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彼得·秀爾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10月10日 (六) 04:08 (补救2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彼得·秀爾
Peter Shor
出生(1959-08-14)1959年8月14日
 美国纽约州紐約市
居住地 美国
国籍 美国
母校Caltech
麻省理工学院
知名于秀爾演算法
奖项Putnam Fellow (1978)[1]

奈望林纳奖 (1998)[2]
MacArthur Fellowship (1999)[3]

哥德尔奖 (1999)[4]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量子計算
量子資訊科學
机构麻省理工學院
貝爾實驗室
博士導師Tom Leighton

彼得·威利斯顿·秀爾(英語:Peter Williston Shor,1959年8月14日),出生於美國紐約市,美國計算機科學家,目前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應用數學系教授,其最偉大的事蹟為提出在量子電腦應用上的「秀爾演算法」(又稱量子質因數分解演算法),因其證明量子電腦能做出對數運算,而且速度遠勝傳統電腦,對於現在通行於銀行及網路等處的RSA加密演算法可以破解而構成威脅。

生平事蹟

在他求學生涯結束後, 他花了一年的時間在柏克萊加州大學當博士後研究員(post-doctoral),隨後則去了貝爾實驗室當研究員,這裡也是他提出量子質因數分解演算法的地方,1998年他獲得了奈望林纳奖[5]

參見

註釋

  1. ^ The Mathematical Association of America's William Lowell Putnam Competition. Mathematical Association of America. [2010-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6). 
  2. ^ Nevanlinna Prize Winners.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Union. 2006-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9-28). 
  3. ^ Fellows List - July 1999. John D. and Catherine T. MacArthur Foundation.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9-28). 
  4. ^ Parberry, Ian. 1999 Gödel Prize. ACM SIGACT. 1999-05-10 [2010-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16). 
  5. ^ Nevanlinna Prize Winners.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Union. 2006-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9-28).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