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纪年
外观
汉朝纪年中,汉初纪年,袭前代旧制,以帝王纪年,至汉武帝始用年号。汉初用沿用秦之《顓頊曆》,且仍以汉仍为水德,故以十月为岁首。如汉元年十月仍为前207年,而前206年之十月则为汉二年之首月。汉武帝太初元年,太中大夫公孙卿、壶遂、太史令司马迁上书汉武帝请求重订律历,改正朔,易服色。汉武帝采纳,同年颁行由司马迁等人编著的《太初历》改岁首为正月。
西汉
[编辑]太祖高帝
[编辑]高帝 | 元年 | 2年 | 3年 | 4年 | 5年1 | 6年 | 7年 | 8年 | 9年 | 10年 | 11年 | 12年2 |
---|---|---|---|---|---|---|---|---|---|---|---|---|
西元 | 前206年 | 前205年 | 前204年 | 前203年 | 前202年 | 前201年 | 前200年 | 前199年 | 前198年 | 前197年 | 前196年 | 前195年 |
干支 | 乙未 | 丙申 | 丁酉 | 戊戌 | 己亥 | 庚子 | 辛丑 | 壬寅 | 癸卯 | 甲辰 | 乙巳 | 丙午 |
注:
孝惠帝
[编辑]孝惠帝 | 元年 | 2年 | 3年 | 4年 | 5年 | 6年 | 7年1 |
---|---|---|---|---|---|---|---|
西元 | 前194年 | 前193年 | 前192年 | 前191年 | 前190年 | 前189年 | 前188年 |
干支 | 丁未 | 戊申 | 己酉 | 庚戌 | 辛亥 | 壬子 | 癸丑 |
注:
高后(吕后)1
[编辑]高后 | 元年 | 2年 | 3年 | 4年 | 5年 | 6年 | 7年 | 8年2 |
---|---|---|---|---|---|---|---|---|
西元 | 前187年 | 前186年 | 前185年 | 前184年 | 前183年 | 前182年 | 前181年 | 前180年 |
干支 | 甲寅 | 乙卯 | 丙辰 | 丁巳 | 戊午 | 己未 | 庚申 | 辛酉 |
注:
- 1、孝惠帝去世,吕后先后立两少帝,称制,故史家一般以高后记年;
- 2、高后八年七月辛巳,吕后驾崩;九月庚申,以周勃、陈平为首的原高祖之功臣与刘氏皇族发动政变,诛除吕氏外戚。群臣立代王为皇帝,后九月已酉晦,代王入长安为帝,是为汉文帝。
太宗孝文帝
[编辑]孝文帝 | 前元年 | 2年 | 3年 | 4年 | 5年 | 6年 | 7年 | 8年 | 9年 | 10年 | 11年 | 12年 | 13年 | 14年 | 15年 | 16年1 |
---|---|---|---|---|---|---|---|---|---|---|---|---|---|---|---|---|
西元 | 前179年 | 前178年 | 前177年 | 前176年 | 前175年 | 前174年 | 前173年 | 前172年 | 前171年 | 前170年 | 前169年 | 前168年 | 前167年 | 前166年 | 前165年 | 前164年 |
干支 | 壬戌 | 癸亥 | 甲子 | 乙丑 | 丙寅 | 丁卯 | 戊辰 | 己巳 | 庚午 | 辛未 | 壬申 | 癸酉 | 甲戌 | 乙亥 | 丙子 | 丁丑 |
孝文帝 | 后元年 | 2年 | 3年 | 4年 | 5年 | 6年 | 7年2 | |||||||||
西元 | 前163年 | 前162年 | 前161年 | 前160年 | 前159年 | 前158年 | 前157年 | |||||||||
干支 | 戊寅 | 己卯 | 庚辰 | 辛巳 | 壬午 | 癸未 | 甲申 |
注:
孝景帝
[编辑]孝景帝 | 前元年 | 2年 | 3年 | 4年 | 5年 | 6年 | 7年 | 中元年 | 2年 | 3年 | 4年 | 5年 | 6年 |
---|---|---|---|---|---|---|---|---|---|---|---|---|---|
西元 | 前156年 | 前155年 | 前154年 | 前153年 | 前152年 | 前151年 | 前150年 | 前149年 | 前148年 | 前147年 | 前146年 | 前145年 | 前144年 |
干支 | 乙酉 | 丙戌 | 丁亥 | 戊子 | 己丑 | 庚寅 | 辛卯 | 壬辰 | 癸巳 | 甲午 | 乙未 | 丙申 | 丁酉 |
孝景帝 | 后元年 | 2年 | 3年 | ||||||||||
西元 | 前143年 | 前142年 | 前141年 | ||||||||||
干支 | 戊戌 | 己亥 | 庚子 |
世宗孝武帝
[编辑]漢武帝 | 建元元年 | 2年 | 3年 | 4年 | 5年 | 6年 | 元光元年 | 2年 | 3年 | 4年 | 5年 | 6年 |
---|---|---|---|---|---|---|---|---|---|---|---|---|
西元 | 前140年 | 前139年 | 前138年 | 前137年 | 前136年 | 前135年 | 前134年 | 前133年 | 前132年 | 前131年 | 前130年 | 前129年 |
干支 | 辛丑 | 壬寅 | 癸卯 | 甲辰 | 乙巳 | 丙午 | 丁未 | 戊申 | 己酉 | 庚戌 | 辛亥 | 壬子 |
漢武帝 | 元朔元年 | 2年 | 3年 | 4年 | 5年 | 6年 | 元狩元年 | 2年 | 3年 | 4年 | 5年 | 6年 |
西元 | 前128年 | 前127年 | 前126年 | 前125年 | 前124年 | 前123年 | 前122年 | 前121年 | 前120年 | 前119年 | 118年 | 前117年 |
干支 | 癸丑 | 甲寅 | 乙卯 | 丙辰 | 丁巳 | 戊午 | 己未 | 庚申 | 辛酉 | 壬戌 | 癸亥 | 甲子 |
漢武帝 | 元鼎元年 | 2年 | 3年 | 4年 | 5年 | 6年 | 元封元年 | 2年 | 3年 | 4年 | 5年 | 6年 |
西元 | 前116年 | 前115年 | 前114年 | 前113年 | 前112年 | 前111年 | 前110年 | 前109年 | 前108年 | 前107年 | 106年 | 前105年 |
干支 | 乙丑 | 丙寅 | 丁卯 | 戊辰 | 己巳 | 庚午 | 辛未 | 壬申 | 癸酉 | 甲戌 | 乙亥 | 丙子 |
漢武帝 | 太初元年1 | 2年 | 3年 | 4年 | 天汉元年 | 2年 | 3年 | 4年 | 太始元年 | 2年 | 3年 | 4年 |
西元 | 前104年 | 前103年 | 前102年 | 前101年 | 前100年 | 前99年 | 前98年 | 前97年 | 前96年 | 前95年 | 前94年 | 前93年 |
干支 | 丁丑 | 戊寅 | 己卯 | 庚辰 | 辛巳 | 壬午 | 癸未 | 甲申 | 乙酉 | 丙戌 | 丁亥 | 戊子 |
漢武帝 | 征和元年 | 2年 | 3年 | 4年 | 后元元年 | 2年 | ||||||
西元 | 前92年 | 前91年 | 前90年 | 前89年 | 前88年 | 前87年 | ||||||
干支 | 己丑 | 庚寅 | 辛卯 | 壬辰 | 癸巳 | 甲午 |
注:
- 1、太中大夫公孙卿、壶遂与太史令司马迁上书汉武请求重订律历,改正月,为汉武帝采纳。《太初历》起用,故从太初二年起以正月为岁首。故太初元年共15个月,即前105年十月——前104年十二月。
- 2、武帝后元二年二月丁卯,汉武帝崩于五柞宫,戊辰,太子刘弗陵继位,是为汉昭帝。
孝昭帝
[编辑]孝昭帝 | 始元元年 | 2年 | 3年 | 4年 | 5年 | 6年 | 元凤元年 | 2年 | 3年 | 4年 | 5年 | 6年 | 元平元年1 |
---|---|---|---|---|---|---|---|---|---|---|---|---|---|
西元 | 前86年 | 前85年 | 前84年 | 前83年 | 前82年 | 前81年 | 前80年 | 前79年 | 前78年 | 前77年 | 前76年 | 前75年 | 前74年 |
干支 | 乙未 | 丙申 | 丁酉 | 戊戌 | 己亥 | 庚子 | 辛丑 | 壬寅 | 癸卯 | 甲辰 | 乙巳 | 丙午 | 丁未 |
注:
- 1、四月癸未,昭帝崩于未央宮,无嗣,霍光立汉武帝孙昌邑王刘贺。
- 2、六月丙寅昌邑王继皇帝位,癸巳,霍光废昌邑王。昌邑王在位共27日。
- 3、七月霍光议立汉武帝曾孙刘病已(卫太子刘据之孙)为皇帝。庚申,刘病已入未央宫,封阳武侯,即日即皇帝位,是为汉宣帝。
中宗孝宣帝
[编辑]孝宣帝 | 本始元年 | 2年 | 3年 | 4年 | 地节元年 | 2年 | 3年 | 4年 | 元康元年 | 2年 | 3年 | 4年 | 神爵元年 |
---|---|---|---|---|---|---|---|---|---|---|---|---|---|
西元 | 前73年 | 前72年 | 前71年 | 前70年 | 前69年 | 前68年 | 前67年 | 前66年 | 前65年 | 前64年 | 前63年 | 前62年 | 前61年 |
干支 | 戊申 | 己酉 | 庚戌 | 辛亥 | 壬子 | 癸丑 | 甲寅 | 乙卯 | 丙辰 | 丁巳 | 戊午 | 己未 | 丁未 |
孝宣帝 | 2年 | 3年 | 4年 | 五凤元年 | 2年 | 3年 | 4年 | 甘露元年 | 2年 | 3年 | 4年 | 黄龙元年 | |
西元 | 前60年 | 前59年 | 前58年 | 前57年 | 前56年 | 前55年 | 前54年 | 前53年 | 前52年 | 前51年 | 前50年 | 前49年 | |
干支 | 辛酉 | 壬戌 | 癸亥 | 甲子 | 乙丑 | 丙寅 | 丁卯 | 戊辰 | 己巳 | 庚午 | 辛未 | 壬申 |
孝元帝
[编辑]孝元帝 | 始元元年 | 2年 | 3年 | 4年 | 5年 | 永光元年 | 2年 | 3年 | 4年 | 5年 | 建昭元年 | 2年 | 3年 | 4年 | 5年 | 竟宁元年 |
---|---|---|---|---|---|---|---|---|---|---|---|---|---|---|---|---|
西元 | 前48年 | 前47年 | 前46年 | 前45年 | 前44年 | 前43年 | 前42年 | 前41年 | 前40年 | 前39年 | 前38年 | 前37年 | 前36年 | 前35年 | 前34年 | 前33年 |
干支 | 癸酉 | 甲戌 | 乙亥 | 丙子 | 丁丑 | 戊寅 | 己卯 | 庚辰 | 辛巳 | 壬午 | 癸未 | 甲申 | 乙酉 | 丙戌 | 丁亥 | 戊子 |
孝成帝
[编辑]孝成帝 | 建始元年 | 2年 | 3年 | 4年 | 河平元年 | 2年 | 3年 | 4年 | 阳朔元年 | 2年 | 3年 | 4年 | 鸿嘉元年 |
---|---|---|---|---|---|---|---|---|---|---|---|---|---|
西元 | 前32年 | 前31年 | 前30年 | 前29年 | 前28年 | 前27年 | 前26年 | 前25年 | 前24年 | 前23年 | 前22年 | 前21年 | 前20年 |
干支 | 己丑 | 庚寅 | 辛卯 | 壬辰 | 癸巳 | 甲午 | 乙未 | 丙申 | 丁酉 | 戊戌 | 己亥 | 庚子 | 辛丑 |
孝成帝 | 2年 | 3年 | 4年 | 永始元年 | 2年 | 3年 | 4年 | 元延元年 | 2年 | 3年 | 4年 | 绥和元年 | 2年 |
西元 | 前19年 | 前18年 | 前17年 | 前16年 | 前15年 | 前14年 | 前13年 | 前12年 | 前11年 | 前10年 | 前9年 | 前8年 | 前7年 |
干支 | 壬寅 | 癸卯 | 甲辰 | 乙巳 | 丙午 | 丁未 | 戊申 | 己酉 | 庚戌 | 辛亥 | 壬子 | 癸丑 | 甲寅 |
孝哀帝
[编辑]孝哀帝 | 建平元年 | 2年 | 3年 | 4年 | 元寿元年 | 2年 |
---|---|---|---|---|---|---|
西元 | 前6年 | 前5年 | 前4年 | 前3年 | 前2年 | 前1年 |
干支 | 乙卯 | 丙辰 | 丁巳 | 戊午 | 己未 | 庚申 |
孝平帝
[编辑]孝平帝 | 元始元年 | 2年 | 3年 | 4年 | 5年 |
---|---|---|---|---|---|
西元 | 1年 | 2年 | 3年 | 4年 | 5年 |
干支 | 辛酉 | 壬戌 | 癸亥 | 甲子 | 乙丑 |
王莽(摄政)
[编辑]王莽 | 居摄元年 | 2年 | 始初元年 |
---|---|---|---|
西元 | 6年 | 7年 | 8年 |
干支 | 丙寅 | 丁卯 | 戊辰 |
新朝
[编辑]王莽
[编辑]王莽 | 始建国元年 | 2年 | 3年 | 4年 | 5年 | 天凤元年 | 2年 | 3年 | 4年 | 5年 | 6年 | 地皇元年 | 2年 | 3年 | 4年1 |
---|---|---|---|---|---|---|---|---|---|---|---|---|---|---|---|
西元 | 9年 | 10年 | 11年 | 12年 | 13年 | 14年 | 15年 | 16年 | 17年 | 18年 | 19年 | 20年 | 21年 | 22年 | 23年 |
干支 | 己巳 | 庚午 | 辛未 | 壬申 | 癸酉 | 甲戌 | 乙亥 | 丙子 | 丁丑 | 戊寅 | 己卯 | 庚辰 | 辛巳 | 壬午 | 癸未 |
注:
- 1、此年亦为汉更始帝更始元年。二月,辛巳朔,刘玄即皇帝位,改元更始。九月,戊申朔,汉兵攻入长安,商人杜吴杀王莽,莽首传诣宛,新莽败亡。
更始朝
[编辑]更始帝
[编辑]更始帝 | 更始元年1 | 2年 | 3年2 |
---|---|---|---|
西元 | 23年 | 24年 | 25年 |
干支 | 癸未 | 甲申 | 乙酉 |
注:
东汉
[编辑]世祖光武帝
[编辑]光武帝 | 建武元年 | 2年 | 3年 | 4年 | 5年 | 6年 | 7年 | 8年 | 9年 | 10年 | 11年 | 12年 | 13年 | 14年 | 15年 | 16年 | 17年 |
---|---|---|---|---|---|---|---|---|---|---|---|---|---|---|---|---|---|
西元 | 25年 | 26年 | 27年 | 28年 | 29年 | 30年 | 31年 | 32年 | 33年 | 34年 | 35年 | 36年 | 37年 | 38年 | 39年 | 40年 | 41年 |
干支 | 乙酉 | 丙戌 | 丁亥 | 戊子 | 己丑 | 庚寅 | 辛卯 | 壬辰 | 癸巳 | 甲午 | 乙未 | 丙申 | 丁酉 | 戊戌 | 己亥 | 庚子 | 辛丑 |
光武帝 | 18年 | 19年 | 20年 | 21年 | 22年 | 23年 | 24年 | 25年 | 26年 | 27年 | 28年 | 29年 | 30年 | 31年 | 建武中元元年 | 2年 | |
西元 | 42年 | 43年 | 44年 | 45年 | 46年 | 47年 | 48年 | 49年 | 50年 | 51年 | 52年 | 53年 | 54年 | 55年 | 56年 | 57年 | |
干支 | 壬寅 | 癸卯 | 甲辰 | 乙巳 | 丙午 | 丁未 | 戊申 | 己酉 | 庚戌 | 辛亥 | 壬子 | 癸丑 | 甲寅 | 乙卯 | 丙辰 | 丁巳 |
显宗孝明帝
[编辑]孝明帝 | 永平元年 | 2年 | 3年 | 4年 | 5年 | 6年 | 7年 | 8年 | 9年 | 10年 | 11年 | 12年 | 13年 | 14年 | 15年 | 16年 | 17年 | 18年 |
---|---|---|---|---|---|---|---|---|---|---|---|---|---|---|---|---|---|---|
西元 | 58年 | 59年 | 60年 | 61年 | 62年 | 63年 | 64年 | 65年 | 66年 | 67年 | 68年 | 69年 | 70年 | 71年 | 72年 | 73年 | 74年 | 75年 |
干支 | 戊午 | 己未 | 庚申 | 辛酉 | 壬戌 | 癸亥 | 甲子 | 乙丑 | 丙寅 | 丁卯 | 戊辰 | 己巳 | 庚午 | 辛未 | 壬申 | 癸酉 | 甲戌 | 乙亥 |
肃宗孝章帝
[编辑]孝章帝 | 建初元年 | 2年 | 3年 | 4年 | 5年 | 6年 | 7年 | 8年 | 元和元年 | 2年 | 3年 | 章和元年 | 2年 |
---|---|---|---|---|---|---|---|---|---|---|---|---|---|
西元 | 76年 | 77年 | 78年 | 79年 | 80年 | 81年 | 82年 | 83年 | 84年 | 85年 | 86年 | 87年 | 88年 |
干支 | 丙子 | 丁丑 | 戊寅 | 己卯 | 庚辰 | 辛巳 | 壬午 | 癸未 | 甲申 | 乙酉 | 丙戌 | 丁亥 | 戊子 |
孝和帝
[编辑]孝和帝 | 永元元年 | 2年 | 3年 | 4年 | 5年 | 6年 | 7年 | 8年 | 9年 | 10年 | 11年 | 12年 | 13年 | 14年 | 15年 | 16年 | 元兴元年 |
---|---|---|---|---|---|---|---|---|---|---|---|---|---|---|---|---|---|
西元 | 89年 | 90年 | 91年 | 92年 | 93年 | 94年 | 95年 | 96年 | 97年 | 98年 | 99年 | 100年 | 101年 | 102年 | 103年 | 104年 | 105年 |
干支 | 己丑 | 庚寅 | 辛卯 | 壬辰 | 癸巳 | 甲午 | 乙未 | 丙申 | 丁酉 | 戊戌 | 己亥 | 庚子 | 辛丑 | 壬寅 | 癸卯 | 甲辰 | 乙巳 |
孝殇帝
[编辑]孝殇帝 | 延平元年 |
---|---|
西元 | 106年 |
干支 | 丙午 |
孝安帝
[编辑]孝安帝 | 永初元年 | 2年 | 3年 | 4年 | 5年 | 6年 | 7年 | 元初元年 | 2年 | 3年 | 4年 | 5年 | 6年 | 永宁元年 | 建光元年 | 延光元年 | 2年 | 3年 | 4年 | |
---|---|---|---|---|---|---|---|---|---|---|---|---|---|---|---|---|---|---|---|---|
西元 | 107年 | 108年 | 109年 | 110年 | 111年 | 112年 | 113年 | 114年 | 115年 | 116年 | 117年 | 118年 | 119年 | 120年 | 121年 | 122年 | 123年 | 124年 | 125年 | |
干支 | 丁未 | 戊申 | 己酉 | 庚戌 | 辛亥 | 壬子 | 癸丑 | 甲寅 | 乙卯 | 丙辰 | 丁巳 | 戊午 | 己未 | 庚申 | 辛酉 | 壬戌 | 癸亥 | 甲子 | 乙丑 |
少帝北乡侯
[编辑]孝安帝 | 延光4年1、2、3 |
---|---|
西元 | 125年 |
干支 | 乙丑 |
注:
- 1、少帝北乡侯继位未及改元即病逝。
- 2、延光四年三月丁卯,安帝驾崩,阎后立济北惠王子北乡侯刘懿为嗣;乙酉,北乡侯即皇帝位。
- 3、冬十月辛亥,北乡侯驾崩。十一月,宦官中常侍发动政变,诛杀阎氏外戚,立济阴王刘保为皇帝,是为汉顺帝。
孝顺帝
[编辑]孝顺帝 | 永建元年 | 2年 | 3年 | 4年 | 5年 | 6年 | 阳嘉年 | 2年 | 3年 | 4年 | 永和元年 | 2年 | 3年 | 4年 | 5年 | 6年 | 安汉元年 | 2年 | 建康元年 |
---|---|---|---|---|---|---|---|---|---|---|---|---|---|---|---|---|---|---|---|
西元 | 126年 | 127年 | 128年 | 129年 | 130年 | 131年 | 132年 | 133年 | 134年 | 135年 | 136年 | 137年 | 138年 | 139年 | 140年 | 141年 | 142年 | 143年 | 144年 |
干支 | 丙寅 | 丁卯 | 戊辰 | 己巳 | 庚午 | 辛未 | 壬申 | 癸酉 | 甲戌 | 乙亥 | 丙子 | 丁丑 | 戊寅 | 己卯 | 庚辰 | 辛巳 | 壬午 | 癸未 | 甲申 |
孝冲帝
[编辑]孝冲帝 | 永嘉元年 |
---|---|
西元 | 145年 |
干支 | 乙酉 |
孝质帝
[编辑]孝质帝 | 本初元年 |
---|---|
西元 | 146年 |
干支 | 丙戌 |
孝桓帝
[编辑]孝桓帝 | 建和元年 | 2年 | 3年 | 和平元年 | 元嘉元年 | 2年 | 永兴元年 | 2年 | 永寿元年 | 2年 | 3年 | 延熹元年 | 2年 | 3年 | 4年 | 5年 | 6年 | 7年 | 8年 | 9年 | 永康元年 |
---|---|---|---|---|---|---|---|---|---|---|---|---|---|---|---|---|---|---|---|---|---|
西元 | 147年 | 148年 | 149年 | 150年 | 151年 | 152年 | 153年 | 154年 | 155年 | 156年 | 157年 | 158年 | 159年 | 160年 | 161年 | 162年 | 163年 | 164年 | 165年 | 166年 | 167年 |
干支 | 丁亥 | 戊子 | 己丑 | 庚寅 | 辛卯 | 壬辰 | 癸巳 | 甲午 | 乙未 | 丙申 | 丁酉 | 戊戌 | 己亥 | 庚子 | 辛丑 | 壬寅 | 癸卯 | 甲辰 | 乙巳 | 丙午 | 丁未 |
孝灵帝
[编辑]孝灵帝 | 建宁元年 | 2年 | 3年 | 4年 | 熹平元年 | 2年 | 3年 | 4年 | 5年 | 6年 | 光和元年 | 2年 | 3年 | 4年 | 5年 | 6年 | 中平元年 | 2年 | 3年 | 4年 | 5年 | 6年 |
---|---|---|---|---|---|---|---|---|---|---|---|---|---|---|---|---|---|---|---|---|---|---|
西元 | 168年 | 169年 | 170年 | 171年 | 172年 | 173年 | 174年 | 175年 | 176年 | 177年 | 178年 | 179年 | 180年 | 181年 | 182年 | 183年 | 184年 | 185年 | 186年 | 187年 | 188年 | 189年 |
干支 | 戊申 | 己酉 | 庚戌 | 辛亥 | 壬子 | 癸丑 | 甲寅 | 乙卯 | 丙辰 | 丁巳 | 戊午 | 己未 | 庚申 | 辛酉 | 壬戌 | 癸亥 | 甲子 | 乙丑 | 丙寅 | 丁卯 | 戊辰 | 己巳 |
少帝弘农王
[编辑]孝灵帝 | 中平6年1、2、3、4 |
---|---|
西元 | 189年 |
干支 | 己巳 |
注:
- 1、夏四月丙辰,汉灵帝驾崩,戊午,皇子刘辯卽皇帝位,改元光熹。
- 2、八月辛未,十常侍败亡,董卓迎回少帝还宫,改光熹年号为昭宁。
- 3、九月甲戌,董卓立陳留王刘協為帝,是为汉献帝,改昭宁为永汉。
- 4、十二月戊戌,诏除光熹、昭宁和永汉三年号,复为灵帝中平六年。
孝献帝
[编辑]孝献帝 | 初平元年 | 2年 | 3年 | 4年 | 兴平元年 | 2年 | 建安元年 | 2年 | 3年 | 4年 | 5年 | 6年 | 7年 | 8年 | 9年 | 10年 |
---|---|---|---|---|---|---|---|---|---|---|---|---|---|---|---|---|
西元 | 190年 | 191年 | 192年 | 193年 | 194年 | 195年 | 196年 | 197年 | 198年 | 199年 | 200年 | 201年 | 202年 | 203年 | 204年 | 205年 |
干支 | 庚午 | 辛未 | 壬申 | 癸酉 | 甲戌 | 乙亥 | 丙子 | 丁丑 | 戊寅 | 己卯 | 庚辰 | 辛巳 | 壬午 | 癸未 | 甲申 | 乙酉 |
11年 | 12年 | 13年 | 14年 | 5年 | 16年 | 17年 | 18年 | 19年 | 20年 | 21年 | 22年 | 23年 | 24年 | 延康元年1、2、3 | ||
西元 | 206年 | 207年 | 208年 | 209年 | 210年 | 211年 | 212 | 213 | 214 | 215 | 216 | 217 | 218 | 219 | 220 | |
干支 | 丙戌 | 丁亥 | 戊子 | 己丑 | 庚寅 | 辛卯 | 壬辰 | 癸巳 | 甲午 | 乙未 | 丙申 | 丁酉 | 戊戌 | 己亥 | 庚子 |
注:
- 1、春正月庚子,丞相魏王曹操去世,世子曹丕即魏王位,继任丞相,三月,改建安25年为延康元年;
- 2、冬十月乙卯,汉献帝逊位,丞相魏王曹丕称帝,改国号为魏,并改是年为黄初元年。
- 3、汉中王刘备控制下的区域不承认延康年号,更不承认魏黄初年号,仍以是年为建安25年。
以年號冠名
[编辑]類別 | 名稱 |
---|---|
歷史 | 永平求法[1]、永元之隆[2] |
人物 | 更始帝、建安七子[3] |
文化 | 建安文學(或稱「建安詩風」)[4][5] |
文物 | 熹平石經[6] |
古籍 | 《建安七子集》[3] |
政區 | 建安县[7] |
曆法 | 太初曆[8] |
注釋
[编辑]參考資料
[编辑]- ^ 湯用彤:〈永平求法傳說之考證〉,《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年,ISBN 9787301176504。
- ^ 東漢.李尤:「卓矣煌煌,永元之隆。含弘該要,周建大中。蓄純和之優渥兮,化盛溢而茲豐。」(《太平御覽》卷534〈辟雍賦〉)
- ^ 3.0 3.1 俞紹初. 建安七子集. 中華書局. 2016. ISBN 9787101116984.
- ^ 建安文學研究. 政大中文系系圖數位資料庫. [2020-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7).
- ^ 孫明君. 漢末士風與建安詩風. 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 1995. ISBN 9789576682629.
- ^ 熹平石經殘石. 國立歷史博物館. [2022-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7).
- ^ 樂史. 太平寰宇記江南東道十三. 维基文库, 101.
建安縣,十三鄉地,本孫策於建安初,分東侯官之地立此邑,即以年號為名。
- ^ 班固. 漢書律曆志. 维基文库, 1.
(元封七年)遂詔卿、遂、遷與侍郎尊、大典星射姓等議造漢曆。乃定東西,立晷儀,下漏刻,以追二十八宿相距於四方,舉終以定朔晦分至,躔離弦望。乃以前曆上元泰初四千六百一十七歲,至於元封七年,復得閼逢攝提格之歲,中冬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月在建星,太歲在子,已得太初本星度新正。姓等奏不能為算,願募治曆者,更造密度,各自增減,以造《漢太初曆》。
参考书目
[编辑]-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三国志》
- 《资治通鉴》
- 李兆洛. 歷代紀元編. 臺灣中華書局. 1970-03.
- 劉浦江. 漢沖帝永嘉年號辦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2年第4期. 東北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 1992-08.
- 徐俊. 中國古代王朝和政權名號探源.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0-11. ISBN 9787562222774.
- 羅新. 走馬樓吳簡中的建安紀年簡問題 文物2002年第10期. 文物出版社. 2002-10.
- 李剛. 漫談歷代「年號」與道教文化的內涵關係 中國道教2002年第5期. 中國道教雜誌社. 2002-11.
- 李崇智. 中國歷代年號考(修訂本). 中華書局. 2004-12. ISBN 9787101090185.
- 張小鋒. 「初始」年號始用時間辨析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4卷第2期. 河南科技大學. 2006-04.
- 辛德勇. 建元與改元:西漢新莽年號研究. 中華書局. 2013-07. ISBN 9787101090185.
- 劉迎秋. 中國帝王年號的語言文化研究——兼論日、朝、越年號特點 廣西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廣西大學. 2014-06.
- 王旗. 年號:你應該知道的歷史常識 文史雜誌2016年第3期. 四川省文史研究館. 2016-06.
外部連結
[编辑]- 臺灣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兩千年中西曆轉換
- 鄧洪波. 東亞歷史年表 (pdf). 臺北: 國立臺灣大學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劃. [2022-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25).
- 紀年轉換工具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由維基人Kanashimi製作)
- 劉玉東. 秦西漢及新朝朔閏表. 中國日曆. [2022-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5).
- 劉玉東. 東漢朔閏表. 中國日曆. [2022-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