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哈兹空军
外观
阿布哈兹空军 | |
---|---|
成立时间 | 1992年 |
國家或地區 | 阿布哈茲 |
效忠於 | 阿布哈茲 |
規模 | 250人 (2001) [1] 15+架航空器 (2011) |
紀念日 | 8月27日,航空日 |
參與戰役 | 阿布哈兹战争, 2008年南奥塞梯战争 |
標識 | |
國籍標誌 | |
飛機 | |
攻擊機 | Su-25, L-39, MI-24 |
戰鬥機 | MiG-21 |
教練機 | 雅克-52 |
運輸機 | Mi-8 (all as of 2001) |
阿布哈兹空军是一支隸屬於阿布哈茲共和國國軍的小型空军。為阿布哈茲共和國的空中防禦武力。
簡介
[编辑]阿布哈兹空军成軍時間在1992年8月27日,由於阿布哈茲在前蘇聯時代並沒有主要的空軍駐紮基地,因此成軍的器材來源最初沒有著落。但俄羅斯在同年從北高加索空運一批空軍器材到古達烏塔機場,成為阿布哈茲空軍的基礎。阿布哈茲空軍宣稱1992年8月27日它們首度以Yak-52教練機攜帶機槍進行作戰。該天成為阿布哈茲的航空日,也同時為空軍的建軍日。
阿布哈茲空軍基本上是由俄羅斯軍援的機隊打造,未有和國外採購軍用機的紀錄,機隊規模非常小,且國外媒體也懷疑這些飛機的實際操作者肯可能是俄羅斯軍隊。加上阿布哈茲共和國實際國家地位受到挑戰,對外資訊透漏不多,外界對於這個國家的實際空軍實力並不清楚。
編制裝備
[编辑]- 軍用機
航空器 | 图像 | 来源 | 数量 | 类型 | 备注 |
---|---|---|---|---|---|
苏-27 | 俄羅斯 苏霍伊航空集团 |
未知数量 | 战斗机 | 据报道有两架,但很可能是被俄罗斯控制的.[2] | |
苏-25 | / 苏霍伊航空集团 |
1或2 | 攻击机 | 从1992年开始服役[2] | |
米格21 | 米高扬-古列维奇设计局 |
1 | 战斗机 | 据报道在2001到2007年服役[1][3] | |
L-39 | 沃多乔迪航空 |
4 | 教练机 | 1992年开始服役[2][1][3][4] | |
Yak-52 | 雅科航空器集团 |
未知数量 | 教练机 / 攻击机 |
1991年2月最早的设备[2] | |
An-12 | 安东诺夫设计局 |
2 | 运输机 | Reported since 2007[3][4] | |
Mi-24/35 | / 米尔莫斯科直升机工厂 |
2 | 攻击直升机 | 2007年开始服役[3][4] | |
Mi-8 | / 米尔莫斯科直升机工厂 |
1-4 | 运输直升机 | 从1992年开始服役[2][1][4] 在2007最多达到7架[3] |
- 防空设施
设备 | 图像 | 来源 | 数量 | 类型 | 备注 |
---|---|---|---|---|---|
S-300导弹 | 俄羅斯聯邦 | 地对空导弹 | 俄罗斯控制; 2010年8月12日有12个被部署[5] |
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1.2 1.3 1.4 Slavic & East European Collections at UC Berkeley (September-October 2001). [3]. Army & Society in Georgia: Military Chronicle – Armed forces of Abkhazia. Drawn from an entry published in "Kviris Palitra" No. 44, October 29-November 4, 2001, p.9. Retrieved 17 January 2007.
- ^ 2.0 2.1 2.2 2.3 2.4 "World Air Forces". Abkhazian Air Force. 存档副本. [2007-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1-15).. Retrieved 2007-01-16.
- ^ 3.0 3.1 3.2 3.3 3.4 3.5 Почему Грузия проиграет будущую войну" (in Russian). Sedognia.ru. 2007-02-27. http://segodnia.ru/index.php?pgid=2&partid=45&newsid=362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2007-10-14.
- ^ 4.0 4.1 4.2 4.3 存档副本. [2011-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3).
- ^ Reuters "Air Force Deploys S-300 Missiles in Abkhazi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Moscow Times, August 12,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