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電影館

坐标22°37′21″N 120°17′20″E / 22.6224357°N 120.2887813°E / 22.6224357; 120.2887813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9月22日 (二) 19:38 (补救2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高雄市電影館
Kaohsiung Film Archive
高雄市電影館在臺灣的位置
高雄市電影館
中華民國(臺灣)的位置
地图
成立高雄市電影圖書館:2002年11月3日 (2002-11-03)
高雄市電影館:2010年10月25日
地址 臺灣80341 高雄市鹽埕區河西路10號
坐标22°37′21″N 120°17′20″E / 22.6224357°N 120.2887813°E / 22.6224357; 120.2887813
類型藝術電影院、電影資料館
館長楊孟穎(代理)
網站http://kfa.kcg.gov.tw/
電影館內貌

高雄市電影館(英語:Kaohsiung Film Archive)是臺灣高雄市鹽埕區座落於愛河旁,一個以藝術電影為主題的電影院與影視資料館,源自於2002年11月成立之高雄市電影圖書館,為推廣影視文化的專責機構;2010年12月更名為高雄市電影館,由圖書資料館轉型為專業藝術電影院。

簡介

高雄市電影館座落於愛河旁,為一所以藝術電影為主題的電影院與影視資料館。 緣起於新聞處實驗性在美術館等地舉辦藝術電影的影展,進而積極籌備高雄電影節高雄市立電影圖書館,其中高雄電影節於2001年12月舉辦第一屆,高雄市電影圖書館則於2002年11月3日正式成立,率屬於當時的高雄市政府新聞處,為推廣影視文化的專責機構。原有之劇組協助業務在高雄市拍片支援中心於2009年6月成立後,移轉該中心專責。2010年12月25日,為轉型專業藝術電影院,更名為高雄市電影館,並配合高雄市縣合併移交高雄市政府文化局。2011年8月到10月,電影館休館改裝,將各樓層進行空間改造,其中一樓展場改為沙龍複合式空間,二樓圖書及個人閱聽室改造為沙發閱聽空間及小型放映室。2017年1月1日,移交行政法人高雄市專業文化機構,由行政機關轉型為專業行政法人場館,在館務運作上朝向專業化的方向,為臺灣第一座由地方政府營運的行政法人場館之一。

場館

全館色調以黑、白、灰為主,運用玻璃、不鏽鋼等元素;共四層樓,地上三層,地下一層。

一樓委由灰+咖啡經營咖啡廳並設有購票服務台及商品販售處,每個月亦會舉辦電影藝文沙龍。二樓則是提供電影借閱的個人閱聽區及放映索票影展的35人座小型放映室,三樓則是售票影展的139人座大型放映室,另設有專業典藏庫房保存近七千多件電影本事、珍貴的海報、劇照等等輕文物。該館也是高雄電影節的播映與活動地點之一[註 1][1]

典藏

高雄市電影館藏有七千多件電影本事、海報、劇照等輕文物。

特藏

  • 35釐米碳精棒放映機:由旗山文物收藏大師許伯夷,於電影館成立之初所捐贈。為早期台灣大小戲院所廣泛使用之放映機。現今電影院使用之35釐米放映機已不再使用碳精棒。
  • 陳子福手繪海報:13幅手繪海報,為開館之初所購入。陳子福為台灣代表性的手繪海報專家,作品兼具藝術價值及歷史意義。台語片興盛時期,將近九成台語片海報為其所繪。

歷任館長

電影圖書館館長

機關時期
任次 姓名 就職時間 卸任時間 備註
1 劉顯惠
2 張秀靖
3 陳作雄
4 劉秀英


電影館館長

機關時期
任次 姓名 就職時間 卸任時間 備註
1 劉秀英 2010年12月25日 2017年12月31日 改名高雄市電影館首任


行政法人時期

館長由高雄市專業文化機構董事會任命

任次 姓名 就職時間 卸任時間 備註
1 劉秀英 2017年1月1日 2018年2月 行政法人化首任
(代理) 楊孟穎 2018年2月 迄今

高雄電影節

始於2001年,於每年的10月至11月舉辦,邀約超過200部國內外精選電影。高雄電影節除觀摩影展外亦並辦理「國際短片競賽」,每年吸引超過逾2000部國內外作品參賽。

高雄拍

以打造高雄成為臺灣短片基地為目標,鼓勵影像創作人才進駐高雄市,以高雄為發想及創作場域,完成之作品皆在高雄電影節期間以「高雄拍」單元中首映。從2013年起,每年產出10部高雄拍短片,至今成果豐碩:趙德胤《海上皇宮》入圍2014年度鹿特丹國際影展短片金虎獎、黃信堯《大佛》入圍第五十一屆金馬獎最佳短片、程偉豪《保全員之死》榮獲第五十二屆金馬獎最佳短片、廖克發《妮雅的門》榮獲2015釜山影展善才獎最佳亞洲短片、鄒隆娜《阿尼》入圍坎城國際影評人週短片競賽,宜珊《亮亮與噴子》榮獲2017金馬獎最佳劇情短片獎,多部短片均獲得國內外影展的肯定。

影像高雄

高雄市電影館自2012年始辦理「影像高雄」系列紀錄片之委託拍攝案,透過本市影像的拍攝不僅成功保留了高雄歷史上珍貴的有形、無形人文資產,更發掘出歷史記憶背後感人的小故事。對內,可透過影像獨特的聲光效果凝聚在地居民對土地的認同感;對外,則以影像行銷高雄在地的人文景致、帶領民眾從光影中走入時光隧道,從影像高雄系列紀錄片中窺見屬於海洋之都特殊的傳統工業、民俗文化及在地特色再現。

高雄人 (電影)

高雄市政府自96年始,創全國之首例,率先祭出「電影補助」之概念,並設置「拍片支援中心」協助劇組至高雄取景,結合電影製作補助與拍攝過程協助,創下「城市行銷」的新頁;近年來更引進 「良性迴旋圈」概念,與高雄市文化基金會合作補助投資拍片讓政府投入更多資源協助台灣電影的復甦,讓資金反覆在產業內循環,並結合在地產業資源,為地方政府與電影產業的合作打創雙贏。 目前有有資助的電影以下:

年度 電影名稱
2014 百日告別
接線員
2016 癡情男子漢

交通資訊

捷運

輕軌

公車

  • 高雄市公車:0南、11、24B、33、50搭至大成街口(真愛碼頭)站後,步行約3分鐘

公共自行車

註釋

參考文獻

  1. ^ 高雄市電影館. [2011-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6).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