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德宮
坐标:25°02′45.31″N 121°30′12.33″E / 25.0459194°N 121.5034250°E
台北市艋舺助順將軍廟(晉德宮) | |
---|---|
![]() 正面外觀 | |
基本信息 | |
位置 | ![]() |
主神 | 助順將軍 |
例祭 | 農曆10月1日至6日 助順將軍爺聖誕千秋祭典(將軍盛典) |
建立 | 1862年(清同治元年)創建 |
地圖 | |
![]() |
台北市助順將軍廟(晉德宮) | |
---|---|
位置 | 臺北市萬華區康定路13號 |
官方名称 | 台北市助順將軍廟(晉德宮) |
类型 | 登錄等級:直轄市定古蹟 登錄類別:寺廟 |
公告 | 2006年7月5日 |
詳細登錄資料 |
台北晉德宮又名「艋舺助順將軍廟」,位於臺灣臺北市萬華區,現為直轄市定古蹟[1],建於1862年(清同治元年),由艋舺著名建材商人鄭扁先生(捷成商行)捐贈石灰建材及「洪、吳、黃、李」姓等地方家族士紳共同起造,為主祀助順將軍的廟宇,也是西門町當地的地方公廟。
此處地名稱為『河溝頭』(西門町後街一帶),分別為河溝頭角、竹巷尾庄、雞母厝仔。
由於緊鄰著淡水河,當時有尚有河溝連結,位處水路交通地點。也同時是黑道教父、黑道仲裁者許海清的年少發跡地。 此外,該廟宇的組織型態為管理委員會制。
新北市的淡水區和五股區也有兩座同樣祭祀助順將軍的廟宇。
歷史[编辑]
- 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助順將軍渡台,建草寮奉祀
- 同治元年(1862年)建廟
- 台灣日治時期大正八年(1919年)至十年間重修。
- 因日本政府要在原廟址興建派出所,因此由洪振祿於大正八年向台北仁濟院購地重建。當時適逢艋舺低地填土計畫(大正三年至六年,大正八年完成都市重劃),因此並無所謂拆除三川殿一事。
- 2006年7月5日臺北市政府公告指定「台北市助順將軍廟(晉德宮)」為市定古蹟[2]。
祀神[编辑]
閩南泉州晉江地區的王爺神,也是讀書人和生意人的守護神。其由來一說是南宋末年抗元而犧牲的黃姓忠臣烈士;另一說為明末清初反清復明的名臣黃道周。
助順將軍源流[编辑]
一說清朝初年閩南人崇敬黃道周之忠義,尊其為助順將軍並祭拜,以避免被朝廷查獲。 在台灣近代的官方文史資料中普遍流傳,助順將軍即為黃道周。
黄道周,福建省漳州府銅山人,学者、书法家、藝術家、明朝官員,南明時為武英殿大学士兼吏部、兵部尚书,被清兵所俘,不降而死。乾隆時諡忠端。
國姓爺鄭成功常配祀八大儒,即顧炎武、傅青主、黃宗羲、王夫之、李二曲、顏習齋、朱舜水、方以智等,又稱為「八怪」,加上黃道周即「九怪」。
也有一說認為助順將軍為「南宋末年抗元的黃姓忠臣烈士」。據泉州晉江池店鎮溜石村地方耆老口傳,公元13世紀,在成吉思汗的帶領下,蒙古帝國迅速崛起,西元1267年,蒙古大舉進攻南宋,黃姓烈士與另外兩位結拜兄弟生逢這樣的亂世,懷著滿腔的愛國熱忱,盡自己畢生的力量,抵抗外敵,保衛國家,這樣氣壯山河的精神不但留名青史,更體現了南宋愛國軍民保衛領土、抗敵外侮的智慧和勇氣,因此為後人所傳頌,所以為了感念黃姓烈士保家衛國、救駕宋少帝而犧牲貢獻,崇敬祂們忠貞不二、捍衛國土的精神,故建廟奉祀,尊稱為「黃府三位將軍」。明朝皇帝朱元璋也因感念祂顯靈救駕之恩,敕封其聖號為「助順將軍」。
三位將軍爺造型上分別持金瓜槌(黃府大將軍)、書卷及筆(二將軍)、弓箭(三將軍),兩側另外偕祀立姿判官(劉李二將)。
而相傳宋末元初這位黃姓烈士曾經在深夜中,將軍們都紮營入睡,守夜之人並沒有發現元軍派軍隊夜襲宋營,在烈士們熟睡不知危機將至時,元軍夜襲的腳步聲驚醒了也在熟睡的鴨群,鴨群被驚醒後不住的嘎嘎叫,吵嘈的鴨叫聲也將宋營烈士驚醒,這才驚覺元軍來犯,趕緊整裝抵禦外敵,這才逃過被偷襲滅亡的命運,因此相傳助順將軍的廟裡三牲祭品不拜鴨子就是由宋末元初這個歷史源由。
這三位抗元烈士雖然只留傳其姓而不知其名,但是中國人歷來崇敬忠肝義膽為國盡忠之人,因此他的精神被保留下來,建廟將黃姓壯士神格化,以供後世祭拜追悼。
建築[编辑]
正殿為歇山重簷屋頂建築,臺北市內現存木結構歇山重簷屋頂建築僅有晉德宮、大龍峒保安宮、艋舺龍山寺、臺北孔子廟及臨濟護國禪寺。
晉德宮僅有正殿,並無三川殿。以正殿建設格局能達到歇山重簷屋頂之等級,代表當時信眾的經濟能力不差,也應對建廟規模會有較高的期許,不會以僅建造單殿廟宇就能滿足;以此推估晉德宮建廟之初應該會有臺灣一般廟宇常見的格式,也就是包含了三川殿。若假設晉德宮三川殿存在的這個前提成立的情況下,三川殿位置應是在現今康定路上,推估是因拓寬康定路而拆毀三川殿,在1911年(明治44年)的地圖中[3],即顯示計劃道路畫在將軍廟圖示上
。在1922年(大正11年)的地圖中[4],康定路已存在,在1914年(大正3年)的地圖中[5],康定路尚是畫成虛線的計劃道路,當時主要是靠將軍廟街為交道要道,若前殿存在的話,估計前殿應是在這段期間內被拆除。
對場作[编辑]
木結構對場作。
慶典[编辑]
祭典日期則是每年的農曆10月1日到10月6日。
農曆10月1日-迎請客神參典 台北關渡宮(關渡媽祖) 艋舺青山宮(青山王)
農曆10月2日-恭迎助順將軍爺出巡平安繞境
農曆10月3日-恭祝助順將軍爺聖誕千秋 祝壽活動
農曆10月6日-恭送客神回駕、擲選新科頭家爐主
農曆10月1日~10月6日-恭祝助順將軍聖誕做戲六天
參見[编辑]
參考文獻[编辑]
- 台北市民政局編,《台北市寺廟概覽》,1994年,台北市,台北市民政局
-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2019-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3).
- ^ 台北市助順將軍廟(晉德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 飛行機スケッチ最新臺北市街鳥目全圖,巖橋章山,明治四十四年
- ^ 改正町名臺北市街圖,尾坂賴二,大正11年. [2015-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9).
- ^ 台北新高堂書店台北市街圖,大正三年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3-0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