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永福
外观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6年2月28日) |
巫永福 | |
---|---|
出生 | 日治台湾南投厅埔里社支厅 | 1913年3月11日
逝世 | 2008年9月10日 台湾 | (95岁)
国籍 | 大日本帝国(1913年-1945年) 中华民国(1945年-2008年) |
职业 | 作家 |
巫永福(1913年3月11日—2008年9月10日),号永州,是一位台湾的作家,其文学创作持续到战后,为跨越语言的一代之成员。其主要成就在文学创作上,如诗歌、小说作品,其作品曾被选入中、日文各种选集;其次是创立巫永福文化基金会,并设立数个文学奖项以推动台湾文学。
生平概要
[编辑]巫永福生于台湾日治时期的南投厅埔里社支厅;他有同父异母兄弟巫永昌及巫重兴等人。
自公学校毕业后,他就读于台中州立台中第一中学校;日后又负笈日本,就读明治大学文艺科。1932年,他在东京与张文环、王白渊等台湾籍留学生筹组“台湾艺术研究会”,发行日治时期台湾第一份文艺杂志—《福尔摩沙》,并在其中发表作品。1935年,巫永福完成学业返台,考入台湾新闻社担任记者,并加入多位台湾作家筹组的“台湾文艺联盟”以及张文环所创办的《台湾文学》。
战后,因政治气氛肃杀,巫永福停笔一段时间,先服务于台湾信托株式会社,后转入陈炘创办的“台湾大公企业”,1950年,杨基先当选台中市长,他被延揽为市府秘书兼市长机要。杨市长卸任后,他也与之同进退。1956年,受聘为中国化学制药公司总经理,1963年任职于新光产物保险公司,成为该公司的副总经理。
1967年,巫永福加入笠诗社,重新回到文坛,并于吴浊流过世后毅然接下《台湾文艺》杂志发行人的职位。 1979年,巫永福提供资源创办台湾第一个文学评论奖“巫永福评论奖”。1993年,他成立了财团法人巫永福文化基金会,并增设“巫永福文学奖”,推动台湾文学的理论建设和创作活动[1]。
1997年,他获得首届台湾文学家牛津奖。
巫永福与詹冰、黄灵芝等人,皆尝试在现代诗之外于台湾另造新的当代诗体,对日后台湾的自由句发展产生影响。
著作
[编辑]自行或后人整理出版
[编辑]至2014年10月4日,已知的有:
- 巫永福着,《风雨中的长青树》,中央书局,1986年。
- 巫永福着,《雾社绯樱:永州诗集》,笠诗社,1990年。
- 巫永福着,《木像:永州诗集》,笠诗社,1990年。
- 巫永福着,《不老的大树:永州诗集》,笠诗社,1990年。
- 张恒豪编,《翁闹、巫永福、王昶雄合集》,前卫出版社,1991年。
- 巫永福编,《巫翁巫水公派下族谱》,巫永福,1992年。
- 巫永福着,《地平线的失落》,南投县立文化中心,1995年。
- 沈萌华主编,《巫永福全集》,台北市传神福音,1996年,共15册。
- 巫永福着,《我的风霜岁月:巫永福回忆录》,望春风文化出版,2003年。
- 巫永福着,《春秋:台语俳句集》,春晖出版社,2003年。
- 巫永福文化基金会编,《巫永福小说集》,巫永福文化基金会,2005年。
- 巫永福文化基金会编,《巫永福现代诗自选集》,巫永福文化基金会,2005年。
- 赵天仪编,《巫永福集》,台南市国立台湾文学馆,2008年。(收录其诗作,属于“台湾诗人选集”系列)
- 巫永福文化基金会编,《巫永福精选集》(共3册),富春文化,2010年。
收录在他人著作
[编辑]至2014年10月4日为止,已知的有:
- 陈明台主编,《陈千武译诗选集》,台中市文化局,2003年8月初版。(收录其日文新诗作品:〈爱〉、〈在桥上〉、〈谁都不知不觉的时候〉、〈祖国〉、〈门前的狗〉、〈春天和夏天之间〉、〈嫩草〉、〈嫉妒〉、〈树的梦〉、〈在鬼崖上〉、〈发呆的口哨〉、〈春的媚态〉、〈清爽的夜空〉等)
- 林瑞明主编,《国民文选‧现代诗卷I》,台北市:玉山社,2005年。(该书收录巫永福的诗作〈在谁都不知道的时候〉、 〈乞丐〉、〈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