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文 (货币单位)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218.102.136.29留言2021年2月19日 (五) 15:28 →‎中國大陸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以“文”为单位的大清宝钞

,亦作文錢,是一種貨幣單位,指一枚銅錢。為東亞漢字文化圈)古代最小的貨幣單位,起源於中國北宋,在日本室町時代傳入日本。在使用作為貨幣單位的地區,一文等如一元或一的千分之一。

各地的使用情形

東亞

1912年清朝滅亡,中華民國建立,建立之初地方曾短暫發行過「民國通寶」,直至1914年正式改用銀圓便停止使用孔方錢

香港

香港在19世紀時也使用文,稱為「香港一文」,幣值為一港元的千分之一,折合銀圓0.72毫(0.024克)。後改稱為「香港一千」就不再使用文的名稱。 粵語很多時將一圓叫作「一蚊」,有指正寫應該是「一文」

日本

文在日本從室町時代開始使用直到明治維新改用(新字体:)為貨幣為止。在江戶時代,一文相當於千分之一貫(貫文)。根據元禄13年(1700年)時的匯率,一文相當於四千分之一兩金幣、或0.015匁銀幣。現時的5日圆硬幣的重量,依然相等於一文硬幣的重量。根據一文錢幣的大小,一文後來也用來代表長度,一文約等於2.4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