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京之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天京之變[1]又稱「天京事變」,也有學者稱作「楊(楊秀清)韋(韋昌輝)內訌」或「楊韋事件」,是一次太平天國領導層的嚴重內訌。發生於清朝後期的1856年,地點在首都天京(今江蘇南京),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及燕王秦日綱在此事件中被殺,包括翼王石達開的全部親人(石達開本人逃出),軍、民共有約兩萬人喪命。「天京事變」被視為導致太平天國失敗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亦是太平天國由盛而衰的轉捩點。

背景[編輯]

1851年,天王洪秀全在「永安封王」時,命其他四王歸東王楊秀清節制。自從南王馮雲山及西王蕭朝貴相繼戰死後,權力更加集中在東王一人身上。

在太平天國前期,實權由軍師掌握,天王雖然地位在各王之上,然而在制度上是一個虛位元首,實際權力在正軍師東王楊秀清手上。另外重要的是,洪秀全在1848年承認「天父下凡」附身楊秀清後,楊秀清不時假託「天父下凡」發令,連洪秀全也要聽從楊秀清的命令。

太平天國定鼎於天京後,東王與其他諸王的關係日趨緊張。北王曾因下屬犯錯而被東王下令杖責,北王韋昌輝的族兄因為跟東王的妾兄發生財產爭執而惹怒東王,東王叫北王議罪,北王被迫把族兄五馬分屍。翼王石達開的岳父黃玉崑因公事開罪東王,被杖刑三百,革去爵位及降職,同一事件亦令燕王秦日綱及另一高官陳承瑢被東王杖刑。即使是天王,也多次被東王假借「天父下凡」以杖刑威嚇。由於東王權大,眾人往往敢怒而不敢言。[2]

經過[編輯]

1856年6月20日,太平軍攻破清軍向榮的江南大營,解天京三年之圍。向榮在8月9日死後,其死訊不久便傳入天京,東王楊秀清見當時太平軍形勢大好,權力欲望極度膨脹。[3]

1856年8月,東王楊秀清假稱「天父下凡」,召天王洪秀全到東王府。「天父附身」的東王對天王說:「爾與東王皆為我子,東王有咁(客語,意為「這麼」)大功勞,何止稱九千歲?」洪秀全說:「東王打江山,亦當是萬歲。」「天父」又問:「東世子豈止是千歲?」洪說:「東王既萬歲,世子亦便是萬歲,且世代皆萬歲。」「天父」大喜說:「我回天矣。」[4]

「天父」要求洪秀全把東王楊秀清由「九千歲」封為「萬歲」,洪秀全當時假裝同意,為表示慶賀推延至楊秀清生日(公曆當年9月23日)時正式封萬歲。洪秀全其後密詔,要領兵在外的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等人誅殺楊秀清。還有一說,此時北王韋昌輝請求天王誅殺東王,天王不肯。及陳承瑢後來向天王告密,謂楊秀清有弒君篡位之企圖,天王密詔韋昌輝、石達開及燕王鏟除楊秀清。[5]

「楊秀清逼封萬歲」的說法,來自李秀成被俘後的《李秀成自述》,石達開臨刑前的口供則說洪故意加封。[6]燕王秦日綱親信部屬英國愛爾蘭人「肯能」逃回歐洲的口述記錄資料隻字未提;[7]收錄在《太平天國》資料叢刊中的《石達開自述》與晚近發現的《三略匯編·石達開自述》,均未提及楊秀清挾洪秀全去「逼封為萬歲」的事,也未提到楊秀清有任何叛逆行為。

韋昌輝率三千精兵趕回天京,9月1日夜在城外與秦日綱會合,陳承瑢開南門接應。[8]眾軍在凌晨突襲東王府,東王楊秀清被殺,東王府內數千男女,包括東王妻妾五十四人同被殺盡。

隨後韋昌輝以搜捕「東黨」為名,大殺異己,平民也不能倖免。總計被殺的軍民約有兩萬餘人。

翼王石達開9月26日(一說楊秀清被殺的六星期後)到天京,在天王府會晤韋昌輝,韋昌輝和秦日綱給翼王石達開看了他們誅殺楊秀清的行動過程記錄。因韋昌輝大開殺戒,石達開亦有部屬在亂中被殺,責備韋昌輝濫殺之事,說:「你們殺了東王和他們的主要將領還不滿足?為何還要殺這麼多為我們打仗的弟兄?」……石達開說:「你們既然已經走到這個地步,你們自己可以了結這件事,我就不管了。」兩人不歡而散,石達開認為韋昌輝會報復,當天晚上悄悄集合他的大部分部隊要逃出城,來到西門,但不經韋昌輝許可是不得出城的。石達開部隊就殺死守門的衛兵出了城。果如其然,韋昌輝率兵要殺石達開,未能捉拿石達開,於是盡殺石達開家屬及其王府部屬。[9]石達開從安慶起兵討伐韋昌輝,求天王殺韋昌輝以謝天下。天京以外的太平軍大多支持石達開。

由於害怕再起兵變,天王派人當眾譴責韋昌輝:「你跟我,若沒有東王就沒有今天,我本來沒有殺他之意,現在既然已經捕殺了東王,東王部下們又有甚麼錯?又要把他們全部殺掉!應該以天父好生之德為念,放了他們才對!」韋昌輝聞言大怒:「我為他(指天王)除掉了大害,如今反責備我,是想沽名釣譽嗎?」[10]北王在勢急下攻打天王府,但最終敗於效忠天王的將士,北王韋昌輝於11月2日被殺,其首級被函送安徽石達開營中驗收;其幫兇燕王秦日綱及陳承瑢不久亦被處死,天京之變告一段落。

後來天王撤銷了楊秀清的圖謀篡位罪名。一八五九年,洪秀全接受堂弟洪仁玕的建議,為進一步安撫楊秀清的舊部,彌補信仰危機,挽回人心,平反了楊秀清,將九月二日(『天曆』七月二十七日)楊被殺之日定為「東王升天節」。洪秀全的上諭:「七月念七東升節,天國代代莫些忘。謝爺降托贖病主,乃僉世人轉天堂。天國代代遵三重,天情真道福無窮。妄為推測有何益?可憐叛爺成臭蟲。」即教導臣民千萬不要推測構成冤案的原因,「叛爺」指韋昌輝、秦日綱和陳承鎔三人。洪秀全在給英國公使額爾金的《賜額爾金詔》中談到楊秀清的死因時說東王是被「陷害」的,[11]相當於太平天國官方公佈的東王被殺原因是遭陷害。韋昌輝、秦日綱和陳承瑢伏誅後,洪秀全沒有株連他們的族人,例如陳承瑢的胞侄陳玉成便成為天京事變後支撐天國的一名大員。

影響[編輯]

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內人心開始渙散,軍事形勢逆轉,清軍陸續在各戰場得勝,太平天國的控制區大為縮小,即使後來太平軍攻下江浙一帶,形勢上也一直處於下風。

北王韋昌輝死後,翼王石達開執政,天王洪秀全開始重用其洪氏兄弟以牽制石達開,導致石達開在1857年帶領大軍出走,更令太平天國雪上加霜。

太平天國初期由軍師主政的政制,在天京事變及翼王出走後已名存實亡。後期的太平天國,天王雖然掌握了實權,然而當時的政府架構頗為混亂,加速了太平天國的滅亡。

疑雲[編輯]

有人認為楊秀清「逼封萬歲」一事並不真確,只是洪秀全殺楊的藉口,[12]當時太平天國刊行的《天父天兄聖旨》也沒有提及此事,但至今未有足夠証據支持「無逼封萬歲」說。

參考文獻[編輯]

  • 唐德剛。《晚清七十年(貳:太平天國)》。台北:遠流,1998年。ISBN 9573235137
  • 羅爾綱。《太平天國史》。

註釋[編輯]

  1. ^ 《論天京之變》,辛灝年,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2. ^ 太平天国血腥悲剧:天京事变兄弟大火拼. [2010-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0). 
  3. ^ 張德堅:《賊情彙纂》卷六:「夫首逆數人起自草莽結盟,寢食必俱,情同骨肉。且有事聚商於一室,得計便行。機警迅速,故能成燎原之勢。今踞江寧,為繁華迷惑,養尊處優,專務於聲色貨利,往之倚為心腹股肱者,今乃彼此暌隔,猜忌日生。」
  4. ^ 張汝南,《金陵省難紀略》(楊秀清)詭為天父下凡,召洪賊至,謂曰:「爾與東王,皆為我子,東王有咁大功勞,何止稱九千歲?」洪賊曰:「東王打江山,亦當是萬歲。」又曰:「東世子豈止千歲?」洪賊曰:「東王既稱萬歲,世子亦當是萬歲,且世代皆萬歲。」東賊偽為天父喜而曰:「我回天矣。」
  5. ^ 羅爾綱,《太平天國史》卷四十四。
  6. ^ 劉晨. “天京事变”爆发前杨秀清为何急欲晋位“万岁”. 人民網. [2017-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1). 
  7. ^ 布列治門(Bridgman)和麥高文(Macgowan)根據一位自稱是此事件目擊者愛爾蘭人肯能(Canny)的口述,分別寫了《太平天國東北兩王內訌紀實》和《太平天國東王北王內訌詳記》,先後登載在《北華捷報》(North——China Herald)。中譯版見: 布列治門《太平天國東北兩王內訌紀實》,《逸經》第十七期第二十三——二十五頁;麥高文《太平天國東王北王內訌詳記》,《逸經》第三十三期,第十七頁——二十三頁。
  8. ^ 羅爾綱,《太平天國史》卷四十六。
  9. ^ 《石達開自述》:「達開聞信,回南京與他們排解。因見事機不好,就到安徽,妻子都在南京城內,皆被韋昌輝所殺。」
  10. ^ 張汝南《金陵省難紀略》洪賊使人謂曰:「爾、我,非東王不至此,我本無殺渠之意,而今已拿戮之,其下屬何辜,又盡殺之,毋乃傷天父好生心,以寬縱為宜。」北賊怒曰:「我為渠除大害,今反責我,欲沽名耶!」
  11. ^ 洪秀全《賜英國全權特使額爾金詔》: 「爺遣東王來贖病,眼蒙耳聾口無聲, 受了無盡的辛戰,戰妖損破頸跌橫。 爺爺預先降聖旨,師由外出苦難清, 期至朝觀遭陷害,爺爺聖旨總成行.」
  12. ^ 史式. 《「逼封萬歲」的謠言是怎麼來的?》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中華文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