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围魏救赵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围魏救赵兵法三十六计”的第二计。原文注释为:“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此计之意思是:

  • 攻打正面强大集中之敌人,不如设法分散它而后再打;例如利用敌人之精锐正在攻打另一国家,并且两军相持不下时,趁机攻占敌方本土,迫使敌人退兵或分兵;
  • 先打击气势旺盛的之敌人,不如寻找机会先打击敌人虚弱之地方,消灭敌人。

按语

[编辑]

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如导疏;弱者塞其虚,如筑堰。故当齐救赵时,孙子谓田忌曰:“夫解杂乱纠纷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击,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典故

[编辑]

来自“孙膑救”的故事。战国时代周显王十五年(公元前354年),围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国求救[1]齐威王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文惠王以精锐攻赵,国内空虚,遂引兵攻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果然逼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又在桂陵(今河南长垣,另说今山东菏泽)伏袭,大败魏军。

孙膑谋划

[编辑]

初时田忌计划奔赴邯郸,与魏军主力决战,内外夹击,解邯郸之围。但孙膑认为这不利于齐国,于是提出了更为创新和可行的方法,即“批亢捣虚”与“疾走大梁”。“批亢捣虚”即是避实击虚,攻其所必救[2],使敌人出现后顾之忧,前线之围便会自动解开。“疾走大梁”即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魏国重城大梁进逼,以切断魏国的运输要道,并攻其所不备。这样一来,魏军定必回师自救,齐军则可乘其疲惫于路,一举击败魏军,而赵国之围则自动解除。

庞涓中计

[编辑]

孙膑这一招“批亢捣虚”使得田忌甚为拜服,立即采用。于是,齐军主力,直攻大梁。在此危急存亡之际,虽然邯郸已破,魏军却只留少数兵力,留守邯郸。由主帅庞涓亲率主力回驰大梁。同时,齐军已于桂陵设伏,准备截击魏军。魏军由于长期在外作战,疲态毕露,再加长途跋涉之急速行军,士兵皆战力大降。于是齐魏一交战,魏军大败,魏军主帅庞涓被擒,与之有仇的孙膑放过了他。结果赵国之围解除,邯郸亦失而复得。“批亢捣虚”由于在桂陵之战,充份实践。因此,后世以“围魏救赵”来称呼此策略。

  1. ^ s:战国策/卷08#邯郸之难
  2. ^ s:孙子略解/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