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廷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劉廷訓(1601年12月7日—17世紀),大復北直隸保定府易州淶水縣永樂村人[1]清朝政治人物。

生平[编辑]

劉廷訓祖先是興州人,到明朝遷居淶水縣,世代務農,他排行第四,自小聰慧,剛成年就進入縣學為庠生,以效法古人為志,當時母親陳氏病重,藥石無效,他就暗中割下自己的股肉入藥,對母親說:「這是醫者所贈與的藥,和之前的藥不同,服用後可以立刻痊癒。」母親服用後很快病好。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中順天鄉試舉人順治三年(1646年)成進士,先在工部觀政,後獲授臨淄知縣[2],剛到任遇上高苑流賊聚眾越境劫掠,民心惶恐,他嚴厲防範,不足一個月寇臨城下,見臨淄有防備,感到沮喪而逃遁,其後大雨連綿,令城廟頽敗,他也迅速修葺[1],他為人清苦,不擅長逢迎上級,別人勸告他,他回答:「我只知朝廷不知上級。」遭嫉妒而自行辭官,縣人深感可惜[3]

家族[编辑]

曾祖劉璽;祖父劉仲舉;父劉宗發,儒官[2]。次兄劉廷金,中書舍人;五弟劉廷鎮,武庠生。兒子三人:劉師向、劉師敞、劉師健,皆為庠生,孫劉有聲為廩生,劉有章亦為庠生[1]

引用[编辑]

  1. ^ 1.0 1.1 1.2 光緒《淶水縣志·卷八·傳上》:劉廷訓,字大復,其先世小興州人也,入明遷居縣南永樂村,世力農,父宗發娶陳氏生子五,次廷金、中書舍人,五廷鎮、武庠,長與三務農,廷訓居四,生而聰慧,讀詩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輒悲嘆風,雨篝燈與昆季相吿,戒曰:「宜勉力盡菽水也。」弱冠補邑庠,以古人自期,值母病醫藥罔效,暗割股肉入藥捧至榻,曰:「此醫人所送,與前藥不同,服可立愈也。」母果痊。聞之,縣按院給奬有差,萬厯戊午領鄉薦,砥礪澹泊不問戶外事,鼎革後中順治丙戌進士,銓山東臨淄令,甫下車高苑縣賊聚眾越境劫掠,嚴防之,不一月寇臨城下,見有備氣沮而遁,破淄川屠戳甚慘,淄川與臨淄接壤,廷訓躬擐甲胄、日夜督守,逮賊平而勞瘁致病矣,大雨連綿、城廟頽敗,力疾修葺。子三人,長師向,次師敞,次師健,皆邑庠,孫有聲食餼,有章亦邑庠。
  2. ^ 2.0 2.1 《順治三年丙戌科進士三代履歷》:劉廷訓,曾祖璽;祖仲舉;父宗發,儒官。大復,春秋三房,辛丑十一月十三日生,淶水人,戊午一百名,會試六十三名,三甲二百四十名,工部觀政,授山東臨淄知縣。
  3. ^ 民國《臨淄縣志·卷十八·名宦志》:劉廷訓,北直淶水人,順治三年進士,知臨淄縣,時謝為亂,民心惶恐,廷訓拮据守城,卒以無恙。性樸直,居官清苦,不善事上官,或以勸,曰:「吾知朝廷不知上官也。」直指使者聞而忌之,乃投劾去,縣人深為慟惜。

參考文獻[编辑]

  • 《順治三年丙戌科進士三代履歷》
  • 光緒《淶水縣志》·卷八·傳上
  • 民國《臨淄縣志》·卷十八·名宦志
官衔
前任:
毛永齡
清朝臨淄縣知縣
1646年-順治年間
繼任:
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