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郝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郝普(?—230年[1]),字子太義陽人,東漢末年三國時代先後為劉備勢力與孫權效力的將領,官至吳國廷尉

生平

[编辑]

早年不詳。建安十九年(214年),孫權劉備益州而要求歸還荊州,劉備不肯。孫權派的官吏被關羽驅逐,於是孫權命呂蒙長沙零陵桂陽三郡,長沙及桂陽守將向孫權投降,只有零陵太守郝普不降。刘备、关羽率军与孙权军对峙,孙权写信命令吕蒙回救、放弃攻打零陵。呂蒙隐瞒了孙权的书信,利用郝普友人鄧玄之向郝普詐稱劉備、關羽無力相救,还劝郝普不要连累百岁老母,郝普中計出降。吕蒙立即派四员将领各选一百人,等郝普出城就入城守住城门,自己抓着郝普的手一起下船说话,然后拿出孙权的书信,拊手大笑。郝普知道刘备、关羽已经在附近,羞惭悔恨万分。[2]

後劉備與孫權達成以湘水為界協定,将零陵郡还给刘备,郝普也得以放还,然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襲殺關羽佔荊州后,郝普再度降孫權,後來在吳國擔任廷尉。学者赵一清则根据杨戏《季汉辅臣赞》将叛刘投孙的麋芳士仁、郝普、潘濬并列,认为郝普入吴后未曾重新归刘。

黃龍二年(230年),魏明帝青州隱蕃詐降孫權,侍中胡綜告訴孫權此人不可重用,但孫權依舊任命隱蕃出任廷尉監。左將軍朱據廷尉郝普稱讚隱蕃有王佐之才,郝普與隱蕃特別親善,經常抱怨隱蕃受了委屈,後來隱蕃叛變敗死,郝普受孫權責難:「你之前一直在我面前稱讚隱蕃,之後你又為了他而抱怨朝廷,全都是因為你才導致隱蕃謀反。」[3]因此郝普最終自殺。

四川有「諸葛雙忠祠」紀念蜀漢末年在綿竹關戰死的諸葛瞻及其子諸葛尚,為四川重要蜀漢遺址之一。祠內有「蜀漢三叛」士仁麋芳與郝普的石雕跪像,與諸葛瞻父子形成強烈對比。

參考資料

[编辑]
  • 三國志·蜀書·鄧芝等傳》
  • 《三國志·吳書·是儀胡綜傳》
  • 《三國志·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
  • 《三國志·吳書·吳主傳》
  1. ^ 《資治通鑑·魏紀三·太和四年》
  2. ^ 《三國志·呂蒙傳》:「是时刘备令关羽镇守,专有荆士,权命蒙西取长沙、零、桂三郡。蒙移书二郡,望风归服,惟零陵太守郝普城守不降。而备自蜀亲至公安,遣羽争三郡。权时住陆口,使鲁肃将万人屯益阳拒羽,而飞书召蒙,使舍零陵,急还助肃。初,蒙既定长沙,当之零陵,过酃,载南阳邓玄之,玄之者郝普之旧也,欲令诱普。及被书当还,蒙秘之。夜召诸将,授以方略,晨当攻城。顾谓玄之曰:“郝子太闻世间有忠义事,亦欲为之,而不知时也。左将军在汉中,为夏侯渊所围。关羽在南郡,今至尊身自临之。近者破樊本屯,救酃,逆为孙规所破。此皆目前之事,君所亲见也。彼方首尾倒悬,救死不给,岂有余力复营此哉?今吾士卒精锐,人思致命。至尊遣兵,相继于道。今子太以旦夕之命,待不可望之救。犹牛蹄中鱼,冀赖江汉,其不可恃亦明矣。若子太必能一士卒之心,保孤城之守,尚能稽延旦夕,以待所归者,可也。今吾计力度虑,而以攻此,曾不移日,而城必破,城破之后,身死何益于事,而令百岁老母,戴白受诛,岂不痛哉?度此家不得外问,谓援可恃,故至于此耳。君可见之,为陈祸福。”玄之见普,具宣蒙意,普惧而听之。玄之先出报蒙:“普寻后当至。”蒙豫敕四将,各选百人,普出,便入守城门。须臾普出,蒙迎执其手,与俱下船。语毕,出书示之。因拊手大笑。普见书,知备在公安,而羽在益阳,惭恨入地。蒙留,委以后事,即日引军赴益阳。刘备请盟,权乃归普等。割湘水,以零陵还之。以寻阳、阳新为蒙奉邑。」
  3. ^ 《三國志·吳志·胡綜傳·吳歷註》:「卿前盛称蕃,又为之怨望朝廷,使蕃反叛,皆卿之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