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Fcuk1203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1日 (一) 08:48 →‎外部連結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粉圓
一鍋烹煮中的白色粉圓

粉圓,在珍珠奶茶中也稱波霸珍珠,是一種台式冰甜品(粉圓冰),主要成份為澱粉,主成分通常由太白粉,即木薯(樹薯,Cassava)及竹芋澱粉、馬鈴薯澱粉、蓮藕粉及果膠等凝結成分混合所製成的直徑 5~10 公厘的澱粉球,並添上水、糖及香料,其顏色、口感依成分不同而不同。

生粉圓早期的顏色是白色,現今較常見的黑色一般稱為珍珠粉圓,是廠商將焦糖加入了粉圓之中,並以此增加黑糖的甜味並且受到大家的喜愛。在其他國家則流行彩色粉圓。

相關商品

青蛙下蛋

「青蛙下蛋」是台灣夜市著名的小吃之一[1],因其煮熟之後,中心會呈現白白的一點,看起來像是青蛙卵因而得名,但其實青蛙下蛋跟「珍珠粉圓」相去不遠。

最早的青蛙下蛋是使用小魁牌「山粉圓」,但後來因夜市開始選用「粉圓」做為材料,口味讓大眾接受,也就漸漸讓大眾認為青蛙下蛋就是使用粉圓。

士林夜市的青蛙下蛋攤位通常直接加糖水或者再加一些奶精飲用,而其他地方也將其加在刨冰裡當配料食用。

歷史

源於士林夜市內「哇!青蛙下蛋」攤販的招牌飲品,台北市士林區文林路101巷口的王記青蛙下蛋以及台北市士林區文林路114巷內(陽明戲院斜對面)的巫記青蛙下蛋為最早的創始老店,目前幾乎九成夜市的青蛙下蛋,全都被王記和巫記兩家包下來。[1][2][3]

1992年1月13日王記註冊「王記青蛙下蛋」、「哇!青蛙下蛋」等6個商標,此外也曾以「青蛙下蛋」4字申請,但因識別性不高遭駁回。1992年12月16日巫記註冊「巫記青蛙下蛋」及「青蛙下蛋行」在「粉圓」商品類別,2002年以「巫記青蛙下蛋」申請小吃店類註冊獲准。

兩家老闆是姻親,都用外觀與構圖近似的青蛙為圖案,但兩者蛋的顏色和排列不同,巫記的青蛙蛋是紅色的,王記是黑色的,連青草形狀也不一樣。後來經官司判決,兩家老店都可以繼續使用青蛙下蛋和青蛙的圖案,但巫記必須撤銷店名的註冊商標,以後想開放加盟必須另外取新的名字。[4][5][6][7][8]

包心粉圓

「包心粉圓」是台灣宜蘭的地方小吃。「紅豆包心粉圓」是在粉圓中加入紅豆[9]

由來

包心粉圓創立於1991年5月上旬,原本從事快餐生意的魏淑鳯、許瓊文夫妻,因彼此均喜歡豆花與粉圓,於是投入粉圓事業。他們認為傳統的湯圓可以包入各種不同的餡料,粉圓當然也可以。於是開始研究包有餡料的粉圓。經過多次研究、測試,經過多次失敗後終於研發出接受度高,可耐久熬及重覆烹煮的「紅豆包心粉圓」。包心粉圓,外頭跟普通粉圓沒二樣,但裡頭有的包紅豆,現在口味越來越多了。羅東包心粉圓是全台首創有"料"的粉圓始祖。

其他變化

  • YQ BOBA 爆漿粉圓創辦人黃鎮富將十多年法式與日式軟糖製造的經驗搭配健康理念研發出專利的「爆漿粉圓」和「爆料粉圓」,維持傳統粉圓的Q彈口感,同時改進傳統粉圓遇冰老化變硬的現象。爆漿粉圓的內餡是法式水果軟糖工法;爆料粉圓走日式水羊羹做法,內餡使用芋頭、紅豆。

參見

參考來源

引用

www.bobabomb.com.tw

文献
  • 黃婉玲、林偉民(攝影,夫). 《百年台灣古早味:尋訪真實老味道》. 臺北市: 健行文化. 2011-07-01 [2011]. ISBN 978-986-679-836-8 (中文). (繁體中文)

[1]

外部連結

  1. ^ 101創業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