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聋哑部落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聋哑部落
The Tribe
乌克兰正式海报
基本资料
导演米洛斯拉夫·史拉波斯维兹奇
监制瓦伦廷·瓦希安诺维奇
Iya Myslytska[*]
制片米洛斯拉夫·史拉波斯维兹奇
编剧米罗斯拉夫·史拉波斯维兹奇[*]
剧本米洛斯拉夫·史拉波斯维兹奇
主演格雷戈里·费申科
亞娜·诺维科娃
摄影瓦伦丁·范斯让洛维奇
剪辑瓦伦丁·范斯让洛维奇
片长132分钟
产地 乌克兰
语言乌克兰手语英语Ukrainian Sign Language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
  • 2014年5月21日 (2014-05-21)(戛纳电影节)
  • 2014年9月11日 (2014-09-11)(乌克兰)
  • 2015年6月17日 (2015-06-17)美国纽约
  • 2015年7月30日 (2015-07-30)香港
  • 2015年8月21日 (2015-08-21)台湾
发行商乌克兰Arthouse Traffic
美国Drafthouse Films
香港第一发行
台湾地区联影电影
各地片名
中国大陆聋哑部落
香港性本无言
台湾过于寂静的喧嚣

聋哑部落》(乌克兰语Плем'я,英语:The Tribe)是一部2014年的乌克兰剧情片,由米罗斯拉夫·史拉波斯维兹奇英语Myroslav Slaboshpytskyi编剧并执导,是他的长片处女作。影片以一所聋哑学校为背景,全片只使用乌克兰手语英语Ukrainian Sign Language而没有对白,也没有提供任何字幕、翻译或旁白。本片入选了第67届戛纳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周单元英语International Critics' Week,并摘得包括该单元最高奖在内的三项大奖[1]

剧情

[编辑]

在一间寄宿制聋哑学校里,一群学生组成了一个犯罪集团,从事抢劫、卖淫等勾当。一位新入学的内向男生谢尔盖(格雷戈里·费申科饰演)在暴力和威胁的驱使下身不由己地成为了团伙的一分子,并旋即取代了在一次事故中身亡的负责拉皮条的男孩。然而,他很快恋上了卖淫女孩安雅(亞娜·诺维科娃饰演),并决意协助她逃往意大利。随着二人感情的日渐深入和计划的逐步实行,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

拍摄与上映

[编辑]
2015年4月5日,第39届香港国际电影节放映《聋哑部落》前在银幕上展示的观众提示

影片改编自导演史拉波斯维兹奇曾入围2010年柏林国际电影节的11分钟短片《Deafness》(乌克兰语Глухота[2]。长片的剧本创作工作于2011年完成(因此本片事实上并不如同一些观众和评论家认为的那样,包含对其后乌克兰政局的指涉),拍摄于2013年秋开始[3][4]。影片拍摄成本约为150万美元,并在拍摄中得到了乌克兰国家电影部门的资助[4]

在影片选角期间,有超过300名演员参加了试镜,所有参与试镜以及最终参加演出的演员都是聋哑、非专业演员[5]。影片中角色交流完全通过乌克兰手语;尽管导演本人撰写了剧本,但由于他并不懂手语,因此在现场必须借助手语翻译以确定演员们的手势与剧本中的“对白”相符[6]

影片于2014年5月21日在第67届戛纳电影节首映。在进行所有公映和展映时,全手语、无对白的《聋哑部落》都没有提供任何字幕、翻译或旁白等辅助措施以帮助观众理解角色间的手语交流。导演史拉波斯维兹奇对此解释称:“这样做的本意就是要让观众在没有翻译的情况下看懂电影,也正是观众能真正投入欣赏本片的原因之一。”“(在其他电影中,)观众必须将精力花费在读字幕上,而影像的效果就会因此受到损失。这样看电影太复杂了。”“电影不一定要有对白,所有情感都写在脸上、表现在动作里。最重要的东西是人类的情感,而这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清晰易懂的。”[7]

戛纳首映后,影片又参加了大量其他电影节的竞赛与展映,主要包括(依时间顺序)[8]

在华语地区,《聋哑部落》在2014年底和2015年首季于金马国际影展和香港国际电影节展映后,又分别于2015年7月30日和8月21日在香港和台湾公映。包含大尺度暴力和性爱情节的本片在两地上映时分别被定为III级限制级[锚点失效][9][10]

评价与反响

[编辑]

影片获得了影评界的一致好评。本片在电影评分网站烂番茄上的新鲜度为86%[11],在专业影评聚合网站Metacritic上的综合得分为78分[12]。《卫报》的影评人彼得·布拉德肖英语Peter Bradshaw给出了四星(满分五星)的评价;《综艺》杂志针对影片的独特拍摄手法评价称:“导演出色地利用模棱两可性来加强而非弱化观众的感知;即使某一次特定交流的含义难以捉摸,对叙事的更宏观理解却得以占据上风。”[13]好莱坞报道》指:“对手语、聋哑及沉默的运用帮助影片在基础素材以上增添了更令人兴奋的元素,神奇地塑造出一部丰富、奇特而独一无二的作品。”[14]

本片曾被广泛认为会代表乌克兰角逐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然而最后并未被乌克兰当局选送学院[15]

参考资料

[编辑]
  1. ^ CANNES: Slaboshpytskiy’s ‘The Tribe’ Tops Critics’ Week. 《综艺》. 2014-05-22 [2015-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9) (英语). 
  2. ^ Baronnet, Brigitte. Cannes 2014 - The Tribe : "Baiser, souffrir et mourir, c'est universel". AlloCiné. 2014-10-01 [2015-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8) (法语). 
  3. ^ Humphrey, Thomas. Interview: "THE TRIBE Won 37 Awards" Success And Corruption With Miroslav Slaboshpytskiy. Twitch. 2015-04-30 [2015-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2) (英语). 
  4. ^ 4.0 4.1 In Production. 乌克兰电影委员会. 2013-03-20 [2015-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3) (英语). 
  5. ^ Meet the 2014 AFI Filmmakers #8: 'The Tribe' Director Auditioned Over 300 Deaf People For His Award-Winning Drama. IndieWire. 2014-11-11 [2015-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英语). 
  6. ^ Kohn, Eric. How the Director of 'The Tribe' Made a Movie in Sign Language Without Speaking It. IndieWire. 2015-06-16 [2015-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6) (英语). 
  7. ^ Newman, Jason. How Sign-Language Thriller 'The Tribe' Became 2015's Most Intense Film. 《滚石》. 2015-06-15 [2015-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22) (英语). The concept was that people must understand it without the translation. [...] It's one of the reasons why the audience is deeply involved in the story. [In other movies], you must always pay attention to the subtitles and you lose something from the image. It’s a very complicated way to watch a film. [...] It isn't a necessity to have dialogue in film — everything is written on a face and all is visible in the movements. The main thing is human emotion — that's clear and understandable to any person in the world. 
  8. ^ The Tribe (2014) - Release Info. IMDb. [2015-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3) (英语). 
  9. ^ 性本無言 - Yahoo 電影香港. [2015-08-23] (中文(香港)). 
  10. ^ 過於寂靜的喧囂 The Tribe - 聯影電影. [2015-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5) (中文(台湾)). 
  11. ^ 烂番茄上《聋哑部落》的资料(英文)
  12. ^ Metacritic上《聋哑部落》的资料(英文)
  13. ^ Chang, Justin. Film Review: ‘The Tribe’. 《综艺》. 2014-06-26 [2015-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8) (英语). Slaboshpytskiy is brilliant at using ambiguity to heighten rather than dull the viewer’s perceptions. Even when the meaning of a particular exchange eludes us, a greater sense of narrative comprehension begins to take hold. 
  14. ^ Felperin, Leslie. 'The Tribe' ('Plemya'): Cannes Review. 《好莱坞报道》. 2014-05-22 [2015-08-23] (英语). The use of sign language, deafness and silence itself adds several heady new ingredients to the story's base material, alchemically creating something rich, strange and very original. 
  15. ^ OSCARS: Ukraine Spurns Cannes Winner ‘Tribe,’ Follows ‘Guide’. 《综艺》. 2014-09-11 [2015-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英语).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