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英格蘭教會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基础条目 英格蘭教會属于维基百科哲學與宗教主题的基礎條目第五級。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英格蘭专题 (获评极高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英格蘭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英格兰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未评级未评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尚未接受评级。
 极高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已评为极高重要度
此評級可能僅依據专题质量标准所標示,歡迎提出修改、共識討論或重評。
英国专题 (获评未评級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英国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英国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未评级未评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尚未接受评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尚未接受评级。
基督教专题 (获评中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基督教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基督教相关条目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未评级未评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尚未接受评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已评为中重要度
宗教专题 (获评中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宗教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宗教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未评级未评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尚未接受评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已评为中重要度
組織专题 (获评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属于组织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组织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未评级未评  根据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尚未接受评级。
 未知  根据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尚未接受评级。

圣公会 seems to be different to 安立甘宗, it should be one of the 安立甘宗, isnt it? ---肚脐 (Talk) 16:00 2004年6月24日 (UTC)

只是中文翻譯名稱不同而以,指的都是同一個Angelican ---Djyang 03:20 2004年6月25日 (UTC)

2004-6-25 版本[编辑]

-修正錯誤:(1.)Catholic是universal, whole, general,中文是全部的,一般的,全世人的..等等,並沒有"正統"的意思在裡頭,也不是源自拉丁文,是希臘文[1],所代表的意義是"最原始的開放給所有人的,不分階級種族信仰的,那個基督使徒所建立的教會" (2.)正教的"正統"除了認為自己才是最原始的catholic Church的繼承者,同時最重要的強調自己是經過基督使徒"授權"(有點像英國女王用劍拍在接受爵位的人肩上,只是使徒是用手拍在接受的人身上。拿武俠小說來講就像掌門人傳位給弟子那樣)的人所傳下的,所以"catholic"和"orthodox"字面上所強調的論點有些不同。基於以上兩點刪掉錯誤的部份。 --Djyang 16:36 2004年6月25日 (UTC)

"Catholic"就是公禱書裡面的那一句“聖而公之教會”的意思。所以天主教的出版物叫做“公教報”。--石添小草 17:14 2004年6月25日 (UTC)
"catholic"是那個"公"而已,這字的原本含意很平常,請參見天主教裡頭的歷史那段。"聖而公之教會"英文是"holy catholic church" ,拉丁文和希臘文版本亦同---Djyang 17:26 2004年6月25日 (UTC)

条目名称有严重问题[编辑]

Church of England 无论如何不应该翻译成“英国”国教。在宗教方面,英国(即大不列颠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内部的英格兰、苏格兰、北爱尔兰地区是完全独立的,各有各的历史和现在。苏格兰有 Church of Scotland,北爱有 Church of Ireland (统管南北爱)。

称英格兰国教为英国国教,是严重错误。 —Msuker 2007年8月23日 (四) 10:48 (UTC)[回复]

你的理由是把名詞的歷史意義混為一談下的結果。“英国”国教的“英国”並不是指現在的「大不列颠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那個時代的英國還沒這麼大。我不反對用更精確的詞彙以適應時代的改變,但是至少請把眾多重定向頁一一修復。--百楽兎 2007年9月28日 (五) 01:18 (UTC)[回复]

1707年,英格兰王国已经不存在,此时中国(著名的给英吉利国王“敕书”的乾隆还没出生)只怕还不知道“英国”“英吉利”或者“英格兰”,根本不存在任何历史译名问题。从中文角度来说,“英国”一词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代表“英格兰”。清朝政府文件中常称的“英吉利”应该是English的误译/误解。此外,修正大错误,并不保证没有小错误,如果有其他重定向页面出现问题,这并不能成为不修改严重事实错误的理由,否则Wiki只怕就不要继续了。你要修改一个错误,请保证所有相关任何页面全部同时更新,否则别人就应该不加解释的回退,可能吗?—Msuker 2007年9月28日 (五) 07:21 (UTC)[回复]

「从中文角度来说,“英国”一词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代表“英格兰”」這根本是你個人的一家之言,「英國」一詞在中文中有時候是指「英格蘭」是事實,數不盡的華人和中文的歷史書籍就是這麼使用。但我不想跟你扯東扯西,前面我也說過我不反對用更精確的詞彙以適應時代的改變,但是請你在移動條目的同時也負起修復一堆重定向頁的責任,不要留給別人去收拾。我不想收拾,所以對我而言移動回去是最簡便的修復方法。--百楽兎 2007年9月28日 (五) 08:02 (UTC)[回复]

请指出你数不尽的华人和中文历史书籍中可查证的部分。否则,请参看英国条目、英格兰条目。如果阁下以为“英国”可以代表“英格兰”,怎么不在这两个条目中用你“数不尽”的资料的一小部分为根据,把英国条目做个消歧义?或者写:“英格兰”也可以简称“英国”?与此相关的历史、地理、政治、语言等诸多问题,都期盼阁下能用“数不尽”的资料不吝赐教。—Msuker 2007年9月28日 (五) 09:47 (UTC)[回复]

要参考一下英国和英格兰两个名称代表的内涵区别有多大,不妨看现在英国保守党领袖 David Cameron 在今年苏格兰议会选举前说的话:'I don't want to be Prime Minister of England - I want to be Prime Minister of the United Kingdom.' (关于原话新闻报道,见诸如链接。)按照阁下的意思,是不是这句话在中文里可以翻译成“我不想做英国首相 - 我想做英国首相”?说相声呢。—Msuker 2007年9月28日 (五) 10:15 (UTC)[回复]

隨便找兩條條目就能證明什麼呢?我隨便也能找到3條以上的條目:十字軍東征理查一世百年戰爭,再找10條也不是問題。光前面那三個例子就好了,你可以再去找相關書籍,看看它們的內容是否都如你所言『从中文角度来说,“英国”一词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代表“英格兰”』有這麼嚴謹,還是我所說的『「英國」一詞在中文中有時候是指「英格蘭」是事實』。老實說,我不想再跟你爭辯下去,因為『「英國」一詞在中文中有時候是指「英格蘭」』是既存的事實,爭辯既存的事實沒有意義。總歸一句,在移動條目的同時也請負起修復一堆重定向頁的責任,不要留給別人去收拾。你不負責任,我只好移動回去。--百楽兎 2007年9月28日 (五) 10:57 (UTC)[回复]
  • 三个翻译条目,就是阁下所谓的“数不尽”的华人和中文历史书籍了?只能说明这些条目的译者对于语言使用不严谨而已,而且实际条目内就有用语冲突,只能视作编辑疏漏,能冠上“历史书籍”?你要说明问题,烦劳阁下从“数不尽”的资料库中提供任何ISBN出版物、政府、新闻类媒体网站的这些词汇的使用情况。
  • 要说不谈实际用词,不妨只说阁下从几天前无故不说明回退编辑开始的一系列做法。在下驽钝,不知阁下是和余辈一样的Wiki使用者呢,还是有什么特权的神?为什么阁下可以订出“在移動條目的同時也請負起修復一堆重定向頁的責任”,否则“‘您’‘只好’移动回去”这样的规矩?如此迫不得已,实堪悲天悯人。而且阁下可以根据好恶,以自己“不想收拾”为理由,把正确或者更精确的名称改为错误或者不准确的名称?不知是将错就错,还是虱多不痒?
  • 从移动实际影响来说,所有重定向条目,随移动最多重定向至“英国国教会”,然后可以点击进入“英格兰国教会”主条目。如果有使用者发现两次重定向,修改的话最多几秒钟。和使用一个完全错误的主条目名称相比,其功过孰大孰小?而且,阁下指称是有“一堆”重定向页需要“修复”,在下不才,请问只知道主条目的使用者如何猜测所有“一堆”中每一个条目的名称?是不是以后所有Wiki的修改都要在“数不尽”的资料支持和“一堆”其他条目都已完善好的情况下,才能够进行?否则只怕要被阁下万般无奈的回退?说实话,第一次在Wiki看到这种“你不把另一个条目改成这样,我就把你的编辑回退”的威胁。
  • 能否劳驾阁下屈就看一看Wikipedia的方针指引:Wikipedia:编辑守则#编辑的乐趣第一,完美并不必要?—Msuker 2007年9月28日 (五) 12:16 (UTC)[回复]
其實這問題的癥結根本不在於英國與英格蘭的包含範圍之定義,而是維基百科應以「最廣為使用的譯名為主」而非「最正確的譯名為主」的政策,言下之意,或許在學理上稱呼為『英格蘭國教會』比較正確,但由於長年以來的錯誤使用,導致『英國國教會』的使用頻率高出許多的現狀。舉網路搜尋為例,我用google輸入『英格蘭國教會』搜尋結果為79,400筆[2] ,但如果輸入『英國國教會』則結果高達294,000筆[3],後者的使用頻率足足是前者的四倍,除此之外包括台灣的高中歷史教科書中都是使用『英國國教會』這般的稱呼,因此更驗證了在非網路環境的出版品裡面,會見到『英國國教會』的頻率還會更高。我認為要說明譯名的精確性完全可以在內文中做到也完全支持應該要有所說明,但是條目名稱這部份,請遵守維基百科以最廣為使用譯名為主的政策。—泅水大象 訐譙☎ 2007年9月28日 (五) 12:36 (UTC)[回复]
条目和名称的准确性可用性本来就是值得也应该讨论的。我提出条目的这个问题是在一个多月前,半个月内无人响应,然后作出的修改。结果出来一个什么也不讨论就回退的,追问后给出的理由是根据“数不尽”的历史书籍证明我混淆什么名词的历史意义,然后有什么“一堆”重定向页没修复,还以回退为威胁。实在是莫名其妙。—Msuker 2007年9月28日 (五) 12:49 (UTC)[回复]
先說聲對不起,其實當初Msuker兄提出問題時我曾注意到,但因為當時不知在忙啥沒有當場回應,事後就被淹沒在我數以千計的監視條目名單中了,未能及時提出說明。其實我個人在剛參與維基百科時也曾為了為何要選『最廣用譯名』而非『最正確譯名』的道理,傷腦筋了很久,但深思之後才慢慢理解,其實百科全書的條目名稱最大的作用是『方便搜尋』,而不是用條目名稱來說文解義的(那是內文的工作)。聯合王國這個國家在中文中被錯誤地簡稱為『英國』早已是錯了好幾百年改也改不了的現實,因此連帶地會將Church of England也用上『英國』來稱呼是其來有自,或許在學理上的確不夠精確,但是『英國』的名稱誤用這件事本身其實也變成了中文歷史的一環,這其實也是人類歷史之所以有趣的一件事吧!—泅水大象 訐譙☎ 2007年9月28日 (五) 13:05 (UTC)[回复]
TO Msuker
我只再寫最後一次「我不反對用更精確的詞彙以適應時代的改變,但是至少請把眾多重定向頁一一修復。」如果你不修復重定向頁,我就不支持你的修改。有哪些重定向頁要修正,請點擊左邊的「鏈入頁面」。
你的第一主張:『从中文角度来说,“英国”一词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代表“英格兰”』我已隨便找了三條條目就反駁了;而我的主張:『「英國」一詞在中文中有時候是指「英格蘭」是事實』你駁倒了嗎?現在你又主張:『烦劳阁下从“数不尽”的资料库中提供任何ISBN出版物、政府、新闻类媒体网站的这些词汇的使用情况』,是不是我只要找到一個你就要承認你錯了?若是,我馬上找給你。否則若仍不能說服你,我何必浪費時間。--百楽兎 2007年9月28日 (五) 13:14 (UTC)[回复]
不反对改名,但结果是回退改名,好厉害的逻辑。“在移動條目的同時也請負起修復一堆重定向頁的責任”是Wiki的规定还是阁下同样逻辑的结果?能否说服我,有关系吗?Wiki准则什么时候看重过说服任何一个特定的用户了?阁下有可查证的准确资料,缘何不提供出来帮助改进中文Wiki?却在此指摘编排别的用户的责任?
有相关讨论,不发言光回退;知道其它页面出现问题,“不想收拾”;有“数不尽”的资料,不给出任何一个;标指其他用户“混淆名词历史含义”,但讨论中一字不解释“正确”的历史含义。阁下居然还在此安插责任给别人,滑天下之大稽。
名称实际问题,我觉得现修改条目可以达到澄清误解的目的,不表示反对。—Msuker 2007年9月28日 (五) 13:33 (UTC)[回复]
算了,不想理你了,說不通。--百楽兎 2007年9月28日 (五) 13:37 (UTC)[回复]
可惜可惜,阁下旁征博引,更加有“数不尽”的历史书籍的知识内涵,却不能加以赐教一二,实在是鄙人为学一大憾事。走好。—Msuker 2007年9月28日 (五) 13:43 (UTC)[回复]

外部链接已修改[编辑]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英國國教會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7月19日 (三) 05:08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