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北魏太武帝灭佛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太武灭佛

北魏太武帝灭佛,簡稱太武灭佛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推行的一系列排斥佛教的政策,自太平真君七年(446年)至452年拓跋焘驾崩,废佛时间共六年。後人將它與之後北周武帝滅佛唐武宗滅佛後周世宗滅佛並稱為「三武一宗」。

簡介

[编辑]

南北朝時期,鳩摩羅什佛陀跋陀羅等来华传教,弘扬佛法。鲜卑族拓跋部落入主中原后,承中原佛法之事,接受了佛教这一思想,用它来敷导民俗,因此,从魏太祖拓跋珪开始,魏朝统治者大都敬礼佛徒沙门,拓跋焘继位之初也是如此,每引高德沙门,与共谈论,頗崇佛教

拓跋焘后因受司徒崔浩道士寇谦之等的影响,转奉道教,并亲受符箓,於440年改元太平真君。认为佛教係“西戎虚诞”,“为世费害”[1]

444年,诏禁王公庶人私养沙门,九月杀僧领玄高慧崇等。446年,太武帝西征到达长安,见佛寺内藏有兵器,又查出酿酒、财宝,发现僧侣与室女私通,即立禁佛。[2]

司徒崔浩上疏请诛天下沙门,毁诸寺院经像[1]。三月,帝下诏诛长安沙门,并命留守平城的太子拓跋晃下令废除全国佛教[3][4]

太子虽下令焚毁了大量浮屠伽藍,却也有意放缓了执行法令的时间,暗中保护一些僧侣逃脱性命,并收藏了一些经文和佛像,使远近皆有所豫闻。因此四方沙门多亡匿逃脱,金银佛像及经书被秘密收藏,仅有一部分比丘被戮,而魏境内寺宇建筑却多被毁。其實鲜卑上层人士多信奉佛教,他们以太子拓跋晃为首,尽力维护佛教的利益。太子拓跋晃与拓跋焘在宗教问题上的差异,也是几年后的宫廷变乱的诱因之一,讓宗愛有機會害死太子。

经过拓跋焘的灭佛,北方地区佛教势力一时陷于衰落[5]。宦官宗愛謀殺太武帝,立南安王拓跋可博真為帝,又殺可博真,大臣劉尼源賀等迎立太武帝太孫拓跋濬继位,是為文成帝,诏复佛法。佛教又得以恢复。

註解

[编辑]
  1. ^ 1.0 1.1 魏书·释老志》:“世祖初继位,亦遵太祖、太宗之业,每引高德沙门,与共谈论。……及得寇谦之道,帝以清净无为,有仙化之证,遂信行其术。时司徒崔浩,博学多闻,帝每访以大事。浩奉谦之道,尤不信佛,与帝言,数加非毁,常谓虚诞,为世费害,帝以其辩博,颇信之。”
  2. ^ 《魏书·世祖纪下》:“会盖反杏城,关中骚动,帝乃西伐,至于长安。先是长安沙门种麦于寺内,御驺牧马于麦中,帝入观马。沙门饮从官酒,从官入其便室,见大有弓矢矛盾。出以奏闻。帝怒曰:‘此非沙门所用,当与盖吴通谋,规害人耳!’命有司徒案诛一寺,阅其财产,大得酿酒具及州郡牧守、富人所寄藏物,盖以万计。又为屈室,与贵室女私行淫乱。帝既忿沙门非法,浩时从行,因进其说。诏诛长安沙门,焚破佛像。”
  3. ^ 《滅佛法詔》:“有司宣告征镇诸军、刺史,诸有佛图形象及胡经,尽皆击破焚烧,沙门无少长悉坑之。”
  4. ^ 梁传》(卷十一):“以伪太平七年遂毁灭佛法,分遣军兵烧掠寺舍,统内僧尼悉令罢道,其有窜逸者,皆遣人追捕,得则必枭斩,一境之内无复沙门。”
  5. ^ 《魏书》:“诸有佛图、形像及胡经,尽皆击破、焚毁;沙门无少长,悉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