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原高雄市役所(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 |
---|---|
高雄市役所 高雄市政府 | |
![]() | |
位置 | ![]() |
建成时间 | ![]() |
类型 | 登錄等級:直轄市定古蹟 |
詳細登錄資料 |
![]() | |
成立日期 | 1998年10月25日 |
---|---|
地址 | ![]() |
類型 | 歷史博物館 |
館長 | 李旭騏 代理館長 |
網站 | khm.org.tw |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全銜高雄市專業文化機構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簡稱高博館、高史博)是位於臺灣高雄市鹽埕區的一座博物館,過去為高雄市役所、高雄市政府舊址,其定位為高雄的「城市歷史博物館」,目前廳舍已被指定為高雄市市定古蹟。
沿革[编辑]
創立[编辑]
日治中期,台灣總督府鑒於高雄市中心發展逐漸從哈瑪星東移,於昭和7年(1932年)10月10日告示190號公布「大高雄都市計畫」,乃將包括鹽埕榮町、前金地區計畫指定為官公署用地,並將原位於哈瑪星湊町(今哈瑪星代天宮)的高雄市役所[1]遷至榮町,並鳩工新築辦公廳舍。該辦公廳舍由清水組(大野米次郎)設計監造,為一帝冠樣式建築,市役所基礎工程於昭和12年(1937年)1月4日正式動工,由於七七事變影響使得物價上漲,在建築材料受配給限制後增加經費繼續,並更改建築物設計,最終市役所昭和14年(1939年)9月16日完工落成,周遭建築物包括高雄州廳、高雄州商工獎勵館等官方建築。[2]
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臺灣,該建築續由高雄市政府接收使用。二二八事件期間,以高雄市參議員為主的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高雄市分會[3]亦設於市府,此建築在事件期間曾發生多起軍人開槍致市民死傷事件,至今建築物外牆仍殘留彈痕遺跡。[4]
近代[编辑]
民國81年(1992年)1月18日,高雄市政府搬遷至苓雅區四維三路2號之「合署辦公大樓」(即今之高雄市政府四維行政中心),舊市府建築正式功成身退,最後一位在此辦公的市長為吳敦義。為保存高雄市相關歷史資料,高雄市政府在市府舊址籌備「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於民國87年(1998年)10月25日開館,成為台灣第一座由地方政府經營的歷史博物館。
其建築本體於民國92年(2003年)2月26日經高雄市政府公告為高雄市歷史建築,民國93年(2004年)10月18日改公告為高雄市市定古蹟,昭示高雄城市歷史的變遷與成長。2014年12月21日,三樓「高雄研究文獻中心」開館。
2017年,與高雄市電影館由高雄市政府文化局移交行政法人高雄市專業文化機構,由行政機關轉型為專業行政法人場館,在館務運作上朝向專業化的方向,為臺灣第一座由地方政府營運的行政法人場館之一。
當前,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以高雄歷史為基底為導向,從而延伸有鐵道文化、舊城歷史、傳統表演藝術、人權議題及眷村移民等主題附屬館舍,形成區域性大博物館群[5],其附屬館舍包括高雄市左營孔子廟、舊打狗驛故事館、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哈瑪星臺灣鐵道館、柯旗化故居、見城館、高雄市皮影戲館、臺灣眷村文化園區等。
建築設計[编辑]
主要建築設計為日本和洋折衷樣式,建材為鋼筋混凝土所購。為因應太平洋戰爭時期時防遭敵機轟炸,外觀以淺綠的國防色系為基調。整體採中央主塔搭配兩側對稱副塔的塔樓式造型,中軸線的設計表達莊嚴、隆重的氣氛,屋身則為柱樑與承重牆並用的混合式構造。[6] 主塔位居四樓最高點,具良好的瞭望功能,主塔與兩側副塔頂部均加上日本傳統建築的四角攢尖頂與琉璃瓦大屋頂,飾以寶瓶式的塔尖、梅花圖案的滴水及日本菊花圖騰的飾帶;一樓設有門廊,廊頂為戶外平台,具有校閱與典禮司令台的功能,可一窺日本帝國主義顛峰時期的建築風貌。
內部配置方面,建築物共有前棟四層、後棟兩層之空間使用,在最初作為市役所使用時,一樓主要為各單位與助役(副市長)的辦公室,二樓前棟則是市尹(市長)之辦公室,會議室、正廳及紀念室等配置,後棟作為食堂與倉庫使用。[7]另外,建物四周牆面雕刻各種圖案紋飾,窗戶造型如八角窗、桃形窗、弧形窗等都玲瓏有致,而外露式陶燒排水管更是少見特殊的建築景觀。[來源請求]此外館外人行道上,有一對日式石燈籠。
交通[编辑]
高雄捷運[编辑]
公車[编辑]
站牌名為《歷史博物館(高雄國際會議中心)》、《歷史博物館(大公路)》
編號 | 經營業者 | 區間 | 備註 |
---|---|---|---|
0南 | 漢程客運 | 金獅湖站-金獅湖站 | 停靠《歷史博物館(高雄國際會議中心)》 |
0北 | 漢程客運 | 金獅湖站-金獅湖站 | 停靠《歷史博物館(高雄國際會議中心)》 |
25 | 統聯客運 | 瑞豐站-歷史博物館 | 停靠《歷史博物館(高雄國際會議中心)》 |
33 | 漢程客運 | 金獅湖站-捷運鹽埕埔站 | 停靠《歷史博物館(大公路)》 |
覺民幹線(60) | 高雄客運 | 駁二藝術特區-夢裡活動中心 | 停靠《歷史博物館(高雄國際會議中心)》 |
76 | 漢程客運 | 金獅湖站-歷史博物館(高雄國際會議中心) | 停靠《歷史博物館(高雄國際會議中心)》 |
昌福幹線(77) | 漢程客運 | 金獅湖站-歷史博物館(高雄國際會議中心) | 停靠《歷史博物館(高雄國際會議中心)》 |
82A | 漢程客運 | 瑞豐站-歷史博物館 | 停靠《歷史博物館(大公路)》 |
82B | 漢程客運 | 瑞豐站-捷運西子灣站 | 停靠《歷史博物館(大公路)》 |
99 | 港都客運 | 香蕉棚(棧二庫棧二之一庫)-慈德堂 | 停靠《歷史博物館(大公路)》 |
219 | 港都客運 | 加昌站-捷運鹽埕埔站 | 停靠《歷史博物館(大公路)》 |
214 | 港都客運 | 小港站-歷史博物館 | 停靠《歷史博物館(高雄國際會議中心)》 |
224 | 高雄客運 | 楠梓-歷史博物館 | 例假日停駛。停靠《歷史博物館(大公路)》 |
248 | 南台灣客運 | 建軍站(捷運衛武營站)-鼓山輪渡站 | 停靠《歷史博物館(高雄國際會議中心)》 |
248 區間 | 南台灣客運 | 高雄車站-鼓山輪渡站 | 停靠《歷史博物館(高雄國際會議中心)》 |
紅52 | 南台灣客運 | 臺鐵新左營站-中山大學 | 停靠《歷史博物館(高雄國際會議中心)》 |
8001 | 高雄客運 | 大公路-高雄客運林園站 |
公共自行車[编辑]
- 高雄市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
- 高雄國際會議中心:中正四路274號東南側
參考文獻[编辑]
- ^ 高雄街役場 山下の宿舍買收. 臺灣日日新報. 1921-04-01.
- ^ 見事に竣工す 十六日盛大な落成祝賀會 高雄市役所新廳舍. 大阪朝日新聞台灣版. 1939-09-07.
- ^ 賴澤涵等人主筆,《「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頁117
- ^ 王榮祥. 史博館門廊補丁 隱藏228彈痕. 自由時報. 2018-02-26 [2018-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4).
- ^ 認識史博,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 ^ 趙崇欽建築師事務所. 〈市定古蹟「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整修工程 工作報告書〉. 高雄市: 高雄市政府. 2005.
- ^ 〈高雄市廳舍新營費ニ對シ州費補助認可指令案(指令第八○九○號)〉. 《臺灣總督府檔案》. 1939.
外部連結[编辑]
-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的Facebook專頁
OpenStreetMap上有關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的地理信息
- 原高雄市役所(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 認識史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