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竹賽
國立清華、陽明交通大學梅竹賽 Meichu Game | |
---|---|
舉辦日期 | 每年的二、三月 |
首度舉辦 | 1969年3月8日-3月16日 |
主辦單位 | |
最近舉辦 | 2023年2月24日-2月26日 |
官方網站 | meichu.games/2023 |
國立清華、陽明交通大學梅竹賽[註 1](簡稱梅竹賽)是臺灣的國立清華大學(代表為「梅」)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創始為國立交通大學,代表為「竹」)之間的年度學藝及體育校際錦標賽,約在每年的二、三月[註 2]在兩校舉行,由兩校學生組成的「梅竹籌備委員會」主辦。
梅竹賽創始於民國58年(1969年),截至民國112年(2023年),梅竹賽已至第55屆,其中35屆有頒發總錦標,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以20比15領先國立清華大學,另外平手4次、全面友誼賽5次、停賽10次,因爭議未完成比賽1次[註 3]。
歷史沿革[编辑]
清華大學與交通大學在台復校後,因兩校校地位置相鄰,且學生人數相近,而學生之背景與就讀的科系性質亦相似,所以兩校同學彼此之間在生活、課業與活動的往來就相當的頻繁,因而不斷的有聯誼活動。[2]
民國55年(1966年),兩校之間曾舉辦過技藝對抗賽。民國57年(1968年),時任交通大學活動中心幹事的錢鋒獲得課外活動組主任戈武及學校的允諾,開始籌備一個由清大及交大學生參與的大型競技活動,不讓英國牛津、劍橋大學之間的划船比賽專美於前。當時錢鋒找上清大的徐範,商議舉辦一個可以延續的大型比賽,雙方皆認為此項比賽對促進兩校同學間情感交流、生活調劑、學藝及體育發展等等,因此達成共識,決定舉辦這項比賽。梅竹錦標賽的成立宗旨為增進兩校間感情交流,發揚合作精神,並培養兩校學藝與體育活動的風氣。[2]
57學年度寒假結束後,兩方積極籌畫舉辦比賽,關於比賽的名稱,起初將兩校名稱排列組合一番,但沒有滿意的名稱,後來清大提議校內有紀念梅貽琦校長的梅園,可以用「梅」作為代表字;交大則有紀念淩竹銘校長的竹銘館,可以用「竹」作為代表字。關於名稱要定為「梅竹」或「竹梅」,在典故中有「松竹梅」是竹在前,但有「青梅竹馬」是梅在前,後清大張致一教授提議以擲硬幣決定,當時一元硬幣一面圖案是梅花,另一面則是蝴蝶蘭,若出現蝴蝶蘭為「竹梅」,若出現梅花為「梅竹」,擲硬幣結果出現梅花,因而定名為「梅竹賽」。[2]
梅竹賽包含了球類、棋橋、中文辯論、中英文演說、拔河等,至今經過五十幾個寒暑,雖然中間因體資及體保生上場資格等問題停辦數次,但梅竹賽的名聲在新竹地區廣為流傳,已成為兩校每年初春時節共同的盛事。
1995年乙亥梅竹賽,在前兩屆梅竹賽(1993年癸酉梅竹、1994年甲戌梅竹)因故停賽之後,在兩校校長力促下恢復舉辦,並與TVBS電視台合作製播梅竹賽專輯,將比賽實況透過網路播放[3]。3月3日李登輝總統蒞臨國立交通大學參加開幕典禮,並致詞讚揚梅竹精神,該屆為至今唯一邀請國家元首蒞臨致詞的梅竹賽[4]。
歷屆口號[编辑]

- 第30屆-戊寅梅竹(1998年):梅影竹韻,迎風而立
- 第33屆-辛巳梅竹(2001年):梅竹心事,辛巳梅竹
- 第40屆-戊子梅竹(2008年):梅竹肆拾,大四喜
- 第41屆-己丑梅竹(2009年):微笑梅竹,關懷新竹
- 第42屆-庚寅梅竹(2010年):梅竹肆貳,熱情四射
- 第43屆-辛卯梅竹(2011年):辛卯四三年,梅竹夜未眠
- 第44屆-壬辰梅竹(2012年):壬定勝天,辰敗梅竹[5]
- 第45屆-癸巳梅竹(2013年):梅竹四五屆,清交癸巳虐
- 第46屆-甲午梅竹(2014年):梅竹風雨今朝度,甲午破浪新局開
- 第47屆-乙未梅竹(2015年):梅竹餘韻猶未已,乙未復興奏昇平[6]
- 第48屆-丙申梅竹(2016年):清梅交竹立,千古彪炳伸
- 第49屆-丁酉梅竹(2017年):清交友立四九載,丁酉梅竹賽春芳
- 第50屆-戊戌梅竹(2018年):梅竹風雲半世紀,清交叱吒戊戌年
- 第51屆-己亥梅竹(2019年):己亥歲,鑼聲響;梅竹魂,再遠揚[7]
- 第53屆-辛丑梅竹(2021年):辛竹熱血添意氣,丑梅相爭共輝煌[8]
- 第54屆-壬寅梅竹(2022年):壬寅梅竹至,驕陽清風爭[9]
- 第55屆-癸卯梅竹(2023年):癸利學子,馳騁賽場炫奇爭勝;卯盡才智,熊騰狐躍揮汗發奮[10]
歷年成績[编辑]
第1-10屆[编辑]
年度 | 歲次 | 總錦標 | 比數 | 桌球 | 羽球 | 棋藝 | 橋藝 | 網球 | 棒球 | 女籃 | 男籃 | 男排 | 女排 | 足球 | 國演 | 田徑 | 國辯 | 英演 | 拔河 | 趣味 | 備註 | |
---|---|---|---|---|---|---|---|---|---|---|---|---|---|---|---|---|---|---|---|---|---|---|
象棋 | 圍棋 | |||||||||||||||||||||
民國58年(1969年) | 己酉 | 清大 | 7:4 | 梅 | 竹 | 梅 | 梅 | 竹 | 竹 | 梅 | 梅 | 梅 | 梅 | 竹 | ||||||||
民國59年(1970年) | 庚戌 | 交大 | 10:4 | 竹 | 竹 | 竹 | 竹 | 竹 | 竹 | 梅 | 梅 | 竹 | 梅 | 梅 | 竹 | 竹 | 竹 | 象棋、圍棋合併為棋藝 | ||||
民國60年(1971年) | 辛亥 | 清大 | 7:2 | 梅 | 竹 | 竹 | 梅 | 梅 | 梅 | 梅 | 梅 | 梅 | ||||||||||
民國61年(1972年) | 壬子 | 梅 | 梅 | 竹 | 梅 | 改為梅竹聯誼週[註 4] | ||||||||||||||||
民國62年(1973年) | 癸丑 | 交大 | 6:5 | 梅 | 竹 | 梅 | 梅 | 梅 | 竹 | 竹 | 竹 | 竹 | 梅 | 竹 | ||||||||
民國63年(1974年) | 甲寅 | 清大 | 7:2 | 梅 | 梅 | 竹 | 梅 | 梅 | 梅 | 竹 | 梅 | 梅 | ||||||||||
民國64年(1975年) | 乙卯 | 交大 | 8:3 | 竹 | 梅 | 竹 | 梅 | 竹 | 竹 | 梅 | 竹 | 竹 | 竹 | 竹 | ||||||||
民國65年(1976年) | 丙辰 | 平手 | 5:5 | 竹 | 梅 | 竹 | 梅 | 梅 | 竹 | 竹 | 梅 | 竹 | 梅 | |||||||||
民國66年(1977年) | 丁巳 | 交大 | 10:1 | 竹 | 竹 | 竹 | 竹 | 梅 | 竹 | 竹 | 竹 | 竹 | 竹 | 竹 | ||||||||
民國67年(1978年) | 戊午 | 交大 | 7:4 | 竹 | 竹 | 梅 | 竹 | 竹 | 竹 | 梅 | 梅 | 竹 | 梅 | 竹 |
第11-20屆[编辑]
年度 | 歲次 | 總錦標 | 比數 | 桌球 | 羽球 | 棋藝 | 橋藝 | 網球 | 棒球 | 女籃 | 男籃 | 男排 | 女排 | 足球 | 田徑 | 國辯 | 英演 | 拔河 | 趣味 | 備註 |
---|---|---|---|---|---|---|---|---|---|---|---|---|---|---|---|---|---|---|---|---|
民國68年(1979年) | 己未 | 清大 | 9:2 | 梅 | 梅 | 竹 | 梅 | 梅 | 竹 | 梅 | 梅 | 梅 | 梅 | 梅 | ||||||
民國69年(1980年) | 庚申 | 因故停賽[註 5] | ||||||||||||||||||
民國70年(1981年) | 辛酉 | 交大 | 6:5 | 梅 | 竹 | 竹 | 梅 | 梅 | 竹 | 梅 | 竹 | 梅 | 竹 | 竹 | ||||||
民國71年(1982年) | 壬戌 | 清大 | 8:3 | 梅 | 梅 | 梅 | 梅 | 竹 | 梅 | 竹 | 梅 | 梅 | 梅 | 竹 | ||||||
民國72年(1983年) | 癸亥 | 交大 | 10:1 | 竹 | 竹 | 竹 | 竹 | 竹 | 竹 | 竹 | 竹 | 竹 | 梅 | 竹 | ||||||
民國73年(1984年) | 甲子 | 因故停賽 | ||||||||||||||||||
民國74年(1985年) | 乙丑 | 因故停賽 | ||||||||||||||||||
民國75年(1986年) | 丙寅 | 因故停賽 | ||||||||||||||||||
民國76年(1987年) | 丁卯 | 竹 | 竹 | 竹 | 梅 | 竹 | 梅 | 梅 | 竹 | 竹 | 梅 | 梅 | 本屆為全面友誼賽[註 6] | |||||||
民國77年(1988年) | 戊辰 | 交大 | 8:5 | 竹 | 梅 | 竹 | 竹 | 竹 | 梅 | 梅 | 竹 | 竹 | 梅 | 梅 | 竹 | 竹 |
第21-30屆[编辑]
年度 | 歲次 | 總錦標 | 比數 | 桌球 | 羽球 | 棋藝 | 橋藝 | 網球 | 棒球 | 女籃 | 男籃 | 男排 | 女排 | 足球 | 國辯 | 備註 |
---|---|---|---|---|---|---|---|---|---|---|---|---|---|---|---|---|
民國78年(1989年) | 己巳 | 交大 | 6:5 | 竹 | 梅 | 竹 | 梅 | 竹 | 竹 | 竹 | 梅 | 竹 | 梅 | 梅 | ||
民國79年(1990年) | 庚午 | 清大 | 8:3 | 竹 | 梅 | 竹 | 梅 | 梅 | 和 | 梅 | 梅 | 梅 | 梅 | 梅 | 竹 | |
民國80年(1991年) | 辛未 | 清大 | 8:4 | 竹 | 梅 | 梅 | 梅 | 梅 | 梅 | 梅 | 竹 | 梅 | 竹 | 梅 | 竹 | |
民國81年(1992年) | 壬申 | 平手 | 5:5 | 竹 | 梅 | 竹 | 梅 | 梅 | 停 | 竹 | 竹 | 竹 | 梅 | 梅 | 棒球因雨停賽 | |
民國82年(1993年) | 癸酉 | 因故停賽[註 7] | ||||||||||||||
民國83年(1994年) | 甲戌 | 因故停賽[註 8] | ||||||||||||||
民國84年(1995年) | 乙亥 | 清大 | 6:5 | 梅 | 竹 | 梅 | 竹 | 梅 | 梅 | 竹 | 梅 | 竹 | 梅 | 竹 | ||
民國85年(1996年) | 丙子 | 平手 | 5:5 | 梅 | 竹 | 竹 | 梅 | 竹 | 梅 | 竹 | 梅 | 竹 | 梅 | 和 | ||
民國86年(1997年) | 丁丑 | 清大 | 7:3 | 梅 | 梅 | 竹 | 梅 | 竹 | 梅 | 竹 | 梅 | 梅 | 梅 | 和 | ||
民國87年(1998年) | 戊寅 | 清大 | 7:4 | 梅 | 梅 | 竹 | 梅 | 竹 | 梅 | 竹 | 梅 | 梅 | 梅 | 竹 |
第31-40屆[编辑]
年度 | 歲次 | 總錦標 | 比數 | 桌球 | 羽球 | 棋藝 | 橋藝 | 網球 | 棒球 | 女籃 | 男籃 | 男排 | 女排 | 足球 | 備註 |
---|---|---|---|---|---|---|---|---|---|---|---|---|---|---|---|
民國88年(1999年) | 己卯 | 交大 | 6:5 | 竹 | 梅 | 竹 | 竹 | 梅 | 竹 | 竹 | 梅 | 梅 | 梅 | 竹 | |
民國89年(2000年) | 庚辰 | 因故停賽[註 9] | |||||||||||||
民國90年(2001年) | 辛巳 | 清大 | 7:4 | 梅 | 竹 | 竹 | 竹 | 梅 | 梅 | 梅 | 竹 | 梅 | 梅 | 梅 | |
民國91年(2002年) | 壬午 | 交大 | 8:2 | 竹 | 竹 | 竹 | 竹 | 竹 | 竹 | 竹 | 竹 | 梅 | 梅 | 和 | |
民國92年(2003年) | 癸未 | 交大 | 6:4 | 竹 | 竹 | 梅 | 竹 | 竹 | 梅 | 竹 | 竹 | 梅 | 梅 | 和 | |
民國93年(2004年) | 甲申 | 交大 | 7:4 | 竹 | 竹 | 竹 | 竹 | 竹 | 梅 | 梅 | 梅 | 竹 | 梅 | 竹 | |
民國94年(2005年) | 乙酉 | 交大 | 6:5 | 梅 | 竹 | 竹 | 竹 | 梅 | 竹 | 梅 | 梅 | 竹 | 竹 | 梅 | |
民國95年(2006年) | 丙戌 | 交大 | 7.5:3.5 | 竹 | 竹 | 梅 | 竹 | 竹 | 竹 | 竹 | 梅 | 梅 | 竹 | 和 | 從本年開始和局各得0.5點 |
民國96年(2007年) | 丁亥 | 竹 | 梅 | 全面友誼賽[註 10] | |||||||||||
民國97年(2008年) | 戊子 | 交大 | 6.5:4.5 | 梅 | 竹 | 和 | 竹 | 竹 | 竹 | 梅 | 梅 | 竹 | 梅 | 竹 |
第41-50屆[编辑]
年度 | 歲次 | 總錦標 | 比數 | 桌球 | 羽球 | 棋藝 | 橋藝 | 網球 | 棒球 | 女籃 | 男籃 | 男排 | 女排 | 足球 | 備註 |
---|---|---|---|---|---|---|---|---|---|---|---|---|---|---|---|
民國98年(2009年) | 己丑 | 清大 | 6:4 | 梅 | 竹 | 梅 | 梅 | 竹 | 停 | 竹 | 竹 | 梅 | 梅 | 梅 | 棒球因雨停賽 |
民國99年(2010年) | 庚寅 | 交大 | 7.5:3 | 梅 | 竹 | 竹 | 竹 | 竹 | 竹 | 竹 | 梅 | 竹 | 梅 | 竹 | 棋藝交大得0.5點[註 11] |
民國100年(2011年) | 辛卯 | 交大 | 5.5:4 | 梅 | 竹 | 竹 | 梅 | 梅 | 竹 | 竹 | 梅 | 竹 | 竹 | 停 | 棋藝交大得0.5點[註 12],足球停賽[註 13] |
民國101年(2012年) | 壬辰 | 梅 | 梅 | 竹 | 梅 | 停 | 梅 | 停 | 梅 | 停 | 竹 | 全面友誼賽[註 14],網球、女籃、男排停賽[註 15] | |||
民國102年(2013年) | 癸巳 | 因故停賽 | |||||||||||||
民國103年(2014年) | 甲午 | 因故停賽 | |||||||||||||
民國104年(2015年) | 乙未 | 平手 | 5:5 | 梅 | 竹 | 梅 | 竹 | 梅 | 竹 | 梅 | 竹 | 梅 | 竹 | ||
民國105年(2016年) | 丙申 | 交大 | 6.5:3.5 | 梅 | 竹 | 和 | 竹 | 梅 | 竹 | 竹 | 梅 | 竹 | 竹 | ||
民國106年(2017年) | 丁酉 | 交大 | 5.5:3.5 | 梅 | 竹 | 和 | 竹 | 竹 | 停 | 梅 | 梅 | 竹 | 竹 | 棒球停賽[註 16] | |
民國107年(2018年) | 戊戌 | 清大 | 6:4 | 梅 | 竹 | 梅 | 梅 | 竹 | 梅 | 梅 | 竹 | 竹 | 梅 |
第51-60屆[编辑]
年度 | 歲次 | 總錦標 | 比數 | 桌球 | 羽球 | 象棋 | 橋藝 | 網球 | 棒球 | 女籃 | 男籃 | 男排 | 女排 | 備註 |
---|---|---|---|---|---|---|---|---|---|---|---|---|---|---|
民國108年(2019年) | 己亥 | 停 | 停 | 停 | 竹 | 停 | 停 | 停 | 竹 | 停 | 停 | 全面友誼賽[註 17] | ||
民國109年(2020年) | 庚子 | 因COVID-19疫情全面停賽 | ||||||||||||
民國110年(2021年) | 辛丑 | 梅 | 竹 | 竹 | 因紛爭導致本屆梅竹賽破局,後部分項目自行比賽[註 18] | |||||||||
民國111年(2022年) | 壬寅 | 清大 | 5.5:4.5 | 竹 | 梅 | 和 | 竹 | 竹 | 梅 | 梅 | 竹 | 梅 | 梅 | |
民國112年(2023年) | 癸卯 | 清大 | 7:3 | 竹 | 竹 | 梅 | 竹 | 梅 | 梅 | 梅 | 梅 | 梅 | 梅 |
傳奇賽事[编辑]
1999年己卯梅竹-世紀末驚天一擊 逆轉三分砲[编辑]
1999年3月17日,己卯梅竹賽之棒球比賽於交大棒球場比賽,比賽採七局制,由國立清華大學先攻、國立交通大學後攻。一局上在交大的失誤下,清大以2:0領先;四局上清大再得1分,3:0領先;五局下,交大擊出一支陽春全壘打,之後靠連續安打再得1分,但清大仍以3:2領先;六局上清大回敬一支陽春全壘打,以4:2領先。七局下半於兩人出局後,兩人在壘,交大第四棒李兆平在一好一壞球數下,擊出逆轉的三分全壘打,終場交大以5X:4取得本場比賽勝利。交大並取得關鍵的一點,在己卯梅竹賽以6:5獲得總錦標。[13]
球隊 | 1 | 2 | 3 | 4 | 5 | 6 | 7 | R | |||||||||||||||
---|---|---|---|---|---|---|---|---|---|---|---|---|---|---|---|---|---|---|---|---|---|---|---|
清華大學 | 2 | 0 | 0 | 1 | 0 | 1 | 0 | 4 | |||||||||||||||
交通大學 | 0 | 0 | 0 | 0 | 2 | 0 | 3X | 5X | |||||||||||||||
全壘打: 清大:6上(1分) 交大:5下(1分)、李兆平(7下,3分) |
2005年乙酉梅竹-0得分MVP[编辑]
2005年3月5日,乙酉梅竹之女籃比賽,交大女籃5號,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大三的劉姿儀擔任控球後衛,在本場次獨得了28分。由於劉姿儀的精采表現,第三節時,交大一度領先清大11分,清大女籃教練齊璘指派15號李之安對劉姿儀進行緊迫盯人的貼身防守。李之安為清大化學系大三學生,但並非清大女籃隊主力球員,過去比賽中上場的機會並不多。在李之安有效防守下,清大逐漸將比分追上,最後清大以65比58逆轉贏了這場比賽,讓交大為之心碎。賽後清大學生在網路上票選李之安為這場比賽的最有價值球員,雖然李之安一分未得,但有效防守對方主力,使其未能再得分,實為球隊勝利關鍵。[14]
清大徐遐生校長在賽後,以「梅竹精神」為標題,發文讚揚雙方教練與運動員對於競賽的積極的投入,表現了良好的運動員風範。並表示兩校的女籃隊之戰,為當屆最能展現梅竹賽精神的一場比賽。[14]
相關賽事[编辑]
小梅竹[编辑]
梅竹賽是以兩校校隊之間的比賽為主,性質偏向「學校間的競賽」。相對於梅竹賽,每年兩校跨系間亦舉辦「小梅竹」競賽,性質偏向「相同科系間的競賽」。參加小梅竹的學系大約為三至四個科系,可參與競賽的人以系隊或該系的一般生。此外,競賽的項目依參與的系協調而定,不同系的小梅竹有不同的比賽項目,諸如球類運動、棋藝、趣味競賽、橋藝、電玩等,都有可能是小梅竹賽的比賽項目。
大华府地区梅竹赛[编辑]
大华府地区的“梅竹赛”活动始于1998年。在北京清华大学的范锡波、台湾新竹清华大学的林正英、上海交通大学的倪涛和台湾新竹交通大学的沈一骧等学长的倡议、推动和召集下,大华府地区清华、交大两校校友会的负责人于1998年3月21日召开联席会议,正式成立了大华府“梅竹赛筹办委员会”,由清华大学校友会的林正英和刚接任交通大学校友会会长的马向东(西安交大)担任总协调人。从此拉开了两大学府校友联谊活动的序幕。大华府“梅竹赛”是清华和交通大学两大学府系统共七所学校的来自海峡两岸、现在美国大华府地区学习工作生活的所有校友和亲属一起参加的校际联谊活动。它参照台湾新竹清华和新竹交大梅竹赛的惯例,举行一系列校友会间的对抗赛。其名称中的“梅”代表清华大学,“竹”则代表交通大学。此活动的宗旨是参与、联谊、团结和情趣。两大校友会希望通过这些活动来丰富广大校友的业余生活,提供彼此间相识接触的机会,并加强校友会的凝聚力。
自1998年,大华府地区的“梅竹赛”每年一届,从未间断。“梅”代表清华大学,“竹”代表交通大学。比赛包括来自海峡两岸的七所学校。清华校友会有北京清华和新竹清华两所学校;交大学校友会有上海、西安、西南、北京和新竹交大五所学校。“梅竹赛”是参照台湾的新竹清华和新竹交大之惯例而举行的校友会间一系列的友好对抗赛,胜者赢得大“梅竹冠军杯”。
梅竹冠军杯是由新竹清华校友、原和谐电脑学院院长管荣章先生赞助提供的,上刻有“大华府区梅竹邀请赛总冠军 U.S.A. ”的字样。梅竹赛活动的宗旨是:参与、联谊、团结和情趣。大梅竹奖杯15年来在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两校友会间传来传去,校友们的友谊和凝聚力也越来越浓了。现在美国大华府地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校友们,每年届时都携亲邀友,兴致勃勃地一起来参加这亲切有趣的校友联谊活动。
灣區梅竹賽[编辑]
2004年在美國舊金山舉辦了第一屆「灣區梅竹賽」,共分高爾夫球賽、排球賽、羽毛球賽、壘球賽、網球賽、籃球賽、以及橋藝賽,其中籃球賽又分壯馬組與青年組。
老梅竹[编辑]
2008年6月在新竹寶山球場舉辦了第一屆「老梅竹高爾夫球賽」,交大由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領軍,清大由當時的校長陳文村領軍,第一屆由清大大勝交大。後續兩校在畢業的校隊校友們,每年也會進行切磋,視為老梅竹。
注釋[编辑]
- ^ 根據「梅竹賽實施辦法」第1條,活動名稱為「國立清華、陽明交通大學梅竹賽」。[1]
- ^ 即每學年度第二學期開學後第二週[1]
- ^ 平手4次(1976年、1992年、1996年、2015年);全面友誼賽5次(1972年、1987年、2007年、2012年、2019年);停賽10次(1980年、1984年、1985年、1986年、1993年、1994年、2000年、2013年、2014年、2020年);因爭議未完成比賽1次(2021年)
- ^ 雙方求好心切以致發生摩擦,為保持兩校友誼,梅竹賽改為梅竹聯誼週。
- ^ 由於兩方對賽程及場地安排產生歧見,清大籌委於2月3日書面通知交大取消庚申梅竹,兩校協商改辦梅竹聯誼週。
- ^ 丁卯梅竹賽前,梅竹賽已停辦三屆(1984年甲子梅竹賽、1985年乙丑梅竹賽、1986年丙寅梅竹賽),即將畢業的大四學生從未見識過梅竹賽,復賽之聲日益升高。1986年8月,交大訓導長,請交大活動中心總幹事與清大代聯會主席磋商舉辦梅竹賽事宜,兩校希望由師長先就比賽項目取得協議,10月4日、12月19日會議後就比賽項目達成協議,比賽項目為男排、女排、男籃、女籃、足球、棒球、國辯、橋賽、棋賽、羽球、網球、桌球與大隊接力13個項目,並決議梅竹賽時間為1987年3月12日至22日。本屆賽事為聯誼性質,不設總錦標與分項錦標。[11]
- ^ 兩校體育室在場地協商上沒有共識,宣布停辦。
- ^ 同前一屆,兩校體育室在場地協商上沒有共識,宣布停辦。
- ^ 因排球「技術暫停」規則問題,清大教練原不願意增設此規則,協商未果,後清大同意,交大認為時限已過,遂全面停賽。
- ^ 雙方對桌球正式賽女性選手可否上場問題,以及交大體資生考上交大研究所後是否仍算體資生的議題,兩校之間沒有共識,故宣布丁亥梅竹改為全面不計點的友誼賽,無頒發總錦標。
- ^ 象棋平手,圍棋交大勝
- ^ 圍棋項目因為交大認為清大有職業棋士,故提出兩校各派十四點,但清大認為以兩校社員人口來說派這麼多人無法維持高水平的賽事,故提議照舊以六點決勝負。雙方無法達成共識,故宣布停辦。
- ^ 足球項目上,清華大學期望比照大專盃公開組(舊稱甲組)的規則來辦理,交通大學方面則堅持以大專盃一般組(舊稱乙組)的規則進行;清大主張公開組規則,便是希望體育績優生得以上場比賽。另外,清大認為外籍生屬於獨立招生管道,不應視為一般生,但交大認為依照大專盃規則,外籍生應視為一般生。雙方未能有共識,因而停賽。
- ^ 因清大不分系有採計術科(體育/美術/音樂)招生,在比賽前一年至該年梅竹籌備期間兩校原已達成共識,入學採計體育加分者一律視同梅竹賽體育績優生,不同於一般生並簽署正式決議書(於辛卯梅竹賽後諮議會記錄)。壬辰梅竹賽第二天往球正式賽時,清大教練卻無視此決議書,片面宣布清大不分系體育組不算梅竹賽體育績優生。交大方認為應遵從前一年簽署的協議,若有爭議也應該在籌備期間進行討論修改,清大方則直接不承認該協議書的有效性,更質疑該決議書為交大偽造。交大方隨即另外提出解決方案,雙方都能派體育績優生上場,讓比賽正常開打,但清大方仍堅持要用不分系體育組對上交大一般生,否則拒絕比賽,兩校在選手資格上無共識,最終由諮議會裁定壬辰梅竹全面友誼賽(不記點、不設總錦標)。
- ^ 因清大不分系(體育組)選手資格爭議,因而停賽。
- ^ 棒球進行到第3局時,因大雨超過30分鐘場地依舊無法比賽,由裁判裁定停賽。
- ^ 由於在選手資格認定上見解不同,本屆賽事為全面不計點的友誼賽。
- ^ 因羽球、棒球項目爆發爭議,多個清大校隊聲援羽球、棒球隊,宣布退出賽事,開幕式清大師長集體缺席聲援學生決定,雙方鬧僵的局面為梅竹賽史上頭一遭。[12]
參考資料[编辑]
- ^ 1.0 1.1 梅竹賽實施辦法. 2021 辛丑梅竹賽籌備委員會. 2021-03-04 [2021-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9).
- ^ 2.0 2.1 2.2 王麗娟. 梅竹賽創造美好的共同回憶(專訪‧錢鋒) (PDF). 交大友聲439期. 2010-04-22 [2022-02-0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9-27).
- ^ 梅竹賽. 國立清華大學. [2021-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30).
- ^ 國立交通大學. 2020-07-31 [2021-11-29].
- ^ 壬定勝天 辰敗梅竹. 喀報. 2012-02-26 [2022-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5).
- ^ 梅竹餘韻猶未已,乙未復興奏昇平. facebook. 交大網路電台. 2015-03-09 [2022-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8).
- ^ 己亥歲,鑼聲響;梅竹魂,再遠揚. facebook. 梅竹籌備委員會. 2018-11-26 [2022-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8).
- ^ 辛丑梅竹. 辛丑梅竹. 2021 辛丑梅竹賽籌備委員會. [2021-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0).
- ^ 梅竹籌備委員會. 壬寅梅竹至,驕陽清風爭. facebook. 2022-01-25 [2022-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8).
- ^ 梅竹籌備委員會. 癸利學子,馳騁賽場炫奇爭勝 卯盡才智,熊騰狐躍揮汗發奮. facebook. [2023-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8).
- ^ 梁馨科. 七十六年梅竹賽報導. 9lib. 交大友聲. [2021-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8).
- ^ 黃傲晴. 【史上頭一遭】梅竹賽爆不公爭議 開幕式清大校長、師生憤而缺席. 上報. 2021-03-05 [2021-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0).
- ^ 世紀留影 -1999梅竹棒球賽,交大逆轉勝. 浩然新鮮報. 國立交通大學圖書館. 2015-03-18 [2021-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8).
- ^ 14.0 14.1 徐遐生. 梅竹精神 (PDF). 2005-03-16 [2021-11-1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11-11) (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编辑]
相關組織[编辑]
- 清華大學
- 交通大學
其他[编辑]
- 梅竹大事記
- 決戰梅竹 捨我其誰─梅竹賽歷年照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喀報壬辰梅竹特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交大內部媒體)
- 專訪催生梅竹賽關鍵人物─錢鋒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梅竹清華》封面、序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我也是梅竹賽の罪人/黃創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