《近思路集解》、《乡党图考》、《律吕阐微》、《深衣考误》、《群经补义》等书,其学以考据见长,开皖派经学研究的风气。著述多收录于《四库全书》,其著作被四库馆采入者凡16种,共166卷。

注释[编辑]

  1. ^ 姚鼐序江永《乡党文择雅》,称江永“博学精思”,“生则学者师焉,没而配食朱子”。
  2. ^ 戴震:《江慎修先生事略状》
  3. ^ 余英时称:“东原与慎修间的关系,为清代学术史上一大公案,自来尚无满意之解答。”戴震从学于江永并无疑问。但江、戴首晤的时间,历来争论不断。段玉裁晚年所撰《戴东原先生年谱》,将江、戴首晤于为乾隆七年(1742)。戴震著书凡引江永之说,一般称“同郡老儒江慎修”。有人以为戴震是“背师盗名”。魏源在《书赵校水经注后》一文中说:“戴为婺源江永门人,凡六书三礼九数之学,无一不受诸江氏及戴名既盛,凡己书中称引师说,但称为‘同里老儒江慎修’而不称师说,亦不称先生。其背师盗名,合逢蒙、齐豹为一人。”胡适则写《戴震对江永的始终敬礼》一文,极力为戴震辨诬。

参考书目[编辑]

  • 《江愼修先生事略状》,戴震《戴东原集》卷十二,《四部丛刊》影印经韵楼本。
  • 《江先生传》,钱大昕《潜研堂集》文集卷三十九,清嘉庆十一年刻本。
  • 《江慎修永传》,余廷灿《存吾文稿》,清咸丰五年云香书屋刻本。
  • 《江先生传》,刘大櫆《海峰文集》卷六,清刻本。
  • 《江愼修先生墓志铭》,王昶《春融堂集》卷五十五,清嘉庆十二年塾南书舍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