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瑪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哈瑪星
地方
哈瑪星臺灣鐵道館
哈瑪星在高雄市的位置
哈瑪星
哈瑪星
坐标:22°37′20.5″N 120°16′16.5″E / 22.622361°N 120.271250°E / 22.622361; 120.271250坐标22°37′20.5″N 120°16′16.5″E / 22.622361°N 120.271250°E / 22.622361; 120.271250
國家 中華民國
縣市 高雄市
市轄區鼓山區
时区NSTUTC+8
郵遞區號804
電話區號07
※座標位置為哈瑪星代天宮舊高雄市役所址)
哈瑪星
位於鼓山三角公園內的哈瑪星地名告示牌
汉语名称
繁体字 哈瑪星
简化字 哈玛星
日语名称
汉字 濱線(浜線)

哈瑪星是位於台灣高雄市鼓山區的一個地方,泛指現今五福四路鐵路平交道的交會處以南,至鼓山漁港、漁市場,東至高雄港車站一帶的臨港線鐵路(已停用),西至哨船頭東側。開發於日治時代臺南廳打狗支廳廳舍高雄郡役所、高雄街役場、高雄市役所都曾設於此,曾是高雄的政經中心,今日則成為高雄的觀光地區之一。

歷史[编辑]

哈瑪星原本是海域,台灣日治時期時,日本當局在高雄建立港口,為了疏濬航道,於是利用淤泥填海造陸而形成。「哈瑪星」此名稱的由來,是因為當地有兩條濱海鐵路通往商港、漁港和漁市場,日語稱為「濱線」(注音假名はません羅馬字:Hamasen),當地居民以臺灣話轉譯稱之為「哈瑪星」(Há-má-seng)[1]

哈瑪星一帶在日治時期分屬壽町新濱町湊町等行政區,都是海埔新生地。而從新濱町港邊至渡船頭邊的漁市場有一條專為轉運鮮魚的濱海鐵路,且因該地區的各種行業幾乎皆與港區及濱線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後來哈瑪星即泛指今南鼓山地區。

哈瑪星設立的「打狗停車場」(今高雄港車站)為縱貫鐵道的終點。附近不但是高雄市政經中心,更是高雄港現代化發展的起源地,曾是當地最繁榮的地區。1917年完工的臺南廳打狗支廳廳舍即位於哈瑪星;1920年廢廳改州,打狗支廳廳舍續用為高雄州高雄郡郡役所,1924年廢高雄郡,郡役所改為高雄警察署。此外1920年高雄郡下轄高雄街的街役場亦位於哈瑪星,1924年高雄設市,街役場續用為市役所,直到1939年新高雄市役所完工才遷移,足見哈瑪星曾是高雄的政經中心。但因市中心東移而慢慢沒落;近年來則朝著觀光等方向發展,並因捷運西子灣站和輕軌哈瑪星站的興建而形成新的商圈。

景點[编辑]

  • 原愛國婦人會
    原愛國婦人會
  • 三和銀行
    三和銀行
  • 山形屋
    山形屋
  • 貿易商大樓
    貿易商大樓
  • 新濱町一丁目連棟紅磚街屋
    新濱町一丁目連棟紅磚街屋
  • 新濱老街廓
    新濱老街廓
  • 新濱老街廓(打狗文史再興會社)
    新濱老街廓(打狗文史再興會社)
  • 新濱老街廓(一二三亭)
    新濱老街廓(一二三亭)
  • 原鼓山魚市場
    原鼓山魚市場
  • 王沃故居
    王沃故居
  • 鼓波洋樓
    鼓波洋樓
  • 打狗鐵道故事館
    打狗鐵道故事館
  • 打狗鐵道故事館
    打狗鐵道故事館
  • 打狗水道淨水池
    打狗水道淨水池
  • 高雄武德殿
    高雄武德殿
  • 高雄代天宮
    高雄代天宮
  • 西國第一番
    西國第一番
  • 打狗外國人墓園
    打狗外國人墓園
  • 四海之家歷史建築紀念公園
    四海之家歷史建築紀念公園
  • 棧貳庫 KW2
    棧貳庫 KW2
  • 棧貳庫 KW2
    棧貳庫 KW2
  • 高雄忠烈祠(原高雄神社)
    高雄忠烈祠(原高雄神社)
  • 位在哈瑪星鼓山一路旁的高雄港站調車場側門。
    位在哈瑪星鼓山一路旁的高雄港站調車場側門。
  • 位在哈瑪星的鼓山輪渡站。
    位在哈瑪星的鼓山輪渡站
  • 連結鹽埕及鼓山兩區,已拆除的公園陸橋
    連結鹽埕及鼓山兩區,已拆除的公園陸橋
  • 哈瑪星文化園區藝術作品–生生不息
    哈瑪星文化園區藝術作品–生生不息
  • 哈瑪星文化園區內的守護樹
    哈瑪星文化園區內的守護樹
  • 哈瑪星文化園區內展示的早期火車頭
    哈瑪星文化園區內展示的早期火車頭
  • 哈瑪星文化園區藝術作品–山
    哈瑪星文化園區藝術作品–山
  • 哈瑪星文化園區藝術作品–旅行箱
    哈瑪星文化園區藝術作品–旅行箱
  • 哈瑪星文化園區藝術作品–看! 鋼鐵的聲音
    哈瑪星文化園區藝術作品–看! 鋼鐵的聲音
  • 從哈瑪星文化園區遠眺萬壽山
    從哈瑪星文化園區遠眺萬壽山
  • 自公園陸橋觀景台俯瞰哈瑪星文化園區
    自公園陸橋觀景台俯瞰哈瑪星文化園區
  • 地方組織[编辑]

    事件年表[编辑]

    • 1912年,歷時四年、共分六期、面積達60,570坪的湊町埋立工程宣告完成[3],今天的哈瑪星也正式誕生。
    • 1920年,文學家佐藤春夫受到在山下町開設「東齒科醫院」的朋友東熙市邀請,來臺灣旅行三個多月,曾居住在千光路上的東齒科醫院[2]
    • 1923年4月21日下午一點二十八分,時任皇太子的昭和天皇裕仁從臺南抵達高雄驛,並前往高雄州廳高雄第一尋常高等小學校,夜宿於壽山館
    • 1933年,高雄市役所委託畫家小澤秋成繪製「高雄紹介」系列風景繪葉書 ,以哈瑪星為背景繪製〈 春の湊町〉等作品[4]
    • 1945年,高雄大空襲,雙葉國民學校(舊高雄市役所)等建築遭炸毀,戰後於原址興建高雄代天宮[5]
    • 2005年,鼓山國小校長劉城晃連夜強拆高雄市文化局評定為歷史建物的「四海之家旅社」,被高雄市綠色協會等組織控告涉嫌背信及毀損建築物罪[6]。經搶救後,殘留建築遺跡被規劃為「四海之家歷史建築紀念公園」[7]
    • 2012年4月8日,哈瑪星殘存的日本時代建築群,廣三用地,因為地權所有為高雄市政府,公告三月將進行土地查估,打算拆除老屋,改建成停車場或公園,使得在地文化團體以及居住在老屋的居民,走上街頭表達強烈抗議[8]
    • 2015年4月29日,哈瑪星居民與中山大學師生,在西子灣隧道口抗議大量遊覽車爆量湧入,影響居住品質,呼籲市府立即總量管制大型巴士進入[9]
    • 2015年8月23日,因臺鐵局打算將有著百年歷史的高雄港站綠地招標出售,哈瑪星願景聯盟等文史團體號召市民到鐵道園區放風箏,拒絕車站分區招商租售[10]
    • 2016年,文化部提出「再造歷史現場」計畫,高雄市府提出於哈瑪星進行「再造歷史現場計畫-興濱計畫」[11]
    • 2017年10月,高雄市政府交通局在哈瑪星舉辦第三屆生態交通全球盛典(Ecomobility World Festival)[12]

    相關著作[编辑]

    • 1998,張守真,《哈瑪星風華》[13]
    • 1998,哈瑪星社區營造工作室,《哈瑪星築夢記 :來自西子灣的社區改造經驗》
    • 1999,高雄市中正文化中心管理處,《海洋的鏡像: 哈瑪星導覽手冊》
    • 2002,王家祥,《我住在哈瑪星的漁人碼頭》
    • 2004,楊玉姿、張守真,《哈瑪星的文化故事》
    • 2008,王聰威,《濱線女兒──哈瑪星思戀起》
    • 2008,米果,《朝顏時光》
    • 2009,洪素麗,《哈瑪星 :散文小說木刻素描集》
    • 2010,劉文放,《高雄市旗鼓地區之文學地景書寫研究》
    • 2012,王儀君、孫小玉、李美文,《哈瑪星文化研究》
    • 2012,謝明勳 ,《打狗驛站百年物語》
    • 2012,郭美芳、劉益昌、蔡侑樺、許勝發、陳坤毅、蔡佩蓉 ,《南岬歲月:壽山人文環境教育篇》 
    • 2013,打狗文史再興會社,《濱線追憶: 哈瑪星的五四三》[14]
    • 2014,《藍鯨》創刊號特輯「哈瑪星」[15]
    • 2015,打狗文史再興會社,《新濱木工班— 一場關於文化及城市再興運動》
    • 2015,李文環、蔡侑樺、黃于津、蔡佩蓉、佘健源,《高雄港都首部曲:哈瑪星》
    • 2017,行政法人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哈瑪星物語》
    • 2018,李文環、蔡佩蓉,《打狗公園野望》

    相關名人[编辑]

    參考資料[编辑]

    1. ^ 林曙光. 哈馬生、銀行. 打狗瑣談. 春暉. 1994: 284–286. ISBN 9579347050. 
    2. ^ 2.0 2.1 河野龍也. 佐藤春夫『南方紀行』の中国近代(三)─東熈市と鄭享綬─ (PDF). 實踐國文學. 2013-10, 84: 50-67 [2023-08-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11-26) –通过国立情報学研究所. 
    3. ^ Jon. 發現老高雄 - 哈瑪星的誕生. Pixnet. 2008年11月27日 [2015年12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5日) (中文(臺灣)). 1912年(大正元年),歷時四年,共分六期,面積達60,570坪的湊町埋立工程宣告完成,今天的哈瑪星也正式誕生。這片領台後的第一號海埔新生地,吸引了當時日本各工程領域的菁英前來大顯身手。此時的湊町,不僅有寬廣的街道、新穎的建築,更有現代化的自來水與電氣設施。此外,緊臨港口與停車場(火車站)的地理優勢,更使得地價飛漲,金融業與商業蓬勃發展,而湊町也成為近代高雄都市化的濫觴。 
    4. ^ 中華民國文化部. 春之湊町-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3-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4) (中文(臺灣)). 
    5. ^ 黃于津. 見築百講 高雄代天宮 Architechture 054:Daitian Temple.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2023-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30). 
    6. ^ 校內古蹟變遺蹟 綠色文化團體怒告校長. 大紀元. [2023-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2) (中文(臺灣)). 
    7. ^ 自由時報電子報. 四海之家 將建紀念公園 - 地方 - 自由時報電子報. news.ltn.com.tw. 2009-12-25 [2023-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4) (中文(臺灣)). 
    8. ^ 郭志榮、陳志昌. 都更‧哈瑪星. 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2012年4月8日 [2019年9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9月10日) (中文(臺灣)). 哈瑪星,高雄一個曾經光輝,後來沒落的港口舊市區。近年來因為觀光發展,城市快速更新,讓歷史慢慢消失。當最後一片歷史建築群,將被拆除改建,愛惜哈瑪星歷史的人,群起上街,反對沒有歷史的都市更新… 
    9. ^ 劉宥廷、謝明祚. 哈瑪星人扛大砲抗議 拒陸客遊覽車進入. 中國時報. 2015年4月29日 [2015年12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月6日) (中文(臺灣)). 高雄市哈瑪星一帶居民與中山大學師生,今日前往中山大學隧道路口抗議大量遊覽車進入,讓居民也飽受塞車造成廢氣污染。居民還抬出道具清朝大砲,要市府立即總量管制大型遊覽車進入。 
    10. ^ 陳維鈞、劉星君、徐如宜. 高雄鐵道園區開發案 正反方互嗆. 聯合報. 2015年8月23日 [2015年12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9月25日) (中文(臺灣)). 被台鐵視為償債重要財源之一的高雄港鐵道園區開發案,反對開發的哈瑪星願景聯盟昨天號召近四百多人到園區放風箏,呼籲全區保留,但台鐵工會也組團到場發表聲明,「反對粗暴式、顧頭不顧尾、自私自利凍結式全區保存」。 
    11. ^ 中時新聞網. 高雄市「見城」「興濱」計畫獲文化部大手筆補助 - 生活. 中時新聞網. 2016-07-28 [2023-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4) (中文(臺灣)). 
    12. ^ 高雄市政府交通局. 2017 高雄生態交通全球盛典─哈瑪星生態交通示範計畫 (PDF). 城市發展 (高雄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2016-06-01, (20): 26-46 [2023-08-14]. ISBN 30017791 请检查|isbn=值 (帮助).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6-23). 
    13. ^ 張守真. 高雄市文獻委員會編纂組 , 编. 哈瑪星風華. 謝慶漳攝影. 高雄市: 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1998 [2023-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4). 
    14. ^ 黃良傑. 〈南部〉「書」發「濱線追憶」 守護哈瑪星文史. 自由時報. 2013-11-24: 1 [2015-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30) (中文(臺灣)). 
    15. ^ 黑潮文化. 探訪臺灣城鎮鄉村文化,《藍鯨》創刊號介紹高雄「哈瑪星」. BIOS Monthly. 2014-05-28: 1 [2015-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 (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