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寒朗
出生26年
东汉
逝世109年
东汉
职业东汉官员

寒朗(26年—109年),字伯奇鲁国薛县人(今山东省微山县)人。[1]东汉清河太守

生平[编辑]

寒朗出生才三天,就碰上天下大乱[2],寒朗被丢弃在带刺小灌木之中;几天后战争结束,寒朗的母亲寻找他,发现寒朗还活着,于是决心扶养他。长大后的寒朗喜欢经学,博通书传,教学生《尚书》。后来被举荐为孝廉[3]

寒朗廷争[编辑]

永平年间,寒朗以谒者身份任守侍御史,与司徒司空太尉三府掾属共同审理楚王刘英谋反案的嫌犯颜忠、王平等人,供辞牵连到隧乡侯耿建、朗陵侯臧信、护泽侯邓鲤、曲成侯刘建、提审耿建等人时,他们的证辞都说不认识颜忠、王平。汉明帝大怒,使负责审案的官吏们都很畏惧。他们出于对皇帝的畏惧,把与此案有牵连的人一概逮捕入狱,不敢宽赦无辜的人。寒朗同情这些受冤的人,于是单独审问颜忠和王平有关耿建四人的长相等资料。颜、王两人表现惊慌,没有回答寒朗的问题。

寒朗认为颜、王二人有诈,于是上书表示耿建等人无辜,而是被颜忠、王平二人所诬陷,并怀疑当时很多冤案都有类似实情。汉明帝召寒朗进宫,并质疑:“假如耿建等人无辜,颜忠、王平没必要提及他们”。寒朗表示这是因为颜忠、王平知道自己所犯的罪十恶不赦,所以将其他人拖下水,企图减轻罪责。汉明帝又质疑为何寒朗不早早奏明耿建等人无罪,寒朗则认为虽然自己认为耿建等四人无罪,但有关案件关系重大,或许还有其他人会告发,所以没有立刻呈报。汉明帝听到寒朗的回答后发怒,咒骂寒朗并打算将他定罪。左右的人正准备抓捕寒朗时,寒朗要求汉明帝再听他一言,并宣称自己只是想帮助国家、不敢欺骗明帝。

之后,汉明帝问寒朗是否有跟其他大臣合写有关奏章。寒朗称奏章是他一人所写,因为他自知上奏有被灭族的可能、不愿连累他人,然而他希望汉明帝能醒悟。寒朗接着指出:审理罪犯的人都认为嫌犯罪大恶极、大臣们都该嫉恶如仇,因此把嫌犯尽数逮捕比把他们赦免出去好、对嫌犯处严刑比轻判好,因为这以后他们不会被追究责任。这种想法的结果是,官吏每审问一人通常会牵累十人、每审问十人则连累百人。另外,寒朗又指公卿虽然在朝会回答汉明帝询问时,称赞汉明帝没有按旧制法律株连罪犯的家属;但事实上他们知道还有很多无辜的人受审问之害,因不敢忤逆明帝而只敢在回家后仰头叹息。

汉明帝明白了他的意思,怒气渐消,下诏让寒朗离开。两天后,汉明帝亲自到洛阳审理囚犯,清理出千多名无辜的人。后来颜忠、王平死在狱中,寒朗便逮捕自己入狱。恰巧遇上大赦,寒朗仅被免去官职。其后他又被举荐为孝廉。[4]

晚年[编辑]

建初年间,汉章帝召见群臣,寒朗上前谢恩,诏书上称,由于寒朗向先帝进过忠言,故任命其为易县县长以示嘉许。一年后,寒朗升任洛阳令,但其后因母亲去世而辞官,百姓们都很怀念他。[5]章和元年(公元87年),汉章帝出巡,经过济阳,有三位资深的官员上书陈述寒朗过去在济阳的德政。汉章帝到了梁郡,召见寒朗,诏三府为辟首,升任寒朗为司徒府的掾吏。永元年间,寒朗升任清河太守,因犯法被免职。[5]

永初三年(公元109年),太尉张禹再举荐寒朗为博士,汉安帝派公车征召寒朗,但他已经去世。寒朗享寿八十四岁。[5]

评价[编辑]

  • 范晔左丘明有言:“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齐侯省刑。若锺离意之就格请过,寒朗之廷争冤狱,笃矣乎,仁者之情也!夫正直本于忠诚则不诡,本于谏争则绞切。彼二子之所本得乎天,故言信而志行也。《后汉书·寒朗传
  • 杜佑:后汉永平中,侍御史寒朗共三府案楚狱,亦今三司之例。《通典·卷第二十四
  • 郑克:传言朗廷争冤狱,范晔以比“晏子一言,齐侯省刑”,云:“笃矣乎,仁者之情也!”彼其惶恐,一切陷入,无敢以情恕者,唯务一己逃责,岂恤众人负冤,斯不仁哉!“仁者必有勇”,于朗见之矣,是故能辩诬也。《折狱龟鉴·卷三
  • 黄震:以死争楚狱理出千余人。《古今纪要·卷三
  • 蔡东藩:英死而案已可了矣,乃辗转牵引,连累无穷,至寒朗拼生力辩,方得少回君意。《后汉演义·第二十六回

相关人名诗[编辑]

延伸阅读[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后汉书·卷41》,出自范晔后汉书

参考资料[编辑]

  1. ^ 后汉书·寒朗传》:寒朗字伯奇,鲁国薛人也。
  2. ^ 当指盖延“拔薛”事件
  3. ^ 后汉书·寒朗传》:生三日,遭天下乱,弃之荆刺;数日兵解,母往视,犹尚气息,遂收养之。及长,好经学,博通书传,以《尚书》教授。举孝廉。
  4. ^ 后汉书·寒朗传》、《折狱龟鉴·卷三》、《资治通鉴·卷四十五
  5. ^ 5.0 5.1 5.2 后汉书·寒朗传》:建初中,肃宗大会群臣,朗前谢恩,诏以朗纳忠先帝,拜为易长。岁余,迁济阳令,以母丧去官,百姓追思之。章和元年,上行东巡狩,过济阳,三老吏人上书陈朗前政治状。帝至梁,召见朗,诏三府为辟首,由是辟司徒府。永元中,再迁清河太守,坐法免。永初三年,太尉张禹荐朗为博士,征诣公车,会卒,时年八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