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
(重定向自十八世紀)
千纪: | 1千纪 | 2千纪 | 3千纪 |
世纪: | 15世纪 | 16世纪 | 17世纪 | 18世纪 | 19世纪 | 20世纪 | 21世纪 |
年代: | 1700年代 | 1710年代 | 1720年代 | 1730年代 | 1740年代 | 1750年代 | 1760年代 | 1770年代 | 1780年代 | 1790年代 |


1701年1月1日至18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18世纪。18世纪是人們對自然探索的萌芽期,同时,民主思潮逐渐燃起,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政治上,歐洲各國開始與中國、印度和土耳其進行小規模的通商貿易,並持續在東南亞與大洋州建立殖民據點。此時多數的君主制國家(如大清帝国、蒙兀兒帝國、法蘭西帝國、奥斯曼帝国、奧地利帝國、俄羅斯帝國)正處於全盛時期,但民主思潮卻逐漸燃起,並以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影響最深。
學術上,在西歐興起的啟蒙運動開始挑戰基督教教會的思想體系,使科學的成果感染到社會的各個層面,而歐洲以外的地區也透過傳教與貿易的方式接觸這思潮,進而產生小規模的學術復興運動。
另外,由於商業上的需要,部分技術孕育而生,成為工業革命之濫觴。而在技術外,生產與管理方式在西歐逐漸發生改變:傳統世襲的學徒制逐漸被破壞,分工與工廠生產方式開始抬頭。
藝術與文化上,追尋希臘與古羅馬風格的新古典主義盛行西方世界,並影響印度與中國的宮廷藝術。但同樣的,中國和大洋洲的文化物品流入歐洲,使西方世界的上流社會吹起十分表面的異國風。
重要事件、发展与成就[编辑]
战争与政治[编辑]
-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法国波旁王朝成功取得西班牙王位。
- 大北方战争:俄罗斯帝国战胜瑞典帝国,获得波罗的海出海口。
-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法國和西班牙的波旁王朝成功奪取兩西西里王國。
-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法西聯盟與國本詔書聯軍達成僵局。
- 七年战争:英国夺取法国北美洲殖民地加拿大和印度殖民地。
- 美國獨立戰爭:在法國的支持下,北美十三州殖民地成功獨立
- 法國大革命:法國革命者推翻路易十六,成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 法國大革命戰爭:歐洲各國懼怕共和思想擴散,組成反法同盟對新生的共和國發起戰爭,最終戰敗。
- 瓜分波兰:波兰的土地被俄罗斯、奥地利、普鲁士瓜分。
- 清朝平定准噶尔叛乱,控制新疆。
社會與經濟[编辑]
科学技术[编辑]
- 蒸汽機技術被改良及廣泛應用。
- 氧氣被安東萬-羅倫·德·拉瓦節正式命名於1775年
宗教與哲學[编辑]
文化娱乐[编辑]
18世紀在西洋音樂史經歷了巴洛克時期與古典主義時期,其中巴洛克的代表為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古典主義的代表為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等
疾病与医學[编辑]
天灾人祸[编辑]
- 1707年宝永地震:1707年10月28日,日本发生8.6级地震,是日本有纪录以来第二强烈的一场地震,震中约位于今日的和歌山县南端以南30千米处外海。这场地震使整个本州西南部、四国及九州东南部地区造成中度至严重等不同层级的损害[1]。因为强烈的主震以及连带产生破坏性强的海啸,所以造成至少5000到20,000多人罹难与大量财产建筑的损失。
- 1718年通渭・甘谷地震:1718年6月19日,中国甘肃省通渭县发生里氏7.5级地震。据估计地震死亡40000余人,伤30000余人[2]。
- 马赛大瘟疫:1720年至1722年,法国马赛遭瘟疫侵袭,这是该市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灾难,也是18世纪初欧洲最严重的瘟疫之一,该瘟疫影响了整座城市和周边城市,造成10万人死亡。
- 1739年平罗地震:1739年1月3日,中国宁夏平罗,银川一带发生该区有史以来最大的8级地震,银川平原内的城镇村庄房倒屋塌,压死5万多人[3]。
- 红溪惨案:1740年10月9日至12日,荷属东印度当局在爪哇的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大规模屠杀华人的事件,约有10,000个华人被杀[4]。
- 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1755年11月1日, 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发生9级大地震,死亡人数高达十万人。大地震后随之而来的火灾和海啸几乎将整个里斯本付之一炬,同时也令葡萄牙的国力严重下降,殖民帝国从此衰落[5]。
- 准噶尔灭族:1755年至1757年,清军对准噶尔部的蒙古人进行大规模灭族活动。据学者估计,在1755-1757年清军征服期间,50万到80万人,约80%的准噶尔人死亡(其中一部分死于天花)。
- 1770年孟加拉饥荒:1769年到1773年发生的一场重大饥荒。这场饥荒影响了印度中央平原的下游地带。据统计导致了约一千万人死亡,这相当于每三人就有一人死亡;在当时孟加拉(包括比哈尔邦与奥里萨邦)的一部分人口减少到三千万人。
- 八重山地震:一场在1771年4月24日早上8时(琉球国第二尚氏王朝尚穆王二十年,清朝乾隆三十六年,日本明和八年,三月初十辰时)发生于琉球国的地震,属于海沟型地震。亦导致发生琉球历史上最具破坏力的海啸之一,琉球被日本并合后也被视为日本史上最具破坏力的海啸之一。地震震级估计为ML8,这次地震引起超过80米高的海啸袭击琉球列岛,并造成石垣岛与宫古岛各有8,439与2,548人丧生。
- 1786年康定-泸定地震:1786年6月1日,中国四川发生震级7.8级地震,死者446人,但因地震堰塞湖所淹没及坝倒大水冲刷使沿河两岸村镇因水灾死亡近100,000[6]。
- 白莲教起义:1796年至1804年,中国四川、陕西、河南和湖北边境地区的白莲教徒武装反抗政府的事件。起义开始时,中国人口3亿9110万人,起义失败后,中国人口2亿7566万人,相互屠杀损失了1亿1千万人口。
- 1799年石屏地震:1799年8月27日,中国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石屏发生一场地震。石屏境内的城墙、庙宇、官署、民房仓库等多后坍塌,人口亦多伤毙。石屏和建水两县共有2800人丧生,1200人受伤,塌房1.7万间。石屏西北的宝秀等184村受灾最严重,昆明有轻微震感[7]。
重要人物[编辑]
世界領導人[编辑]
非洲[编辑]
摩洛哥[编辑]
- 伊斯梅尔
- 阿布尔·阿巴斯·艾哈迈德二世
- 阿卜杜勒-马立克
- 阿卜杜拉
- 阿里
- 穆罕默德二世
- 穆斯塔迪
- 阿卜杜拉三世
- 金·阿比丁
- 阿卜杜拉四世
- 穆罕默德三世
- 耶齐德
- 苏莱曼
衣索比亞帝國[编辑]
- 伊亞蘇一世
- 特克勒·海馬諾特一世
- 特沃弗洛斯
- Nebahne Yohannes(篡逆者)
- 約斯托斯
- 達維特三世
- 巴蓋發
- 伊亞蘇二世
- Hezqeyas(篡逆者)
- 伊約阿斯
- 約翰尼斯二世
- 特克勒·海馬諾特二世
- 蘇森約斯二世
- 所羅門二世
- 特克勒·吉約吉斯
- 伊亞蘇三世
- Hezqeyas
- 巴埃達·馬里亞姆二世
- 所羅門三世
- 約納斯
達荷美王國[编辑]
- 阿佧巴
- 阿加扎
- 特格貝蘇
- 克賓格拉
- 阿貢格羅
布干達王國[编辑]
- 特班德凱
- 恩達武拉
- 卡古盧
- 基庫爾韋
- 馬旺達
- 姆旺加一世
- 納穆加拉
- 克亞巴古
- 俊朱
- 塞馬庫基羅
美洲[编辑]

美国(總統)[编辑]
亚洲[编辑]

中國(清朝)[编辑]
日本(天皇)[编辑]

江戶幕府将军
朝鮮[编辑]
越南[编辑]
廣南國[编辑]
鄭主[编辑]
後黎朝[编辑]
西山朝[编辑]
暹羅[编辑]
蒙兀兒帝國[编辑]
- 巴哈杜爾·沙一世
- 賈汗達爾·沙
- 法魯克錫亞
- 拉菲·烏德·達拉加特
- 拉菲·烏德·杜拉特
- 尼庫斯亞爾
- 穆罕默德·易卜拉欣
- 穆罕默德·沙
- 艾哈邁德·沙·巴哈杜爾
- 阿齊茲·烏德丁·阿拉姆吉爾
- 沙·賈汗三世
- 沙·阿拉姆二世
欧洲[编辑]
法国[编辑]
英國[编辑]
俄国[编辑]


普魯士[编辑]

奧地利[编辑]

西班牙[编辑]
葡萄牙[编辑]
瑞典[编辑]
丹麥[编辑]
教廷[编辑]
中东[编辑]
奥斯曼帝国[编辑]
科學家[编辑]


- 愛德蒙·哈雷,英國著名天文學家、氣象學家和物理學家。
- 湯瑪斯·紐科門,英國工程師、發明家。
- 詹姆斯·瓦特,蘇格蘭著名的發明家和機械工程師。
- 瑪麗亞·加埃塔納·阿涅西 ,義大利數學家,著有《分析講義》。
- 让·勒朗·达朗贝尔,法國物理學家。
- 約瑟夫·班克斯,英國探險家和博物學家,曾長期擔任皇家學會會長。
- 蘿拉·巴斯,義大利科學家,為歐洲第一位女教授。
- 丹尼爾·白努利,著名數學家,流體力學中的白努利定律即由他所提出。
- 魯傑羅·朱塞佩·博斯科維奇,物理、天文學家。
- 布豐,法國博物學家、數學家、生物學家、啟蒙時代著名作家。布豐的思想影響了之後兩代的博物學家,包括達爾文和拉馬克。
- 亞歷克西斯·克勞德·克萊羅,法國數學家、天文學家。
- 詹姆斯·庫克,英國皇家海軍軍官、航海家、探險家。
- 丹尼爾·布恩,美國拓荒者、探險家。
- 萊昂哈德·歐拉,瑞士數學家和物理學家,近代數學先驅之一。
- 丹尼爾·加布里埃爾·華倫海特,德國物理學家,華氏溫標的創立者。
- 安德斯·攝爾修斯,瑞典天文學家,攝氏溫標的創立者。
- 約翰·哈里森,英國發明家、經線儀發明者。
- 喬治·福代斯,英國物理學家。
- 卡爾·弗里德里希·高斯,德國著名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
- 愛德華·詹納,英國醫生,以研究及推廣牛痘疫苗,防止天花而聞名,被稱為免疫學之父。
- 本傑明·富蘭克林,美國科學家、政治家。
- 卡爾·林奈,瑞典植物學家、動物學家和醫生,他奠定了現代生物學命名法二名法的基礎,是現代生物分類學之父,也被認為是現代生態學之父之。
- 米哈伊爾·瓦西里耶維奇·羅蒙諾索夫,俄國化學家、哲學家。
- 皮埃爾·莫佩爾蒂,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哲學家。
- 彼得·西蒙·帕拉斯,德國博物學家。
- 約瑟夫·普利斯特里,英國化學家。
- 瑞尼·瑞歐莫,法國科學家。
- 夏尔·库仑,法國物理學家、軍事工程師。
- 約瑟夫·拉格朗日,法國籍義大利裔數學家和天文學家。
- 拉馬克,法國生物學家。
- 拉普拉斯,法國著名的天文學家和數學家。
- 拉瓦節,法國化學家、生物學家,後世尊稱拉瓦節為近代化學之父。
- 勒讓德,法國數學家。
- 安東尼奧·烏略亞,西班牙將軍、探險家、作家、天文學家,因發現鉑元素而聞名。
- 約翰·懷賀斯,英國著名製鐘專家、科學家、工程學家、地理學家,為月光社重要成員。
- 戴震,清代著名學者。
- 卡爾·威廉·舍勒,瑞典屬波美拉尼亞藥劑師及化學家。
- 亨利·卡文迪什,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
- 理查·阿克莱特,英國發明家。
- 约瑟夫·普利斯特里,英國自然學家。
- 約瑟夫·布拉克,英國籍的醫生和化學家。
- 路易吉·伽伐尼,義大利物理學家。
- 亞歷山德羅·伏打,義大利物理學家、電池發明者。
- 威廉·赫歇爾與卡羅琳·赫歇爾兄妹,英國天文學家。
- 孟格菲兄弟,法國造紙商、發明家。
- 約翰·勞登·麥克亞當,蘇格蘭土木工程師,研發馬卡丹建路法。
- 托馬斯·特爾福德,蘇格蘭土木工程師。
- 亞歷山大·麥肯齊,蘇格蘭探險家。
- 伊莱·惠特尼,美國發明家、機械工程師。
- 约翰·道尔顿,英國物理學家。
- 喬治·居維葉,法國博物學家。
- 亚历山大·冯·洪堡,德國自然學家。
- 蒙戈·帕克,英國探險家。
- 馬修·福林達斯,英國探險家。
哲學家[编辑]
農學家[编辑]
軍事領袖[编辑]
- 弗朗索瓦·德·夏萊特 法国
- 亨利·德·拉罗什雅克兰 法国
- 路易·拉扎爾·奧什 法国
- 路易·安托万·德·布干维尔 法国
- 克勒貝爾 法国
- 莫羅 法国
- 拿破仑 法国
- 米歇尔·内伊 法国
- 馬塞納 法国
- 達武 法国
- 若阿尚·缪拉 法国
- 让·拉纳 法国
- 聖西爾 法国
- 苏尔特 法国
- 絮歇 法国
- 年羹尧 清
- 羅伯特·克萊武 英國
- 詹姆斯·沃尔夫 英國
- 霍雷肖·纳尔逊 英國
- 查爾斯·康沃利斯 英國
- 威廉·何奧 英國
- 欧根亲王 神聖羅馬帝國
- 布呂歇爾 普魯士
- 泰申公爵卡爾大公 奧地利
- 卡爾十二世 瑞典
- 苏沃洛夫 俄羅斯
- 杜桑·盧維杜爾 海地
- 威廉·利文斯顿 美國軍事家
- 特库姆塞 肖尼族
藝術家[编辑]
- 韋瓦第
- 柯瑞里
- 库普兰
- 泰勒曼
- 拉莫
- D.史卡拉第
- 巴赫
- 韓德爾
- 海頓
- 莫札特
- 貝多芬
- 塔蒂尼
- 格鲁克
- 戈塞克
- 郑燮
- 郎世寧
- 威廉·贺加斯
- 雅克-路易·大卫
- 万能布朗
- 大衛·加雷克
- 湯瑪斯·齊本德爾
- 湯瑪斯·根茲巴羅
- 卡納萊托
- 約書亞·威治伍德
- 弗朗西斯科·戈雅
- 约翰·纳什 (建筑师)
- 威廉·布莱克
- 约瑟夫·玛罗德·威廉·特纳
文學家[编辑]
神學家[编辑]
慈善家[编辑]
參考[编辑]
- ^ Miyazawa, M.; Mori J. Historical maximum seismic intensity maps in Japan from 1586 to 2004: construction of database and application (PDF). Annal of Disas.Prev.Res.Inst., Kyoto Univ. 48C. 2005 [2010-01-3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7-22).
- ^ Sun, Ping; Li, Rongjian; Jiang, Hao; Igwe, Ogbonnaya; Shi, Jusong. Earthquake-triggered landslides by the 1718 Tongwei earthquake in Gansu Province, northwest China. Bulleti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2017-11-01, 76 (4): 1281–1295. ISSN 1435-9537. doi:10.1007/s10064-016-0949-4 (英语).
- ^ Lin, Aiming; Hu, Jianmin; Gong, Wangbin. Active normal faulting and the seismogenic fault of the 1739 M ∼8.0 Pingluo earthquake in the intracontinental Yinchuan Graben, China.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Active Tectonics and Meso-Cenozoic Intraplate Deformation in North China Block. 2015-12-15, 114: 155–173. ISSN 1367-9120. doi:10.1016/j.jseaes.2015.04.036 (英语).
- ^ 红溪惨案. 新浪. 2010-02-20 [2012-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9) (中文(中国大陆)).
- ^ The Lisbon Earthquake of 1755. lisbonlisboaportugal.com. [2020-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0).
- ^ 揭秘1786年康定7级大地震. xw.qq.com. [2020-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4).
- ^ Nature:Earthquake China 1799, horoscope for birth date 27 August 1799, born in Shiping (Yunnan), with Astrodatabank biography – Astro-Databank. www.astro.com. [2020-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