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曲裾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曲裾当前版本,由Jeffchu2014留言 | 贡献编辑于2022年7月27日 (三) 18:36 注释:​ // Edit via Wikiplus)。这个网址是本页该版本的固定链接。

(差异) ←上一修订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修订→ (差异)
曲裾

曲裾,全稱曲裾袍,原稱繞襟袍。由於屬於上下分裁式,類似深衣,故又稱曲裾深衣繞襟深衣。曲裾袍右片衣襟接长,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经过背後,沒有縫在衣上的繫帶,以腰带繫住三角衽片的末梢來固定。这一状况可能就是古籍资料提到的「续衽钩边」。「」是衣襟。「续衽」是将衣襟接长。「钩边」是形容绕襟的样式。流行於先秦漢代

歷史

[编辑]

曲裾出现可能与漢族衣冠最初没有连裆的罩有关,下摆有了这样几重保护就合符礼儀,因此,曲裾深衣在未流行合襠袴的先秦至西汉较为流行。开始男女均可穿著。後來男子曲裾愈來愈少,曲裾作为女子衣装保留的时间相对长。曲裾袍衣長曳地,行不露足,具有含蓄、儒雅的特徵[1]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帛画中,妇女於脑后挽,鬓间插有首饰,老妇发上还明显地插有珠玉步摇。每人所穿的服装,尽管质地、颜色不一,但基本样式相同,都是宽袖紧身的绕襟深衣。衣服几经转折,绕至臀部,然后用绸带系束。老妇穿的服装,还绘有精美华丽的纹样,具有浓郁的时代特色。另外出土單繞曲裾實物。

從西安、徐州等地出土陶俑服饰可知[2],西汉曲裾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衣袖有宽窄两式,袖口大多镶边。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如穿几件衣服,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最多的达三层以上,現代稱之為“三重衣”。

东汉中后期至魏晋,女子深衣式微,襦裙成為女服主流,曲裾深衣自然也差不多销声匿迹。

參見

[编辑]

註釋

[编辑]
  1. ^ 看中國秦漢的服飾. [2016-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16). 
  2. ^ 博宝艺术网秦汉婦女曲裾. [2009-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