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脑科学计划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理解大脑的运作方式可以说是当今时代最大的科学挑战之一。
–Alivisatos 等人.[1]

脑科学计划(BRAIN Initiative),是由奥巴马政府于2013年4月2日宣布的一项合作性、公私合营的研究计划,其目的在于支持创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从而对功能有动态的理解。 [2] [3] [4] [5] [6]

这项活动是重大挑战,目的在于彻底改变我们对人脑的理解 ,由白宫科学技术政策办公室(OSTP)发起 ,是白宫神经科学计划的一部分。[7]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发,BRAIN打算协助研究人员揭开脑部疾病的神秘面纱,例如阿尔茨海默氏症帕金森氏症抑郁症创伤性脑伤 (TBI)。

BRAIN的参与者及该计划的成员包括DARPAIARPA,以及众多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丹麦的私人公司、大学和其他组织。[8]

背景[编辑]

“脑科学计划”受到了许多因素影响,这些影响可以追溯到十年前,包括: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计划会议,该会议产生了NIH的神经科学研究蓝图; [9]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举办的关于认知神经科学融合科学的研讨会,该研讨会报告了像是2006年的“思维和大脑的巨大挑战”;[10] 国家研究委员会和医学研究所神经科学与神经系统疾病论坛的报告,像是在2008年6月25日关于神经科学大挑战的研讨会报告“从分子到思维:21世纪的挑战”;[11]再加上多年来科学家和专业协会的研究报告,还有国会对此议题的兴趣。

一项重要的活动是“大脑活动图谱计划”。 2011年9月,卡夫里基金会(Kavli Foundation)的分子生物学家Miyoung Chun,于伦敦组织了一次会议,科学家首次提出了这一计划的想法。 [4] [12] 在随后的会议上,来自美国政府实验室的科学家,包括科学技术政策办公室成员,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艾伦脑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以及Google微软高通的代表,都讨论了实现这项政府主导计划的可能性。 [2]

其他影响还包括:由NSF生物科学的助理主任James L. Olds领导的跨学科“心智的十年”计划,[13] [14]以及在DARPA由杰弗里·灵 ( Geoffrey Ling)领导的“义肢革新计划”(Revolutionizing Prosthetics),并曾于2009年4月的60分钟节目中播出[15]

[16]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主任弗朗西斯·柯林斯博士和巴拉克·奥巴马总统宣布了“脑科学计划”

实验方法[编辑]

新闻报道称,这项研究将绘制老鼠和其他动物神经元活动的动态图[3],最终绘制出人脑中数百亿神经元的图谱。 [17]

在2012年的科学评论中,概述了一个更受限项目的实验计划,Alivisatos等人提出了各种特定实验技术,可以用来实现所谓“功能连接组”以及过程中必须开发的新技术。 [1] 他们指出,由于秀丽隐杆线虫的神经回路相对简单,因此可能先对其进行研究,然后对果蝇进行研究。中期研究可以在斑马鱼老鼠小臭鼩中进行,而研究最终将在灵长类和人类中进行。 他们拟议发展可以用作电压传感器 (可检测单个动作电位)纳米颗粒,以及可用作电生理多电极阵列纳米探针。特别是,他们提倡使用无线、非侵入性的神经元活动检测方法,或利用微电子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或是基于合成生物学而非微电子技术。 其中有个方法建议,酶促使产生的DNA可作为神经元活动的“滴定磁带记录” ,这是基于离子所诱导的DNA聚合酶[18]编码错误[1][19] ,其数据将透过大规模计算进行分析和建模。 [1]另一项相关技术则建议,使用高通量DNA测序技术来快速绘制神经连通性的图谱。 [20]

时间轴[编辑]

工作组在2014年提出的时间轴是: [21]

  • 2016–2020:技术开发和验证
  • 2020年至2025年:以整合的方式应用这些技术,以取得有关大脑的基础性新发现

反应[编辑]

科学家们对该计划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神经科学家John Donoghue表示,该项目将填补神经科学研究在两个方面之间的空白,一方面是使用fMRI等方法在大脑区域水平进行活动测量,另一方面是在单细胞纪录水平进行测量。 [3] 然而,心理学家埃德·沃尔(Ed Vul)对此表示担忧,他认为这项计划将会分散个人研究者的研究资金。 [3]神经科学家唐纳德·斯坦因(Donald Stein)表示担心,在确切知道要测量的内容之前,先将钱花在技术方法上是错误的。 [4] 相反,物理学家迈克尔·鲁克斯 ( Michael Roukes)则认为,纳米技术的方法已经变得足够成熟,到了可以绘制大脑活动图谱的合适时机。 [4]神经科学家RodolfoLlinás在第一次洛克菲勒会议上宣布:“这里所发生的一切是伟大的,我从未见过神经科学领域在一个如此光荣的目标下如此团结。” [22]

这个项目面临巨大的后勤挑战。 神经科学家估计,该项目每年将产生300EB的数据,这是一个重大的技术障碍。[23] 现在可用的高分辨率脑活动监测器大多是有限度地使用,这是因为必须打开颅骨,以外科方式将监测器植入。[23]该计划与过去政府主导的大规模研究工作有着相似之处,包括人类基因组图谱、登月航行和原子弹计划[2]

参见[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1. ^ 1.0 1.1 1.2 1.3 Alivisatos, A. Paul; Chun, Miyoung; Church, George M.; Greenspan, Ralph J.; Roukes, Michael L.; Yuste, Rafael. The Brain Activity Map Project and the Challenge of Functional Connectomics (PDF). Neuron. June 2012, 74 (6): 970–974 [February 22, 2013]. PMC 3597383可免费查阅. PMID 22726828. doi:10.1016/j.neuron.2012.06.00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02-28). 
  2. ^ 2.0 2.1 2.2 Markoff, John. Obama Seeking to Boost Study of Human Brain. New York Times. February 18, 2013 [February 18,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7). 
  3. ^ 3.0 3.1 3.2 3.3 Szalavitz, Maia. Brain Map: President Obama Proposes First Detailed Guide of Human Brain Function. Time. February 19, 2013 [February 19,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4. ^ 4.0 4.1 4.2 4.3 Markoff, John; Gorman, James. Obama to unveil initiative to map the human brain. New York Times. April 2, 2013 [April 2,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2). 
  5. ^ Fox, Maggie. White House pitches brain mapping project. NBC News. April 2, 2013 [April 2,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4). 
  6. ^ Fact Sheet: BRAIN Initiative. White House Office of the Press Secretary. April 2, 2013 [April 2,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11). 
  7. ^ White House Neuroscience Initiative. whitehouse.gov. US Government. [7 Ma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11). 
  8. ^ Participants. The BRAIN Initiative. [2019-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2). 
  9. ^ NIH Blueprint for Neuroscience Research. nih.gov.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7 Ma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7). 
  10. ^ NSF Report on Grand Challenges of Mind and Brain. NSF publication. NSF. [9 Ma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0). 
  11. ^ Workshop on Grand Challenges in Neuroscience. Institute of Medicine. 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 [9 Ma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1 February 2011). 
  12. ^ Johnson, Carolyn. Local Scientists on Brain Mapping Dream Team Reflect on Challenges, Opportunity. Boston Globe. April 5, 2013 [April 11,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7). 
  13. ^ Olds, James L. For an International Decade of the Mind. The Malaysian Journal of Medical Studies. Apr–Jun 2011, 18 (2): 1–2. PMC 3216206可免费查阅. PMID 22135580. 
  14. ^ NSF Selects James Olds to head Biological Science Directorate. NSF.gov. NSF. [9 Ma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1). 
  15. ^ The Pentagon's Bionic Arm. cbsnews.com. CBS News. [9 Ma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4). 
  16. ^ BRAIN Grand Challenges Conference. IEEE EMBS. IEEE. [9 Ma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03). 
  17. ^ Human brains average 86 billion neurons by a recent estimate. Source: How many neurons make a human brain? Billions fewer than we though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otes & Theories. The Guardian. Feb 28, 2012.
  18. ^ Zamft, Bradley Michael; Marblestone, Adam H.; Kording, Konrad; Schmidt, Daniel; Martin-Alarcon, Daniel; Tyo, Keith; Boyden, Edward S.; Church, George. Measuring Cation Dependent DNA Polymerase Fidelity Landscapes by Deep Sequencing. PLOS ONE. August 2012, 7 (8): e43876 [February 27, 2013]. PMC 3425509可免费查阅. PMID 22928047. doi:10.1371/journal.pone.004387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15). 
  19. ^ Kording, Konrad. Of Toasters and Molecular Ticker Tapes. 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 December 2011, 7 (12): e1002291 [February 27, 2013]. PMC 3248391可免费查阅. doi:10.1371/journal.pcbi.100229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2). 
  20. ^ Zador, Anthony M.; Dubnau, Joshua; Oyibo, Hassana K.; Zhan, Huiqing; Cao, Gang; Peikon, Ian D. Sequencing the Connectome. PLoS Biology. 2012, 10 (10): e1001411. PMC 3479097可免费查阅. PMID 23109909. doi:10.1371/journal.pbio.1001411. 
  21. ^ NIH embraces bold, 12-year scientific vision for BRAIN Initiativ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 16 July 2015 [2019-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3). 
  22. ^ WadmanSep. 20, Meredith. Big dreams emerge for big brain science projects. Science | AAAS. 2016-09-20 [2019-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0) (英语). 
  23. ^ 23.0 23.1 Markoff, John. Connecting the Neural Dots. New York Times. February 26, 2013 [February 27,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6). 

扩展阅读[编辑]

  1. doi:10.1038/s41592-018-0210-0 "The impact of the NIH BRAIN Initiitve", Nature Methods editorial, November 2018.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