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的禁忌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1年1月18日 (一) 13:10 (补救2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8)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四的禁忌,指基於對「」這個數字的发音联想的迷信之現象,而厭惡、排斥、迴避带「」的事物。常出現於漢字文化圈內的中國大陸香港台灣日本朝鮮半島越南以及東南亞馬來西亞新加坡

原因

讀音
官話 sì(ㄙˋ) sǐ(ㄙˇ)
吳語 sy3 sy2,si2
客家話 si4 si3
粵語 sei3 sei2
越南语 tứ tử
閩南語
臺語
sì,sù sí,sú
日語 shi shi
朝鮮語 sa sa

漢字文化圈對「四」字的厭惡起因於其發音容易讓人聯想到。因為在漢語的大部份方言中,「四」字的發音和「死」字仅仅在声调上有区别。而在日語朝鮮語中汉字的读音没有声调,导致「四」和「死」兩字的發音更是完全相同。故長期以來民間常視「四」為不吉利的數字,並且在一些敏感的場合中刻意迴避。

各國现象

最常見的迴避措施之一為跳過含有「4」的數字。在前述地区中,樓層編號常常跳過尾數是「4」的數字,例如將實際的4樓編為5樓,形成從3樓上去後就變成5樓的現象。見證生死的醫院對這項禁忌尤為敏感,樓層、看診序號與病房編號都盡可能避免含有「4」,這種現象在其升降机內最容易觀察到。

香港

近年,香港部份住宅樓宇連40至49樓也全部跳過,即39樓的樓上已經是50樓,如凱旋門[1]萬景峯[2]等,但也有人認為「消失的樓層」反而帶來另一種恐怖感,所以有些措施是改以拉丁字母F」來代替「4」(因為「F」為「4」的英語「Four」的首字母),有些則改以「3A」這種附屬的標記形式來取代。某些东西方文化融汇的地方,如香港或新加坡,某些建筑物内可能会出现13、14和其他带4的楼层全部“不翼而飞”的现象。

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IFC中,沒有14、24和44樓,同時出於對13的忌諱,亦沒有13樓。換言之,由12樓直接跳到15樓。

台灣

除了樓層編號之外,台灣也有許多餐廳飯店在詢問客人的人數時,會技巧性地略過「四(位)」,改稱「三加一(位)」,或是號碼桌沒有數字4,例如:3號的下一個就是5號,或在旅館客房沒有數字4,例如:5樓房間503房間後就是505房間。除此之外,車牌的編號也會跳過「4」(詳見台灣汽車號牌中的介紹)。

日本

靜岡市駿河區的一個停車場跳過4號。

在日本,由於漢數字「四」與「死」的讀音完全相同(皆為し,shi),最早在平安時代開始,已有對數字4忌諱的記載[3]。1522年出版的『祇園会御見物御成記』中,開始有使用固有詞作為替代的記載——「二、三、よ(yo)、五」。亦大量將四與量詞結合改為yo。時至今日,在多數的情況中,可以使用よん(yon)作為4的讀音[3]。雖然如此,仍有大量建築物跳過「4」樓和第4號。

此外,日本的車牌號碼亦缺少了42和49,因分別與「死に(中文:到死)」(shi ni)和「死苦(中文:垂死)」(shi ku)的讀音相同。

南韓

蔚山南區新亭洞的醫院沒有4樓。

南韓的漢數字「四」和「死」的讀音完全相同,皆為사(sa),然而漢數字四的讀音並沒有像日語般以固有詞替換,因此出現很多與4相關的忌諱。例如仁川國際機場並沒有4、44、244閘口(同時沒有13)。

北韓

北韓的「朝鮮人民軍」沒有「第四旅」。

越南

由於漢數字四(tứ)的讀音與死(tử),僅為聲調上的差別,此外三(tam)與慘(thảm)亦是近音,越南語使用固有語ba bốn作為漢數字三、四的替代。

西方

西方世界稱東方的這種禁忌為「恐四症」(Tetraphobia),是「Tetra」(四)與「Phobia」(恐懼症)的合字。不過這種禁忌並不像恐懼症一樣是一種精神疾病,而是一種迷信,是文化教育下的結果。另外,「恐四症」一詞並非西方對東方文化的揶揄或嘲諷,與恐四症類似的,西方也有對「13」這個數字的忌諱現象,稱為「十三恐懼症」(英文為Triskaidekaphobia)。

参见

参考文献

  1. ^ 凱旋門摩天閣30至59樓的平面圖,可見34樓、40至49樓、53、54及58樓都被跳過 (PDF). [2008-01-0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9-04-19). 
  2. ^ 萬景峯平面圖附註. [2008-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18). 
  3. ^ 3.0 3.1 鈴木博, 四の字嫌い — 「四」の音「シ」が「死」に通じることを忌む現象について —, 国語学叢考, 大阪: 清文堂出版: 1–35, 1998, ISBN 4-7924-1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