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俄罗斯海军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195.144.21.188留言2021年2月3日 (三) 07:49 →‎巡逻舰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俄罗斯海军
Военно-морской флот России
俄罗斯海军军徽

存在時期 俄罗斯帝国1696年-1917年
 苏联1917年-1992年
 俄羅斯1992年1月17日至今
國家或地區 俄羅斯
種類海军
規模150,000+人
200+艦艇
300+飛機
裝備航空母艦1艘
巡洋艦5艘
驅逐艦12艘
護衛艦19艘
潛艇58艘
格言上帝和聖安德烈旗與我們同在(俄語:С нами Бог и Андреевский флаг)
專用顏色藍, 白, 黑    
進行曲《军舰是个大家庭》(俄語:Экипаж—Одна семья)
參與戰役俄羅斯-格魯吉亞戰爭
亞丁灣反海盜行動
克里米亞入俄
敘利亞內戰
紀念日海军节(7月最后一个周日)
指挥官
現任指揮官尼·阿·叶夫梅诺夫
(2019年上任)
標識
海军旗
舰艏旗
飛機
攻擊機Su-24 Su-25
轟炸機Tu-22M
戰鬥機Mig-29K Mig-31 Su-27 Su-30 Su-33 Su-57
直昇機Mi-8 Mi-24 Ka-27 Ka-31 Ka-52
巡邏機Il-38 Tu-142 Be-12

俄罗斯海军(俄語:Военно-морской флот России (ВМФ),拉丁化:Voyenno-morskoy flot Rossii)是俄罗斯联邦軍中的海军。俄罗斯海军艦艇的国际编号为RFS(Russian Federation Ship,“俄罗斯联邦船艦”的缩写)。

今天的俄罗斯海军源于苏联海军。1991年蘇聯解體冷战结束后,原来的苏联海军的舰船、武器装备和兵员大部分由俄罗斯海军接收,小部分由乌克兰和波罗的海三国接收。

俄罗斯海军由北方舰队太平洋舰队黑海舰队波罗的海舰队里海区舰队(里海区舰队和其他四大舰队并无隶属关系,在规模上小很多)、海军航空兵海军步兵(基本上等同于其他国家的海军陆战队,是多兵种合成的两栖登陆作战部队)和海岸炮兵组成。

由于苏联解体和俄罗斯持续的经济低迷,俄罗斯海军的战斗力受到严重削弱。有限的资金大多被用于前苏联时期已经在进行的造舰计划。大批新型舰船造舰项目因经费原因下马,只有少量新型中小型舰艇服役。现有装备的维护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不少海军装备因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维护而完善率不高,事故频发。俄罗斯政府决心将俄罗斯海军作为一支战略力量来重整,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持续升级海军的装备[1][2]

起源

俄罗斯海军司令旗

俄罗斯海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到6世纪,东斯拉夫人拜占庭帝国作战的时期。最早的斯拉夫人舰队只有小型帆船划艇,既可用于航海也适用于比较宽阔的河流。到了9世纪和12世纪期间,基辅罗斯建立了自己的舰队,拥有近百艘两桅甚至三桅的帆船。历史记载诺夫哥罗德的居民甚至在波罗的海进行了海战。(例如,1187年的Sigtuna之围)。 ладьяLad'ya,译为海船)是诺夫哥罗德军队的主力战船(约30长,5到6米宽,2或3桅杆,装备冲角和投石机,大约可装载50至60人)。另外还有一些小型的帆船和划艇,比如ушкуиushkuy)用于内河,湖泊和滩涂航行。кочиkochi)和носадыnosady)则用于运输。

在16和17世纪之间,哥萨克用帆船和划艇和克里米亚汗国奥斯曼帝国爆发了多次海战。哥萨克人称它们为стругstrugs)。这些船通常可以运载约80名士兵。哥萨克舰队大约有80到100艘各种舰船。

在沙俄时代,俄国极力想夺取通向波罗的海黑海亚速海的出海口。到了17世纪末,俄罗斯人已经拥有了近海和部分远海的海战经验。沙皇米哈依尔一世在1636年建造了第一艘俄国产的三桅战舰。在1667年到1669年间,也在伏尔加地区建造了不少舰只,用于保障伏尔加河下游地区通向里海地区交通畅通。1668年,俄罗斯建造了可装载26门炮的号(俄语:Орёл,英语:eagle)。

在17,18世纪,俄国哥萨克和殖民开拓者用这些koch船,在白海航行,窥探勒拿河鄂毕河色楞格河流域,甚至远达阿穆尔河上游。毫无疑问,最著名的俄国探险家是謝苗·伊凡諾維奇·迭日涅夫,1648年他从北极海沿岸航行,绕过楚科奇半岛,通过白令海进入太平洋

俄罗斯帝国海军

圣彼得堡的帝俄海军部以镀金的尖塔撑起一个小型船状的金叶片而著名。

彼得大帝下令成立了俄罗斯帝国的正规海军。在1696年对抗奥斯曼帝国的亚速海战中,俄国人在沃羅涅日河建造了2艘战列舰,4艘火船,23艘炮舰和1300艘strugs船。在亚速海的要塞被攻占之后,俄国杜马认识到建设一支正规海军的重要性,并且在1696年10月20日,通过了建设海军的法案。这一天被认为是俄罗斯帝国海军的诞生日。

在1700-1721年间的大北方战争中,俄罗斯帝国建造了波罗的海舰队。在1703-1723年间,波罗的海舰队的主要基地都在圣彼得堡喀琅施塔得。最初,Vladimirsky Prikaz负责造舰。稍后,造舰被交由帝俄海军部负责。

海军宪章(1720)包括了俄罗斯海军的建军理念,指导思想,训练方式和大纲以及其作战原则。彼得大帝,Fyodor Matveyevich Apraksin,Alexey Senyavin,Naum Senyavin和Mikhail Golitsyn对俄罗斯帝国海军的建设起了很大作用。随后俄罗斯帝国海军还在Grigory Spiridov,Feodor Ushakov和Dmitry Senyavin的军事理念下得到了发展。

葉卡捷琳娜一世时期的俄土战争促使了黑海舰队的成立,其基地位于塞瓦斯托波尔和Kherson。从此时期俄罗斯帝国舰队开始进入地中海。1770年开始,Grigory Spiridov的舰队在Chesma之战中,远征多瑙河三角洲,摧毁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海军,从而在爱琴海获得了绝对性的优势。

在1799年的地中海远征中,烏沙科夫上將扶持了希腊人的七岛共和国,清除了爱奥尼亚诸岛的敌对势力。他的舰队还封锁了法国人在意大利的基地,如热那亚安科纳,还成功的突袭了那不勒斯罗马─因為這些功績,烏沙科夫在21世纪的今天被俄罗斯海军被称为其主保圣人。随后,Dmitry Senyavin成为帝俄海军的指挥者,他不断重申俄国人在亚地里亚海的势力范围,不断骚扰杜布洛夫尼克的海上贸易航道,以及在Athos之战中击溃奥斯曼帝国的海军(1807)。

在1803年到1855年间,俄国水手进行了超过40次环球航行和长距离航行,在对远东的探险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俄国人的航海成绩在别林斯高普“发现”南极这一事件中达到了顶峰。(第一个南极发现者在历史上仍有争议,但是俄国人别林斯高普的可能性最大)。

尽管帝俄海军有如此辉煌的历史,俄罗斯帝国落后的技术和经济却导致他们在19世纪上半叶的蒸汽船建造领域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方列强。在1826年,俄国人建造了他们第一艘蒸汽船Izhora号。在1853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蒸汽船和帆船相比仍然没有成为海战中的主导。在锡诺普战役中,Pavel Nakhimov领导下的帝俄海军成为历史上最后一次以帆船在重大海战中取胜的海军。在1854-1855年间的塞瓦斯托波尔之围中,俄国水手展示了如何联合海上和陆上一切力量来防卫海港。尽管俄国人还第一次在波罗的海布设水雷,并解除了太平洋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之围,塞瓦斯托波尔仍然在有条件的,保留了荣誉的前提下投降。在随后的巴黎条约中,俄国丧失了在黑海常驻海军以及拥有海军基地的权力。

因此,帝俄海军迅速淘汰了数量庞大的帆船,开始大力建设蒸汽船队。帝俄海军很快建成了铁壳炮舰Opyt号,以及俄海军第一艘铁甲舰,排水量超过一万吨的彼得大帝号(Pyotr Velikiy)。在1877年1月16日斯捷潘·馬卡羅夫为历史上第一个在海战中从船上发射鱼雷的指挥官。他也是第一个提出并且监工制造第一艘远洋破冰船葉爾馬克號Yermak)的人,并指挥此船进行了两次北极探险。几乎同一时间,Aleksey Krylov提出了floodability理论。

日俄战争前,帝俄海军被普遍视为世界第三大海军。结果帝俄远东舰队在旅顺口之围中被日本联合舰队彻底击溃,这次海战也是水雷第一次被用于攻击行动。随后波罗的海舰队向远东派出的增援舰只在对马海峡海战中几乎被全数歼灭。帝俄海军再一次遭受历史性的惨重失败。海军的失败导致了远东制海权的丧失,使得日本陆军获得了战争的主动权,更直接导致俄国陆军在远东的失败。

战后俄国深受刺激,迅速开始雄心勃勃的重建海军。不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尚未回复元气的俄国波罗的海舰队没起到很大的作用。而黑海舰队则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布雷,以防止奥斯曼帝国海军进入黑海。在俄国革命迫使俄国退出一战后,波罗的海舰队撤出了芬兰湾赫尔辛基塔林基地,撤回喀琅施塔得。

苏联海军

阿芙樂爾號巡洋艦

二战前

1917年俄国革命普遍得到了俄国水兵的大力支持。事实上,早在1905,俄国黑海舰队战列舰波将金号的水手就发生过起义。1906年的维亚普里革命中,起义水兵控制了赫尔辛基附近的许多岸防工事和要塞,但是在仍然对沙皇政府效忠的波罗的海舰队猛烈轰炸下,起义被镇压。

苏联海军的第一艘军舰,可以追溯到帝俄海军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它的号炮宣告十月革命的开始,它也因此成为苏联海军拥有的第一艘舰只。

1921年3月,喀琅施塔得起义爆发,但很快被托洛茨基以铁腕手段镇压。在这次暴乱之后,苏联海军的实力恢复得很慢。

30年代苏联开始大规模工业化,苏联的海军建设才进入正常轨道,但是直到卫国战争爆发,苏联海军仍然是一支弱小的海军。因此,二战中的苏联只有老旧的一战时期的战舰,以及一些30年代新造的巡洋舰驱逐舰和大量的鱼雷艇

二战时期

在二战中,波罗的海舰队被芬兰德国布设的水雷围困在列宁格勒和喀琅施塔得中,加上大量的空袭导致舰只损伤严重,基本上无所作为。不过苏联海军的潜艇部队却十分活跃。

在黑海上苏联则丢失了重要军港塞瓦斯托波尔。

而北方舰队的水面舰艇,在保卫西方通往摩尔曼斯克的北方航线中起了极大的作用。

冷战时期

冷战期间,苏联赋予其海军相当多的作战任务,作为海陆空核力量载体之一,苏联海军以摧毁美国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和航空母舰战斗群为直接战术任务,破坏北约的海上交通线,以及协助和保障地面部队在沿海地区作战的需要。[3]

苏联在冷战中很快建成了一支庞大的,以反舰导弹装备核潜艇和重型远洋舰只组成的海军。苏联海军拥有强大反舰火力的大批巡洋舰,驱逐舰。如基洛夫级光荣级,以及许多装备重型反舰导弹的小型舰只。

前苏联海军最多时曾同时拥有5艘航母,曾是当时世界上规模第二大的海军。前苏联的航母严格来说仅仅是重型载机巡洋舰,与美国海军的大型航母在作战能力和使用思想上有很大的不同,加上美军在海军航空兵的实力上对苏联有压倒性优势,因此前苏联航母的反舰和防空火力都十分强大。到了冷战末期,苏联海军才拥有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4]

苏联潜艇技术在水下速度和创立极限潜深实验方面居于领先地位。苏联海军拥有大量的攻击潜艇,比如維克托級,以及许多弹道导弹潜艇,苏联海军的台风级是世界上最大的潜艇。

现代俄罗斯海军

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
基洛夫級核巡洋艦
无畏级驱逐舰
戈尔什科夫级护卫舰
北風之神級核潛艇
基洛級改進型潛艇

编制

自2012年以来,俄罗斯海军总部(俄罗斯海军主要人员)再次位于圣彼得堡。 俄罗斯海军是义务兵服役一年(海军官兵)。 2006年,IISS评估有142000俄罗斯海军人员。 2008年征兵来看是减少到一年,一个主要的裁员和重组。 2008年,计划被宣布的总部海军部大楼在圣彼得堡,历史的俄罗斯帝国海军总部的位置。 海军人员最终将在2012年11月。 俄罗斯海军拥有四支舰队和一支区舰队:

艦艇

航空母舰(1艘)

航空母艦(1艘)
級別 照片 產地 舷號與服役時間 噸位 註釋
庫茲涅佐夫级航空母艦
 苏联
乌克兰尼古拉耶夫造船廠
庫茲涅佐夫號(063)/1991 59,100噸 大修中

巡洋舰(5艘)

巡洋艦(5艘)
級別 照片 產地 舷號與服役時間 噸位 註釋
基洛夫級巡洋艦(1144)
 苏联 納希莫夫海軍上將号(080)/1988
彼得大帝號(099)/1998
25,860噸 1艘服役中,1艘改裝中。
光榮級巡洋艦(1164)
 苏联 莫斯科號(121)/1983
烏斯季諾夫元帥號(055)/1986
瓦良格號(011)/1989
11,490噸 3艘现役

驱逐舰(12艘)

驱逐艦(12艘)
級別 照片 產地 舷號與服役時間 噸位 註釋
无畏级驱逐舰(1155)  苏联
库拉科夫中将号(626)/1981

特里巴特斯上将号(564)/1984 萨波什尼科夫元帅号(543)/1985 北莫尔斯克号(619)/1987 列夫琴科上将号(605)/1988 维诺格拉多夫上将号(572)/1988 哈尔拉莫夫上将号(678)/1989 潘捷列耶夫上将号(548)/1991 恰巴年科夫上将(650)/1999

7570吨 8艘服役中,1艘改装中
现代级驱逐舰(956)  苏联
快速号(715)/1989

坚持号(610)/1992
乌沙科夫上将号(474)/1993

7940噸 3艘服役中

护卫舰(19艘)

护卫艦(19艘)
級別 照片 產地 舷號與服役時間 噸位 註釋
戈尔什科夫级护卫舰(22350)  俄羅斯
戈尔什科夫元帅号(454)/2018

卡萨托诺夫元帅号(431)/2020

4500噸 2艘服役,1艘下水,3艘建造中
格里戈洛维奇级护卫舰(11356M)  俄羅斯
格里戈洛维奇上将号(745)/2016

埃森上将号(751)/2016

马卡洛夫上将号(799)/2017

4000噸 3艘服役中
守护级轻型护卫舰:(20380/20385)  俄羅斯
守护号(530)/2008

机灵号(531)/2011
敏捷号(532)/2013
坚强号(545)/2014
完美号(333)/2017
响亮号(335)/2018
俄羅斯英雄阿爾達爾·齊登扎波夫號(339)/2020
轟鳴號(337)/2020

2100吨/2300吨 8艘服役,2艘下水,3艘建造中
猎豹级轻型护卫舰(11661K)  俄羅斯
鞑靼斯坦号(691)/2003

达吉斯坦号(693)2012

2000吨 2艘服役中
不惧级护卫舰(11540)  苏联
不惧号(712)/1993

智者雅罗斯拉夫号(727)/2009

4400吨 2艘服役中
克里瓦克级护卫舰(1135)  苏联
美好号(801)/1981

好奇号(868)/1982

3575吨 2艘服役中

巡邏艦

巡邏艦
級別 照片 產地 舷號與服役時間 噸位 註釋
威斯利·比可夫级(22160)  俄羅斯 澤列諾多爾斯克造船廠英语Zelenodolsk Shipyard 瓦西里·贝科夫号(368)/2018
德米特里·罗加乔夫号(375)/2019
1700噸
暴徒級(21630/21631)
 俄羅斯
聖彼得堡海軍上將造船廠
澤列諾多爾斯克
阿斯特拉罕號(101/012)/2006
伏爾加頓斯克號(161/014)/2011
馬哈奇卡拉號(162/015)/2012
格拉德·斯維亞日斯克號(021)/2014
烏格里奇號(022)/2014
大烏斯秋格號(023)/2014
澤列內·多爾號(602/562)/2015
謝爾普霍夫號(603/563)/2015
上沃洛喬克號(609)/2018
奧列霍沃·祖耶沃號(626)/2018
印古什號(630)/2019
格賴沃龍號(600)/2021
500噸/949噸
紅帶蛛級英语Karakurt-class corvette(22800)  俄羅斯 梅季希號(567)/2018
蘇維埃茨克號(577)/2019
800噸

彈道導彈核潛艇(12艘)

彈道導彈核潛艇(12艘)
級別 照片 產地 舷號與服役時間 噸位 註釋
北风之神(955)、(955A)  俄羅斯 尤里多爾戈魯基號(K535)/2013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號(K550)/2013
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號(K551)/2014
弗拉基米爾大公號(K549)/2020
24000噸 4艘服役,1艘下水,3艘建造中
德尔塔级(667BDRM)、(667BDR)  苏联 賴贊號(K44)/1982
莫斯科州號(K51)/1984
葉卡捷琳堡號(K84)/1985
維爾霍圖里耶號(K64)/1986
布良斯克號(K117)/1988
卡累利阿號(K18)/1989
新莫斯科斯克號(K407)/1990
13000噸 7艘服役中
颱風级(941)  苏联 迪米特里頓斯科伊號(TK208)/1981 48000噸 1艘服役中

攻擊核潛艇(24艘)

攻擊核潛艇(24艘)
級別 照片 產地 舷號與服役時間 噸位 註釋
亚森级(885)  俄羅斯 北德文斯克號(K329)/2013 13800噸 1艘服役中,2艘下水,4艘建造中
奥斯卡级(949A)  苏联 伊爾庫茨克號(K132)/1987
沃羅涅日號(K119)/1988
斯摩棱斯克號(K410)/1990
車里雅賓斯克號(K442)/1990
特維爾號(K456)/1992
奧雷爾號(K266)/1992
鄂木斯克號(K186)/1993
托木斯克號(K150)/1996
20540噸 6艘服役中,2艘改裝中,1艘下水
阿库拉级(971)  苏联 布拉茨克號(K391)/1989
豹號(K317)/1990
馬加丹號(K331)/1990
狼號(K461)/1991
庫茲巴斯號(K419)/1992
金錢豹號(K328)/1992
虎號(K154)/1993
薩馬拉號
(K295)/1995
野豬號(K157)/1995
獵豹號(K335)/2001
12770噸 5艘服役中,5艘改裝中
塞拉II级(945A)  苏联 下諾夫哥羅德號(K534)/1990
普斯科夫號(K336)/1993
9100噸 2艘服役中
维克托III级(671RTMK)  苏联 奧布寧斯克號(B138)/1990
丹尼爾莫斯科夫斯基號(B414)/1990
坦波夫號(B448)/1992
7000噸 3艘服役中

常規動力潛艇(22艘)

常規動力潛艇(22艘)
級別 照片 產地 舷號與服役時間 噸位 註釋
拉达级(677)  俄羅斯 聖彼得堡號(B585)/2010 2700噸 1艘服役,1艘下水,1艘在建
薩羅夫級英语Russian submarine Sarov (B-90)(20120)  俄羅斯 萨罗夫号(B90)/2008 3950噸 1艘服役
基洛級改進型(636)  俄羅斯 新羅西斯克號(B261)/2014
頓河畔羅斯托夫號(B237)/2014
舊奧斯科爾號(B262)/2015
克拉斯諾達爾號
(B265)/2015
諾夫哥羅德號(B268)/2016
科爾皮諾號(B271)/2016
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B274)/2019
沃爾霍夫號(B603)/2020
3126噸 8艘服役中,2艘在建
基洛级(877)  苏联 德米特羅夫號(B806)/1986
雅羅斯拉夫號(B808)/1988
努爾拉特號(B394)/1998
卡盧加號(B800)/1988
烏斯季卡緬諾戈爾斯克號(B464)/1990
符拉迪克奧克兹號(B459)/1990
阿爾羅薩號(B871)/1990
馬格尼托哥爾斯克號(B471)/1990
阿穆爾河畔共青城號(B187)/1990
利佩茨克號(B177)/1991
克拉斯諾卡緬斯克號(B190)/1992
莫戈恰號(B345)/1994
3075噸 12艘服役中

兩棲攻擊舰

兩棲攻擊艦
級別 照片 產地 艦名 噸位 註釋
伊萬·羅戈夫級兩棲攻擊艦英语Project 23900 amphibious assault ship  俄羅斯 伊萬·羅戈夫號
米特倫凡·莫斯卡倫科號
25000噸 2艘在建

坦克登陸舰(23艘)

坦克登陸艦(23艘)
級別 照片 產地 艦名 噸位 註釋
伊凡格林級大型登陸艦(11711)  俄羅斯 伊凡格林号(135)/2018
彼得·莫爾古諾夫號(117)/2020
6600噸 2艘現役,2艘在建
蟾蜍級英语Ropucha-class landing ship(775)  苏联 BDK-91號(012)/1976
BDK-182號(027)/1976
BDK-55號(031)/1978
BDK-101號(066)/1981
BDK-98號(055)/1982
BDK-43號(127)/1983
BDK-58號(102)/1984
BDK-45號(016)/1985
BDK-60號(110)/1985
BDK-64號(158)/1986
BDK-46號(142)/1987
BDK-67號(156)/1988
BDK-54號(151)/1990
BDK-11號(077)/1991
BDK-61號(130)/1991
4080噸 15艘現役
短吻鱷級英语Alligator-class landing ship(1171)  苏联 BDK-10號(150)/1966
BDK-69號(148)/1968
尼古拉·維爾科夫號(081)/1974
尼古拉·菲爾琴科夫號(152)/1975
4360噸 4艘現役
歐洲野牛級氣墊登陸舰(12322)  苏联 埃文尼·科切什科夫號(770)/1990
莫爾多維亞號(782)/1991
555噸 2艘現役

海军航空兵

Il-38反潛巡邏机
MiG-29K艦載戰鬥機

四大舰队都有附属的海军航空兵部队。俄罗斯海军中战略地位比较重要的舰队,如北方舰队和太平洋舰队,拥有Tu-22M3轰炸机,可搭载超音速反舰导弹,以及反潛巡邏机Il-38Tu-142。战略地位相对比较低的波罗的海舰队和黑海舰队,则有Su-24和一些反潜/攻击直升机。规模比四大舰队小得多的在湖泊中作战的里海分舰队虽然有海军航空兵部队,但是只有运输飞机和一些直升机。

海军步兵

歐洲野牛級氣墊登陸舰于西方-2009演習
俄羅斯海軍步兵在加里寧格勒進行西方-2013演習

俄罗斯海军步兵是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中的两栖作战力量,等同于其他国家军事力量中的“海军陆战队”。但是与其他国家的海军陆战队通常只进行两栖登陆作战不同,俄罗斯海军步兵还有伞降和直升机机降训练,也装备陆军的重型武器,以增强其运载,作战方式的多样化。

俄军海军步兵包括太平洋舰队所属的第55师,以及北方舰队波罗的海舰队所属的海军步兵独立旅,以及黑海舰队和里海分舰队的海军步兵独立团。

造船厂

参见

参考文献

引用

  1. ^ 存档副本. [2007-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1). 
  2. ^ Russia's Navy gets ambitiou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ussian News & Information Agency
  3. ^ B N Makeyev, Voyenno-Morskiye Aspekty Natsionalnoy Bezopasnosti Rossii, Moscow: Komitet po Nerasprostraneniya i Kriticheskim Tekhnologiyam, 1997, p25, cited in Mikhail Tsypkin, Rudderless in a Storm: The Russian Navy 1992-2002, B58, Conflict Studies Research Centre, RMA Sandhurst, December 2002
  4. ^ "The Self-Designing High-Reliability Organization: Aircraft Carrier Flight Operations at Sea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ochlin, G. I.; La Porte, T. R.; Roberts, K. H. Footnote 39. Naval War College Review. Autumn, 1987, Vol. LI, No. 3.
  5. ^ IISS Military Balance 2006, Routledge, 2006, p.162

来源

网页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