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雅拉姆文
外观
马拉雅拉姆文 | |
---|---|
类型 | |
使用时期 | 大约830年[1][2]–现在 |
书写方向 | 从左至右 |
语言 | 马拉雅拉姆语 孔卡尼语 |
相关书写体系 | |
父体系 | |
姊妹体系 | Tulu文 泰米尔文 僧伽罗文 |
ISO 15924 | |
ISO 15924 | Mlym (347), Malayalam |
Unicode | |
别名 | Malayalam |
范围 | U+0D00–U+0D7F |
马拉雅拉姆文(马拉雅拉姆语: മലയാളലിപി,Malayāḷalipi, 发音:[mɐləjaːɭɐ lɪβɪ] (ⓘ))是一种婆罗米系元音附标文字,通常用来书写马拉雅拉姆语,它是印度喀拉拉邦的主要语言,在世界上有3600万人讲这门语言[3]。孔卡尼语,实际上是两门独立语言(ISO 639-3: knn和gom)尽管相对罕见但也有时用它书写[4]。这种文字也用来书写一些次要语言如Paniya语、Betta Kurumba语和Ravula语。[5]在另一方面,马拉雅拉姆语在历史上用多种不同的文字书写。即使今天它有时也用马拉雅拉姆阿拉伯文书写,主要用于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穆斯林中。[1]
历史
[编辑]马拉雅拉姆语最初用Vatteluttu文书写,它是泰米尔语的古代文字。但是,现代马拉雅拉姆文衍生自古兰塔文,它最初用来书写梵语。Vatteluttu文和Grantha文二者都独立起源于婆罗米文。
字母表
[编辑]现代马拉雅拉姆文有13个元音字母,36个辅音字母和一些其他符号。下表中使用了ISO 15919罗马化。
元音
[编辑]元音字母及附标
[编辑]短 | 长 | |||||
---|---|---|---|---|---|---|
独立 | 依赖 | 独立 | 依赖 | |||
附标 | 例子 | 附标 | 例子 | |||
a | അ a /a/ | (无) | പ pa /pa/ | ആ ā /aː/ | ാ | പാ pā /paː/ |
i | ഇ i /i/ | ി | പി pi /pi/ | ഈ ī /iː/ | ീ | പീ pī /piː/ |
u | ഉ u /u/ | ു | പു pu /pu/ | ഊ ū /uː/ | ൂ | പൂ pū /puː/ |
r̥ | ഋ r̥ /rɨ/ | ൃ | പൃ pr̥ /prɨ/ | ൠ r̥̄ /rɨː/ | ൄ | പൄ pr̥̄ /prɨː/ |
l̥ | ഌ l̥ /lɨ/ | ൢ | പൢ pl̥ /plɨ/ | ൡ l̥̄ /lɨː/ | ൣ | പൣ pl̥̄ /plɨː/ |
e | എ e /e/ | െ | പെ pe /pe/ | ഏ ē /eː/ | േ | പേ pē /peː/ |
o | ഒ o /o/ | ൊ | പൊ po /po/ | ഓ ō /oː/ | ോ | പോ pō /poː/ |
r̥, r̥̄, l̥, l̥̄ 用于书写梵语词。
独立 | 依赖 | ||
---|---|---|---|
附标 | 例子 | ||
ai | ഐ ai /ai̯/ | ൈ | പൈ pai /pai̯/ |
au | ഔ au /au̯/ | ൌ(古代) | പൌ pau /pau̯/ |
ൗ(现代) | പൗ pau /pau̯/ |
随韵(അനുസ്വാരം)
[编辑]aṁ | അം aṁ /am/ | ം ṁ /m/ | പം paṁ /pam/ |
---|
止韵(വിസർഗം)
[编辑]aḥ | അഃ aḥ /ah/ | ഃ ḥ /h/ | പഃ paḥ /pah/ |
---|
辅音
[编辑]基本字母
[编辑]清音 | 浊音 | ||||
---|---|---|---|---|---|
不送气 | 送气 | 不送气 | 送气 | 鼻音 | |
软腭音 | ക ka /ka/ | ഖ kha /kʰa/ | ഗ ga /ɡa/ | ഘ gha /ɡʱa/ | ങ ṅa /ŋa/ |
硬腭音/ 龈后音 |
ച ca /t͡ʃa/ | ഛ cha /t͡ʃʰa/ | ജ ja /d͡ʒa/ | ഝ jha /d͡ʒʱa/ | ഞ ña /ɲa/ |
卷舌音 | ട ṭa /ʈa/ | ഠ ṭha /ʈʰa/ | ഡ ḍa /ɖa/ | ഢ ḍha /ɖʱa/ | ണ ṇa /ɳa/ |
齿音 | ത ta /t̪a/ | ഥ tha /t̪ʰa/ | ദ da /d̪a/ | ധ dha /d̪ʱa/ | ന na /n̪a, na/[A] |
唇音 | പ pa /pa/ | ഫ pha /pʰa/ | ബ ba /ba/ | ഭ bha /bʱa/ | മ ma /ma/ |
യ ya /ja/ | ര ra /ɾa/[B] | ല la /la/[C] | വ va /ʋa/[D] |
ശ śa /ɕa/[E] | ഷ ṣa /ʂa/[F] | സ sa /sa/ [G] | ഹ ha /ɦa/ |
ള ḷa /ɭa/[H] | ക്ഷ kṣa[I] /kʂa/ | ഴḻa /ɻa/[J] | റ [K] ṟa, ṯa /ra, ta/ | ഩ[L] ṉa /na/ | ഺ[M] ṯa /ta/ |
- A 齿鼻音或齿龈鼻音,依赖于词语。
- B 齿龈闪音。
- C 舌头几乎触及牙齿([l̪]),比英语l靠前。
- D [ʋʷ]。
- E [ʃʷ]。
- F 清舌尖-硬腭近音[ʂ̺̠˕]。[6]
- G 齿咝擦音[s̪]。
- H 舌尖-硬腭音[ɭ̺̠]。
- I 这个字符是合写,但有时列为基本单位。经常发音为/ʈ͡ʂa/。
- J 浊舌尖-硬腭近音[ʐ̺̠˕]。[6]这个音通常描述为/ɻ/,但也可以近似为/ɹ/[7]。
- K (1)双重这个字母 (റ + റ)经常表示长清齿龈塞音/tːa/;(2)chillu-n +这个字母(ൻ + റ)经常表示/nda/;(3)否则表示齿龈颤音(舌尖音)/ra/。可供选择的,(1)可以转写为ṯṯa替代ṟṟa,(2)转写为nṯa (非nḏa)替代nṟa。
- L 对应于泰米尔文ṉa ன。在学术文章中罕见的表示齿龈鼻音,对比于齿鼻音。[8]在日常文本都用na ന表示。
- M 在学术文章中罕见的表示清齿龈塞音,对比于ta ത表示的清齿塞音。在日常文本中都用ṟa റ表示。[8]
Chandrakkala
[编辑]作为怛达点画
[编辑]Chandrakkala ് (ചന്ദ്രക്കല, candrakkala)是摒弃所跟随辅音的固有元音的符号。这类被称作怛达点画的符号在印度文字中很常见,在印地语中叫做“诃兰多”。
Half-u
[编辑]在词尾,同样的符号有时表示一个非常短的元音,叫做“half-u”或samvruthokaram(സംവൃതോകാരം, saṁvr̥tōkāram)。
其他符号
[编辑]Praslesham | ഽ | 对应天城文avagraha,用在用马拉雅拉姆文书写包含avagraha的梵语词句的时候。(马拉雅拉姆语: പ്രശ്ലേഷം,praślēṣam) |
---|---|---|
日期标记 | ൹ | 用于日期缩写中。 |
Danda | । | 古代标点符号。 |
双danda | ॥ |
下面是马拉雅拉姆文数字和分数。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00 | 1000 | ¼ | ½ | ¾ |
---|---|---|---|---|---|---|---|---|---|---|---|---|---|---|---|
൦ | ൧ | ൨ | ൩ | ൪ | ൫ | ൬ | ൭ | ൮ | ൯ | ൰ | ൱ | ൲ | ൳ | ൴ | ൵ |
Unicode编码
[编辑]马拉雅拉姆文的Unicode编码范围是U+0D00-U+0D7F。
马拉雅拉姆文 Malayalam[1][2] Unicode Consortium 官方码表 (PDF) |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A | B | C | D | E | F | |
U+0D0x | ഀ | ഁ | ം | ഃ | ഄ | അ | ആ | ഇ | ഈ | ഉ | ഊ | ഋ | ഌ | എ | ഏ | |
U+0D1x | ഐ | ഒ | ഓ | ഔ | ക | ഖ | ഗ | ഘ | ങ | ച | ഛ | ജ | ഝ | ഞ | ട | |
U+0D2x | ഠ | ഡ | ഢ | ണ | ത | ഥ | ദ | ധ | ന | ഩ | പ | ഫ | ബ | ഭ | മ | യ |
U+0D3x | ര | റ | ല | ള | ഴ | വ | ശ | ഷ | സ | ഹ | ഺ | ഻ | ഼ | ഽ | ാ | ി |
U+0D4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ൎ | ൏ | ||
U+0D5x | ൔ | ൕ | ൖ | ൗ | ൘ | ൙ | ൚ | ൛ | ൜ | ൝ | ൞ | ൟ | ||||
U+0D6x | ൠ | ൡ | ൢ | ൣ | ൦ | ൧ | ൨ | ൩ | ൪ | ൫ | ൬ | ൭ | ൮ | ൯ | ||
U+0D7x | ൰ | ൱ | ൲ | ൳ | ൴ | ൵ | ൶ | ൷ | ൸ | ൹ | ൺ | ൻ | ർ | ൽ | ൾ | ൿ |
注释 |
注释
[编辑]- ^ 1.0 1.1 Ager, Simon. Malayalam alphabet, pronunciation and language. Omniglot. 1998 [2009-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Vazhapally Temple. Vazhappally Sree Mahadeva Temple. [2009-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0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Lewis, M. Paul (编), Malayalam, Ethnologue: Languages of the World 16th, SIL International, 2009 [2009-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2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Lo, Lawrence. Ancient Scripts: Malayalam. [2009-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Ethnologue(16th ed.): "Paniy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Kurumba, Bett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nd "Ravul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6.0 6.1 Canepari (2005), pp. 397, 185.
- ^ Mohanan (1996), p.421.
- ^ 8.0 8.1 Everson, Michael. Proposal to add two characters for Malayalam to the BMP of the UCS (PDF). ISO/IEC JTC1/SC2/WG2 N3494. 2007 [2009-09-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1-2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参考文献
[编辑]- Mohanan, K. P., Malayalam Writing, Daniels, Peter T. & Bright, William (编), The World's Writing System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 Burnell, Arthur Coke(1874). Elements of South-Indian Palæography from the Fourth to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A.D. Trübner & Co.
- Canepari, Luciano. 19.29 Malayalam. A Handbook of Phonetics. LINCOM. 2005.