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伯爾·伯羅霍夫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初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建立條目專題 (獲評初級
條目由條目建立專題審閱者審閱。該專題旨在允許使用者向百科全書提供高品質的條目和媒體文件,並在創作過程中跟蹤他們的進度。要參與,請訪問專題頁面以獲取更多資訊。
 初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初級
Note icon
這一條目在2021年11月20日由審閱者Jonathan5566討論 | 貢獻)從這一草稿接受。
以色列專題 (獲評初級中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以色列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以色列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初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初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中重要度
傳記專題 (獲評初級低重要度
這個條目屬於傳記專題的一部分,用於整理和撰寫維基百科中的人物條目。歡迎任何感興趣的參與者加入這個專題參與討論
 初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初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低重要度

可能是roughtranslation[編輯]

模板可能要從Proofreader needed改成roughtranslation,有些地方意思或許可能會跟原文完全不一樣,需要進行校對。 桐生君[討論] 2021年11月20日 (六) 18:16 (UTC)[回覆]

由於he語言在中文維基使用者少,可以參考enwiki修改條目桐生君[討論] 2021年11月20日 (六) 18:18 (UTC)[回覆]

遺憾的是,英文維基百科的文章是不正確的,因為它不是基於博羅喬夫的傳記作家明茨教授的書。明茨在這裏談論了博羅喬夫 44 分鐘。它有隱藏式字幕,您可以將字幕從希伯來語自動翻譯成中文。明茨說的和我在關於猶太人移民的開場白中寫的完全一樣的話(吸引人的和沒有吸引力)。Dorian留言2021年11月21日 (日) 03:38 (UTC)[回覆]
明白了,不過如果您的英文比較好,您也可以修改英文維基百科,這樣我們就容易進行翻譯和校對。桐生君[討論] 2021年11月21日 (日) 05:22 (UTC)[回覆]
明白了,EnWiki上的文章大多是巴勒斯坦人寫的。 他們聲稱博羅喬夫說巴勒斯坦人是屬於猶太人的。 這是不真實的。 我更喜歡避免它。 無論如何,我用英語提供了足夠的資源。 如果你看到 Mintz 的視頻,你可能會明白。 它有中文隱藏式字幕(您可以進行自動翻譯)。Dorian留言2021年11月21日 (日) 05:40 (UTC)[回覆]

您好,請您仔細檢查一下文章。 如果沒問題,我會繼續編輯它。 我盡力使用正確的中文。 --Dorian留言2021年11月19日 (五) 19:10 (UTC)[回覆]

您好,您也可以在草稿中加入{{subst:submit}},提交草稿審核。目前已代您提出草稿審核。桐生君[討論] 2021年11月20日 (六) 04:44 (UTC)[回覆]
初步看了一下,發現這裏「猶太人應該處於一個不會因為經濟落後而對其他移民眨眼的地方。」 的意思不太理解。您的草稿仍需更有經驗的人來審閱。桐生君[討論] 2021年11月20日 (六) 05:50 (UTC)[回覆]
您好,您的草稿已經被有經驗的志願者審閱,您可以參照意見修改您的草稿。桐生君[討論] 2021年11月20日 (六) 06:20 (UTC)[回覆]
謝謝您的幫助。「其他移民眨眼」意味着20世紀初的以色列對非猶太人的移民沒有吸引力。--Dorian留言2021年11月20日 (六) 07:25 (UTC)[回覆]
如果「眨眼」是「沒有吸引力」,建議您用「沒有吸引力」,因為在中文裏眨眼就只是字面的意思,參見眨眼條目。桐生君[討論] 2021年11月20日 (六) 07:40 (UTC)[回覆]
@Dorian Gray Wild:unattractive=沒有吸引力。attractive=吸引人的。
  • 猶太人應該處於一個不會因為經濟落後而對其他移民沒有吸引力的地方。
  • 猶太人應該處於一個不會因為經濟落後而吸引其他移民的地方。
您要寫的是這上面哪一個。桐生君[討論] 2021年11月20日 (六) 08:15 (UTC)[回覆]
也建議您也參考審核員的意見,比如「組建的營」的意思是什麼?您可以嘗試說明一下嗎,以便其他人可以提供意見,告訴您如何用中文表達。桐生君[討論] 2021年11月20日 (六) 07:57 (UTC)[回覆]
@桐生ここ:我寫:"這因此,根據伯羅霍夫的說法,猶太人應該處於一個不會因為經濟落後而吸引其他移民的地方。"
我們寫的是"伯羅霍夫主義"還是「伯羅霍夫主義」?
"組建的營"方法:創造(或建立)軍(編制單位)。歡迎您更正我在草稿中的文字。 --Dorian留言2021年11月20日 (六) 08:34 (UTC)[回覆]
簡體中文使用“”,繁體中文使用「」。“”和「」都可以使用,會被自動轉換,而根據中文維基百科的政策,不可以手動更換引號的簡體、繁體。但注意中文「」和英文的""是不一樣的,應該使用中文引號「」。桐生君[討論] 2021年11月20日 (六) 09:02 (UTC)[回覆]
我嘗試進行一些修改,但可能不太正確… 可能需要補充來源,您可以參考enwiki是否有來源可以用。桐生君[討論] 2021年11月20日 (六) 09:13 (UTC)[回覆]

家庭[編輯]

納迪亞寫信給她的父母,而不是她的兄弟。她獨自一人在紐約市一年。當她的信到達俄羅斯時,警察看到了。
長女肖莎娜是伯羅霍夫的第一個女兒,而不是 大衛。大衛1917年出生於斯德哥爾摩。
請不要由英文維基百科編輯。它不是一個可靠的來源。Dorian留言2021年12月19日 (日) 19:12 (UTC)[回覆]

@Dorian Gray Wild,這算是文化差異,在中文裏面「長子」是指「這個家庭第一個兒子」,「長女」的意思是「這個家庭第一個女兒」,跟出生順序不是直接相關。我打個比方,假設A生了5個孩子,順序是:女、男、女、男、男、女,那麼對這五個孩子的對應稱呼分別是:長女、長男、次女、次男、三男、三女(或么女)。

另外,我確實沒查到關於大衛的出生地,只有查到出生年應該是1917年,因為肖莎娜的德文條目寫到他們在紐約時居住於布魯克林,伯羅霍夫又是在1917年返回俄羅斯,那個時代的孕婦應該很難進行長程旅行,所以才推測他應該是在布魯克林出生。目前,德文跟英文條目都寫他們一家在1917年以前都在美國,大衛怎麼在瑞典出生?他們是全家一起離開美國,但是只有伯羅霍夫返回俄羅斯,妻子跟女兒滯留歐洲?風鳴留言2021年12月20日 (一) 01:12 (UTC)[回覆]
現在我明白了中國的出生順序與西方的出生順序不同。請接受我的道歉。你可以把娜迪亞和大衛寫成「長女」「長子」。
因為柳芭和大衛在一起,所以他們留在了斯德哥爾摩,而伯羅霍夫就一個人去了俄羅斯。它寫在明茨(伯羅霍夫1914年-1917年)的書中,第320頁。
明茨在他關於伯羅霍夫的四本書上簽署了OTRS。如果你願意,我會拍攝頁面(希伯來語)。大衛出生於1917年8月1日。
柳芭不知道他生病了,也不知道他的死。希望以後能寫出來。這是最好的來源,因為我寫了它。德語維基百科也不是可靠的來源。Dorian留言2021年12月20日 (一) 12:18 (UTC)[回覆]

重新安葬[編輯]

該活動不是由俄羅斯錫安工人黨製作的。這個黨已經不存在了。在蘇聯有共產主義,其他政黨不存在。活動是扎勒曼·夏扎爾製作的。Dorian留言2021年12月20日 (一) 13:30 (UTC)[回覆]

原文是寫「Russian Zionism」,可能我理解有誤。這是扎勒曼的個人行動?還是Jewish Agency for Israel的官方活動?風鳴留言2021年12月21日 (二) 01:10 (UTC)[回覆]
這是官方的。夏扎爾是提高伯羅霍夫骨頭公共委員會的主席。請查看第一頁右下角的通知:
זלמן שזר
יו"ר הועד הצבורי להעלאת עצמות ד. ב. בורוכוב
Dorian留言2021年12月21日 (二) 02:02 (UTC)[回覆]
在本報的第二頁,陪同棺材從羅馬前往以色列的代表團成員有扎勒曼·夏扎爾,大衛·伯羅霍夫,雅科夫·澤魯巴維爾英語Ya'akov Zerubavel拉斐爾·馬勒希伯來語רפאל מאהלר和以色列駐蘇聯大使約瑟夫·特科亞英語Yosef TekoahDorian留言2021年12月21日 (二) 02:33 (UTC)[回覆]
我看不懂希伯來文@@。我先把相應的內容加進去,你再看怎麼放來源。風鳴留言2021年12月21日 (二) 04:53 (UTC)[回覆]
1963年,伯羅霍夫被埋葬時,柳芭還活着。請看這張照片。大衛說卡迪什英語Kaddish和柳芭支持他。左邊夏扎爾。戴維·本-古里安在照片的中央。大衛身後站着肖莎娜。果爾達·梅厄就在本-古里安身後。夏扎爾和本-古里安之間的男孩是以色列,大衛的長子。我認為你必須寫「戴維」而不是「大衛」。如果中文沒有統一拼寫,可以忽略。Dorian留言2021年12月21日 (二) 12:04 (UTC)[回覆]


這是重新下葬時的照片?我重新整理一下其中的人物,你看看我有沒有認錯。右側第一位持經念誦者是伯羅霍夫的長子大衛,大衛身邊的黑帽女性是遺孀柳芭,大衛身後黑衣戴圍巾的婦女的是伯羅霍夫的長女肖莎娜,肖莎娜的身邊是她的女兒拉結,照片正中央是戴維·本-古里安,最左側是扎勒曼·夏扎爾,本-古里安與夏扎爾中間的孩子是大衛的長子以色列,本-古里安背後戴墨鏡的女性是大衛的長女米賈(用於人名音譯的時候通常不會使用甲這個字,多用賈)。照片裏的其他人是親友?還是當年錫安工人黨的相關人士?
這樣的話,我需要知道柳芭的過世時間,因為照片是一個合葬墓。另外,早前你說過1917年伯羅霍夫過世的時候柳芭不知道,那她是什麼時候知道的?移民以色列之後?
David在中文可譯作大衛、達維或戴維,沒有固定拚寫,基本上是看翻譯者的習慣,所以我們通常都會在後面加註原文。風鳴留言2021年12月22日 (三) 04:45 (UTC)[回覆]
是的,這是重葬的照片。所有的名字都是正確的。您可以根據需要翻譯Michal。這是聖經中的米甲。我還在文章中添加了果爾達·梅厄(在本-古里安後面)。
這是大衛,米甲和以色列與伯爾·伯羅霍夫的弟弟的另一張照片,拍攝於1964年。在這張照片上,身份已經完成。
錫安工人黨們在1963年不存在。主要政黨是以色列地工人黨。其餘的人是支持者或粉絲。在以色列,每個人都可以參加葬禮。
戴維·本-古里安和大衛·伯羅霍夫的名字完全相同。 在我看來,它在中文中的拼寫不同似乎很奇怪。
柳芭於1976年8月29日去世,它寫在這裏。這篇文章也有關於柳芭和她丈夫的信息。我會寫簡短的:
伯羅霍夫與錫安工人黨的裂痕表現在柳芭在死前一天接到了伯羅霍夫的通知。明茨還推測伯羅霍夫不想讓柳芭停止照顧3個月大的大衛,並帶走 照顧伯羅霍夫而不是撫養大衛。柳芭對此非常生氣。大衛說,柳芭在她的餘生中都感覺黨結束了伯羅霍夫的生命。
希伯來語不是宇宙的盡頭。如果我能看懂中文,你可以試試看希伯來語。翻譯人員非常好。Dorian留言2021年12月22日 (三) 06:56 (UTC)[回覆]
啟程地羅馬我有寫在前面了。如果是有典故的名字,將使用原翻譯並予以加注。照片的說明太長了,我將其併入內文。另外,在中文裏面,如果一個人兼有複數職務或頭銜,通常只寫最高的那個。如果你覺得這個委員會主席的身分比較重要,請給我原文,你寫的中文不太正確。
音譯的東西這種狀況算很常見,比如中文的「李」字如果音譯成英文也會有好幾種寫法「Lee」、「Li」、「Lei」等等,我個人是沒有什麼特別堅持,如果你很介意,我可以改成戴維,這不是什麼大問題。
厄,明茨是誰?那一段話的意思是,伯羅霍夫對柳芭隱瞞了自己生病的事情?還是工人黨對柳芭隱瞞了伯羅霍夫生病?所以柳芭是什麼時候、從誰那裏知道伯羅霍夫的死訊?
我有試過使用翻譯工具查看希伯來文,但是因為語法、書寫方式與中文和英文有很大的不同,我比較難以理解,只能得出很有限的資訊,不過我會盡可能嘗試。風鳴留言2021年12月22日 (三) 09:48 (UTC)[回覆]
夏扎爾是委員會主席。 猶太機構在這裏沒有發揮作用。他的頭銜是:
Chairman of the Public Committee for Raising Bones of Dov Ber Borochov.
你不必改變大衛。
明茨是伯爾·伯羅霍夫在以色列的官方傳記。你可以在腳註 2,3,5-10中看到他。
我不知道是伯羅霍夫沒有告訴柳芭,還是黨沒有告訴柳芭。1917年12月16日,在他去世的前一天,她被告知。
另一個來源可能是這裏Dorian留言2021年12月22日 (三) 12:28 (UTC)[回覆]

博里亞[編輯]

恢復此編輯是不對的。我的編輯不是破壞,恢復它似乎是反對的一步。沒有我,這篇文章就不會存在。
在博里亞學校的一段,有個伯羅霍夫。兒子和父親。兒子叫博里亞,他的名字一直留在文章中,直到他完成學業。伯羅霍夫可能也是他的父親。文章中誰是誰也不清楚。因此,博里亞必須保持到該段的結尾。請撤消還原。
我已經並且不止一次地請求通過兩個來源進行編輯。一個英文來源,非常廣泛。希伯來語的第二個來源,有很多來源。我閱讀了所有來源。其他編輯沒有閱讀希伯來文來源。為此,我提供了英文來源。歡迎想提高文章中文的人來做。刪除博里亞不會改進文章。Dorian留言2021年12月27日 (一) 23:23 (UTC)[回覆]

  • 這跟來源沒有關係。我不確定要怎麼跟你解釋這種東西,在中文裏面,我們只看當下整個文章的結構,並不會去考量「當時」是什麼情況。在這裏,他的父親只被提到過一次,基本沒有弄錯的問題。第二,中文有主從的問題,我們會要求整個條目的主語盡可能保持一致。當一篇文章出現兩個同樣姓氏的人,該姓氏會默認專門給傳主,其他人就是使用名字(所以後面大衛出現的時候,我是直接用他的名字),如果博里亞這個稱呼只是他學生時代才有的一個暱稱,提一下就好,沒有必要改變整個文章的所有稱呼。第三,這問題以前就有,只是我忘記一起說,中文有所謂的承先啟後的問題,有原因,才有結果。你寫的東西常常都是直接就出結果,原因卻沒有。比如說博里亞這個問題好了,「因為學校里有兩個伯羅霍夫,所以他被稱為博里亞」,這是需要寫出來的,而不是直接就給結論 「他叫博里亞」。你會被我直接刪除的內容多屬於此類,因為我真的看不懂你這些結論從哪裏冒出來的。風鳴留言2021年12月28日 (二) 01:32 (UTC)[回覆]
    不必進行還原。這就像扔掉編輯一樣。還有其他方法。
    博里亞在學校段落中,因為他的父親也是一名教師,並且段落中提到了兩次。誰開始學習梵語,拉丁語,希臘語,法語,德語和代數——父親還是兒子?父親也是伯羅霍夫。
    請給我看看中文維基百科的規則,即文章主題只使用姓氏。
    我寫的是消息來源,因為很遺憾,中國編輯對伯羅霍夫知之甚少。你問是不是只有在學校才有他的名字。如果你查看文章中的來源,你會發現這也是他在1917年的名字。同樣,我被問到明茨是誰,儘管他的名字寫在中文維基百科的這篇文章的來源中。Dorian留言2021年12月28日 (二) 03:16 (UTC)[回覆]
  • 這是慣例,我們從小到大受到的教育就是如此,如果你硬要反駁,我也沒辦法。維基百科的規定並不會規定到每個詞彙該怎麼用,我相信英文跟希伯來文的百科也是如此。另外我要嚴重提醒你一點「中文維基百科禁止對條目宣稱所有權的行為」,條目是你建立的,但是那不代表任何事情。
    • 呵呵,整篇文字從頭到尾沒有出現過的人名,我問一下,你居然指責我沒看來源?那我請問你,如果今天是一個對本主題完全陌生的人來查看這個條目,你覺得他會一條一條查看來源的作者嗎???你不能因為來源有寫,就直接從來源給出結論!內文相應的內容要有!來源只是代表這個「內容」的出處!你連「內容」都沒有!維基百科的作用是總結!不是集結一堆文章叫人一個一個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