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足球比赛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AndyAndyAndyAlbert留言 | 贡献2021年1月5日 (二) 15:10 (取消190.239.201.213对话)的编辑;更改回InternetArchiveBot的最后一个版本)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足球比賽
成立1900年
地區國際性 (FIFA)
參賽隊數16 (來自6個總會)
最成功球隊 英國 M
(3次)
匈牙利 M
(3次)
美国 W
(4次)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足球比赛
管理組織
項目 2(男子:1;女子:1)
賽事
1896 1900 1904 1908 1912 1920
1924 1928 1932 1936 1948 1952
1956 1960 1964 1968 1972 1976
1980 1984 1988 1992 1996 2000
2004 2008 2012 2016 2020 2024
獎牌得主

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足球比賽是一項國際性的足球比賽,從1900年開始就已經成為奧林匹克運動會比赛项目之一。對奧運會足球比賽,國際足協國際奧委會之間存在很大的分歧。國際足協一直反對職業足球運動員參加奧運會足球比賽。經過雙方不斷磋商,對參加者的要求也一直在改變。1977年,國際足協決定不允許參加過上屆世界盃足球賽的運動員參加奧運會足球比賽。1984年則修改為,參加世界盃的運動員從198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始可以參加奧運會足球比賽,但是年齡不得超過23歲。此後又決定只允許不超過3名年齡23歲以上的運動員參加。2009年12月的國際足協執委會會議,決定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維持該規定。199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加入女子足球項目,由於當時女子足球運動發展仍未成熟,因此國際足協沒有對女子足球作出限制。國際足協擔心奧運會足球比賽會成為另一個世界盃,從而動搖世界盃作為唯一最高水平的足球比賽的地位,故奧運足球賽參賽球員必需是23歲以下(但可以包括最多3名超齡球員),關注程度不及其他奧運項目和世界盃,但同時也是參賽球員於國際大賽的鍛煉從而升上國家隊的平台之一。

男子賽事

歷屆獎牌得主

年份 主辦城市 金牌戰 銅牌戰 參賽
隊數
金牌 比數 銀牌 銅牌 比數 第四名
1896
詳細
希腊
雅典

丹麦

希腊

希腊
N/A 3
1900[1]
詳細
法國
巴黎

英國

法國

比利时
N/A 3
1904[1]
詳細
美国
聖路易斯

加拿大

美国

美国
N/A 3
1908
詳細
英国
倫敦

英國
2–0
丹麦

荷蘭
2–0
瑞典
6
1912
詳細
瑞典
斯德哥爾摩

英國
4–2
丹麦

荷蘭
9–0
芬兰
11
1920
詳細
比利时
安特衛普

比利时
[2]
西班牙

荷蘭
[2]
法國
14
1924
詳細
法國
巴黎

乌拉圭
3–0
瑞士

瑞典
1–1加時
3–1(重賽)

荷蘭
22
1928
詳細
荷兰
阿姆斯特丹

乌拉圭
1–1加時
2–1(重賽)

阿根廷

義大利
11–3
埃及
17
1932
詳細
美国
洛杉磯
沒有舉辦足球比賽項目 沒有舉辦足球比賽項目 N/A
1936
詳細
德国
柏林

義大利
2–1加時
奥地利

挪威
3–2
波蘭
16
1948
詳細
英国
倫敦

瑞典
3–1
南斯拉夫

丹麦
5–3
英國
18
1952
詳細
芬兰
赫爾辛基

匈牙利
2–0
南斯拉夫

瑞典
2–0
东德
25
1956
詳細
澳大利亚
墨爾本

苏联
1–0
南斯拉夫

保加利亚
3–0
印度
11
1960
詳細
義大利
羅馬

南斯拉夫
3–1
丹麦

匈牙利
2–1
義大利
16
1964
詳細
日本
東京

匈牙利
2–1
捷克斯洛伐克

东德
3–1
阿拉伯聯合共和國
14
1968
詳細
墨西哥
墨西哥城

匈牙利
4–1
保加利亚

日本
2–0
墨西哥
16
1972
詳細
德国
慕尼黑

波蘭
2–1
匈牙利
苏联
东德
2–2加時[3] 16
1976
詳細
加拿大
蒙特利爾

东德
3–1
波蘭

苏联
2–0
巴西
13
1980
詳細
苏联
莫斯科

捷克斯洛伐克
1–0
东德

苏联
2–0
南斯拉夫
16
1984
詳細
美国
洛杉磯

法國
2–0
巴西

南斯拉夫
2–1
義大利
16
1988
詳細
大韩民国
漢城

苏联
2–1加時
巴西

西德
3–0
義大利
16
1992
詳細
西班牙
巴塞隆拿

西班牙
3–2
波蘭

加纳
1–0
澳大利亞
16
1996
詳細
美国
阿特蘭大

奈及利亞
3–2
阿根廷

巴西
5–0
葡萄牙
16
2000
詳細
澳大利亚
悉尼

喀麦隆
2–2加時
5–3十二碼

西班牙

智利
2–0
美国
16
2004
詳細
希腊
雅典

阿根廷
1–0
巴拉圭

義大利
1–0
伊拉克
16
2008
詳細
中国
北京

阿根廷
1–0
奈及利亞

巴西
3–0
比利时
16
2012
詳細
英国
倫敦

墨西哥
2–1
巴西

韩国
2–0
日本
16
2016
詳細
巴西
里約熱內盧

巴西
1–1加時
5–4十二碼

德国

奈及利亞
3–2
洪都拉斯
16
2020
詳細
日本
東京
16
  1. ^ 1.0 1.1 1900年及1904年的足球比賽只是屬於當屆奧運會的示範項目,直至1908年的倫敦奧運會國際奧委會將足球升格為正式比賽項目,亦會頒獎金、銀及銅牌給冠、亞及季軍隊伍。
  2. ^ 2.0 2.1 決賽階段,捷克斯洛伐克與比利時比賽至上半場43分鐘,前者因不滿球證作出不公平裁決,全隊職球員離場抗議,最終比賽被迫取消,賽會因此在決賽後再進行多一場球賽決定銀牌及銅牌得主,而金牌得主仍由比利時獲得。銀牌戰西班牙以三比一擊敗荷蘭。
  3. ^ 蘇聯對東德的季軍戰中,雙方在法定時間賽和 2–2,加時階段仍然未能分出勝負,最終雙方共同頒獎銅牌。

國家成績

# 國家/地區 金牌 銀牌 銅牌 第四名
1 匈牙利 3 (1952, 1964, 1968) 1 (1972) 1 (1960)
2 英國 3 (1900, 1908, 1912) 1 (1948)
3 阿根廷 2 (2004, 2008) 2 (1928, 1996)
4 俄羅斯 2 (1956, 1988) 3 (1972, 1976, 1980)
5 乌拉圭 2 (1924, 1928)
6 巴西 1 (2016) 3 (1984, 1988, 2012) 2 (1996, 2008) 1 (1976)
7 塞爾維亞 1 (1960) 3 (1948, 1952, 1956) 1 (1984) 1 (1980)
8 波蘭 1 (1972) 2 (1976, 1992) 1 (1936)
9 西班牙 1 (1992) 2 (1920, 2000)
10 东德 1 (1976) 1 (1980) 2 (1964, 1972) 1 (1952)
11 奈及利亞 1 (1996) 1 (2008) 1 (2016)
12 法國 1 (1984) 1 (1900) 1 (1920)
13 捷克 1 (1980) 1 (1964)
14 義大利 1 (1936) 2 (1928, 2004) 3 (1960, 1984, 1988)
15 瑞典 1 (1948) 2 (1924, 1952) 1 (1908)
16 比利时 1 (1920) 1 (1900) 1 (2008)
17 墨西哥 1 (2012) 1 (1968)
18 加拿大 1 (1904)
18 喀麦隆 1 (2000)
丹麦 3 (1908, 1912, 1960) 1 (1948)
美国 1 (1904) 1 (1904) 1 (2000)
保加利亚 1 (1968) 1 (1956)
德国 1 (2016) 1 (1988)
瑞士 1 (1924)
奥地利 1 (1936)
巴拉圭 1 (2004)
荷蘭 3 (1908, 1912, 1920) 1 (1924)
日本 1 (1968) 1 (2012)
挪威 1 (1936)
加纳 1 (1992)
智利 1 (2000)
韩国 1 (2012)
埃及 2 (1928, 1964)
芬兰 1 (1912)
印度 1 (1956)
澳大利亞 1 (1992)
葡萄牙 1 (1996)
伊拉克 1 (2004)
洪都拉斯 1 (2016)

女子賽事

歷屆獎牌得主

年份 主辦城市 金牌戰 銅牌戰 參賽
隊數
金牌 比數 銀牌 銅牌 比數 第四名
1996
詳細
美国
阿特蘭大

美国
2–1
中國

挪威
2–0
巴西
8
2000
詳細
澳大利亚
悉尼

挪威
3–2
黃金入球

美国

德国
2–0
巴西
8
2004
詳細
希腊
雅典

美国
2–1加時
巴西

德国
1–0
瑞典
10
2008
詳細
中国
北京

美国
1–0加時
巴西

德国
2–0
日本
12
2012
詳細
英国
倫敦

美国
2–1
日本

加拿大
1–0
法國
12
2016
詳細
巴西
里約熱內盧

德国
2–1
瑞典

加拿大
2–1
巴西
12
2020
詳細
日本
東京
12

國家成績

# 國家/地區 金牌 銀牌 銅牌 第四名
1 美国 4 (1996, 2004, 2008, 2012) 1 (2000)
2 德国 1 (2016) 3 (2000, 2004, 2008)
3 挪威 1 (2000) 1 (1996)
巴西 2 (2004, 2008) 3 (1996, 2000, 2016)
日本 1 (2012) 1 (2008)
瑞典 1 (2016) 1 (2004)
中國 1 (1996)
加拿大 2 (2012, 2016)
法國 1 (201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