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第35屆日本眾議院議員總選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波斯波莉斯留言 | 贡献2020年9月29日 (二) 14:54 →‎top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日本 第35屆日本眾議院議員總選舉 國會議事堂
內閣第一次大平內閣
解散日1979年9月7日
解散名增稅解散(一般消費稅解散)
投票日1979年10月7日
選舉制度中選舉區制
日本眾議院議員總選舉
 < 19761980 > 

第35屆日本眾議院議員總選舉於昭和54年(1979年)10月7日舉行。執政自民黨在選舉遭遇成立以來最大的失敗,引發了自民黨歷史上最嚴重的黨內對立事件(四十日抗爭)。

背景

大平正芳上任後,雖然派閥間的矛盾依舊,但是政權還算比較安穩。種種跡象表明屬於保守派的自民黨的支持率已經從因洛克希德事件的跌落谷底穩步回升,1979年初的東京都知事選舉中,自民、公明民社三黨聯合支持度鈴木俊一擊敗了連續做了三屆知事的社會黨人美濃部亮吉,為自民黨在這次選舉打響了聲勢。

大平趁著良好的環境,提出了「財政重建」,建議實施一般消費稅,但是遭到在野黨的強烈反對,提議最終擱置。而同時,日本鐵道建設公團的非法經營丑聞(道格拉斯·格魯曼事件)因為內部的檢舉而越鬧越大,嚴重影響了政府的聲譽。此外,第二次石油危機的爆發,使經濟的不景氣長期化

不過,大平政府對這次選舉還是比較樂觀的,1979年6月底在東京成功舉行了G7峰會後,大平就著手於解散眾議院。9月7日,社會、公明、民社三黨對大平內閣提出不信任動議,同日大平強行解散眾議院,遭到福田派三木派中曾根派的不滿,認為這是「獨斷專行之舉」。大平保守估計自民黨黨員可以取得260席,追加公認後應可達到278席。

選舉數據

內閣

解散日

  • 1979年(昭和54年)9月7日

解散名

投票日

  • 1979年(昭和54年)10月7日

改選数

  • 511

選舉制度

選舉結果

投票率

68.01%

黨派獲得議席

眾議院政黨派別勢力圖

自由民主黨

獲得議席数:248議席

派閥

日本社會黨

獲得議席数:107議席

公明黨

獲得議席数:58議席

日本共產黨

獲得議席数:39議席

民社黨

獲得議席数:37議席

新自由俱樂部

獲得議席数:4議席

社會民主連合

獲得議席数:4議席

議員

初次當選者

注意:曾經是參議院議員的有「※」標示。

自由民主黨
日本社會黨
公明黨
日本共產黨
民社黨
新自由俱樂部
無所属

重返眾議院者

自由民主黨
日本社會黨
公明黨
日本共産黨
民社黨
無所属

引退不參選者

自由民主黨
日本社會黨
公明黨
日本共產黨
民社黨

落選的原議員

自由民主黨
日本社會黨
公明黨
民社黨
新自由俱樂部
社會民主連合
無黨派

后續

自民黨大敗,定員511席中,只取得248席,連半數都達不到,比選前的249席還要少一席。追加公認10人之後才以微弱優勢保住半數。福田、三木、中曾根派要求大平引咎辭職,但是大平不從,並在田中派的支持下與非主流派抗衡,結果自民黨開始了長達40天的嚴重對立,史稱「四十日抗爭」。

社會黨並未能在自民黨收到重創的時候得益,在這次選舉中,社會黨的議席也有所減少,為了止住頹勢,社會黨逐漸改變以前的鬥爭路線,開始提出社公為核心的革新中道聯合證券構想,還與共產黨劃清界線。對日美安全體制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社會黨和公明黨都從以前主張廢除《日美安保條約》改為「通過日美間談判協商予以廢除」。

共產黨的議席數目有了躍進,一舉拿下35席。選後共產黨就嚴厲批評社會黨的右傾化。不過共產黨得到短暫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民眾對於自民黨和其它在野黨的不滿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