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凤翔
华凤翔 | |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 |
出生 | 1897年3月29日 大清直隶省天津府 |
逝世 | 1984年3月27日 中国北京市 |
国籍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政党 | 中国共产党 |
学历 |
华凤翔(1897年3月29日—1984年3月27日),一名如毅。直隶天津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工程师[1]。
生平
[编辑]华凤翔自幼家贫。三岁时,父亲死于八国联军入侵,后凭母亲针线维持生计,考入天津官立中学。1916年,考入清华学校学习。1920年,赴美国留学,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造船工程。1923年,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后,他在船厂实习,又考入密歇根大学研究生院继续读造船和机械工程。1924年,获硕士学位[2]。1925年春回国到天津。1926年,经李庆善介绍,到广州增埗工业专门学校当教授。1929年夏,离开广州北上,到唐山交通大学任副教授,讲授材料试验学及动力学。1930年夏,与夏岱寿结婚[3]。
1933年,华凤翔进入交通部上海航政局任验船师。1934年,进入杭州笕桥中美合营的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任工程师、生产部主任。1936年,去美国考察飞机制造工厂,后被派赴马丁公司监造轰炸机6架,1937年回国。1937年8月14日,中央飞机制造厂遭日军飞机轰炸,华凤翔主持工厂内迁武汉工作。1939年后,他任教于上海私立工业专科学校。1941年,华凤翔在桂林广西纺织机械工厂工作。1942年,应时任国民党航空委员会成都航空研究院副院长王助之邀,华凤翔到研究院从事航空科学研究工作,任材料研究组副组长[4]。1944年,在重庆战时生产局任专门委员。1945年,善后救济总署成立,华凤翔曾参加工矿物资申请单的筹备工作。1946年春到上海,在善后救济总署任工矿业务委员会主任委员。1948年4月,华凤翔应中国航空公司主任秘书王助的邀请,到中国航空公司任顾问,后兼任器材课课长[5]。
1949年4月,华凤翔随中航迁到香港[6]。1949年两航起义中,他参加何凤元、陆元斌等中共地下党员组织召开的中上层骨干会。11月9日,两航12架飞机北飞,起义成功。起义后美籍人员采取不合作态度,中航留港员工公推华凤翔代理机航组主任的职务。他因此留在香港,参加护产[7]。1950年10月,他回到广州。11月,到北京参加两航起义周年纪念会。之后留在北京,担任军委民航局机务处副处长,同时负责筹建民航太原机械修理厂[6][8]。
民航局方案经呈报周恩来获得批准,1950年12月,太原亲贤机场及二、三营盘旧兵营交民航建设飞机修理厂用。1951年,民航局正式任命华凤翔为太原机械修理厂厂长,于辉为政治委员,高树青为副厂长[9]。1951年1月15日,太原机械修理厂(后改名为军委民航局第一修理厂)开始动土施工。4月25日,修理厂胜利建成,创造了百日建厂的高速度[10]。1951年5月1日,民航太原机械修理厂举行了开厂典礼[11]。1952年三反运动后,民航太原机械修理厂的全部人员、设备、厂房设施等移交给政务院重工业部航空工业局[12]。1952年1月,华凤翔由太原回北京,被任为中航检查小组组长;三反运动结束,出任民航局机务处副处长[6]。
1956年初,民航局成立了由华凤翔、林立仁、顾其行三人组成的民航科学研究规划小组,华凤翔任组长,提出了《关于中国民航科学研究工作初步方案》,着手科学研究机构的筹建工作[13]。1957年7月9日,经国家科学规划委员会批准成立民航科学研究室,从事技术经济、飞机发动机、无线电通讯导航和技术情报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同年12月,任科学研究室副主任。1963年9月,华被任命为民航科学研究所副所长[14]。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迫害。1979年12月,他出任民航局顾问。此外他还担任中国航空学会第一、二、三届理事[15]。1984年3月27日,在北京市去世[16]。
参考
[编辑]- ^ 王乃庄,王德树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物辞典 1949-1989.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1989.09: 227. ISBN 7-5017-0400-7.
- ^ 王建明. 留学生与近代中国军事航空研究.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03: 161. ISBN 978-7-5495-7811-5.
- ^ 中国民航总局史志编辑部编. “两航”员工爱国起义壮举 续编. 中国民航总局史志. 1994: 83–87.
- ^ 张聿温著. “两航”起义. 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 2014.10: 211. ISBN 978-7-5128-0201-8.
- ^ 杨长林主编. 当代军官百科辞典.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1997.07: 457. ISBN 7-5065-3161-5.
- ^ 6.0 6.1 6.2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顾诵芬卷主编.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 工程技术编 航空卷 2.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2002.09: 1–4. ISBN 7-80183-028-8.
- ^ 王存诚编. 韵藻清华:清华百年诗词辑录 上.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04: 157. ISBN 978-7-302-25162-0.
- ^ 林千,邓有池主编. 中国民航大博览 上 公元前2000年-1999年. 北京:京华出版社. 2000.08: 289. ISBN 7-80600-511-0.
- ^ 《当代中国的民航事业》编辑委员会编. 当代中国的民航事业 Contemporary China: civil aviation industry.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香港祖国出版社. 2009.09: 268–269. ISBN 7-80170-845-8.
- ^ 梁志祥,侯文正总纂;李战志,刘绍勇册主编;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编. 山西通志 第21卷 交通志 民用航空篇. 北京:中华书局. 1999.09: 196. ISBN 7-101-02291-X.
- ^ 中国航空工业史编修办公室编. 中国航空工业老照片 2.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2011.04: 32–33. ISBN 978-7-80243-729-6.
- ^ 刘亚洲,姚峻主编. 中国航空史 第2版.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06: 282. ISBN 7-5357-4881-3.
- ^ 潮安县政协文史委员会编. 潮安文史 第8辑. 广东省潮安县政协文史委员会. 2003.12: 65.
- ^ 姜椿芳总编辑,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航空、航天编辑委员会编. 中国大百科全书 航空、航天.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2.04: 267.
- ^ 张宪文等主编. 中华民国史大辞典.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1.08: 705. ISBN 7-80643-456-9.
- ^ 郑福林编著. 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时期人物辞典 1.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8.05: 143. ISBN 7-206-00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