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謝朓

这是一篇优良条目,点击此处获取更多信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谢朓
謝朓
詩人、官員
國家劉宋南齊
時代南北朝
玄暉
小謝
族裔漢族
籍貫陳郡陽夏
出生464年
建康
逝世499年
建康
親屬
父親謝緯
母親長城公主
妻之父王敬則
《謝宣城集》

謝朓(464年—499年),字玄暉陳郡陽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中國南朝詩人,號稱小謝,曾出任宣城太守,故又有謝宣城之稱。謝朓出身門閥,官至太守中書郎、尚書吏部郎,頗受齊明帝器重,曾告發岳父王敬則陰謀叛亂,後來被誣陷下獄而卒。南齊時,謝朓是最著名的詩人,為竟陵八友之一,與謝靈運合稱大謝、小謝,作品以山水詩見稱,詩風清俊從容,細膩工巧,特別注重聲律,善用對句,開拓風景描寫的空間,擅長營造平遠構圖,富於詩情畫意,往往在寫景中融入個人感情,達致情景文融,景中有情,描寫細致入微,在風格與形式上,都與後來唐詩有相似之處。謝朓受唐代詩人和後世論詩家特別推崇,為唐代李白最敬仰和讚賞的古代詩人,對唐代詩人影響巨大,為日後律詩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家世

[编辑]

謝朓家勢顯赫[1]:283,出身名門貴族,是陳郡謝氏子弟,與著名山水詩謝靈運同族。謝朓祖父謝述,為宋初宰相劉義康的親信重臣,祖母是《後漢書》作者范曄的姊妹[2]:138。祖父謝述與伯父謝綜,都得到宋文帝高度信任;謝朓父親謝緯與宋文帝女兒長城公主結婚[3]:107。445年,謝綜與謝朓另一伯父謝約因與企圖謀叛的孔熙先結交,結果都被處死,父親謝緯則被發配廣州,十年後獲赦回京,其後出任正員郎中與散騎侍郎[3]:108。謝朓岳父是齊武帝親信大將軍王敬則,他於498年因起兵反抗齊明帝被殺[3]:116

生平

[编辑]

謝朓少有文名,早年在京城建康生活,無憂無慮[2]:156。482年,謝朓十九歲,入仕出任豫章王太尉蕭嶷參軍[4]:16;486年,任職隨王蕭子隆中郎將府。期間竟陵王蕭子良雞籠山開西邸,召集文學才俊,作詩唱和,謝朓經常出入其中,與蕭衍沈約王融蕭琛范雲任昉陸倕一起合稱「竟陵八友[4]:17,為當時文壇的中心[2]:140。謝朓與沈約、王融一起領導新的聲韻格律詩歌的變革[3]:106。488年,謝朓任王儉衛將軍府東閣祭酒,489年王儉病卒,謝朓改任太子蕭長懋太子舍人。490年,謝朓轉任隨王蕭子隆鎮西將軍功曹參軍與文學,翌年初到荊州江陵,以其文才大受蕭子隆賞識,過從甚密[4]:17,成為蕭子隆的親密摯友,朝夕論詩,引起荊州其他官員的猜忌。493年[2]:158-159,蕭子隆部屬王秀之齊武帝告密說,謝朓對蕭子隆有不良影響,謝朓遂被齊武帝從荊州召回京城,寫了《拜中軍記室辭隨王箋》向蕭子隆告別[3]:109。謝朓奉令回到建康。同年齊武帝駕崩,謝朓任新安王蕭昭業中軍將軍記室參軍;494年,謝朓出任尚書令蕭鸞屬官,擔任尚書殿中郎,主理起草文書[4]:17-18。謝朓前府主蕭子隆被蕭鸞殺害,謝朓內心大受衝擊[3]:117。同年十月蕭鸞稱帝後,謝朓轉任中書郎,頗受蕭鸞器重[4]:18

495年,謝朓出任宣城太守,在宣城寫了許多山水詩[2]:163-164,修建了不少亭台樓閣,與友人宴遊[5]:93;他不滿做宣城太守這種地方官,有意出世歸隱[6]:90、93-94。496年謝朓卸任宣城太守,回京再擔當中書郎。497年,謝朓出任晉安王蕭寶義鎮北諮議,兼南東海郡太守,權力頗大[4]:18。498年,岳父王敬則之子王幼隆派人告訴謝朓,他正密謀反抗齊明帝,謝朓沒有參加計劃,反而向齊明帝告密,結果王敬則及其諸子皆被殺。謝朓妻子自此身懷利刃,揚言要殺死謝朓為父報仇[3]:118。謝朓告發王敬則謀反後,回京遷任尚書吏部[4]:18。同年齊明帝駕崩,蕭寶卷繼位,不再重視謝朓等高官重臣。499年,策劃叛亂的蕭遙光部下劉渢想拉攏謝朓反抗蕭寶卷,謝朓以受恩於齊明帝,不肯答應之餘,還把計劃向太子右衛率左興盛和盤托出。蕭遙光等人先發制人,連名啟奏,誣告謝朓誹謗皇室,蕭寶卷下令處死謝朓[3]:119,終年三十六[4]:18

文學

[编辑]
四部叢刊》本《謝宣城集》

詩歌

[编辑]

謝朓詩歌今存130多首[2]:149,詩風以清新、清麗、清俊見稱[7]:38-40,用字細膩而妍麗工巧[6]:78、82,清新流麗[8]:170。謝朓詩語調搖曳從容,常用疊字,如「漠漠輕雲晚,颯颯高樹林」,使語調紆緩婉轉[9]:59-60

體裁與句法

[编辑]

當時沈約主張四聲八病說,講求平仄聲律,謝朓與沈約友好,受其影響,作詩時特別注重聲律[2]:144、147-148。謝朓現存作品中,有三份一是八句詩,八句中的中間四句,往往由對仗構成[2]:149、168,而且部份詩作平仄工整,與後來的近體詩相近,超越了六朝詩的範圍,具備了唐詩風格[6]:77-78,如《移病還園示親屬》一詩,大致是遵守二四字平仄不同的原則[8]:177。謝朓四聯八句的短詩可謂律詩的雛形;蔡宗齊認為,謝朓四聯八句的短詩,代表了六朝五言詩藝術發展的巔峰,呈現前所未有的造詣[10]:122。謝朓詩歌句法創新,獨特新穎,善用倒裝手法,加強情景互動的效果,如「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比正裝句「日夜大江流」更震撼人心[10]:115-116。有些詩句動詞位置後移至句末,如「日華川上動,風光草際浮」,讀來自然流暢,有愉悅的美感。謝朓也運用複雜對偶聯,遞進排列上二動詞與下三動詞,創造出更富動感的活景,如「日出眾鳥散,山暝孤猨吟」、「雲去蒼梧野,水還江漢流」,有視野開闊、氣勢宏偉的大景[10]:117

詠物詩

[编辑]

謝朓詠物詩現存16首,如《詠風》、《詠薔薇》、《詠琴》、《詠席》[6]:83、《詠竹》、《詠琴》、《詠鏡台》,屬宴會上的遊戲之作,大多是早年在竟陵王幕下時[2]:149-150,及在隨王蕭子隆處時所作的早期作品[6]:83。《詠燈》:「發翠斜溪裏,蓄寶宕山峰。抽莖類仙掌,銜光似燭龍。飛蛾再三繞,輕花四五重。孤對相思夕,空照舞衣縫。」[11]:163詩歌先敘述燈的傳奇性起源,把燈比作神話中的燭龍漢武帝的金人,結尾描寫一個孤獨的夜晚,滿懷無法排遣的欲望。《詠燭》也是一首典型的詠物詩,開始描寫一場夜筵,客人還沒有離去,而閨閣內,孤獨女子的影子投射在帷幕上,她先是撫琴自娛,然後在帳內不安地徘徊[11]:164

山水詩

[编辑]
清初傅山行書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謝朓吟詠最多的題材,是自然風景[6]:79,其山水詩大多作於赴宣城太守任途中,及宣城太守任上[12]:177。謝朓部份山水詩是謝靈運山水詩的延續,如《遊山》、《敬亭山》、《將遊湘水尋句溪》,同樣客觀地追求山水之美[12]:174-175,有謝靈運詩歌風格[6]:82,摹倣謝靈運,都是鋪排羅列景物,如《遊山》一詩以遊山的由來和動機起筆,大致依山與水而作對,以理悟作結[9]:48。謝朓山水詩受謝靈運影響,但沒有那種繁密而崎嶇的風格。與謝靈運相對簡單直接的對偶相比,謝朓的對偶句更為複雜,其詩表達工整精美,優雅流暢,講求「圓美流轉」[1]:284。謝朓山水詩也較謝靈運的短小,較為平緩,裁去舊有五言詩的抒情部份,而獨留寫景部份,詩人感情更多是寄寓在景色的描寫之中[10]:121

謝朓詩歌在山水描寫中投上作者的感情,有清淨明朗的特點,如《晚登三山還望京邑》、《和何議曹郊遊》、《和徐勉出新亭渚》等[9]:175-176,善於將自己移入景中,注入感情[6]:85-86,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如「天際識歸舟,雲中辨江樹」,雖不直抒鄉愁,而思鄉之情溢於言表[10]:116。景象變化撩動他敏感的心靈,心境變化與風景同步,因一霎風雨、一群飛鳥、一團悄然散盡的霧氣,心中波瀾頓起[9]:59。《宣城郡內登望》記述登上宣城遠望,描寫秋冬之際景物的荒涼寂寞,「切切陰風暮,桑拓起寒煙」[8]:173-174,夕暮荒涼,北風勁吹,桑拓路上升起冷清清的暮靄,氣氛清冷陰鬱,詩人心情憂愁,有遁隱之意[8]:174-175,反映了想辭官返回故園的願望[12]:176。謝朓詩歌描寫細致入微[10]:118,如《遊東田》等。《遊東田》:「戚戚苦無悰,攜手共行樂。尋雲陟累榭,隨山望菌閣。遠樹暖阡阡,生煙紛漠漠。魚戲新荷動,鳥散餘花落。不對芳春酒,還望青山郭。」「魚戲新荷動」一句本於古樂府《江南》「魚戲蓮葉東」[6]:82,魚兒在水裏嬉戲,荷葉隨之擺動,鳥兒振翅飛離枝頭,引花兒簌簌落下[10]:117,這一聯妍麗工巧,表現出對細小對象微妙動作的驚奇感[6]:81-82

謝朓亦常描寫自軒窗或案頭所見的景物,所寫山水風景多與都邑建築物相連[9]:49,詩中風景出現具畫意的平遠構圖,頗具遠近層次,如《冬日晚郡事隙》依次由門前池、窗外竹而推向窗外的遠山平陸,以「上」、「際」、「中」等詞彰顯景物之間的方位關係,又能巧用動詞「帶」字,如「巉巖帶遠天」、「清川帶長陌」,突出了巉巖與清川彷彿由筆墨揮灑而生的動態,因此獲得「詩中有畫」的評價[9]:63、52-54。謝朓常以薄暮的景色為題材,如《落日悵望》、《晚登三山還望京邑》等,往往藉此抒發作客他鄉、思念故里的情緒[6]:89、93。他特別喜歡將形容人造織物的辭藻,運用於描繪自然景觀,如「餘霞散成綺,澄江浮如練」[10]:116

抒情詩

[编辑]

謝朓詩歌較少露骨直接地抒情,而是會表現細微的感情氣氛,如《贈西府同僚》「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蒼蒼」兩句,洋溢著清冷哀切的氣氛[8]:178。其對偶句情景結合,如「寒燈耿宵夢,清鏡悲曉髮」,使用「耿」「悲」兩個情感動詞,將詩人感情注入景物之中[10]:115-116。抒情詩《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抒發他離開喧囂的都城,期待宣城安靜的生活,希望隱退的心情。詩中首二聯寫景,後四聯抒情[8]:171-172。《移病還園示親屬》全篇由對偶句組成,第一聯先詠人事,次三聯寫景,「葉低知露密,崖斷識雲重」,秋夜沉寂陰鬱,最後三聯抒發寂寞悲涼的感慨,表現回故園隱居的主題[8]:175-176。《懷故人》抒發對他鄉友人的懷念,在置身清風明月之際,但願能與舊友攜手酌酒和賦詩[6]:85。《和王中丞聞琴詩》頭兩聯裏寫微風吹拂月露、樹林及詩人,後兩聯則是琴聲伴隨溪澗、江海流倘,形成奇妙動人的交響曲,有起承轉合的結構[10]:121

辭賦

[编辑]

謝朓在宣城太守任上作有《思歸賦》,敘述人生黃昏時份的嘆喟,回顧半生不稱意的客遊,「紛吾生之遊薄,彌一紀而歷茲」,念念不忘歸去,所想像棲隱的生活,與張衡《歸田賦》、潘岳《閑居賦》相似;最後以與俗世訣別結束全篇[6]:94-95

影響

[编辑]

謝朓是南齊一代山水詩的代表,開拓了自軒窗中觀賞山水的新空間,詞彙與技巧為其後的何遜陰鏗王維的山水詩學習,不少詩評都認為謝朓詩已具有唐詩風格[9]:48、52-53、57。謝朓對唐代詩人影響巨大,胡應麟詩藪》提到唐人「多法宣城」。其句法創新,為唐詩的發展做出開闢的貢獻[10]:115、118,如《從戎曲》「紅塵朝夜合,黃沙萬里昏」一聯,營造出具體豐富的時間和空間感,蔡宗齊指出,此兩句為王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杜甫「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等名聯之所本[10]:117李白最敬仰和讚賞謝朓,作品亦受其影響[6]:76[7]:27,其閨怨詩《玉階怨》,即模倣謝朓的同題詩歌[6]:77-78[7]:39;李白《金陵城西樓月下吟》:「解道澄江淨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澄江淨如練」本是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的句子,為李白採入詩中[6]:76。謝朓寫了不少八句短詩(現存十幾首),為日後律詩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如《和王中丞聞琴詩》的首尾圓合,近似律詩的特點[10]:121。謝朓在宣城時,與友人合作聯句,每人作4句,續成一首長詩。聯句源出晉朝,謝朓的作品使聯句更普及[2]:170-172

評價與地位

[编辑]

中國文學中,謝靈運與謝朓合稱大謝、小謝,謝朓在生時,已被譽為當世最出色的詩人,沈約說:「二百年來無此詩」[6]:80、76蕭衍則說:「三日不讀謝朓詩,便覺口臭。」[7]:38-39 謝朓是南齊、南梁時人公認的大家,蕭綱稱讚謝朓詩歌「實文章之冠冕,述作之楷模」[11]:89、106劉孝綽常常把謝朓詩放在案頭,經常玩味。唐代詩人和後世論詩家特別推崇謝朓[10]:118、122李白現存直接提到謝朓的詩有12首,如《秋登宣城謝朓北樓》,對謝朓特別懷念,有認同感和強烈共鳴[7]:28、40-41、44,在《秋夜板橋浦泛月秋酌懷謝歌》中抒發對謝朓的思慕之情[5]:94,在《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讚揚謝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6]:76杜甫亦對謝朓有極高評價:「謝朓每詩篇堪誦」[10]:118嚴羽滄浪詩話》認為謝朓詩「已有全篇似唐人者」[8]:173。明末賀貽孫《詩茷》評論謝朓「能以圓美之態,流轉之氣,運其奇俊幽秀之句」,認為其句法遠勝謝靈運;清初葉矯然指出謝朓佳句甚多[10]:121、115,足以與中晚唐大家媲美,甚至「直開三唐諸公妙境」;沈德潛《古詩源》評謝朓詩:「覺筆墨之中,筆墨之外,別有一段深情妙理」[10]:116、118

參見

[编辑]

參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田曉菲. 〈從東晉到初唐(317—649)〉. 孫康宜宇文所安 (编). 《劍橋中國文學史》上卷. 唐巧美譯. 北京: 三聯書店. 2013: 232–324. ISBN 7108044684 (中文(简体)).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孫康宜. 〈謝朓:山水的內化〉. 《抒情與描寫——六朝詩歌概論》. 鍾振振譯. 台北: 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1: 137–177. ISBN 9789570329230 (中文(繁體)).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陳美麗(Cynthia L. Chennault). 〈高門大族抑或布衣素士——南朝謝氏個案研究〉. 范兆飛 (编). 《西方學者中國中古貴族制論集》. 賈驕陽譯. 北京: 三聯書店. 2018: 56–124. ISBN 9787108063380 (中文(简体)).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胡阿祥. 〈謝朓之政治“史記”:品行辨析與文人樣貌〉. 《南京曉莊學院學報》. 2020, 1: 15–25 [2023-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02) (中文(简体)). 
  5. ^ 5.0 5.1 松浦友久. 《李白——詩歌及其内在心象》. 張守惠譯. 西安: 陝西人民出版社. 1983 (中文(简体)). 
  6.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6.16 6.17 興膳宏日语興膳宏. 〈謝朓詩的抒情〉. 《六朝文學論稿》. 彭恩華譯. 長沙: 岳麓書社. 1986: 76–98 (中文(简体)). 
  7. ^ 7.0 7.1 7.2 7.3 7.4 松浦友久. 〈李白詩歌中的謝朓形象〉. 《李白詩歌抒情藝術研究》. 劉維治譯.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 27–47. ISBN 753252079X (中文(简体)). 
  8. ^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古田敬一. 《中國文學的對句藝術》. 李淼譯. 長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89. ISBN 9789578905054 (中文(简体)). 
  9. ^ 9.0 9.1 9.2 9.3 9.4 9.5 9.6 蕭馳. 〈後謝靈運時代的「風景」——以鮑照、謝朓為例〉. 《漢學研究》. 2012, 30 (2): 33–70 [2023-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02) (中文(繁體)). 
  10. ^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10.08 10.09 10.10 10.11 10.12 10.13 10.14 10.15 10.16 蔡宗齊. 〈六朝五言詩句法、結構、詩境新論——“圓美流轉”境界的追求〉. 《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 47 (5): 108–123 [2023-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02) (中文(简体)). 
  11. ^ 11.0 11.1 11.2 田曉菲. 《烽火與流星:蕭梁王朝的文學與文化》. 北京: 中華書局. 2010. ISBN 9787101071269 (中文(简体)). 
  12. ^ 12.0 12.1 12.2 小尾郊一日语小尾郊一. 《中國文學中所表現的自然與自然觀》. 邵毅平譯.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 ISBN 7532505111 (中文(简体)). 

延伸閱讀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阅读此作者作品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南齊書·卷47》,出自萧子显南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