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士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士会
晋国代理车右
晋国上军将
晋国中军佐
晋国中军将太傅
君主
子嗣士燮士鲂
谥号
政权春秋时期
父亲成伯缺

士会(?—?),,名,因被封于随、范,以邑为氏,别为氏,谥,又被称为士季随会随季范子范会武季随武子范武子。是士𫇭之孙,成伯缺之子,春秋晋国中军将、太傅。

生平

[编辑]

摄车右

[编辑]

前632年,士会参与城濮之战。战役结束后的六月十六日,晋军渡过黄河,车右舟之侨擅自先行回国,士会代理车右。[1]

迎公子

[编辑]

前621年,晋襄公去世,太子夷皋尚在襁褓中,因为连年发生祸难,晋国人打算立年长的国君。正卿中军将赵盾属意公子雍,就派先蔑和士会到秦国迎接公子雍。[2][3][4]

奔秦

[编辑]

前620年四月,秦康公派兵送公子雍回国,晋襄公的夫人穆嬴每天抱着太子在朝廷上哭诉太子无罪不应废立,又去赵氏家中向赵盾叩头,赵盾和大夫们都怕穆嬴,而且害怕穆嬴党羽的威逼,便背弃了公子雍而立了太子夷皋为君,发兵抵御秦国护送公子雍的军队。四月初一,晋军在令狐打败秦军,一直追到刳首。次日,先蔑逃亡到秦国,士会跟着他逃亡。[5][6][7][8][9]

士会在秦国三年,没有和先蔑见面。随行的人说:“能和别人一起逃亡到这个国家,而不能在这里见面,那有什么用处?”士会说:“我和他罪过相同,并不是认为他有道义才跟他来的,见面干什么?”一直到回国,没有见过面。[10]

河曲之战

[编辑]

前615年冬,为了报复令狐之战,秦康公发兵攻打晋国,占取了羁马。晋国发兵抵御,在河曲迎战秦军。上军佐臾骈说:“秦军不能持久,请高筑军垒巩固军营等着他们。”赵盾听从了他的意见。[11]

秦军准备出战,秦康公问士会:“用什么办法作战?”士会回答说:“赵盾新近提拔他的下属臾骈,一定是他出的这个主意,想让我军久驻在外感到疲乏。赵氏有一个旁支子弟名叫赵穿,是晋襄公的女婿,受到赵盾的宠信,年纪轻轻不懂得作战,喜好勇猛又狂妄,讨厌臾骈担任上军佐的高官。如果派出一些勇敢而不刚强的人对晋国上军加以袭击,或许还有可能战胜赵穿。”[12]

十二月初四,秦国袭击晋国的上军,上军按兵不动。赵穿出去追赶秦军,没有追上,他回来后生气指责上军为何不出战?上军的军官说是在等待战机。赵穿说自己不懂得计谋,打算独自出战,就带领他的士兵出战。赵盾担心赵穿被俘,率领全军出战,双方刚一交战就都退兵了。夜里,秦国使者来访,说是要第二天再痛痛快快的打一仗。臾骈认为秦国使者眼神不安、声音失常,感觉秦军晚上要逃,建议晋军追击。胥甲和赵穿认为己方未收死伤,又不按约出战,既不仁慈又没有勇气,挡住营门阻止晋军出动,秦军趁夜逃走。不久,秦军又入侵晋国,进入瑕地。[13]

返晋

[编辑]

前614年夏季,晋国因为担心秦国任用士会,六卿在诸浮会见。赵盾说:“士会在秦国,狐射姑在狄人那里,祸患每天都可能发生,该怎么办?”荀林父说:“请让狐射姑回来,他了解外界的事情,而且狐氏过去功勋卓著。”郤缺说:“狐射姑喜欢作乱,而且罪过大,不如让士会回来。士会能够忍受卑贱而有羞恶之心,性情虽然柔和却不容侵犯。他的智谋足以使用,而且没有罪过。”[14]

晋国就让魏寿馀假装率领魏地的人叛乱,以引诱士会。晋国假意扣押了魏寿馀的妻子儿女,让他夜里逃走。魏寿馀逃到秦国,请求把魏地并入秦国,秦康公答应了。魏寿馀在秦国朝廷上踩了一下士会的脚,示意士会与他一起回晋国。不久,秦康公率领军队驻扎在魏地隔河相对的河西。魏寿馀说:“请派一位来自东边而又能与魏地几位官员说得上话的,我与他一起先去。”秦康公选派了士会,士会辞谢说:“晋国人,是老虎和豺狼,如果他们违背原来的话不让臣回来,臣死了,妻子儿女也将被诛戮。这对国君没有好处,您后悔也来不及了。”秦康公说:“如果晋国违背原来的话不让你回来,寡人若不送还你的妻子儿女,必受河神惩罚!”这样士会才敢去。秦国大夫绕朝把马鞭送给士会,说:“您可别说秦国没有人才,我的计谋正好不被采用罢了。”渡过黄河以后,魏地人因得到士会而欢呼,熙熙嚷嚷地回去了。秦国人送还了士会的妻子儿女,士会留在秦国的家人都改为刘氏。[15][16][17][18]

谏灵公

[编辑]

前607年,晋灵公的厨子因为没把熊掌烧煮熟,被晋灵公杀死,尸体装进畚箕里,让女人用头顶着走过朝庭。赵盾和士会看到死人的手,问起杀人的缘故,感到担心,准备向晋灵公进谏。士会对赵盾说:“你劝谏如果都听不进去,就没有人继续劝谏了。请让我先去,国君如果不听,你再接着劝谏。”士会进见晋灵公,前两次晋灵公都假装没看到,第三次,士会到达屋檐下,晋灵公才转眼看他,说:“我知道错了,会改的。”士会叩头回答说:“一个人谁没有错,有了过错能够改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事情了。《诗经》说:‘事情不难有个好开始,很少能有个好结果。’如果像这样,能够弥补过错的人就很少了。国君能够有好结果,那就是国家的保障了,岂止是是臣下们所依赖的?《诗经》又说:‘周宣王有了过失,只有仲山甫来弥补。’这说的是能够弥补错误。国君能够弥补错误,晋国社稷就不会被废弃了。”晋灵公尽管口头上说要改错,行动上还是不改正。赵盾屡次进谏,晋灵公很讨厌他,几次派人暗杀赵盾,晋灵公最终被赵穿杀死。[19][20]

伐郑

[编辑]

前606年,晋成公发兵攻打郑国,到达郔地。郑国和晋国讲和,士会到郑国缔结盟约。[21]

将上军

[编辑]

前601年,郤缺升任中军将,士会出任上军将。[22]

救郑

[编辑]

前599年冬,楚庄王进攻郑国。士会救郑,在颍水北面赶走了楚军。[23]

邲之战

[编辑]

前597年,楚庄王率军围困郑国,六月,晋国的军队去救郑国,士会担任上军将。到达黄河后,传来了郑国已与楚国讲和的消息,中军将荀林父想要回去,说:“没有赶到郑国,又劳动百姓,出兵有什么用?等楚军回去以后我军再出兵进攻郑国,还不算晚。”士会说:“好。我听说用兵之道,要观察敌人的间隙之后再行动,德行、刑罚、政令、事务、典则、礼仪合乎常道,就是不可抵挡的,不能进攻这样的国家。楚庄王讨伐郑国,是对郑国二心感到愤怒,又哀怜郑国的卑辞求饶,郑国背叛就讨伐他,郑国顺服就赦免他,德行、刑罚都实现了。讨伐背叛,这是刑罚;安抚顺服,这是德行,这二者就都树立起来了。楚军去年攻入陈国,如今进攻郑国,百姓并不感到疲劳,国君没有受到怨恨,政令就合于常道了。楚军摆成荆尸之阵而后发兵,井井有条,商贩、农民、工匠、店主都不废时失业,步兵车兵关系和睦,事务就互不侵犯了。孙叔敖令尹,选择实行楚国好的法典,军队出动,右军跟随主将的车辕,左军打草作为歇息的准备,前军以旄旌开路以防意外,中军斟酌谋划,后军以精兵押阵。各级军官根据象征自己的旌旗的指示而采取行动,军事政务不必等待命令而完备,这就是能够运用典则了。楚庄王选拔人材,同姓中选择亲近的支系,异姓中选择世代旧臣的后裔,提拔不遗漏有德行的人,赏赐不遣漏有功劳的人。对老人有优待,对旅客有赐予。君子和小人,各有规定的服饰。对尊贵的有一定的礼节示以尊重,对低贱的有一定的等级示以威严。这就是礼节没有不顺的了。德行树立,刑罚施行,政事成就,事务合时,典则执行,礼节顺当,怎么能抵挡楚国?看到可能就前进,遇到困难就后退,这是治军的好办法。兼并衰弱进攻昏暗,这是用兵的好规则。您姑且整顿军队、筹划武备吧!还有弱小而昏暗的国家,为什么一定要进攻楚军?仲虺说:‘占取动乱之国,欺侮可以灭亡之国。’说的就是兼并衰弱。《诗经·周颂·酌》篇说:‘天子的军队多么神气,率领他们把昏昧的国家占取。’说的就是进攻昏昧。《诗经·周颂·武》篇说:‘武王的功业无比伟大强盛。’安抚衰弱进攻昏暗,以致力于功业所在,这就可以了。”中军佐先縠说:“不行。晋国所以能称霸诸侯,是由于军队勇敢、臣下得力。现在失去了诸侯,不能说是得力;有了敌人不去追逐,不能说是勇敢。由于我们而丢掉霸主的地位,不如去死了算了。而且晋国整顿军队不出动,听到敌人强大就退却,这不是大丈夫。任命为军队的统帅,而做出了不是大丈夫所做的事,这只有你们能做得出,我是不会干的。”说完,就带领中军佐所属军队渡过黄河,晋军不得不全军渡河。[24][25]

楚国的少宰到晋军中去,说:“我国的君主年轻时就遭到忧患,不善于辞令。听到两位先君楚成王楚穆王来往于这条道路上,就是打算教导和安定郑国,岂敢得罪晋国?诸位不要待得太久了。”士会说:“从前周平王命令我们的先君晋文侯说:‘和郑国共同辅佐周王室,不要废弃天子的命令。’现在郑国不遵循天子的命令,我国国君派下臣们质问郑国,岂敢劳动楚国官吏来迎送?恭敬地拜谢君王的命令。”先縠认为这是奉承楚国,派赵括跟上去更正说:“我们临时行人的说法不恰当。我国的君主要求臣下们把楚国赶出郑国,说:‘不要躲避敌人。’臣下们没有地方可以逃避命令。”[26]

晋国的魏锜请求做公族大夫,没有达到目的,十分愤怒,想要使晋军失败。魏锜请求单车挑战,没有得到允许,请求出使楚军,得到许可。赵旃请求做卿没有达到目的,而且对于放走楚国单车挑战之人很生气,就请求挑战,没有得到允许。赵旃又请求召请楚国人前来结盟,得到了许可。赵旃和魏锜都接受命令而前去。郤克说:“这两个心怀不满的人去了,若不加防备,我们必定失败。”先縠说:“郑国人劝我们作战,我们不敢听从;楚国人求和,又不能实行友好。带兵没有固定的策略,多加防备做什么?”士会说:“防备他们为好。如果这两位激怒了楚国,楚国人乘机掩袭,马上就会丧失军队,不如防备他们,楚国人没有恶意,撤除戒备而结盟,哪里会损害友好?如果带着恶意而来,有了防备,不会失败。而且即使是诸侯相见,军队的守备也不加撤除,这就是警惕。”先縠不同意。[27]士会就派巩朔韩穿率领七队伏兵埋伏在敖山之前。[28]

魏锜和赵旃果然引来了楚军,晋军阵脚大乱,向右转移,准备逃过河去,上军没有行动。楚庄王派遣潘党率领后备的四十辆战车,跟随唐惠侯作为左方阵,迎战晋国的上军。上军佐郤克问:“要抵御他们吗?”士会说:“楚军的士气正旺,如果他们集中兵力对付我们上军,我们必然会被消灭,不如收兵撤退。分担战败的指责,保全士兵的生命,不也是可以的吗?”士会就亲自为上军殿后,收兵撤退,加上事先安排了伏兵,所以在晋军大败的情况下,上军得以不败。[28][29]

佐中军

[编辑]

前596年秋季,先縠召来赤狄进攻晋国。冬季,晋国人追究邲之战失利以及勾结赤狄的责任,把先縠杀了,士会继任为中军佐。[30][31]

将中军

[编辑]

前593年春季,士会率领军队灭亡了赤狄的甲氏、留吁、铎辰。[32][33]三月,晋国向周定王进献俘虏的狄人。晋景公在向周定王请示后,于三月二十七日把礼服赐给士会,命令他担任中军将并兼任太傅,如此一来晋国的盗贼都逃奔到秦国。羊舌职评价说:“我听说,‘提拔善人,不善的人因此远离’,说的就是这样的事情吧!《诗经》说,‘战战兢兢,如同面临深渊,如同踩着薄冰’,这是因为有善人在上面执政。有善人在上面,国家中就没有心存侥幸的百姓。俗话说,‘百姓多存侥幸,就是国家的不幸’,这就是没有善人在位的说法。”[34]

受宴习礼

[编辑]

前593年冬季,晋景公派士会调解王室的纠纷,周定王设享礼招待他,周王卿士原襄公主持典礼,把切开的带骨的肉放在盛肉的器具里。士会私下对原襄公说:“我听说王室的礼宴是不毁折牲体的,现在这是什么礼节呢?”周定王看到他们在交谈,便叫来原襄公询问,原襄公把士会的话告诉了周定王。周定王召见士会说:“季氏,你没有听说过吗?褅郊祀典有全烝,天子设享礼招待王公有摆而不食的‘房烝’,设宴礼有招待亲戚有把肉切成块的‘殽烝’。诸侯应当设享礼招待,卿、大夫应当设宴会招待,这是王室的礼节。今天您不是外人,是叔父晋景公派来重申晋国与王室的友好关系,辅助我们周室的。所以用先王的宴饮之礼,作为对您的款待。我怎么敢设全烝、房烝呢?它虽然丰厚却不是亲戚宴享之礼,而且还违背了成例,损害了过去的友好关系。王室只有招待戎狄之人时才用全牲,戎狄之人轻率且不修边幅,贪心又不讲礼让。这种人的素质若不加调教,就像禽兽一样;所以他们来献纳贡赋时,不必给予精致的酒食,让他们坐在门外而由舌人把全牲给他们食用。现在你们晋国是王室的兄弟,按规定来朝见天子,所以要用适合的典礼来招待,以此为人们作个好榜样,因而择取了鲜美的牲肉,选用了芬香的配料,精制了甘醇的酒醴,配备了佐餐的果品,备下簠簋,捧来牺象,抬出樽彝,安放鼎俎,洗净巾幂,恭恭敬敬地清扫了殿堂,切好了牲畜的肉而一起来宴饮享用。于是就有了待客的礼仪,酬宾的礼物,用以表示亲近友好,怎么能像对待戎狄那样把全牲端出来呢?

宴请王公诸侯用房烝,那是是要解决军国大事,建立大功勋、表彰大事物,所以站着享用半牲而已。半牲表示具备礼仪,宴饮表示亲密融洽,所以每年一次聚会不觉厌倦,每季一次宴饮不觉过份,每月的统计、每旬的事务、每天的工作不致荒废。服饰可以表明功绩,色彩可以显示德行,纹饰可以比拟物象,仪节可以序次尊卑,礼容具有尊严,威仪具有法度,肴食的五味充实气志,器物的五色净化心灵,乐舞的五声昭示道德,礼仪的五义纲纪行为,饮食可口,情谊可观,酬礼可嘉,法度得以推行而道德得以建立。古代娴于礼仪的人,哪里要用全牲呢?”

士会不敢对答而告退,回国后讲习汇编夏、殷、周三代的典礼,恢复了晋文公所制订的执秩之法作为晋国的法度。[35][36]

告老

[编辑]

前592年春季,晋国的郤克出使齐国,齐顷公用帷幕遮住母亲萧同叔子让她观看郤克的跛脚样子。郤克登上台阶,萧同叔子在房里笑起来。郤克大怒,发誓要报复,回国就向晋景公请求发兵攻打齐国,晋景公不答应,郤克请求带领家族武装去进攻齐国,晋景公也不答应。[37]

士会从朝中退下后,对儿子士燮说:“燮儿,我听说,触犯了别人,引起愤怒,必定会得到报复。喜怒合于礼法的是很少的,不合礼法的相反倒是很多。《诗经》说:‘君子如果发怒,祸乱或许可以很快阻住。君子如果喜悦,祸乱或许可以很快停歇。’君子的喜怒是用来阻止祸乱的。如果不是阻止,就一定会增加祸乱。郤克的愤怒够大了,他不能在齐国得逞,那么一定要在晋国发泄出来。如果他不能在晋国执政,又怎么能宣泄他的愤怒呢?我准备告老辞职,以便郤克有权满足他的愿望,这样他就不会在国内制造矛盾来代替国外的矛盾。我希望你努力随从众卿,以完成国君的命令,一切都恭敬从事。”士会就告老请辞了。郤克递升为中军将,执掌国政。[38][39]前589年,郤克率军击败齐国,报了一辱之仇。

杖文子

[编辑]

有一天,士燮很晚才退朝回来,士会问他:“为什么回来这么晚啊?”士燮回答说:“有位秦国来的客人在朝中讲隐语,大夫中没有一个能够回答出来,我把其中的三条解释出来。”士会发怒说:“大夫们不是不能回答,而是出于对父兄的谦让不说罢了。你只是个小孩子,却在朝中三次抢先,掩盖他人的风光。如果不是我在晋国,你早就完蛋了!”士会说着就用手杖打儿子,把士燮玄冠上的簪子都给打断了。[40]

勉文子

[编辑]

前589年9月,晋国军队大胜回国,士燮最后才入城。士会对他说:“燮儿啊,你不知道我盼着你回来吗?”士燮回答说:“这支军队是中军将郤克统帅的军队,打了胜仗,国人高兴地迎接他们。如果我先回来,那国人将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我身上,这是代替统帅接受荣誉,所以我不敢这样做。”士会说:“你这样做,我知道你可以免于祸难了。”[41][42]

身后

[编辑]

念德修法

[编辑]

前573年二月初一,晋悼公在朝廷上即位,任命士鲂为新军将,说:“他是士会的小儿子,士会申明法令,安定了晋国,直到今天还在用他的法令。士会的功德,难道可以忘记吗?”又派士渥浊做太傅,让他学习范武子之法。[43][44]

光辅五君

[编辑]

士会孙子士匄的家臣訾祏评价士会为:“辅佐晋文公晋襄公称霸诸侯,诸侯没有二心。等做了卿,辅佐晋成公晋景公,军队中没有败坏的政事。及至做了晋景公的军师,官居太傅,端正刑法,汇合训导的法规,国中没有奸刁的百姓,后人可以遵从效法,因此获封随、范二邑。”[45]

能歆神人

[编辑]

前546年六月初九,诸侯在宋国举行弭兵之盟,楚国令尹屈建向晋国中军将赵武询问说:“士会的德行如何?”赵武回答说:“这个人的家事治理得井然有序,对晋国人来说没有任何可以隐瞒的事情,他的祝史向鬼神表示诚信,没有言不由衷的话。”屈建回去把话告诉楚康王,楚康王说:“高尚啊!能够让神和人高兴,难怪士会能辅佐五世国君作盟主。”[46]

前522年,齐景公患了疟疾,一年都没有治愈,梁丘据裔款认为是祝史无能,建议杀掉祝固史嚚晏婴引述赵武向屈建评价士会的话,劝说齐景公要努力修德而不是怪罪他人。[47]

吾谁与归

[编辑]

有一天,赵武叔向到晋国的墓地游玩,赵武问:“如果死者可以复生的话,我向谁学习呢?”叔向回答说:“应该是阳处父了!”赵武说:“阳处父在晋国处事廉洁正直,然而不免被人所杀,他的智慧不值得称道。”叔向说:“那应该是狐偃了!”赵武说:“狐偃只看到保全自身的利益,而不顾及辅佐国君治国,他的仁义不值得称道。我认为应该是士会!他向国君进谏不忘记自己的老师,讲自身的行为不遗漏自己的朋友,事奉国君不结纳党羽,而推举贤人,不阿谀奉承,而辞退不贤的人。”[48][49]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壬午,济河。舟之侨先归,士会摄右。
  2. ^ 《左传·文公六年》:八月乙亥,晋襄公卒。灵公少,晋人以难故,欲立长君。……使先蔑、士会如秦,逆公子雍。
  3. ^ 《史记·晋世家》:七年八月,襄公卒。太子夷皋少。晋人以难故,欲立长君。……使士会如秦迎公子雍。
  4. ^ 《史记·秦本纪》:康公元年。往岁缪公之卒,晋襄公亦卒;襄公之弟名雍,秦出也,在秦。晋赵盾欲立之,使随会来迎雍,秦以兵送至令狐。
  5. ^ 《春秋·文公七年》:戊子,晋人及秦人战于令狐。晋先蔑奔秦。
  6. ^ 《左传·文公七年》:宣子与诸大夫皆患穆嬴,且畏逼,乃背先蔑而立灵公,以御秦师。箕郑居守。赵盾将中军,先克佐之。荀林父佐上军。先蔑将下军,先都佐之。步招御戎,戎津为右。及堇阴,宣子曰:“我若受秦,秦则宾也;不受,寇也。既不受矣,而复缓师,秦将生心。先人有夺人之心,军之善谋也。逐寇如追逃,军之善政也。”训卒利兵,秣马蓐食,潜师夜起。戊子,败秦师于令狐,至于刳首。己丑,先蔑奔秦。士会从之。
  7. ^ 《史记·晋世家》:太子母缪嬴日夜抱太子以号泣于朝,曰:“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适而外求君,将安置此?”出朝,则抱以适赵盾所,顿首曰:“先君奉此子而属之子,曰‘此子材,吾受其赐;不材,吾怨子’。今君卒,言犹在耳而弃之,若何?”赵盾与诸大夫皆患缪嬴,且畏诛,乃背所迎而立太子夷皋,是为灵公。发兵以距秦送公子雍者。赵盾为将,往击秦,败之令狐。先蔑、随会亡奔秦。
  8. ^ 《史记·赵世家》:太子母日夜啼泣,顿首谓赵盾曰:“先君何罪,释其适子而更求君?”赵盾患之,恐其宗与大夫袭诛之,乃遂立太子,是为灵公,发兵距所迎襄公弟于秦者。
  9. ^ 《史记·秦本纪》:晋立襄公子而反击秦师,秦师败,随会来奔。
  10. ^ 《左传·文公七年》:士会在秦三年,不见士伯。其人曰:“能亡人于国,不能见于此,焉用之?”士季曰:“吾与之同罪,非义之也,将何见焉?”及归,遂不见。
  11. ^ 《左传·文公十二年》:秦为令狐之役故,冬,秦伯伐晋,取羁马。晋人御之。赵盾将中军,荀林父佐之。郤缺将上军,臾骈佐之。栾盾将下军,胥甲佐之。范无恤御戎,以从秦师于河曲。臾骈曰:“秦不能久,请深垒固军以待之。”从之。
  12. ^ 《左传·文公十二年》:秦人欲战,秦伯谓士会曰:“若何而战?”对曰:“赵氏新出其属曰臾骈,必实为此谋,将以老我师也。赵有侧室曰穿,晋君之婿也,有宠而弱,不在军事,好勇而狂,且恶臾骈之佐上军也,若使轻者肆焉,其可。”
  13. ^ 《左传·文公十二年》:十二月戊午,秦军掩晋上军,赵穿追之,不及。反,怒曰:“裹粮坐甲,固敌是求,敌至不击,将何俟焉?”军吏曰:“将有待也。”穿曰:“我不知谋,将独出。”乃以其属出。宣子曰:“秦获穿也,获一卿矣。秦以胜归,我何以报?”乃皆出战,交绥。秦行人夜戒晋师曰:“两君之士皆未慭也,明日请相见也。”臾骈曰:“使者目动而言肆,惧我也,将遁矣。薄诸河,必败之。”胥甲、赵穿当军门呼曰:“死伤未收而弃之,不惠也;不待期而薄人于险,无勇也。”乃止。秦师夜遁。复侵晋,入瑕。
  14. ^ 《左传·文公十三年》:晋人患秦之用士会也,夏,六卿相见于诸浮,赵宣子曰;“随会在秦,贾季在狄,难日至矣,若之何?”中行桓子曰:“请复贾季,能外事,且由旧勋。”郤成子曰:“贾季乱,且罪大,不如随会,能贱而有耻,柔而不犯,其知足使也,且无罪。”
  15. ^ 《左传·文公十三年》:乃使魏寿余伪以魏叛者以诱士会,执其帑于晋,使夜逸。请自归于秦,秦伯许之。履士会之足于朝。秦伯师于河西,魏人在东。寿余曰:“请东人之能与夫二三有司言者,吾与之先。”使士会。士会辞曰:“晋人,虎狼也,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于君,不可悔也。”秦伯曰:“若背其言,所不归尔帑者,有如河。”乃行。绕朝赠之以策,曰:“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既济,魏人噪而还。秦人归其帑。其处者为刘氏。
  16. ^ 《史记·晋世家》:七年,晋六卿患随会之在秦,常为晋乱,乃详令魏寿馀反晋降秦。秦使随会之魏,因执会以归晋。
  17. ^ 《史记·秦本纪》:晋人患随会在秦为乱,乃使魏雠馀详反,合谋会,诈而得会,会遂归晋。
  18. ^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一》:𫇭生成伯缺,缺生士会。会适秦,归晋,有子留于秦,自为刘氏。
  19. ^ 《左传·宣公二年》: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肠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唯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兖不废矣。”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20. ^ 《史记·晋世家》:十四年,灵公壮,侈,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观其避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灵公怒,杀宰夫,使妇人持其尸出弃之,过朝。赵盾、随会前数谏,不听;已又见死人手,二人前谏。随会先谏,不听。
  21. ^ 《左传·宣公三年》:晋侯伐郑,及郔。郑及晋平,士会入盟。
  22. ^ 《春秋经传集解·宣公十二年》:河曲之役,郤缺将上军。宣八年,代赵盾为政,将中军。士会代将上军。
  23. ^ 《左传·宣公十年》:楚子伐郑。晋士会救郑,逐楚师于颍北。
  24. ^ 《左传·宣公十二年》:夏六月,晋师救郑。荀林父将中军,先縠佐之。士会将上军,郤克佐之。赵朔将下军,栾书佐之。赵括、赵婴齐为中军大夫。巩朔、韩穿为上军大夫。荀首、赵同为下军大夫。韩厥为司马。及河,闻郑既及楚平,桓子欲还,曰:“无及于郑而剿民,焉用之?楚归而动,不后。”随武子曰:“善。会闻用师,观衅而动。德刑政事典礼不易,不可敌也,不为是征。楚君讨郑,怒其贰而哀其卑,叛而伐之,服而舍之,德刑成矣。伐叛,刑也;柔服,德也。二者立矣。昔岁入陈,今兹入郑,民不罢劳,君无怨讟,政有经矣。荆尸而举,商农工贾不败其业,而卒乘辑睦,事不奸矣。𫇭敖为宰,择楚国之令典,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中权,后劲,百官象物而动,军政不戒而备,能用典矣。其君之举也,内姓选于亲,外姓选于旧;举不失德,赏不失劳;老有加惠,旅有施舍;君子小人,物有服章,贵有常尊,贱有等威;礼不逆矣。德立,刑行,政成,事时,典从,礼顺,若之何敌之?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子姑整军而经武乎,犹有弱而昧者,何必楚?仲虺有言曰:‘取乱侮亡。’兼弱也。《汋》曰:‘于铄王师,遵养时晦。’耆昧也。《武》曰:‘无竞惟烈。’抚弱耆昧以务烈所,可也。”彘子曰:“不可。晋所以霸,师武臣力也。今失诸侯,不可谓力。有敌而不从,不可谓武。由我失霸,不如死。且成师以出,闻敌强而退,非夫也。命为军师,而卒以非夫,唯群子能,我弗为也。”以中军佐济。
  25. ^ 《史记·晋世家》:三年,楚庄王围郑,郑告急晋。晋使荀林父将中军,随会将上军,赵朔将下军,郤克、栾书、先縠、韩厥、巩朔佐之。
  26. ^ 《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少宰如晋师,曰:“寡君少遭闵凶,不能文。闻二先君之出入此行也,将郑是训定,岂敢求罪于晋。二三子无淹久。”随季对曰:“昔平王命我先君文侯曰:‘与郑夹辅周室,毋废王命。’今郑不率,寡君使群臣问诸郑,岂敢辱候人?敢拜君命之辱。”彘子以为谄,使赵括从而更之,曰:“行人失辞。寡君使群臣迁大国之迹于郑,曰:‘无辟敌。’群臣无所逃命。”
  27. ^ 《左传·宣公十二年》:晋魏锜求公族未得,而怒,欲败晋师。请致师,弗许。请使,许之。遂往,请战而还。楚潘党逐之,及荧泽,见六麋,射一麋以顾献曰:“子有军事,兽人无乃不给于鲜,敢献于从者。”叔党命去之。赵旃求卿未得,且怒于失楚之致师者。请挑战,弗许。请召盟,许之。与魏锜皆命而往。郤献子曰:“二憾往矣,弗备必败。”彘子曰:“郑人劝战,弗敢从也。楚人求成,弗能好也。师无成命,多备何为。”士季曰:“备之善。若二子怒楚,楚人乘我,丧师无日矣。不如备之。楚之无恶,除备而盟,何损于好?若以恶来,有备不败。且虽诸侯相见,军卫不彻,警也。”彘子不可。
  28. ^ 28.0 28.1 《左传·宣公十二年》:士季使巩朔、韩穿帅七覆于敖前,故上军不败。
  29. ^ 《左传·宣公十二年》:晋师右移,上军未动。工尹齐将右拒卒以逐下军。楚子使唐狡与蔡鸠居告唐惠侯曰:“不穀不德而贪,以遇大敌,不穀之罪也。然楚不克,君之羞也,敢藉君灵以济楚师。”使潘党率游阙四十乘,从唐侯以为左拒,以从上军。驹伯曰:“待诸乎?”随季曰:“楚师方壮,若萃于我,吾师必尽,不如收而去之。分谤生民,不亦可乎?”殿其卒而退,不败。
  30. ^ 《左传·宣公十三年》:秋,赤狄伐晋。及清,先縠召之也。冬,晋人讨邲之败,与清之师,归罪于先縠而杀之,尽灭其族。
  31. ^ 《春秋左传正义·成公二年》:十三年晋杀先縠,当是士会佐中军,郤克将上军。
  32. ^ 《左传·宣公十六年》:十六年春,晋士会帅师灭赤狄甲氏及留吁、铎辰。
  33. ^ 《史记·晋世家》:七年,晋使随会灭赤狄。
  34. ^ 《左传·宣公十六年》:三月,献狄俘。晋侯请于王。戊申,以黻冕命士会将中军,且为大傅。于是晋国之盗逃奔于秦。羊舌职曰:“吾闻之,‘禹称善人,不善人远’,此之谓也夫。《诗》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善人在上也。善人在上,则国无幸民。谚曰:‘民之多幸,国之不幸也。’是无善人之谓也。”
  35. ^ 《左传·宣公十六年》:冬,晋侯使士会平王室,定王享之,原襄公相礼,殽烝。武子私问其故。王闻之,召武子曰:“季氏,而弗闻乎?王享有体荐,宴有折俎。公当享,卿当宴,王室之礼也。”武子归而讲求典礼,以修晋国之法。
  36. ^ 《国语·周语中》: 晋侯使随会聘于周,定王享之肴烝,原公相礼。范子私于原公,曰:“吾闻王室之礼无毁折,今此何礼也?”王见其语,召原公而问之,原公以告。 王召士季,曰:“子弗闻乎,禘郊之事,则有全烝;王公立饫,则有房烝;亲戚宴飨,则有肴烝。今女非他也,而叔父使士季实来修旧德,以奖王室。唯是先王之宴礼,欲以贻女。余一人敢设饫 焉,忠非亲礼,而干旧职,以乱前好?且唯戎、狄则有体荐。夫戎、狄,冒没轻儳,贪而不让。其血气不治,若禽兽焉。其适来班贡,不俟馨香嘉味,故坐诸门外,而使舌人体委与之。女今我王室之一二兄弟,以时相见,将和协典礼,以示民训则,无亦择其柔嘉,选其馨香,洁其酒醴,品其百笾,修其簠簋,奉其牺象,出其樽彝,陈其鼎俎,净其巾幂,敬其祓除,体解节折而共饮食之。于是乎有折俎加豆,酬币宴货,以示容合好,胡有孑然其郊戎、狄也? “夫王公诸侯之有饫也,将以讲事成章,建大德、昭大物也,故立成礼烝而已。饫以显物,宴以合好,故岁饫不倦,时宴不淫,月会、旬修,日完不忘。服物昭庸,采饰显明,文章比象,周旋序顺,容貌有崇,威仪有则,五味实气,五色精心,五声昭德,五义纪宜,饮食可飨,和同可观,财用可嘉,则顺而德建。古之善礼者,将焉用全烝?” 武子遂不敢对而退。归乃讲聚三代之典礼,于是乎修执秩以为晋法。
  37. ^ 《左传·宣公十七年》:十七年春,晋侯使郤克征会于齐。齐顷公帷妇人,使观之。郤子登,妇人笑于房。献子怒,出而誓曰:“所不此报,无能涉河。”献子先归,使栾京庐待命于齐,曰:“不得齐事,无复命矣。”郤子至,请伐齐,晋侯弗许。请以其私属,又弗许。
  38. ^ 《左传·宣公十七年》:范武子将老,召文子曰:“燮乎!吾闻之,喜怒以类者鲜,易者实多。《诗》曰:‘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之喜怒,以已乱也。弗已者,必益之。郤子其或者欲已乱于齐乎?不然,余惧其益之也。余将老,使郤子逞其志,庶有豸乎?尔从二三子唯敬。”乃请老,郤献子为政。
  39. ^ 《国语·晋语五》:郤献子聘于齐,齐顷公使妇人观而笑之。郤献子怒,归,请伐齐。范武子退自朝,曰:“燮乎,吾闻之,干人之怒,必获毒焉。夫郤子之怒甚矣,不逞于齐,必发诸晋国。不得政,何以逞怒?余将致政焉,以成其怒,无以内易外也。尔勉从二三子,以承君命,唯敬。”乃老。
  40. ^ 《国语·晋语五》:范文子暮退于朝。武子曰:“何暮也?”对曰:“有秦客廋辞于朝,大夫莫之能对也,吾知三焉。”武子怒曰:“大夫非不能也,让父兄也。尔童子,而三掩人于朝。吾不在晋国,亡无日矣。”击之以杖,折委笄。
  41. ^ 《左传·成公二年》:晋师归,范文子后入。武子曰:“无为吾望尔也乎?”对曰:“师有功,国人喜以逆之,先入,必属耳目焉,是代帅受名也,故不敢。”武子曰:“吾知免矣。”
  42. ^ 《国语·晋语五》:靡笄之役,郤献子师胜而返,范文子后入。武子曰:“燮乎,女亦知吾望尔也乎?”对曰:“夫师,郤子之师也,其事臧。若先,则恐国人之属耳目于我也,故不敢。”武子曰:“吾知免矣。”
  43. ^ 《国语·晋语七》:使彘共子将新军,曰:“武子之季、文子之母弟也。武子宣法以定晋国,至于今是用。文子勤身以定诸侯,至于今是赖。夫二子之德,其可忘乎!”
  44. ^ 《左传·成公十八年》:二月乙酉朔,晋悼公即位于朝。……使士渥浊为大傅,使修范武子之法。
  45. ^ 《国语·晋语八》 宣子问于訾祏,訾祏对曰:“昔隰叔子违周难于晋国,生子舆为理,以正于朝,朝无奸官,为司空,以正于国,国无败绩。世及武子,佐文、襄为诸侯,诸侯无二心。及为卿,以辅成、景,军无败政。及为成师,居太傅,端刑法,缉训典,国无奸民,后之人可则,是以受随、范。
  46.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乙酉,宋公及诸侯之大夫盟于蒙门之外。子木问于赵孟曰:“范武子之德何如?”对曰:“夫人之家事治,言于晋国无隐情。其祝史陈信于鬼神,无愧辞。”子木归,以语王。王曰:“尚矣哉!能歆神人,宜其光辅五君以为盟主也。”
  47. ^ 《左传·昭公二十年》:齐侯疥,遂痁,期而不瘳,诸侯之宾问疾者多在。梁丘据与裔款言于公曰:“吾事鬼神丰,于先君有加矣。今君疾病,为诸侯忧,是祝史之罪也。诸侯不知,其谓我不敬。君盍诛于祝固、史嚣以辞宾?”公说,告晏子。晏子曰:“日宋之盟,屈建问范会之德于赵武。赵武曰:‘夫子之家事治,言于晋国,竭情无私。其祝史祭祀,陈信不愧。其家事无猜,其祝史不祈。’建以语康王,康王曰:‘神人无怨,宜夫子之光辅五君,以为诸侯主也。’”
  48. ^ 《国语·晋语八》:赵文子与叔向游于九原,曰:“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叔向曰:“其阳子乎!”文子曰:“夫阳子行廉直于晋国,不免其身,其知不足称也。”叔向曰:“其舅犯乎!”文子曰:“夫舅犯见利而不顾其君,其仁不足称也。其随武子乎!纳谏不忘其师,言身不失其友,事君不援而进,不阿而退。”
  49. ^ 《礼记·檀弓下第四》:赵文子与叔誉观乎九原。文子曰:“死者如可作也,吾谁与归?”叔誉曰: “其阳处父乎?”文子曰:“行并植于晋国,不没其身,其不足称也。”“其舅犯乎?”文子曰:“见利不顾其君,其仁不足称也。我则随武子乎,利其君不忘其身,谋其身不遗其友。”晋人谓文子知人。文子其中退然如不胜衣,其言呐呐然如不出诸其口。所举于晋国管库之士七十有余家,生不交利,死不属其子焉。

原因:新立之氏
晋国范氏宗主 继任:
士燮
前任:
舟之侨
晋国车右(代理) 继任:
不明,可考后任莱驹
前任:
郤缺
晋国上军将
前601年—前596年
继任:
郤克
前任:
先縠
晋国中军佐
前596年—前593年
继任:
郤克
前任:
荀林父
晋国中军将
前593年—前592年
继任:
郤克
前任:
不明,可考前任阳处父
晋国太傅
前593年—前592年
继任:
不明,可考后任士渥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