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殿關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從皇家高等法院看聖殿關
從艦隊街南面看聖殿關

聖殿關Temple Bar)介於倫敦西敏之間,其東是倫敦弗利特街,其西是西敏河岸街。在1878年之前,這裏矗立着克里斯托夫·雷恩設計的石制門坊,即聖殿閂Temple Bar)。

聖殿關[編輯]

中世紀,倫敦的轄域已經越出了老城的範圍,城外出現了好幾處倫敦自治領地(Liberties of London)。為了管理進城貿易,當局在與城門有相當距離的幾個主要路口設置了關卡。因為地處商業中心倫敦和政治中心西敏之間,聖殿關成為其中最有名的一個。它和艦隊街以南的聖殿區(中文音譯坦普爾區)一樣,都得名於附近的聖殿教堂。教堂原來為聖殿騎士團所有,如今屬於中殿內殿兩個律師學院。

按照禮儀,君主在入城前會在聖殿關外稍作駐蹕,以接受倫敦市市長獻上的象徵城市忠誠的珠劍(Sword of State)。文學藝術家們特別喜歡從這幕場景之中取材,而今,這個儀式又受到了電視的青睞和追捧。但是,仍然有很多人不明其義,以為君主入城要得到市長的許可。

今天,在聖殿關和其他的重要入口處,人們可以看到立在方碑上的翼龍在繼續看守倫敦的門戶。

聖殿閂[編輯]

1968年,位於西奧波茲府的聖殿閂。
今日聖殿閂,閂內即倫敦證交所,閂外是聖保羅教堂。

最早的聖殿關大概就是一個簡單的收費站。直到1293年,它才具有某種城門的形式。此後又毀於1381年爆發的農民起義(Peasants' Revolt)。

中世紀晚期的聖殿關是一座木製拱形門樓,樓上設有拘留所。它沒有被1666年的倫敦大火焚毀。然而,在查理二世的授意下,倫敦市政當局還是決定拆除和重建聖殿關。克里斯托夫·雷恩為此設計了一座精美的拱形砵蘭石(Portland stone)門坊,並於1669年到1672年間建成。18世紀,叛國者會在門坊上懸首示眾。

在倫敦的八座城門中,有七座(魯德門(Ludgate)、新門(Newgate)、奧爾德斯門(參事門,Aldersgate)、跛子門(Cripplegate)、高沼門(Moorgate)、主教門(Bishopsgate)和無稅門(Aldgate))於1760年代被拆除。不在倫敦城門之列的聖殿閂,繼續在繁忙的道路上執守。1874年,聖殿閂拱頂石(keystone)墜落。這座歷史意味深長的建築,已經成為道路的主要障礙。1878年,倫敦市法團終於決定拆除聖殿閂。11天裏,它一點一點地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拆卸下來的2700塊石件,都得到了妥善的保存。

1880年,啤酒商人亨利·繆克斯爵士(Henry Meux)在妻子瓦萊莉·蘇珊·繆克斯(Valerie Susan Meux)的軟磨硬纏下,出面收購了這批石件。瓦萊莉婚前是一位女招待,兩人的結合鬧出過不少緋聞。他們把它豎為西奧波茲府(Theobalds House)的大門,就在倫敦恩菲爾德赫特福德切森特之間。

聖殿閂就在這塊林地上寂寞地待着。1984年,聖殿閂基金會(Temple Bar Trust)以1英鎊的象徵性價格,從繆克斯基金會(Meux Trust)手中贖回了聖殿閂。2003年,聖殿閂又一次被拆解,人們把它小心安放在500隻運輸托盤上。一百多年後,聖殿閂終於踏上了回家的路。2004年末,聖殿閂舊貌換新顏,在主禱文廣場上安了新家。如今,它是倫敦證券交易所聖保羅大教堂之間的主要通道。

相關小說[編輯]

在鏡像倫敦(unLondon)題材的童書《石頭心》(Stoneheart)中,查理·弗萊徹(Charlie Fletcher)讓佇立在聖殿關方碑上的翼龍活了過來。

在《雙城記》的第1部第3章中,查爾斯·狄更斯提到了聖殿閂,說它就在台爾森銀行(Tellson's Bank)的附近。位於弗利特街1號的恰爾德銀行(Child & Co),曾經使用聖殿閂二樓作為儲藏室,可能是台爾森銀行的原型。在這部小說中,狄更斯批評18世紀晚期的道德淪喪。他寫道,倫敦充斥着罪與罰,「死刑在各行各業都是一種時髦的竅門」;他描寫掛在聖殿閂上的首級給人們心靈帶來的震撼,說「這種做法之麻木、野蠻和兇狠,可以跟阿比西尼亞阿散蒂媲美。」[1]

赫爾曼·麥爾維爾的短篇小說《單身漢的天堂和少女的地獄》(The Paradise of Bachelors and the Tartarus of Maids)中,他用聖殿閂的優美和典雅,來對照造紙廠內地獄一般的黑暗。[2]麥爾維爾稱聖殿閂是一道「但丁之門」。因為,但丁在《神曲·地獄》篇中提到,有這麼一扇通向地獄的門,門上刻着銘文:入此門者,莫懷希望!

參考文獻[編輯]

  1. ^ 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第2部第1章. 凌空網. [2010年5月2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年8月1日) (中文(中國大陸)). 
  2. ^ 理查德·利罕(Richard Lehan). 文学中的城市:知识与文化的历史(The City in Literature: An Intellectual and Cultural History)第10章第180页. 譯心譯意翻譯網. [2010年5月2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8月14日) (中文(中國大陸)). 

外部連結[編輯]

座標51°30′49″N 0°06′43″W / 51.51361°N 0.11194°W / 51.51361; -0.1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